[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建設世界旅遊強國的制度創新之路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640-928
【優惠價】
400-580
【作者】 周琳韓致寧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0361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03613
版次:1

商品編碼:12313247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7-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97
字數:191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周琳,韓致寧

    
    
"

內容簡介

《建設世界旅遊強國的制度創新之路》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立項資助,批準號13BJY144。全書主要是從馬克思主義的學術傳統出發、從中國旅遊業發展的現實需要出發、從旅遊經濟學的理論建構出發,側重研究中國提出建設世界旅遊強國的目標以來,尤其是當前中國旅遊業的制度創新問題,為尋求中國旅遊業全面發展的制度支撐和科學道路提供基礎性支持。

作者簡介

周琳(1965-),哈爾濱人,經濟學博士。現為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省級旅遊經濟學領軍人纔梯隊學術帶頭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省文化名家、省科顧委專家、省旅遊專家庫成員、省文化產業專家庫成員等。長期專注於旅遊經濟學、制度經濟學等研究與咨詢。公開發表論文60餘篇,出版專著3部,主持完成課題20多項,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獲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

韓致寧(1990-),哈爾濱人,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關繫學院,碩士畢業於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現為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在斯坦福大學做訪問學者。公開發表論文12篇,其中,在CSSCI期刊發表5篇。主要研究國際政治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理論。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目的與選題意義
一 研究目的
二 選題意義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一 國內研究現狀述評
二 國外研究現狀述評
第三節 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結構安排與主要內容
第五節 主要特點

第二章 建設世界旅遊強國制度創新的相關基礎理論梳理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制度創新理論
一 馬克思的制度創新思想
二 列寧的制度創新思想
三 毛澤東的制度創新思想
四 鄧小平的制度創新思想
第二節 新制度經濟學理論的基本觀點
一 制度理論
二 交易成本理論
三 產權理論
四 國家理論
第三節 科學發展觀的制度創新理論
一 第一要義是發展是重大理論創新
二 以人為本思想是重大思想創新
三 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重大制度創新
四 統籌兼顧是重大方法創新
第四節 旅遊可持續發展理論
一 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二 旅遊可持續發展理論的研究意義

第三章 建設世界旅遊強國制度創新的現狀與問題分析
第一節 中國建設世界旅遊強國的發展歷程
一 低起點起步階段(1949-1977年)
二 改革開放後的新發展階段(1978-2000年)
三 加入WTO後高速發展階段(2001年至今)
第二節 中國旅遊業的制度建設現狀
一 國家制度方面
二 地方旅遊業制度方面
三 旅遊企業制度
四 旅遊從業人員管理制度
第三節 中國旅遊業的制度問題闡析
一 各級旅遊管理機構職權範圍不明晰
二 旅遊法律法規體繫不健全
三 旅遊業發展存在地方保護主義
四 職工休假制度不健全
五 旅遊業行業協會的作用被弱化
六 導遊缺乏職業保障制度
七 官員政績考核標準不合理
第四節 中國旅遊業制度問題的原因剖析
一 旅遊業發展沒有樹立科學發展觀
二 旅遊產業制度設計缺乏創新思想
三 相關法律法規建設滯後於社會發展

第四章 建設世界旅遊強國制度創新的實證分析
第一節 歷史文化名城的旅遊制度創新及評估
一 我國歷史文化名城概況
二 歷史文化名城旅遊制度的創新
三 歷史文化名城旅遊制度的評估
第二節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旅遊制度創新及評估
一 我國風景名勝區概況
二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旅遊制度創新及評估
第三節 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的旅遊制度創新及評估
一 我國世界遺產概況
二 世界遺產地的旅遊制度創新及評估
第四節 森林公園和地質公園的旅遊制度創新及評估
一 我國森林公園概況
二 森林公園的旅遊制度創新及評估
三 我國地質公園概況
四 地質公園的旅遊制度創新及評估
第五節 工業旅遊的制度創新及評估
一 我國工業旅遊概況
二 我國工業旅遊的制度創新及評估
第六節 鄉村旅遊的制度創新及評估
一 我國鄉村旅遊概況
二 我國鄉村旅遊的制度創新及評估
第七節 旅遊業政府管理體制的變遷及評估
一 改革開放前旅遊管理體制的變遷及評估
(1949-1978年)
二 新舊體制並存時期旅遊管理體制的變遷及評估(1978-1991年)
三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期旅遊管理體制的變遷及評估(1992年至今)
第八節 旅遊業具體制度創新及評估
一 《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管理辦法》的創新及評估
二 《旅行社條例》的創新及評估
三 《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的創新及評估
四 《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的創新及評估

