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吉川幸次郎的中國古典文學研究 [Yoshikawakohjiroh's Study of C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1059-1536
    【優惠價】
    662-960
    【作者】 孟偉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4558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45583
    版次:1

    商品編碼:12723378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Yoshikawakohjiroh's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9-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11
    字數:328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孟偉


        
        
    "

    內容簡介

    吉川幸次郎的中國學研究生涯可分為經學曲時代和杜甫或杜詩時代曲研究和杜甫研究是在他的經學基礎之上展開的。
    《吉川幸次郎的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以吉川幸雜劇研究和杜甫研究為重點,梳理雜劇研究和杜甫研究的特色,旨在研究他如朝的時代朝人文學倫理的雜劇興衰及文學性格的影響,以及他如何試圖將杜甫作為典型來探討文學的尊嚴;同時《吉川幸次郎的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試圖以其師狩野直喜的教誨和黃侃給予的啟示,還有吉川幸次郎自己的《讀書之學》為出發點,來探究他的中國學研究方法。

    作者簡介

    孟偉,女,1971年4月生,遼寧省遼陽市人。2014年9月畢業於日本國立長崎大學,獲學術博士學位。現為山西師範大學教師、碩士生導師。現主要從事海外漢學(主要是日本漢學)、中國文化、文藝美學、中日文學翻譯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在靠前外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及翻譯文章十餘篇。

