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美麗中國”視閾下宜遊城市測度及路徑提升:以陝西為例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872-1264
    【優惠價】
    545-790
    【作者】 譚志喜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2003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20030
    版次:1

    商品編碼:12329382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8-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55
    字數:255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譚志喜

        
        
    "

    內容簡介

    《“美麗中國”視閾下宜遊城市測度及路徑提升:以陝西為例》通過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建立起美麗中國旅遊學的基本理論框架,在廓清大美陝西及宜遊城市的概念、內涵及外延的基礎上,構建了宜遊城市評價指標體繫。通過對陝西省自然地理、歷史人文、社會發展等深入調查,剖析了陝西“因何而美”,運用宜遊城市指標體繫測度了“到底多美一各美其美”,基於此,再對陝西各個城市進行形像定位,進一步提出了“如何更美”的建設路徑。

    作者簡介

    譚志喜,管理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致力於美麗中國、特色村寨、宜遊城市等研究,發表論文10餘篇,其中核心及以上論文4篇,ISTP、EI會議論文各收錄1篇。主持地廳級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1項,參與國家社科項目兩項。曾獲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個人、全國民族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個人、共青團湖北省委“三下鄉”活動先進工作者等榮譽,湖北省恩施州第七屆社科成果二等獎1項、長江經濟論壇·綠色發展論壇(恩施)二等獎1項、國家民委優秀調研報告三等獎1項。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一 宏觀背景
    二 課題支撐
    第二節 研究價值及意義
    一 理論價值
    二 實踐意義
    第三節 國內外研究現狀及述評
    一 “美麗中國”研究動態
    二 城市旅遊的研究
    三 宜遊城市的研究
    四 問題與述評
    第四節 研究目標和內容
    一 研究目標
    二 研究內容
    第五節 研究思路與方法
    一 總體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六節 樣本選擇

    第二章 概念界定、理論基礎並兼議“美麗中國”旅遊學
    第一節 概念界定
    一 “美麗中國”及大美陝西
    二 宜遊城市
    三 指標體繫
    四 建設路徑
    五 正能量及負能量
    第二節 研究的理論基礎
    一 生態文明理論
    二 城市品牌理論
    三 旅遊美學理論,兼論美與旅遊的關繫
    第三節 旅遊視角下的“美麗中國”理論探討
    一 “美麗中國”的學科框架
    二 旅遊視角下的“美麗中國”理論架構——四個維度
    三 宜遊城市:“美麗中國”與旅遊業發展、城市建設的耦合
    四 大美陝西宜遊城市的內在邏輯:三個問題

    第三章 大美陝西“因何而美”:宜遊城市的宏觀背景
    第一節 成因之一:自然山水之關
    一 地質地貌——大地龍脈與鬼斧神工
    二 河流氣候——縱橫交錯與層次分明
    三 生態植被——林木蓊郁與水秀山明
    第二節 成因之二:歷史積澱之關
    一 遠古時代——華夏之根
    二 秦漢時期——國家統一與大氣磅礡
    三 隋唐鼎盛——名揚海外與盛世氣像
    第三節 成因之三:區域文化之美
    一 關中地區——帝王與鄉土文化為主
    二 陝北地區——紅色與民俗文化為主
    三 陝南地區——生態及移民文化為主
    第四節 成因之四:發展和諧之美
    一 經濟快速增長,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二 基礎設施改善與社會事業進步
    三 科技與教育高地
    第五節 陝西與西北其他四省的比較
    一 國家級景觀資源比較:既多且優
    二 歷史遺跡比較:居於首位
    三 4A及以上級景區比較:優勢突出
    四 經濟社會建設及旅遊業比較:差距明顯

    第四章 宜遊城市指標體繫構建
    第一節 城市旅遊的地域空間範圍:微觀、中觀、宏觀
    第二節 宜遊城市的內涵、外延及特征
    一 宜遊城市的內涵及外延
    二 宜遊城市的特征
    第三節 指標體繫構建的必要性及技術路線
    一 指標體繫構建的必要性
    二 指標體繫構建的技術路線
    第四節 相關指標體繫的研究現狀
    一 優秀旅遊城市指標體繫——普及化
    二 最佳旅遊城市指標體繫——高端化
    三 宜遊城市及其他指標體繫
    第五節 構建指標體繫原則
    一 理論指導原則
    二 可操作性原則
    三 對比性原則
    四 代表性與前瞻性原則
    五 界定清晰原則
    第六節 構建宜遊城市指標體繫
    一 指標體繫總目標層
    二 指標體繫中各評價綜合層分析
    三 指標體繫中各評價綜合層之間的關繫
    四 指標權重及正逆性判斷
    第七節 宜遊城市指標體繫的確立及特征分析

    第五章 大美陝西“到底多美——各美其美”:宜遊城市測評及SWOT分析
    第一節 數據來源與整理
    一 數據來源
    二 數據處理
    第二節 評價模型及方法
    一 評價模型
    二 評價方法
    第三節 結果分析
    一 旅遊吸引力:南北低、中間極高
    二 交通可達性:南低、中高、北次高
    三 旅遊信息、設施與服務能力:中北高、南低
    四 旅遊業績:中部高、南北低、南比北高
    五 前四個因素比較:優、差搭配四種組合
    六 環境適宜性:北低南高
    七 社會包容性:中間高、南北低
    八 經濟生活性:兩頭低、中間高
    九 後三個因素的比較:優優與差差組合分化
    第四節 單城市SWOT分析及區域間比較
    一 單城市SWOT分析
    二 區域間比較
    第五節 十地市聚類分級與各綜合層之間關繫
    一 十地市聚類分級
    二 各綜合層之間的關繫

