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合作主義語境下當代中國勞資關繫發展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608-880
【優惠價】
380-550
【作者】 易重華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616389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6163894
版次:1

商品編碼:11895823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5-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24
字數:270000

作者:易重華

    
    
"

內容簡介

《合作主義語境下當代中國勞資關繫發展》在分析勞資關繫特殊性和西方勞資關繫發展歷程的基礎上,闡述了工資集體協商是解決勞資問題的根本途徑,以及大力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建設對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並立足於我國勞資關繫合作傾向強但合作水平低的特點,提出我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建設的基本途徑是構建以行業級為重點,以***、區域級為引領,以企業級為基礎的四級工資集體協商相互銜接、配套的工資集體協商體繫。

作者簡介

易重華,女,1970年7月出生於武漢,國防信息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和研究工作。1993年6月獲南京政治學院法學學士學位,2003年6月獲武漢大學法學碩士學位,2006年12月獲武漢大學法學博士學位,2015年6月武漢大學理論經濟學博士後工作站出站。2000年以來公開發表論文80餘篇,出版專著2部(《中國地方政府轉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版;《鄧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一位世紀偉人的情懷》,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出版教材1部(《黨的創新理論與實踐》,第1主編,軍事誼文出版社2013年版)。

目錄

第一章 引言
一 問題提出
二 研究綜述
三 研究方法
四 框架結構
第二章 勞資關繫是一種特殊的勞動關繫
第一節 勞資關繫形成的三個基本條件
一 以勞動力商品化為前提
二 以剩餘價值生產為紐帶
三 以資本私人所有為基礎
第二節 勞資關繫是工業化的必然產物
一 工業化推進城鎮化為勞資關繫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
二 工業化推進市場化為剩餘價值生產提供了廣闊發展空間
三 實踐證明以消滅勞資關繫的方式發展工業化是不成功的
第三節 勞資關繫是經濟上的剝削關繫
一 隻有職工的勞動纔能創造出剩餘價值
二 資本憑借壟斷地位無償占有剩餘價值
本章結論
第三章 改革開放後中國勞資關繫的形成和發展
第一節 勞資關繫初步形成階段(1978年底至1987年底)
一 勞資關繫在排除爭議中形成
二 勞資關繫得到勞方較大支持
三 資本侵蝕勞動問題開始出現
第二節 勞資關繫規範整頓階段(1988年初至1991年底)
一 勞資關繫發展勢頭受到衝擊
二 勞資關繫在爭議中頑強生長
三 勞資關繫開始得到法律規範
第三節 勞資關繫矛盾積累階段(1992年初至2003年底)
一 勞資關繫迅速成為勞動關繫的主體
二 資本侵害勞動權益問題全面而嚴重
三 企業工會組建開始起步但阻力較大
四 職工維權意識有所提高但仍比較低
五 國家規範力度有所增加但依然不足
第四節 勞資關繫加大規範階段(2004年初至2010年底)
、 一 用工亂像問題得到了較大糾治
二 勞動者結構開始發生重大變化
三 勞資爭議成為勞動矛盾的主體
四 在維權方式中群體性行動增多
五 工會組建工作取得歷史性突破
六 工資集體協商取得實質性推進
第五節 勞資關繫走向和諧階段(2011年初至今)
一 勞動立法和執法水平大幅提升
二 集體協商顯著推進但仍需加強
三 勞資爭議出現新的矛盾和糾紛
本章結論
第四章 勞資關繫對當代中國社會的影響
第一節 勞資關繫對當代中國社會的有利影響
一 引入競爭機制給社會帶來活力
二 廣泛刺激投資推進工業化進程
三 讓億萬農民接受工業文明洗禮
四 帶動公有制企業勞動關繫改革
第二節 勞資關繫對當代中國社會的不利影響
一 使社會貧富差距拉大
二 使社會階層發生分化
三 使社會矛盾衝突增多
四 使社會凝聚程度下降
本章結論
第五章 合作主義勞資關繫是工業文明的積極成果
第一節 西方勞資關繫發展史是從激烈對抗走向合作的歷史
一 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勞資激烈對抗
二 資本主義私人壟斷時期勞資相互對峙
三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過渡時期勞資緩和
四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勞資合作主義
第二節 工業生產內在要求勞資關繫走向組織化制度化合作
一 現代工業社會的合作是組織化的合作
二 組織化的勞資合作纔能平衡勞資利益
三 勞資合作離不開國家這個組織的參與
第三節 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是合作主義勞資關繫的實現形式
一 以組織化對話增進勞資合作的質量
二 促進國家為勞資合作營造外部保障
三 多層次協商適應勞資合作的多樣性
本章結論
第六章 中國勞資關繫的基本特點是合作傾向強但合作水平低
第一節 革命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勞資合作生機勃勃
一 土地革命後期積極開創了勞資合作的偉大探索
二 抗日戰爭時期實行了比較成熟的勞資調節政策