    目錄

    緒論
    一 研究動機:《留學時代》的啟示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方法
    章 吉川幸次郎的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生涯
    節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萌芽期(1904生年-1926)
    一 生活環境的影響:來自同學的歧視
    二 中國文學研究的原動力:中國文學的魅力
    三 中國文學研究道路的確定:青木正兒的啟蒙
    第二節 中國文學研究基礎期(1926-1931)
    一 狩野直喜的教誨
    二 黃侃的啟示
    第三節 經學研究曲研究時代(1931-1947)
    一 經學研究時代
    曲研究時代
    第四節 杜詩研究時代(1947-1980卒年)
    一 為讀杜甫而來到世上
    二 經學研究為基礎
    第二章 吉川幸雜劇研究
    節 雜劇研究》的經緯
    一 雜劇研究的批判性受容
    人的古典
    第二節 雜劇研究
    一 狩野直喜的《中國學文藪》和《中國小說戲曲史》
    二 鹽谷溫的曲選》和《中國文學概論講話》
    三 青木正兒的《中國近世戲曲史人雜劇序說》
    第三節 吉川幸次郎的研究立場和主張:作為精神史研究的前提
    一 吉川幸次郎的研究立場:文學倫理的轉換
    二 吉川幸次郎的主張:文學倫理轉換的內容
    第四節雜劇研究》的特色
    一 以文學倫理轉換為基軸的研究
    二 從聽眾視點著手的獨特性
    三 對作者心理的探究
    四 根據文學倫理的轉換解說雜劇構成的合理性
    五 從語言學入手探索雜劇的文學性
    第五雜劇研究》的批評
    一雜劇研究》的繼承與開拓
    二雜劇研究》的欠缺
    第三章 吉川幸次郎的杜甫研究
    節 吉川幸次郎研究杜甫的原因與目的
    一 從作為精神史研究的一環到對文學尊嚴的探究
    二 吉川幸次郎研究杜甫的原因與目的
    第二節 杜甫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劃時代意義
    一 藝術形式和思想內容
    二 自然景物的描寫
    三 古今獨步的語言運用
    四 “體物”的手法在題畫詩上的運用
    五 杜詩中的人生觀
    第三節 “詩史”:用以記述社會、經濟的事實與以考證過的史來證詩
    一 以往對“詩史”的研究
    二 吉川注釋理念的轉換
    三 吉川如何說明杜詩為“詩史”
    四 以杜詩說解歷史的例示
    第四節 推移的悲哀:從個人的憂愁到追求世界的法則和道理
    一 以往對杜詩的解讀:憂愁意識
    二 吉川對杜詩的解釋:推移的悲哀
    三 浮生之理:時間的推移和推移的悲哀
    第五節 杜詩的“心像風景”:對作詩心理的探究
    一 什麼叫“心像風景”
    二 對杜詩“心像風景”的解讀
    三 杜詩“心像風景”的變化歷程
    四 “心像風景”的根源:對創作心理的探究
    第六節 杜詩創作理論
    一 關於《戲為六絕句》
    二 吉川的詩論觀:詩論即是“詩義”
    三 杜甫的詩論:致密與飛躍
    第七節 吉川的杜甫研究地位
    一 中國的杜詩注釋
    二 日本的杜甫研究
    三 吉川的杜甫研究的地位
    第四章 吉川幸次郎的學問體繫和意義
    節 吉川幸次郎的學問的基礎
    第二節 吉川幸次郎的學問體繫和意義
    一 吉川幸次郎的學問體繫
    二 吉川幸次郎學問的展開
    三 吉川幸次郎學問的意義
    四 今後的課題
    附錄:相關觀點摘錄
    參考文獻
    一 吉川幸次郎相關著書
    雜劇相關著書
    三 杜甫相關著書
    雜劇相關論文
    五 杜甫相關論文
    六 其他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吉川幸次郎的中國古典文學研究》:
    雜劇研究》的欠缺
    (一)文學論重心的喪失
    對於吉雜劇研究》,青木正兒直言不諱,“其所論,過於偏重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論述文章之妙,而疏忽了從文藝學角度的思考,作為文學論來講有些中心缺失之憾”。①吉川的研究之所以會出現這種遺憾,其一可以說是因為他對中國語言的執著與偏愛,這如前文所述。其二是因為他的文學研究理念的中心在於中國文學的文章論,他認為雜劇沒有脫離文章論之傳統。過去中國文學的文章就是詞章之學,雜劇的用語雖然是俗語,但是沒有離開當時的國語的用法。因此雜劇研究從語言學角度來剖析文章。
    雜劇是戲曲文學的一種,中國古代的戲曲重視唱,一名為“唱之戲”,因此,雜劇是一種依賴於音律和曲的文學。研究雜劇的宮調、聲腔、韻律、唱雜劇研究重要的一部分。但是,雜劇是以宮調為基礎,曲、白、科相結合的藝術,雜劇研究》的目的雜劇的文學性格,不在雜劇的“唱”的創作和演技等的理論。即重視雜劇的字、詞、句、體裁、風格等,而與曲相關的,如歌唱時的聲腔、發音、韻等不做考慮。從這一點來雜劇研究》就已經有些偏離軌道了。
    語言不僅僅是文學研究的資料,語言本身也是影響文學的意義和精神的外在因素,語言又以文學精神的存在為媒介發揮其機能。語言不能隻用它的言語意義來理解,語言還負擔著可以感知的抽像的“意境”。所以,文學的感動,包括語言修飾、語言特質、語言精神、藝術世界、創造意義等,文學個體必須反映文化、歷史、藝術等諸領域精神。雜劇的研究是研究雜劇的性質、特征及發生、發展規律等的科學。所以,雜劇文章之妙,要與上述的各個領域相關聯,隻從語言的角度來研究是有所偏頗的。吉川以語言為媒介對雜劇進行分析,或者說隻注重到雜劇的俗語,使得雜劇遠離了它作為文學應該有的“意境”,所以文學的感動也比較薄弱。這也是青木所強調的從語言學角度的探求,作為文學論來講,有些中心缺失遺憾的原因。
