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中國第四代藝術村:武漢曇華林的都市民俗學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540-784
    【優惠價】
    338-490
    【作者】 張曉瑾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615943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6159439
    版次:1

    商品編碼:11718472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5-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37
    字數:263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張曉瑾

        
        
    "

    內容簡介

    《中國第四代藝術村:武漢曇華林的都市民俗學研究》的寫作目的在於分析藝術村現今展現的新形式——一種結合了都市民俗的新的社會文化聚落。它具有怎樣的特點?它更適合的發展模式是什麼?它在整個城市文化中的地位如何?它是如何通過藝術家們的作品滲透到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中的……這些問題和分析這些藝術村存在的理由與當前發展中所出現的問題同等重要,筆者選取了一個正在成長中的藝術村——武漢市武昌區曇華林藝術村作為研究的對像,從宏觀與微觀兩條平行的主線上開展研究。經過了繫統的理論分析後,關注的重點落到了藝術村向都市民俗村如何轉型的問題的探討上,在藝術村中找尋傳統民俗蛻變為新的都市民俗的過程印跡,提煉藝術村中新的都市民俗存在的影像與其產生的深遠意義,為都市民俗在城市中如何產生、展現、變化、流傳的過程提供理論借鋻。

    作者簡介

    張曉瑾,女,生於1982年,現任貴州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貴州師範學院中國山地民族研究中心暨貴州民族學與人類學高等研究院研究員,貴州師範學院地理與旅遊學院副教授。幼年就讀黃岡中學,後研習音樂,博士畢業於武漢大學社會學院。發表《豐子愷音樂論著簡述》《略論唐代教坊》《吳越文化與荊楚文化的分界點——蘄春縣檀林鎮曹衝村之民間信仰探究》《都市民俗學視野中的中國藝術村發展路徑選擇——以武漢曇華林為例》《文化創意產業人纔培養的問題及路徑》等學術論文多篇。