第五章 世界旅遊強國制度建設經驗的比較分析
第一節 西班牙旅遊制度建設經驗
一 西班牙旅遊業概況
二 西班牙旅遊業的制度建設
三 西班牙旅遊業制度建設的啟示
第二節 法國旅遊制度建設經驗
一 法國旅遊業概況
二 法國旅遊業的制度建設
三 法國旅遊業制度建設的啟示
第三節 意大利旅遊制度建設經驗
一 意大利旅遊業概況
二 意大利旅遊業的制度建設
三 意大利旅遊業制度建設的啟示
第四節 美國旅遊制度建設經驗
一 美國旅遊業概況
二 美國旅遊業的制度建設
三 美國旅遊業制度建設的啟示
第五節 德國旅遊制度建設經驗
一 德國旅遊業概況
二 德國旅遊業的制度建設
三 德國旅遊業制度建設的啟示
第六節 世界旅遊強國旅遊業制度建設的啟示
一 加強旅遊業法律法規建設
二 對旅遊業進行科學統一的規劃管理
三 加快推行低碳節能環保旅遊
四 建立完善的管理體制
五 提高旅遊企業的服務水平

第六章 建設世界旅遊強國制度創新的結構與過程分析
第一節 旅遊制度創新的動力因素
一 內在動力:強制性動力因素
二 外在動力:誘致性動力因素
三 其他動力性因素
第二節 旅遊制度創新的影響因素
一 政策環境
二 法治環境
三 經濟環境
四 市場環境
第三節 旅遊制度創新的主體
一 政府部門
二 旅遊企業
三 行業協會
四 消費群體
第四節 旅遊制度創新的路徑
一 管理制度創新
二 產權制度創新
三 融資制度創新
四 經營機制創新
五 資源配置制度創新
第五節 旅遊制度創新的難點
一 傳統觀念束縛
二 利益藩籬掣肘
三 企業保守惰性
四 國有資產流失

第七章 建設世界旅遊強國制度創新的對策建議
第一節 中國旅遊業制度建設的目標
第二節 中國旅遊業制度建設的長期性策略
一 樹立旅遊制度創新思維
二 充分利用“改革紅利”釋放
三 加快旅遊法律制度建設
四 深化旅遊管理體制創新
第三節 中國旅遊業制度建設的針對性對策
一 創新旅遊企業運行機制
二 完善旅遊市場秩序體繫
三 健全旅遊資源補償制度
四 建立旅遊社會參與機制
五 強化旅遊行業監管制度
六 探索旅遊人纔培養制度
七 形成旅遊區域協作機制

