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侗族武術文化傳承之道:兩個“侗拳之鄉”的比較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1633-2368
    【優惠價】
    1021-1480
    【作者】 張忠傑龍宇曉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6719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67196
    版次:1

    商品編碼:12706459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中國侗族研究叢書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0-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73
    字數:404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張忠傑,龍宇曉


        
        
    "

    內容簡介

    《侗族武術文化傳承之道:兩個“侗拳之鄉”的比較研究》是課題組於2017-2018年多次深入貴州省天柱縣渡馬鎮甘溪村、黎平縣雙江鎮覓洞村,對侗族武術進行對比性田野調查之後形成的成果,結合這兩個侗拳之鄉的歷史沿革、民風民俗與生產生活等社會歷史背景,主要從侗族武術的歷史淵源、技戰術體繫及特點、倫理體繫、傳承與發展、社會影響等方面探討侗族武術的傳承之道。
    侗族武術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典型的地方特色,而分屬侗族南北方言區的侗族武術則有著各自的特點和不同的傳承方式。其中,甘溪村為“旅遊(外生)型”傳承模式,覓洞村為“民俗(內生)型”傳承模式。
    《侗族武術文化傳承之道:兩個“侗拳之鄉”的比較研究》的成果可為我國民族地區健身康養事業的推進提供參考,對於了解侗族地區的旅遊發展和文化傳承也有所裨益。

    作者簡介

    張忠傑,副教授,中國武術段位制五段。2008年考入廣州體育學院碩士研究生,在劉存忠老師的指導下學習武術散打。2011年5月參加廣東省武術精英大賽,獲得傳統拳術和傳統長器械二等獎。2011年7月至今任職於貴州師範學院,先後主持校級項目一項,廳級課題三項,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一項,並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

    龍宇曉,貴州師範學院講席教授、貴州山地研究院院長、貴州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貴州師範學院中國山地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復旦大學“復旦一哈佛醫學人類學合作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山地民族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

    內頁插圖

    目錄

    導論
    研究緣起與價值
    一 研究緣起
    二 學術價值與現實意義
    內容方法和預設
    一 研究內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預設

    甘溪篇
    引言
    魅力村落:抹不去的集體記憶
    第一節 村寨概況
    一 甘甜之溪
    二 功夫之溪
    第二節 六姓人家
    第三節 生產與民風
    一 生活之道
    二 彪悍民風
    生存與發展:甘溪侗家拳的歷史脈絡
    第一節 崢嶸歲月
    一 歷史淵源
    二 經典故事
    第二節 村寨械鬥
    第三節 生活困擾
    一 艱難前行
    二 外出收徒
    第四節 合為一體
    開放與保守:甘溪侗家拳的技術本體
    第一節 花架與表達:甘溪侗家拳的內容體繫
    一 組成與結構
    二 名稱與口訣
    第二節 訓練與解釋:甘溪侗家拳的訓練體繫
    一 基礎功法:三角步與矮樁
    二 功力訓練:從石鎖到藥功
    三 解釋繫統:侗寨武術實戰
    外顯與內隱:甘溪侗家拳的多維呈現
    ……

    覓洞篇
    比較分析與結論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博大精深的中華武術種類繁多,內涵豐富,不僅有拳種豐富、門派林立的漢族武術,更有民族特色濃厚、文化底蘊深厚的少數民族武術。然則,長期以來,少數民族武術一直處於整個體育實踐與研究領域的邊緣,而著名武術史專家馬明達在《說劍叢稿》一書中指出:“少數民族同漢族人民一道,對創造和發展中國武術做出了貢獻。因此,我們研究武術史時必須充分注意到這一點,並以足夠的篇幅來加以論述。”所以,挖掘少數民族武術內涵,豐富武術研究內容,重視少數民族武術研究已迫在眉睫。在眾多少數民族中,侗族(侗話:Gaeml)是中國境內較有特色的民族之一。在侗話裡,gaeml的意思是“被大山阻隔,被森林遮蓋的人們”。因此,侗族是典型的山地民族,主要分布於貴州、湖南、廣西等地。而貴州是侗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民族文化特色較為明顯。和漢族一樣,侗族在歷史上同樣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武術文化。從侗族武術文化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來看,侗族武術文化與其他民族武術文化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體武術文化格局。就整個侗族來說,按照方言區可分為北侗和南侗,貴州天柱縣和黎平縣分別為北侗文化和南侗文化的主要代表區域。課題組選取貴州天柱縣渡馬鎮的甘溪和貴州黎平縣的覓洞作為代表性田野調查點,針對村寨歷史沿革、生產生活和民風民俗、侗族武術技戰術訓練體繫及倫理體繫、侗族武術的社會影響及傳承與發展等進行詳細的田野調查,搜集到了包括文字、口述、實物、音像等在內的侗族武術資料,為書稿的完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書所調研的侗族村寨都極具民族和地域特色。然則,不同的侗寨武術從歷史文化語境到發展現狀,從傳承載體和傳承類型,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異。其中,天柱縣甘溪侗寨表現出一種典型的“龍文化”。相比之下,黎平縣覓洞侗寨文化是以“鼓樓”為代表的南侗文化,侗族武術的發展和繼承也緊緊圍繞“鼓樓”展開。在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侗寨武術在國家建設、全球化、在地化交織的網絡中編織起了侗寨武術傳承的行動者網絡。這兩個侗寨形成了各自的武術傳承行動者網絡,表現出了不同的歷史文化特色。更為重要的是,隨著人們價值觀念的變遷,社會對於侗族武術的需求由原來的以防身自衛為主變為以強身健體和娛樂欣賞為主。在此時代背景下,為迎合文化大繁榮、大發展和“美麗鄉村”戰略的需求,侗族武術成為侗族地區鄉村旅遊建設中的重要文化資本,為全民健身和“美麗中國”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為此,甘溪侗寨武術走上了一條旅遊傳承型的傳承道路,而覓洞武術則因循著古老的內生型傳承道路。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