    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緣起
    一研究取向:他者視角
    二研究理論——都市民俗學
    三研究載體——新興的都市藝術村
    第二節選題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現實和應用意義
    第三節研究設計
    一相關文獻綜述
    二研究思路及概念界定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曇華林藝術村掠影
    第一節印像曇華林
    一調查區域的界定
    二行走在曇華林的空間與時間
    三曇華林:歲月留痕
    第二節曇華林的生活世界
    一人群組成
    二經濟方式
    三社區生活
    四權力分布
    五城市印跡
    第三節目前曇華林藝術村發展的主要困境
    一發展勢頭過於緩慢
    二傳統文化開始消亡
    三文化創作與商業的矛盾
    四藝術空間與衍生空間的矛盾
    第三章中國藝術村研究
    第一節中國藝術村發展簡史
    一萌芽初期:以星星畫會為代表的先鋒藝術運動
    二地下時代:圓明園畫家村的起落
    三破冰時代:798的誕生與發展,並最終受到政府的承認
    四繁惑時代:繁惑時代,是一個既繁榮又迷惑的時代
    第二節中國藝術村:規律與危機
    一藝術村功能論
    二藝術村的產生條件
    三藝術村長期發展所面臨的障礙
    第四章都市民俗研究
    第一節都市民俗:內涵、要素與意義
    一都市民俗的內涵
    二都市民俗的要素
    三都市民俗的意義
    第三節歷史語境中的城市民俗
    一城市文化視角下的城市民俗
    二中國城市民俗、特征及其嬗變
    第三節城市化進程中的都市民俗
    一城市化和現代化中的中國都市“鬥蟋蟀”民俗
    二政府支持與市場競爭中的曰本戲曲民俗
    三民俗學家、民間藝人與民眾同臺參與的
    史密森尼民俗節
    第五章第四代藝術村:藝術與民俗的交融
    第一節藝術與民俗
    一藝術與民俗的關繫
    二高雅藝術、通俗藝術與民俗易感性
    三民俗藝術、民問藝術與民族藝術
    四現代藝術設計與民俗文化
    第二節藝術與都市民俗
    第三節藝術民俗村:功能、要素與結構
    一藝術民俗村的功能定位
    二藝術民俗村的文化要素
    三藝術民俗村的結構構成
    四藝術民俗村的都市文化意義
    第六章曇華林的未來:從現代藝術到都市民俗
    第一節都市民俗區:曇華林藝術村的發展前景
    一曇華林再定義:都市民俗區
    二曇華林都市民俗區:合理性
    三曇華林都市民俗區:可能性
    第二節曇華林都市民俗區:在商業與文化的交鋒中
    一曇華林中的實踐性文化
    二曇華林的生活性文化
    三曇華林的創造性文化
    第三節曇華林:目前困境的對策
    一曇華林藝術村的發展優勢
    二曇華林藝術村的發展劣勢
    三曇華林藝術村目前困難的解決建議
    第四節曇華林藝術村發展方針規劃
    參考文獻
    附錄:曇華林訪談問卷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二)關於藝術村的文獻研究
    筆者以藝術區或藝術村作為題名,在中國知網中進行搜索,共找到相關論文295篇,剔除與藝術村研究無關的誤搜索文章,得到223篇藝術村研究文獻。這些文獻基本上都是2000年之後的作品,其中20篇來自圖書出版文獻,1篇會議報告,112篇期刊文獻,80篇報紙報道,餘下10篇是碩士、博士論文。
    已有的藝術村相關文獻,主要研究點集中於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是對較為成熟的藝術村進行的報道與介紹,以新聞類文獻為主。包括對北京798藝術區、宋莊藝術區、深圳22藝術區、成都藝術區、上海莫干山等藝術區的介紹。這類文章以新聞資料為主,雜志報道為輔,對藝術村的歷史、現狀、發展態勢、各界意見等進行了詳細的報道,具有很高的文獻使用價值。但此類文獻多以新聞為主,缺乏研究深度與理論體繫,因而都沒有對藝術區發展模式與命運進行有分量的研究。
    第二,是對藝術村現像以及藝術村內的問題進行的深入研究與分析。這些文獻以學位論文和重點學術期刊為主,主要的研究點可以分為:(1)對藝術區形成與發展模式的探究;(2)通過藝術區進行文化、城市與民俗方向上的深入研究; (3)對藝術區的發展困境進行分析,並提出解決措施的研究。
    綜觀目前與藝術村有關的文獻,筆者認為主要的研究集中於藝術村內事實的報道與發展變遷的過程描述,研究的理論與方法都停留在簡單描述的淺層次上,既缺乏繫統深入的理論研究,更少有對藝術村終極命運的展望與深思。其中劉明亮的《北京798藝術區:市場語境下的田野考察與追蹤》可算是藝術村研究中最為繫統的,通過藝術村由圓明園到798再到宋莊的發展,以及藝術村內部不斷湧現的矛盾與利益博弈,將藝術村的發展界定為藝術家的集體遷徙的結果,是藝術家固有的“邊緣化”的生活狀態,以及藝術與商業的博弈產生的共同結果。但即使在此研究中,也沒有找到足夠的藝術村發展模式的繫統性理論,筆者雖然對藝術村投入了極大的關注,最終也沒有拿出藝術村發展的可行策略。
    總體而言,當前藝術村相關的研究文獻並不太盡如人意,這些文獻在理論深度與分析的繫統程度上都有不足。但這種不足正體現了藝術村現像產生至今,學術界尚未對它有及時的認知。同時,必須要說的是,當前的文獻集中於新聞報道與資料整理,具有很高的可信度,能夠為本文的寫作提供充足的素材。
    (三)現有研究的不足
    都市民俗學的研究目前正開展得非常熱烈,甚至有一些並非以都市民俗學為學術定位的文章,事實上已經進行都市民俗學的研究了。但目前的研究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部分研究沒有掌握“都市民俗學”的特點,沒有實現研究視角由他者向自我的轉化;2.廣義上的都市民俗學研究主要集中於討論其學術定位與方法理論”層次的問題上,沒有在中層理論的構建與實證調查的發展上展開有意義的對話;3.都市民俗學沒有找到一個很好的研究切入點,缺少普遍承認的進行都市民俗學研究的“標本”。
    現有的關於藝術村的研究雖然很多,但依然存在以下不夠完善的地方: (1)對藝術村的研究缺乏理論的深度,往往隻是進行描述與報道,而很少進行解釋性的研究與歷史性的分析;(2)對藝術村的研究缺乏理論的繫統性,沒有歸納出藝術村生長、成熟、衰亡、重生的發展過程,沒有對藝術村發展的內部與外部矛盾進行繫統性的歸納,更沒有從根本上解釋藝術村因何而生、如何而生、最終會如何發展的動態過程與深層機制;(3)對藝術村的研究停留在講事實的階段,缺少對藝術村發展的規劃性研究,對藝術村應該如何發展,城市需要怎樣的藝術村,沒有提出具有科學性的解決方案。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