結論
參考文獻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建設世界旅遊強國的制度創新之路》:
一 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關於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學術界一直存在不同觀點,可以看出雖然意見有所不同,但是分歧不大。國內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認為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內涵是,保證從事旅遊開發的同時,不損害後代為滿足其旅遊需求而進行旅遊開發的可能性:滿足當代人旅遊需求的同時,不損害子孫後代滿足旅遊需求的能力;在全世界範圍實現旅遊的環境資源保護目標、社會發展目標和經濟發展目標相結合,在不超越資源與環境承載能力的前提下,促進旅遊可持續發展,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在保護和增進未來發展機會的同時,滿足旅遊者和旅遊地居民當前的各種需求;在充分考慮旅遊與自然環境、社會文化和生態環境相互作用和影響的前提下,把旅遊開發建立在生態環境可承受能力之上,努力謀求旅遊業與自然、文化和人類生存環境協調發展,並能造福於子孫後代的一種旅遊經濟發展模式。①我們也可以通過研究旅遊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和原則,來闡述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內涵所在。
旅遊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旅遊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在國內國外有著不同觀點,國際上被大家認可的是1990年全球旅遊大會提到的五大目標,這個標準較為全面地概括了目標。國內學者研究多以自身研究角度出發,很少能夠得到被公眾認可的研究成果。如徐琪認為,我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包括生態的持續性、旅遊的持續性、社會經濟的持續性三個方面內容。②綜合起來看,旅遊可持續發展應該有以下目標:
一是努力發展和壯大旅遊業。隻有產業規模擴大了,纔能為可持續發展創造更為有利的物質條件,纔能在世界旅遊業激烈的競爭中發展壯大。
二 是實現旅遊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旅遊資源的永續利用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標志。為實現這個目標,對旅遊資源應當在保護的前提下進行開發和利用。
三 是充分發揮旅遊資源優勢。隻有立足於合理開發利用,並施以科學管理,纔不會破壞自然和社會生態,不會破壞獨特的旅遊資源,也能夠促進旅遊業的持續快速發展。
四 是加強協調力求優化。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所追求的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發展,是廣泛涉及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諸多領域的復雜繫統。隻有妥善處理旅遊業發展的局部和整體的關繫,旅遊資源保護與開發的關繫,遊客、居民、投資者和經營者的利益關繫,纔能通過綜合協調,實現繫統優化,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五 是建立組織保障完整體繫。為實現旅遊業可持續發展,必須用可持續發展的新思想、新觀點去影響和改變人類傳統的發展方式,並建立政府主導,各方面積極參加,在環境、資源、文化、體制各領域,積極推進的運作繫統。①
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關於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不同的學者理解不同,但總的方向大多集中在環境保護原則、資源合理開發原則和利益共享原則等。總結和歸納學界各種觀點,《建設世界旅遊強國的制度創新之路》認為旅遊可持續發展有以下原則:
一是資源合理開發原則。旅遊資源可以用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來區分。旅遊可再生資源比較少,多數旅遊資源是通過多年的積累和沉澱形成的,特殊地質地貌、植物動物稀有物種和歷史古跡等資源都屬非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雖然具有可再生性,但是因為再生能力有限也不能過度開發。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我很幸運,能夠在周琳女士的大作《建設世界旅遊強國的制度創新之路》正式付梓之前就有機會拜讀,並深為其探討的旅遊制度創新的深度與廣度所折服。遺憾的是,我對旅遊政策及制度並沒有進行過認真的研究,對其作品具有的學術價值和對中國旅遊改革發展事業的積極推動作用,也擔心做不出繫統的評價。但通過初步瀏覽其覆蓋的廣泛內容和依據的深厚理論基礎,針對存在的各種問題的深度剖析,以及提出的若干條具有對癥下藥效果的政策建議,仍然不難看出這是一本適逢其時、值得一讀的專著。特別是在當前如火如荼開展的全域旅遊背景下,各地政府表現出對旅遊發展的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這本書對各級地方政府的官員和政策研究者來講,具有更大的借鋻意義。
對於什麼是全域旅遊,我近期應邀連續在多個省級行政區作了十幾場講座報告,提出的基本觀點不外乎兩點,一是將全域旅遊視為一種發展哲學,將旅遊產業放到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提高發展的質量層面來理解旅遊發展;二是將全域旅遊推薦為各級政府的一種政策工具,通過全域旅遊的理念和措施,將各地政府主要領導和相關部門的支持配合落實到具體的行政運轉過程中去。但是我每一次都對各地領導干部提出忠告:有同樣的全域旅遊發展思想,卻沒有同樣的旅遊發展路徑。要是說有什麼對旅遊政策、制度的理解的話,我想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制定和落實各項政策、制度,就是其中一個值得人們嚴肅思考的角度。
盡管周琳女士的大作已經對中國建設世界旅遊強國的制度創新進行了一繫列的分析,廣大讀者也一定會從她的著述中獲得足夠的理論指引和實踐建議,我仍想借此機會,談一下我對目前中國旅遊發展轉型時期的政策供給方面的不足,或者面臨的多種挑戰,談一些個人的見解,以供讀者相互參考、擴展思路、察近慮遠。誠如作者周琳在其著作中呈現的,涉旅制度包括多個角度和方面,包括國家和地方、資源和市場、企業與員工等多個領域。但是我個人由於學術視野較多局限於旅遊資源及規劃利用方面,所以就集中談一下這方面的問題吧。總的感覺是中國已由緊缺經濟進入過剩經濟階段,涉及旅遊資源的管理與利用方面的制度創新在因時制宜方面存在很多緊迫任務。
第一個是資源的物權制度及其真正實施。
根據中國現有制度設置和法律框架,中國的旅遊資源物權不外乎國有和集體所有兩種情況。各種地上、地下、領域內水下的資源如溫泉、洞穴、瀑布、文物、山水,一般情況下都是國有的。這個問題毋庸多論。但是問題主要出現於按照《憲法》和《物權法》規定屬於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宅基地的旅遊開發問題。所謂物權,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等三方面權利。但是農民對其以村為核算單位的耕地、林地、宅基地的處置權利卻並不能真正實現三方面的權利。根據現有《土地管理法》和《農村土地承包法》,農民是沒有權利對其村集體所有的土地實施物權權利的,不能進入市場、不能到銀行抵押貸款,目前的做法是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離。隨著大規模城市化和撤村並鎮、一戶一宅、拆舊建新政策的推行,大量的符合生態平衡、景觀美麗的舊村落被大面積拆毀,即使一部分保留下來的傳統村落也因人口流動進城出現大量空置浪費現像,而由於制度方面的障礙,農民不得將其轉讓給城市居民而得到進城發展的第一桶金,也阻礙了城市居民在滿足了城市內部第一住宅的消費後,不斷出現和高漲的到鄉村置業第二住宅的需求的實現。城鄉人口之間的對流,已經形成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基礎,但是我們的制度基礎設施卻完全沒有準備好。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