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清代東番與西番研究論叢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982-1424
    【優惠價】
    614-890
    【作者】 劉正剛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1687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16873
    版次:1

    商品編碼:12327885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暨南史學叢書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8-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40
    字數:322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劉正剛


        
        
    "

    內容簡介

    《清代東番與西番研究論叢》著力於討論清代東番與西番的社會演變。東番和西番在明清時期是兩個相對應的固定名詞。東番是指我國東部海域中的臺灣島及其民眾,西番則指我國西部廣大地區及其藏族、彝族等族群。清王朝對東番與西番的統治不斷加強,朝廷在兩地設立政區、派駐軍隊、開辦學校等,加快了兩地社會開發的步伐,顯示了王朝對海疆與陸疆治理並重的發展策略。清代內陸人口爆炸式增長,漢人不斷向東番與西番遷徙,與當地居民踫撞交融,加快了兩地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也因此鞏固了王朝治理邊疆社會的成效,最終形成了中華一體的格局。清代東番與西番的演變是由國家治理、移民進入等眾多因素合力而成。

    作者簡介

    劉正剛,安徽人,歷史學博士,1993年從廈門大學博士畢業後,在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工作一年有餘,後一直在暨南大學文學院工作。1997年破格晉升教授,1997年、2004年分別招收首屆碩士生、博士生。擔任過暨南大學歷史繫副主任,現為暨南大學中國文化史籍研究所所長,中國古代史學科學術帶頭人。主持完成2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參與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中國海洋文明史研究”。出版了《東渡西進:清代閩粵移民臺灣與四川的比較》《話說粵商》及《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史》等著作。為本科生開設過《海上絲綢之路史》課程。

    目錄

    前言

    東番篇
    清代移民與臺灣食鹽貿易制度化
    試析牛對清代臺灣鄉村社會發展的貢獻
    從清代方志看河南人與臺灣開發的關繫
    清前期臺灣學宮建設探析
    康熙時期臺灣學宮建設經費探析
    清代臺灣移民社會演戲探析
    檳榔與清代臺灣鄉村民眾生活
    經濟行為與環境變化:清前期臺灣野生鹿消失探析
    清代移民開發臺灣與少數民族關繫
    清代臺灣少數民族婦女的日常生活
    清代臺灣少數民族軍事化探析
    清代臺灣少數民族與漢族聯姻探析
    清代臺灣少數民族酒文化探析
    清代臺灣疫災及社會對策

    西番篇
    清代移民與漢彝交流探討
    清前期藏區駐軍與地方經濟的發展
    清代康區藏族婦女生活探析
    廣東對平定金川叛亂的財力支持
    乾隆末年藏兵進出臺灣始末探析
    嘉慶時期藏兵赴臺灣始末探析
    清代藏族農業經濟初探
    清代移民與川西藏區開發
    從判例看嘉道時期蒙古西部的民族交流
    明末清初西部虎患考述

