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文化傳統與家國情懷的審視:以陳忠實及其《白鹿原》為例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1092-1584
    【優惠價】
    683-990
    【作者】 張志昌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5288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52888
    版次:1

    商品編碼:12830214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9-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92
    字數:408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張志昌

        
        
    "

    內容簡介

    陳忠實是當代中國文學大家,《白鹿原》是我國當代長篇小說的一座高峰。在對白鹿原上的兩個家族百年變遷史的描述過程中,陳忠實以小說的形式從文化傳統和家國情懷的視角飽含深情地剖析了民族秘史。
    《文化傳統與家國情懷的審視:以陳忠實及其<白鹿原>為例》從歷史地理、社會思潮、經濟社會背景、關學支撐、文學傳統等角度介入,重點分析了典型人物及其經典化歷程,盡可能地再現了作家及其作品的文化傳統和家國、家園情懷。
    《文化傳統與家國情懷的審視:以陳忠實及其<白鹿原>為例》以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和方法為主線,以關學文化傳統為副線,有嚴謹的學術分析和錘煉,有娓娓道來的通俗解讀,有對歷史原貌的自然鋪陳,亦是對作者和陳忠實先生長期交往的理論升華和總結。

    作者簡介

    張志昌,男,1970年生,陝西扶風人,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教師,西安工業大學陳忠實當代文學研究中心兼職研究人員。近些年專注於哲學理論和傳統文化研究,發表相關論文多篇。

    目錄

    自序 寫作緣起
    第一章 創作準備
    第一節 歷史地理意義上的白鹿原
    第二節 晚清開始湧動的社會思潮
    第三節 家國、家園與經濟社會背景

    第二章 關學與文化支撐
    第一節 《白鹿原》的關學傳統
    第二節 鄉約與鄉村治理
    第三節 文化重負:辮發與纏足
    第四節 《白鹿原》的民俗傳統
    第五節 秦腔的歷史文化傳統

    第三章 軍閥亂像和民初人物
    第一節 軍閥亂像與《白鹿原》
    第二節 於右任與劉鎮華
    第三節 牛兆濂與範紫東

    第四章 陳忠實的文學傳統
    第一節 "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創作
    第二節 文學傳統的汲取
    第三節 焦慮、孤獨與平民化
    第四節 理論升華

    第五章 典型人物
    第一節 白嘉軒:另類地主和獨立人格
    第二節 鹿馬勺、勾踐與鹿子霖
    第三節 傳統社會最後的智者:朱先生
    第四節 白孝文:小寫的頑強生命
    第五節 女性悲歌
    第六節 黑娃:欲說還休的革命者