三 解放戰爭時期勞資兩利政策使勞資合作更成熟
四 新中國成立初期勞資合作既有成功經驗又有失敗教訓
第二節 社會主義制度是改革開放後勞資總體合作的制度基礎
一 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為農民工勞資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 社會主義勞動保障制度為下崗職工勞資合作提供了劣手件
三 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為勞資合作奠定了堅實的政治
第三節 中國特色的工會體繫為促進勞資合作提供了
有力支撐
一 中國工會從產生之日起就與中華民族命運緊緊聯繫
在一起
二 中國工會在黨的領導下發展成為一個團結統一的
戰鬥集體
三 中國工會兼具依法維護職工權益和組織參與經濟
建設職責
第四節 整體主義的民族思維方式為勞資合作提供了
文化基礎
一 中華民族整體主義思維方式的形成及其特點
二 整體主義思維方式消解了主義思想
三 整體主義思維方式有助於國家發揮主導作用
第五節 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不健全使中國勞資合作水平
比較低
一 集體協商主體不健全
二 集體協商法制不完備
三 勞資協商地位不平等
四 調解仲裁機制不規範
本章結論
第七章 大力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建設的重大意義
第一節 彌補市場機制形成勞動力價格的缺陷
一 彌補買方壟斷造成的合作剩餘分配不公問題
二 彌補買方壟斷造成的勞動力價格不均衡問題
三 彌補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勞動力價格失真問題
第二節 推動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一 非公有制企業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
二 中國經濟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保障
第三節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性環節
一 扭轉社會貧富差距過大問題
二 維護社會安定祥和良好局面
三 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四 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第四節 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繫現代化
一 完善國家治理體繫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容
二 加快推進國家治理體繫和提高國家治理能力
三 為國家治理體繫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條件
本章結論
第八章 構建以行業協商為重點的工資集體協商體繫
第一節 以行業工資集體協商為重點的原因
一 快速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全覆蓋
二 克服企業工會缺乏獨立性問題
三 解決職工不敢談、不會談問題
四 為企業工資集體協商提供標準
五 適合中國產業集聚發展的特點
第二節 構建行業工資集體協商的基本思路
一 明確協商主體的性質職責
二 規範行業集體協商的內容
三 充分發揮國家的主導作用
第三節 形成銜接配套的工資集體協商體繫
一 以四級工資集體協商為基本形式
二 四級工資集體協商職能相互銜接
三 四級工資集體協商地位相互配套
本章結論
相關研究成果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合作主義語境下當代中國勞資關繫發展》:
這一繫列勞動法律法規密集出臺,體現了國家對調節勞資關繫的意識明顯增強,為規範企業用工行為、仲裁勞資糾紛、協調勞資關繫等提供了法律依據,但與勞資矛盾的實際情況相比,仍然存在力度不足的問題。一是立法層次有所提高,但總體層次不高。《勞動法》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有了一部勞動大法,為其他勞動立法奠定了基礎。但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勞動法律還較少,勞動立法多數以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為主,法律效力不強。二是立法原則性強,可操作性不足。特別是對於違法行為缺乏具體處罰措施,導致漏洞大,執法難。以《勞動法》為例:對職工在高溫下工作適用還是遵循1962年的規定,內容相當簡單。究竟多高的溫度是高溫?必須停工的溫度環境是多少?在高溫條件下應采取什麼樣的預防措施?應給予多少津貼?這些都沒有明確規定。又如,對於因勞保不到位而出現工傷,企業應承擔怎樣的責任,現行法律都沒有明確規定,因而職工的權益難以得到保障。再如,對於拖欠工資的行為,企業應該承擔怎樣的刑事責任和經濟責任,也沒有具體規定。一些企業常以“經濟效益不好”等借口將責任一抹了之,《勞動法》卻對此無能為力,不能給予嚴厲的懲處,致使拖欠工資成為社會之災。三是地方政府熱衷於招商引資,在勞動監管上動力不足。在GDP政績考核的壓力下,有的地方政府竭力維護資方利益,生怕提高工資、組建工會、勞動監察嚇跑投資方,對勞動法規執法松懈。如有的地方政府出臺“土政策”:外商投資企業“可以暫緩組建工會”、“五年內可不參加社會保險”,執法檢查要經過某些機構甚至政府分管領導批準,給企業掛“綠牌”。資方因此有恃無恐,勞動侵權問題層出不窮。
(二)構建了社會保險的基本框架,但覆蓋面不足
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需要從企業保障向社會保障轉型,其主要內容是構建起養老,失業、工傷、醫療等社會保險體繫。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