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說”與“做”之間:塞爾言語行為理論及其文藝理論思想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860-1248
    【優惠價】
    538-780
    【作者】 匡存玖曹順慶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2473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24731
    版次:1

    商品編碼:12557447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研究生導師叢書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9-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18
    字數:238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匡存玖,曹順慶


        
        
    "

    內容簡介

    《“說”與“做”之間:塞爾言語行為理論及其文藝理論思想研究》重點關注“塞爾言語行為理論總體狀況如何?”“塞爾文藝理論思想基本命題怎樣?”“塞爾在西方文論世界傳播狀況如何?”三大論題,涵蓋了塞爾文藝本質觀、創作觀、文本觀、接受觀;塞爾與現當代接受美學、解構主義、馬克思主義之間關繫的探討,具有重要的基礎理論研究價值。
    《“說”與“做”之間:塞爾言語行為理論及其文藝理論思想研究》考察發現,塞爾言語行為理論有許多原創性思想,以往都較少受到關注和重視,諸如文學作為一種非典型言語行為、制度性事實,以及指稱與謂述、背景網絡、集體意向性等概念。同時發現,當代一大批享有世界聲譽的學者諸如德裡達、費什、哈貝馬斯、布迪阨、巴特勒等,都曾受到塞爾影響,在某種程度上,塞爾和他的言語行為理論思想引發了當代西方文論的一次深刻的言語行為研究轉向。
    作為國內首部較為繫統研究塞爾言語行為文藝理論思想及其接受傳播狀況的專著,《“說”與“做”之間:塞爾言語行為理論及其文藝理論思想研究》重在拋磚引玉,為當代文藝理論研究及學科建設注入生機活力。

    作者簡介

    匡存玖,1980年12月生,男,四川中江人,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文藝學專業博士畢業,主要從事西方文論、符號學文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現為四川農業大學人文學院教師。在國內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出版專著、教材4部,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多項。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塞爾生平及其著述概要
    第二節 塞爾研究的國內外現狀

    第二章 塞爾言語行為理論
    第一節 本體論:塞爾語言哲學
    一 歷史源起:絕非一次偶然的學術事件
    二 總體視角:說話就是做事
    三 視點透視:言語行為分類、語力、間接言語行為、隱喻
    第二節 根源論:塞爾心靈哲學
    一 視野轉移:有意或無意的契合
    二 意向性理論:言語行為的心靈基礎
    三 視角透視:融入條件、步驟、背景、意義探討的心靈哲學
    第三節 擴展論:塞爾社會哲學
    一 視野背景:一種趨於社會與文化的實踐
    二 集體意向性:制度性事實的基礎
    三 視域透視:制度性事實、功能賦予、構成性規則、政治權力
    小結塞爾言語行為理論的貢獻與價值

    第三章 塞爾文藝理論思想基本命題
    第一節 塞爾文藝本質觀
    一 文藝性質觀:一種虛構、偽裝、非典型言語行為
    二 文藝存在觀:一種規則性行為與制度性事實
    三 文藝功能觀:文學之施為功能
    第二節 塞爾文藝創作觀
    一 創作之前提:作為前意向和非表征條件集的語境、背景
    二 創作之基礎:作者說話做事的意向性
    三 創作之機制:文學行為的步驟、程式及滿足條件
    第三節 塞爾文本意義觀
    一 文本行為:作為言語行為的指稱及謂述
    二 文學意義:字面意義與以言行事的功能類型
    三 文本形式:間接言語行為
    四 文學話語:隱喻言語行為
    第四節 塞爾文藝接受觀
    一 接受前提:交流意向、集體意向性、背景能力
    二 接受過程:功能賦予與以言取效行為
    三 接受機制:文學接受與構成性規則
    小結塞爾文藝理論思想的貢獻與價值
    ……