    第六章 經典與經典化
    第一節 《白鹿原》的經典化
    第二節 災難與死亡面前的人心
    第三節 《白鹿原》與經典類作品比較

    參考文獻
    傳統與情懷:致敬腳下的土地與身邊的文學(代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文化傳統與家國情懷的審視:以陳忠實及其<白鹿原>為例》:
    康有為和嚴復的方案
    人類社會在邁向政治現代化進程中,中西方面臨著不同的問題和處境。一個人、一個群體能不能像亞裡士多德說的那樣,作為天生的政治動物參與到這種生活模式中,是不同階層,主要是不同個體必須面對的問題。雖然“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獲取自由和資格,成為獨立自主的、享有相應權利、承擔相應義務就成為作為本體意義上的“人”應該探討的重大課題,成為民主的主要內容。傳統中國在一種大一統的模式下,家族是王朝更迭的主力,劉、李、趙、朱、愛新覺羅等不同的家族操持著農業文明下老百姓的生活和政治權力的運行。當富強成為明日黃花,尤其是遭受近鄰日本那樣一個“蕞爾小國”的痛擊之後,救亡壓倒富強成為主流思潮。在知識分子心目中,在整個社會,當然獨立自主、甚至富強都應該是在群體意義上的一種期盼。近代中國關心國家能否充分行使權利(權力),實現富強超過了作為個體的“民”是否享有基本權利,權力運行中是否需要限制國家權力等諸多問題。
    康有為提出了大同社會中的理想模式,在社會藍圖設計中把“仁”“孝”等傳統觀念作為達到彼岸的主要手段。康有為認為在當時的中國,不能奢談共和,因為共和是較遠大的理想,隻能由君主立憲漸次達到共和。
    “無論是康有為還是梁啟超,中國的落後挨打所帶來的恥辱給他們思想上的震撼比他們對中國個人的悲慘生活狀況的關切要強烈得多。因此,個人作為活生生的個體容易被他們看高的眼睛冷落在一邊,最多也隻能作為民族和國家致富的一種工具而被記起。”
    嚴復斷定,中國從秦代以來就無所謂國,而隻有家,政治權利全集中於皇帝一人之身,歷朝歷代都是君主專制的制度,實行的是家天下,億萬人民不過是皇帝的臣妾奴婢,天下的興亡不過是一家一姓的興與亡。皇帝是一國的像征和一切權力的集聚者,憲法、國家、王權都集於一身,一旦家亡,則一切與之俱亡,對人民而言不過是換了一個新的主人而已。因此,這種家天下的統治是難以持久的,因為人民絲毫沒有權利而且政權興亡與其沒有關繫,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自身的地位。“要救國,隻有維新,隻有學外國。那時的外國隻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是進步的……”嚴復是深信這一點的。
    天朝大國地位的衰落、政治的腐敗與黑暗、經濟的凋敝與衰退、文化的專制與保守、軍事的失敗與無奈,整個社會陷於動蕩困頓之中,社會整體感到憤懣而又無可奈何。對近代中國自身現狀的屈辱與憂慮、對西方文明的困惑與探索一直困擾著亂世中的國民。許多人感到憂慮,對外國侵略和現實的黑暗表示極大憤慨,一個個“太息痛哭流涕”“夢寐不安,行愁坐嘆”。馬克思在著作中表達了這種憤慨:“英國人控告中國人一樁,中國人至少可以控告英國人九十九樁。”譚嗣同在甲午戰爭失敗後書寫的“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寫出了多少中國人的憤懣之情,寫來沉痛,讀之悲憤,更激起無數人愛國救亡的豪情。在憤懣之餘,社會底層的被壓迫者就會鋌而走險,尋求生路。知識階層無可奈何之中,將批判的矛頭指向了傳統,更面向了現實,力圖改變現實。在憤懣與抗爭之中,中國社會各個階層對中國傳統政治產生了嚴重的認同危機。
    一個國家人民共同的認同感發生動搖時會出現政治認同危機。造成這種現像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部落、階級、種族、語言、團體的認同與對國家的認同發生衝突;另一方面是傳統與現代、鄉土與世界發生衝突,使新興國家人民不知所從,甚至出現無根的感覺。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陳忠實先生逝世三周年前夕,我寫了篇懷念短文。之後,又應急完成了一篇對陳先生作品的介紹文章,這纔集中時間通讀了張志昌這本《文化傳統與家國情懷的審視——以陳忠實及其(白鹿原)為例》打印稿。
    陳忠實及其《白鹿原》的研究著述已經很多,就我所知道的,專著也有個十幾部吧,更不要說數千計的論文。可以說,能夠涉及的研究視域大概都基本涉及了,要在此基礎上有所突破,的確不是件易事。因此,我是抱著一種疑慮的心態去閱讀的,直到讀完最後一個句號,這疑慮的心緒方纔有所緩解:這是一部從書寫方式到內容表述,都與我所見到的研究陳忠實的專著所不一樣的論著。
    這是一種怎樣的不一樣的情態呢?
    給我印像最深的是,這部論著是從一位普通讀者對作家及其作品充滿敬仰的態度、立場,而不是以凌駕於作家作品之上的研究者的態度、立場,解讀闡發陳忠實及其《白鹿原》的。對於這種敬仰式的普通讀者態度立場,人們自然可以提出各種各樣的疑問。比如,這種敬仰式的態度立場是否會遮蔽研究者的心智而影響價值判斷的客觀性與科學性呢?是否帶有更為強烈的主觀臆斷性呢?當然,這些疑慮是有其道理的。就我的閱讀感受而言,覺得作者的確對陳忠實及其《白鹿原》充滿敬仰之情,毫不掩飾地表達了自己情感、心態。他是將自己的生命情感熔鑄於整個研究表述之中,而且是那麼的坦露,幾乎沒有任何掩飾。與其說作者在做學術化的研究闡發,不如說是作者在完成著一種生命情感的自我傳達。甚至可以說,他是在完成著一種自我生命的夙願。或者,是對他與陳忠實先生一二十年交往的一種情感交待。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作者在情感投射於對像的研究過程中,完成了自己的一次精神認知的升華。於這部論著中,我也就讀出了一個真實富有生命體溫的研究者,而不是被規範的學術研究所左右所遮蔽的抽像的符號化的研究者。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