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西部資源富集區域生態文明建設評價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640-928
    【優惠價】
    400-580
    【作者】 李瑞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3216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32163
    版次:1

    商品編碼:12450489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8-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14
    字數:219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李瑞

        
        
    "

    內容簡介

    《西部資源富集區域生態文明建設評價研究》的研究首先探討了構建符合資源富集區域特征的“生態文明”評價體繫的理論與實踐意義,進一步完善了“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理論基礎;然後在此基礎上構建了新的資源富集區域“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繫並建立評價模型;進而科學的測度評價資源富集區域“生態文明”發展程度與趨勢;最終,提出全面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資源富集區域“生態文明”建設政策體繫與戰略規劃。

    作者簡介

    李瑞,男,1982年出生,湖北十堰人,經濟學博士,副教授。2004年畢業於西安財經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獲管理學學士學位;2006年畢業於烏克蘭國立哈爾科夫師範大學理論經濟學專業,獲經濟學碩士學位;2009年畢業於烏克蘭國立蘇梅大學資源與環境保護經濟學專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現任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西安財經學院西部能源經濟與區域發展協同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能源經濟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西方經濟學、生態環境經濟學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先後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1項、陝西(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1項,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0餘篇,其中SSCI檢索4篇。

    目錄

    第一章 生態文明導論
    第一節 生態文明的概念與界定
    第二節 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和意義
    第三節 生態文明的理論研究進展
    第四節 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和任務

    第二章 中國古典哲學與生態文明
    第一節 中國古代生態思想的哲學基礎
    第二節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思想

    第三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第一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歷史基礎
    第二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理論探索
    第三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行動進展
    第四節 “中國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第四章 資源富集區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繫的構建
    第一節 生態文明建設評價體繫的構建
    第二節 評價指標體繫說明與數據來源
    第三節 生態文明建設評價的數據處理技術方法

    第五章 西部資源富集區生態、經濟、社會現狀研究——以陝北國家級能源基地為例
    第一節 資源富集區的概念
    第二節 資源富集區的自然生態狀況
    第三節 資源富集區的經濟狀況
    第四節 資源富集區的社會狀況
    第五節 資源富集區的生態環境狀況

    第六章 生態文明建設評價技術工具研究
    第一節 指數與綜合指數法
    第二節 相對差距和法
    第三節 TOPSIS法
    第四節 人工神經網絡法
    第五節 因子分析法
    第六節 功效函數法
    第七節 灰色層次分析法
    第八節 灰色聚類法
    第九節 灰色局勢決策法
    第十節 全排列多邊形圖示指標法
    第十一節 主成分分析法
    第十二節 蒙特卡羅模擬綜合評價法
    第十三節 模糊綜合評價法
    第十四節 德爾菲法
    ……

    第七章 西部資源富集區生態文明建設評價實證研究
    第八章 生態文明研究的嘗試與拓展
    第九章 西部資源富集區生態文明建設政策與建議

    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西部資源富集區域生態文明建設評價研究》:
    中國哲學對於“人”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人是自然之人,是萬物之靈長,具有自然屬性的特點。第二,人是有思想的動物,能夠通過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利用自然並合理地改造自然。第三,人通過道德倫理約束自己的行為,視為理性之物。第四,人本身的成長發展除了受自身的天性約束之外,也受到“天命”的制約。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其實人可以統歸為生活在世界上的普通凡人,是我們芸芸眾生中的任何一員。因而,人作為天人合一思想的一個主體,它具有極大的作用。正如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人副天數》表述的“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貴於人”。
    “合一”可謂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靈魂,是點睛之筆,它是對“天”與“人”之間關繫的具體描述。“合一”就是自然萬物與人類社會的關聯合歸於德與道。《韓·文言》中記述:“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名,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兇,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是天人合德論的體現。“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第二十五章)。從中看出宇宙有四大,而人是其中之一,人以地為法則,地以天為法則,天以道為法則,可見天和人也是以道為法則的。
    “天人合一”作為中國古代生態思想的哲學基礎,通過闡述人與自然相互統一的關繫,認為人與自然是一體的,不是對立的,是相互交融的,不是相互排斥的。
    首先,從生存論的角度看,“天人合一”的主體思想是天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繫是相生相依的。“,萬物資始,乃統天”(《周易·乾卦》);“,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周易·乾卦》)。天地是萬物生存的本源,為世界萬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必備的生存條件,是世間萬物存在的前提,也是天人一體滋生的基礎。孟子雲“萬物皆備於我矣”(《孟子·盡心上》),意思是萬事萬物都已經為我準備好了,這是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論,然而當人心與天地之理相通達時,天與人合而為一。張載延又日:“天人不須強分,《易》言天道,則與人事一滾論之,若分別則隻是薄乎雲爾。”(《橫渠易說·繫辭下》)指天道與人事不應該分開,分開講是沒有意義的,它們是同氣同理的。莊子亦雲:“天地與我並生,則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齊物論》)因此,在宇宙這個時空中,天地、萬物、人是在偶然與必然中演繹著生與死輪回交織的舞臺大戲,天地人三者是相輔相成的。
    其次,從認識論的角度看,人作為有思想的主體,具有知曉天道規律的能力,以及通過對自身的省悟觀察,構建出人的生存之道,所以人道的本源是天道。“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禮記·中庸》),文中提出能夠“贊天地之化育”進而“與天地參”,纔使人道得於天道,人道的建立是在不斷地遵循著天道的規律逐漸形成的。“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胖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周易·繫辭上》)。意思是隻有遵循天道,纔有成就仁愛之人道的可能。
    最後,從實踐論的角度看,人不僅是有思想的個體,更是通過道德約束自己並弘揚道德的主體。天地是創造萬物的母體,但是它沒有感知、沒有心靈,因此不能寄托道、不能弘道,所以隻能是通過人來弘道。人集天地靈秀於一體,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有思想有靈魂,既能通過道省察吾身,又能以己度人。“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荀子·王制》)。人不是天生就成為弘道的個體,隻有那些與天地共生的君子、聖人纔是弘道的主體,是因“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坤卦》)。君子有堅強的意志和渾厚的美德,是為弘道之基礎,從而成就天地之道。“故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君子者,天地之參也,萬物之總也,民之父母也”(《苟子·王制》)。而“聖人盡人道而合天德。合天德者,健以存生之理;盡人道者,動以順生之幾”(《周易外傳·無妄》)。因此君子、聖人能弘天道、合天德進而修成人道,通過自身的道德實踐和價值追求,形成物我合一的境界,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天人合一”思想作為中國古代思想的哲學基礎,在中國哲學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古代各大思想流派中,對“天人合一”思想的解釋紛纭,莫衷一是,主要有道、儒、佛三家觀點。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