    (二)對上演時效果關注的欠缺
    雜劇是曲、白、科相結合的藝術,所以隻有在上演之後纔具有真正的文學價值與藝術價值。吉川雖然從賓白與歌辭方面雜劇的文學性格,但是沒有提到上演時的效果,吉川對此也頗有感慨,關於上演時的效果問題沒有一點的思考雜劇研究》的欠點之一。
    對雜劇上演時的效果起決定意義的要素首先是俳優。俳優是根據語言和動作來塑造劇中人物的,如何將故事發展推向高潮,俳優的演技直接影響勾欄的情況,而且對雜劇的發展和傳播也有重大影響,直接關繫到雜劇的文學藝術價值。所謂的“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就是對俳優演技重要性的很好總結。所以,研究雜劇卻忽略了俳優應該說是很大的遺漏。
    王國維戲曲史》也沒有對曲律進行詳細分析,所以後來很多學者對他提出質疑。青木正兒對諸宮調的特色有所論述,吉川便繼承了青木研究的這個特點。吉川參考了《中原音韻》《太和正音譜》《曲律》,但他利用這些隻為考察雜劇的文章。吉川所言的沒有考慮到上演時的效果也應是包括這方面的疏忽。
    影響雜劇上演時效果的要素還有道具。道具,又名“切末”,很多戲曲都是用道具的名字來命名的。利用道具的使用和交換來像征事件的推移的雜劇很多,如《寶劍記》通過寶劍揭開序幕。道具不僅與雜劇的構造密切相連,還具有解決事件的矛盾和審美的功能。《抱妝盒》中抱妝盒就是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走向高潮的重要線索。如若吉川在分析雜劇構造時將道具的功用也考慮在內的話,他的觀點將得到有力的旁證。
    另外,影響雜劇上演時效果的還有俳優的服裝和化裝、背景音樂、場所等。在格式化的上演形式中,這些因素的微妙變化都會給上演帶來不同的效雜劇研究》的第一章名為“雜劇的聽眾”,吉川沒有說“觀眾”,而用了“聽眾”一詞,這已經暗示他的研究忽略了視覺效果。吉雜劇研究》雖然偉大,但並不是完美無欠缺。在其成果為我所用時,對其欠點也需給予充分注意。填補前人研究的不足,是現在研究者的任務,同時,也是能夠超越前人研究成果的條件。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本書所論“吉川幸次郎的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並非包含吉川所有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內容,重點隻在雜劇研究、杜甫研究和他的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方法三個方面。對於“外語人”的我來雜劇”和“杜甫”已經是一塊硬骨頭,而從“漢學家研究”和“國別漢學研究”的角度去深入雜劇”和“杜甫”,更是感到自己纔疏學淺、力有未逮,不能挖掘出吉川學問的精髓,因此,本書避免過度闡釋,而是利用自己的語言優勢從吉川本人所行所言以證其學問及方法,以補己學淺之拙。書中若有專業知識錯誤,敬請方家指正。
    “京都學派”三代代表狩野直喜、青木正兒、吉川幸次郎,他們的研究均體現出京都大學的研究理念——用中國人的思考方式研究中國,但是他們分別采用了從哲學到文學、從文藝學到文學、從語言學到文學的研究方法。吉川雜劇的文學性時明確提出了不僅要重視用什麼樣的語言,更要重視怎樣表達,即重視語言與思考方式的關繫,恢復中國學問方法的主流。青木正兒就批評吉雜劇研究》“過於偏重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論述文章之妙,而疏忽了從文藝學角度的思考,作為文學論來講有些中心缺失之憾”。然而,這是青木的認識。戴震的“由文字以通乎語言,由語言以通乎古聖賢之心志”便認為文學重在語言,通過對語言的分析可探究文學本質。這也是現在戲曲研究乃至整個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本書對雜劇研究的分析重在對語言的闡釋,不僅僅對於雜劇研究,對他的杜甫研究和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方法的討論也都重在對語言的關注。
    近日與分別三十餘年的老同學相聚,大家暢所欲言,不知不覺話題進入“灰白”區,談起頭上的白發又多了幾根,黑發又少了幾許,等等,久別重逢固然欣喜,然而韶光一去不回的惆悵也許不隻在重逢之後纔會出現,同樣的感傷,杜甫用“笑倩旁人為正冠”化解。對於杜甫,勘稱日本杜甫研究第一人的吉川解讀出了幾分?本書通過對個別問題的探討對吉川的杜甫研究進行了分析。在此書即將附梓之際,我有幸參加了《國際漢學》編輯部在成都主辦的“國際漢學研究高端論壇”,與會專家及來自全國八十來所高校、百十來位漢學研究者的報告使我深刻認識到自己研究的不足和重要性。會議過後與學友來到了吉川深愛的杜甫草堂,觀賞草堂之時想起“竹涼侵臥內……”身臨草堂使我重新認識到吉川對杜甫《倦夜》分析的精闢之所在。然而,書中也難免有些地方沒有捕捉到吉川所挖掘的杜甫詩歌所表達心境,留下遺憾。
    書後所附資料大部分為筆者所譯,部分參考他人譯文(如周先民譯《中國學文藪》,王古魯譯《中國近世戲曲史》,鄭清雜劇研究》等),參考部分在其後注有說明。筆者譯文部分質量如何,謹請讀者明察,如有不妥之處,望批評指正。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