    第六章 大美陝西“如何更美”:宜遊城市的提升路徑
    第一節 分析方法及建設原則
    一 分析方法
    二 建設原則
    第二節 大關陝西區域布局:宏觀戰略
    一 “大鵬”騰飛戰略
    二 關中地區:核心主軸——鵬之軀干
    三 陝北地區:黃土風情——鵬之北翼
    四 陝南地區:山水秦嶺——鵬之南翼
    五 區域建設因素比較
    第三節 各城市建設:百花齊放
    一 西安:千年帝都、絲路起點
    二 寶雞:炎帝故裡、垂名青銅
    三 成陽:秦都成陽、帝陵之鄉
    四 渭南:“渭”峨華夏、險峻華山
    五 銅川:藥王仙山、獨樹一果
    六 延安:革命聖地、尋根之城
    七 榆林:錦繡榆林、綠色沙旅
    八 漢中:三國屬蜀、頤養福地
    九 安康:“硒”世“鎮”寶、安樂康泰
    十 商洛:商山洛水、峽谷體驗
    十一 各城市建設因素比較

    第七章 結論與展望
    第一節 主要結論
    第二節 創新之處
    第三節 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美麗中國”視閾下宜遊城市測度及路徑提升:以陝西為例》:
    (一)縱向梳理——城市發展歷史演化
    關於宜遊城市,學界尚無統一定義,為準確對其定義,《“美麗中國”視閾下宜遊城市測度及路徑提升:以陝西為例》回到城市發展史中逐層剝離,在此基礎上探討宜遊城市的定義。城市並非由鄉村聚落直接演變而來,而是起源於“城”。夏商時期的考古已經證明,城牆、宗廟殿宇、祭祀遺址、手工業作坊是早期城市出現的主要表征。所謂“市”,則有“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隨著城內人口增加,“市”作為商品交換與供給的空間,作用逐漸凸顯,獲得認同。“城市”作為一個組合出現,觀念日趨形成,城市隨之出現。縱覽城市歷史,其主要有兩種形式:先“城”後“市”或先“市”後“城”。
    城市不斷發展、壯大的根本動力是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在農業文明階段,生產力水平較低,資源不足,人口流動性較差,城市發展相應受到限制,進程緩慢,導致城市規模較小。同一時期中國城市與西方相比,數量多且規模大,而且城市化水平也居於世界前列。在唐朝,城市化水平達到10%;南宋時期的臨安地區,城市人口更高達20%左右。即便如此,古代中國城市大多時間結構,即政治意義的“城”和經濟意義的“市”結構在城市統一體中比例不均衡,長期處於“城”大於“市”的狀態,“市”的作用被壓制在狹小的空間與範圍,更多時候也是為了“城”服務,滿足統治階級的奢侈性消費,自給自足的農業也決定了“市”的作用無法全部釋放,即便出現過“市”因“城”而繁榮,也是曇花一現。對照現代城市形態,古代中國城市長期處於一種非健康狀態,這也是自然經濟格局下城市固有的封建性格。
    隨著工商業的發展,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出現在13世紀,如商業和貿易比較發達的地中海沿岸城市、巴黎等。尤其是在18世紀工業革命之後,生產力水平極大提高,加快了城市發展的步伐,使得西方城市發展步人快車道。與農業時代相比,城市迎來史前未有的發展機遇,農民不斷湧人城市。到19世紀初,中國城市的發展再也沒有與世界同步,表現出另一個極端:既小又少,落在世界城市發展後面。到“一戰”前,英、法、德、美等資本主義國家的絕大多數人口都已生活在城市,他們甚至還以入侵的方式帶動其他國家城市的發展,在中國沿海被開放的港口、租界等地,城市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隨著西方工業化的發展,到19世紀末,城市人口急劇膨脹,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不斷、矛盾突出,居民對人居環境提出新的要求。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2012年11月8日,黨的十八大在北京召開,大會報告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由此,“美麗中國”進入公眾視野,成為時代的強音及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目標。“美麗中國”醒亮靚眼,衝擊和激勵著億萬民眾的心弦,牽動著各地區各行業的敏感神經,也成為各地區各行業的奮鬥目標,推動著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與生態文明相融合的“五位一體”布局,推進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
    “美麗中國”蘊含著令人向往的目標。從環境的組織與建設來看,“美麗中國”指向:“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以此來實現生態中國夢;從社會發展和環境利用來看,“美麗中國”包括宜居、宜業、宜遊三大方面,其中,宜居和宜業是基礎,而宜遊則是在此基礎上的提高層次,既讓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在領略優美自然風光、悠久歷史文化的同時,也能充分感受到我國經濟發展、社會建設、環境美化帶來的美好。
    旅遊業是一個發現美、規劃美、建設美、鋻賞美,並由築美路、促美行,建美景、成美遊.建美屋、住美房,品美食、鋻美味,帶動城鄉建設、社會發展、收入增加的美麗產業。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為旅遊業發展提供絕好歷史機遇,可以依托“美麗中國”建設之勢,讓旅遊與生態的自然美、歷史的人文美、發展的和諧美相聯結,推動資源開發與品牌景區建設;憑借“美麗中國”建設之勢,促進旅遊業與相關產業的融合,增大旅遊投資、發展全域旅遊;借助“美麗中國”建設之勢,提升旅遊對外營銷宣傳和形像塑造,繁榮旅遊產業。
    在該理念指導下,我與張輝教授、嚴艷副教授、譚志喜博士、馮慶博士探索“美麗中國”與旅遊學的關繫,提出建設“美麗中國旅遊學”的思想。經過兩年的討論,我將討論所得編輯成“大美陝西與品牌景區建設”課件,先後在陝西省干部理論班講授5次,並應邀在海南大學、湖北民族學院、洛陽師範學院等高校做學術報告5場。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