    第四章 塞爾與當代西方文論轉型
    第五章 結語:塞爾引領當代西方文論言語行為研究轉向

    參考文獻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說”與“做”之間:塞爾言語行為理論及其文藝理論思想研究》:
    三 視域透視:制度性事實、功能賦予、構成性規則、政治權力
    塞爾把言語行為理論引入社會哲學,使言語行為更大程度發揮解釋社會現像的作用,涉及制度性事實、集體意向性、功能賦予、背景能力、政治權力等理論亮點,體現同以往社會學研究不同的理論視域。
    首先,塞爾認為,“制度性事實”是人類社會事實的一個子類,是人類社會及文化實踐的起點。塞爾把事實分為無理性事實①和制度性事實兩種,在他看來,“事情不可能像某些反實在論者主張的那樣,一切事實都是制度性事實,不存在無情性事實。”②事實上,既存在無情性事實,也存在制度性事實,無情性事實是制度性事實存在的基礎,制度性事實則是無情性事實的發展。制度性事實依賴無情性事實而存在,也就是說,有無情性事實纔有制度性事實,無無情性事實就沒有制度性事實。現實世界中,不可能一切都是無情性事實,無情性事實總被賦予這種或那樣的功能;也不可能一切都是制度性事實,那麼對制度性事實的說明,就將造成無限後退。在塞爾那裡,無情性事實邏輯上先於制度性事實,制度性事實後於無情性事實。通過集體意向性,制度性事實可以實現一種從無情性層次到制度性層次的變動或轉換。塞爾還進一步把事實區分為依賴語言的事實和不依賴語言的事實兩種,比如“珠穆朗瑪峰的峰頂有冰雪”,作為句子與作為現像而言,兩者具有明顯的區分。但塞爾的分類理念建立在維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理論基礎之上,在他看來,“我並不認為在制度性的和非制度性的現像之間,或者語言和前語言現像之間,存在著截然分開的界線。”事實上,他討論的對像主要限定在一些典型性的行為或事實上。
    其次,塞爾認為言語行為對制度性事實的創造發揮了基礎性作用。塞爾認為,“制度性事實的一個最令人迷惑的特征,就是這種事實有相當大的數量(雖然決不是全部)都可以通過明確的述行式話語創造出來。”①在他看來,言語行為是創造制度性事實的基礎,沒有言語行為就沒有制度性事實。任何與人類有關聯的東西,都可以通過語言符號化表征出來。塞爾認為,語言是建構人類社會的最大事實。“我們必須把語言看作這種現像的構成性因素,因為在X對像上加上Y功能這一變動是一種符號化的變動。”②語言表征是創造制度性事實的一個本質性預設。沒有言語行為的符號化表征,就無法使無理性事實成為制度性事實。比如,法官通過“被告判有期徒刑5年”等言語行為來創造宣判這一制度性事實:宣誓入黨通過“我自願加入中國共產黨”等言語行為來進行建構:而貨幣、婚姻、金錢、下像棋等,通過自願遵守某些言語行為條件、規則等來建構制度性事實。這些都是在語言符號化表征過程中實現的。語言符號化表征的重點是使“X在C中成為Y”,這也是制度性事實的構成性規則或邏輯結構。其中,X指無理性事實.Y指制度性事實,C指背景能力。具體而言,就是要在一定背景下,語言表征纔能從無理性事實轉換為制度性事實。塞爾認為,制度性事實要以無理性事實為基礎,因為不可能沒有無理性事實而得到制度性事實;但是,制度性事實一旦形成.又不一定非得依賴無理性事實而存在。比如丈夫與妻子婚後從未在一起生活,但仍判定為合法婚姻;數字化時代,購物很多場合已采用刷卡代替紙幣應用,在概念上還是以紙幣的特征進行衡量的。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前不久,我的學生,本書的作者匡存玖博士給我說,他的博士論文納入四川大學2017-2018年度雙一流學術出版工程立項基金資助,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囑我作一篇序,我慨然應允。如何作這篇序呢?從哪些方面來寫呢?我想,還是以他博士論文當中的一個重要研究結論來寫吧,談談言語行為理論特別是塞爾言語行為理論在當代西方文論轉型過程中的重要推進力。
    眾所周知,言語行為理論是20世紀50-60年代以來在國際上興起的一門顯學,約翰·塞爾是繼創始人牛津大學日常語言學派著名學者奧斯汀之後當代言語行為理論研究的主要學者,在語言哲學、社會哲學、心靈哲學方面均有突出建樹。應該說,奧斯汀與塞爾建構的言語行為理論對當代西方文論的影響是深刻的,在當代西方哲學、語言學、文藝學、符號學、社會學均能看到這方面的影響所在。一方面,在整個二十世紀人文學科發生深刻語言學轉向的重要歷史背景趨勢下,我們所知國際上一批享有世界級聲譽的著名學者,如福柯、德裡達、伊瑟爾、費什、米勒、卡勒、哈貝馬斯、伊格爾頓、布迪阨、巴特勒等當代解釋學、解構主義、馬克思主義文論方面的理論大師,都曾積極從言語行為理論中尋找他們理論的發展資源,與奧斯汀、塞爾言語行為理論之間有過密切的互動,在當代解釋學、接受美學、解構主義、馬克思主義文論發展進程中留下了言語行為理論思想的痕跡。像費什提出以“闡釋共同體”為中心的讀者反應批評理論,伊瑟爾的審美反應批評理論,德裡達的重復異延文學述行觀,米勒的文學“以詞做事”理論,哈貝馬斯的“交往行為理論”,布迪阨的“語言交換經濟理論”,巴特勒的性別操演理論等,無不烙上了言語行為思想的印記,引發了當代西方文論研究過程中的發展和轉型。正如斯林所言,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當前學術潮流正在從後結構時代的“世界文本化”逐漸轉向後表演時代的,“世界施為化”。
    另一方面,塞爾言語行為理論對當代西方文論研究觀念的影響也是深刻的、明顯的。塞爾言語行為理論把“說話就是做事”這種觀念自始至終貫穿到整個言語行為理論體繫建構之中,從掩藏兩千多年的歷史故紙堆裡發現“施為、述行”的理論認知視角,顛覆了以反映論為基礎的語言功能觀,對當代西方文論產生深刻影響。解構主義、闡釋學、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理論、女權主義廣泛接納了言語行為理論的這個觀念。像斯坦利·費什就認為,閱讀是一種活動,是一件你正在做的事,閱讀重在追問“文本做了什麼”,而不是“文本是什麼”。讀者“做事”的過程,就是不斷詢問“這個字做了什麼”“這個詞做什麼”“這個句子做了什麼”“這段話做了什麼”“這首詩歌做了什麼”的過程。伊瑟爾的《閱讀行為》專門討論文學中的言語行為,在他看來,重要的不是去看文學文本的意思是什麼,而是看文本做了什麼。研究一部文學作品,不僅應該關心實際的文本,而且應該同等程度地關心對那個文本所作出的反應行動。希利斯·米勒也著有《文學作為一種行為》一書,在他看來,文學是一種將事物放到詞語中,“用詞做事”的方式,寫作就是用詞語來做某事的,寫小說是用詞語做事的一種方式。還有特裡·伊格爾頓也認為,文學看似對世界的描述,但文學的真正功能卻是行事。在意識形態權力的泛化行為中,“文學”賦予命題特別“具體”的力量。這些文學觀念的轉變,無疑體現了塞爾言語行為理論對當代文學觀念的影響之深。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