    附錄
    清前期四川和臺灣移民政策之比較
    清代移民開發臺灣與四川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影響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清代東番與西番研究論叢》:
    清人入主中原前,已高度重視文化的教化作用,清太祖努爾哈赤時就確立“為國之道,以教化為本”之國策。①清代統一臺灣後,官府對邊疆社會臺灣教化問題的推廣,顯得尤為迫切。康熙二十四年(1685)臺灣府巡道周昌指出:“臺灣既人版圖,萬年起化之源,正在今日,此移風易俗,厚生與正德相維為用。憲臺與道憲之請建學校、行考校,誠審乎教養之根本,為海天第一要務也。”將興學作為治理臺灣的第一要務,與朝廷教化政策相吻合。周昌身體力行,“甫下車,知士為四民之首,欲正風俗以善人心,即行月課、鄉約,海濱士子皆喁喁然慕義向風。今已歷歲餘,月課文章已覺日進,仰望興學、考校,不啻摩礪以須。是以本道因賦稅已定、民生已寧,遂有請建學校,以培士氣之請”②。康熙統一臺灣後,學官建設尚處於起始階段,康熙《臺灣府志》卷10《藝文志·序》稱臺灣“十餘年間,聲口弦誦猶未廣也”。但隨著大陸移民的不斷湧入,這一狀況有了明顯改觀;康熙中後期,臺灣“置郡縣、立學官,凡所取士之典,皆與內地同,始彬彬稱治,為海邦鄒魯矣”③。以鄒魯比喻臺灣文教為時過早,但學宮因陋就簡地創辦則是事實,“百務草創,規制苟簡,諸羅學宮,茆屋三楹,更大不稱”。由於臺灣早期城池建設滯後,嚴重地影響了學官建設,康熙《諸羅縣志》卷11《藝文志》載,高拱乾主政臺灣時,“每問其令,以城垣未建,學基恐有更易為對。荏苒三載,時怒餘懷。今餘瓜期已屆,諸生以舊基甚吉,欲謀拓新,而諸羅及臺、鳳三城營建尚未有日,則先大吾夫子之宮,又務之當急者也”。可見,學宮是傳統社會城市建設中必備的組成部分。
    盡管臺灣城市建設緩慢,但學官還是因陋就簡開始建立。臺灣府的學官是在明鄭文廟基礎上整修而成,“府學在府治西南寧南坊,因偽時文廟而修改焉”④。乾隆時高拱乾《臺灣府志》卷10《藝文志·公移》載:府學“屋共三進、兩廡矮屋數間而已,並無泮池、明倫堂、啟聖殿、衙齋等項,聖殿止有一間……此不過偽時草草之規模”。由於新學官建設“工力繁重”,而經費又無來源,“既不能議捐於寥寥之貧吏,又不能議勸於落落之窮儒”。但又必須改變原先“狹小之規模與草創之茅茨”,否則“不特無堂齋廊舍以為師生弦誦之地,即御書扁額亦無從懸豎,甚非所以肅海外之觀瞻,以弘一統文明之化也”。於是清初的臺灣官員不斷捐銀整修,“雖經卑府與憲臺各捐銀二百兩修葺整頓,然原屋隘陋,不能大為擴充。非另行拆造,實不足以崇宮牆泮水之觀瞻”。學宮建設如此艱難,也顯示臺灣開發初期的篳路藍縷。清初臺灣行政建制為一府三縣,府學在舊文廟基礎上修建,而臺、鳳、諸三縣因“原無學宮”的緣故,令官府頗為棘手,但為了顯示教化的像征意義,“各縣草創茅茨,聊供聖賢牌位,以盡春秋祭祀之禮,誠不可謂之文廟也”。這些文廟僅僅是在簡陋房屋裡擺上聖賢牌位而已。蔣毓英《臺灣府志》卷6《學校》記載:康熙二十四年(1685),臺灣、鳳山的縣學“就偽遺房屋修改文廟”,諸羅縣學則“草創茅茨為文廟”。這些像征性文廟的建立,說明了教化在清初臺灣顯得尤為迫切。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本書所謂的“東番”和“西番”,是兩個固定的歷史名詞。其含義有兩層,一是地域名稱,二是生活在該地域內的不同族群。在歷史文獻中,“東番”一詞的出現比“西番”要晚,明清時期這兩個詞的使用頻率很高。
    “東番”是指我國東部地區的臺灣島及生活在島上的民眾,在明清文獻中屢屢可見,明代蔡獻臣的《清白堂稿》卷3(明崇禎刻本)《論彭湖戍兵不可撤》中說:“彭湖者,我東南海之盡境也。舊傳為晉江尾都,後乃徙而墟之。今為漳泉海民耕漁之區,而與東番臺灣為鄰,其內則浯洲,則烈嶼,則嘉禾,皆同安都圖地。”可見,東番與臺灣是等同的。明代士人將東番與臺灣等同看待,已經形成了共識。明代陳子龍《明經世文編》卷479(明崇禎平露堂刻本)收錄的黃承玄《條議海防事宜疏》中說:“閩海中絕島以數十計,而彭湖最大;設防諸島以十餘計,而彭湖最險遠。其地內直漳泉,外鄰東番,環山而列者三十六島,其中可容千艘,其口不得方舟,我據之可以制倭,倭據之亦得以制我,此兵法所謂必爭之地也。……雞籠地屬東番,倭既狡焉,思逞則此,彭湖一島,正其所垂涎者。萬一乘我之隙,據而有之,彼進可分道內訌,退可結巢假息,全閩其得安枕乎?”這些文獻中的“東番”顯然是指臺灣這個地域。與此同時,東番臺灣的民眾也吸引了士人的眼光,崇禎時成書的《閩書》卷146《島夷志》記載:“東番夷人不知所自始,居澎湖外洋海島中,起魍港、加考灣,歷大員……大幫坑,皆其居也,斷續凡千餘裡,種類甚蕃,別為社,社或千人,或五六百。”①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