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鼓樓新悅·生命的七種跡像:來自重癥監護室的故事 [Seven Signs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640-928
    【優惠價】
    400-580
    【作者】 奧菲·艾比步凱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6440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64409
    版次:1

    商品編碼:13129894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鼓樓新悅
    外文名稱:Seven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21-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75

    字數:13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奧菲·艾比,步凱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l 在真實故事中探尋醫生的感情世界,無閱讀門檻,不僅適合普通醫學生、醫療工作者,更適合任何對人文故事感興趣的廣泛讀者;

    l 疫情期間,醫護相關的故事能夠牽動大眾的關注;

    l 在醫患關繫令人擔憂的時期,這本書具有增進醫患理解的社會價值,在人們心間架起理解的橋梁。(紀錄片《人間世》第一季、第二季豆瓣分別有53379人、46764人評價。)

    l 亞馬遜 4.5星,醫患關繫分類排名第25,醫院管理分類排名第26,重癥監護分類排名第37。

    有些時候,或許對某個人說句晚安,就能夠成為你快樂的源泉。對重癥監護室的醫生來說,也是如此:每天晚上對病人說的那句晚安,都意味著快樂和希望;哪怕再微弱,也像是跳動的火苗,讓人忍不住全心地照護,期待它有一日能點亮一片燦爛的天空。然而,不是每一份心願都能實現。在現實世界,我們要面對的更多:悲傷、恐懼、憤怒……在忙碌的重癥監護室中,感情的負荷對醫生、病人和家屬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在《生命的七種跡像》中,艾比醫生也在試著尋找她的答案。


    內容簡介

    恐懼,悲傷,快樂,分心,憤怒,厭惡,希望。

    人們期待能在一生中體驗所有的情感。然而,如果每天都是這樣呢?如果你管理它們的能力,就意味著生與死的區別呢?

    對於重癥監護醫生來說,這就是工作的一部分。這本書探討了醫生工作生活中具有情感的一面。當身患絕癥的病人懇求你不要讓他們死去時,恐懼湧動在他們眼中;當你犯了一個可能致命的錯誤,悲傷會向你襲來;當你照顧一個已被定罪的強奸犯時,必須忍住厭惡。但也有快樂的時刻,像是痴獃癥患者罕見的清醒時刻,或者病房裡突然響起了歌聲。

    奧菲·艾比醫生向我們展示了她通過醫院的旋轉門看到的人性,並帶領我們超越純粹的醫學視角。《生命的七種跡像》通過七種情感講述了活著意味著什麼,以及關心生命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另,本書所記述的事件,是根據作者多年來的親身經歷,從十餘個不同的單位和醫療機構收集而成。盡管所有描述都是對真實事件的記憶,但患者、親屬、同事等姓名都已更改。任何年齡、性別、職業、國籍、外貌、家庭關繫、病史和診斷的雷同均為巧合。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奧菲·艾比(Aoife Abbey)

    艾比醫生在愛爾蘭的都柏林長大,於愛丁堡大學獲得生物科學學士學位,2011年從華威大學醫學院畢業。她是英國皇家內科醫師學院的成員,重癥監護醫學學院的研究員和英國重癥監護協會的理事會成員。艾比醫生目前受雇於英國國家重癥監護醫生培訓項目,從2016年9月開始代表英國醫學會撰寫博客“秘密醫生”。

    【譯者簡介】

    步凱

    1988年出生,助理研究員,中國性學會理事。2010年本科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傳播學繫,2013年碩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大學科技新聞與科學傳播繫。翻譯本書期間就讀於北京大學醫學部。曾供職於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從事健康傳播及艾滋病預防控制工作。有多篇文章輯入《槍與玫瑰的使用方法》,參編有《青年學生艾滋病病毒感染案例彙編》,合譯有《科學與公眾:傳播、文化與可信性》《科學技術傳播百科全書》等。


    精彩書評

    “一位年輕的愛爾蘭醫生與重癥監護室的病人之間扣人心弦的相遇故事……艾比的文字溫暖而親近人心,讓讀者為這樣貼心的醫生的存在而心生寬慰,也讓讀者懷有希望:如果有人需要重癥監護,會有像她這樣睿智而有愛心的醫生在床邊陪伴。在醫學院學生的必讀書目中,這本書必有一席之地。”

    ——《科克斯書評》

    “(這本書具有)一種原始的力量。作者試圖揭示一些人復雜的感情,他們每天都在做著生死抉擇……艾比想讓我們理解的是,盡管醫生總能保持鎮定的表情、平穩的聲線,但實際上,他們也會流淚和憤怒。那些表現是因為他們接受過訓練,學會了在極度戲劇化的時刻保持冷靜,而並非因為生而冷漠。”

    ——《紐約時報》和《紐約書評》

    “(這本書是)對重癥監護的高風險的有力一瞥。最重要的是,書中對醫生必須去到的灰色地帶有深刻的見解。對於醫生回憶錄,一些讀者可能已經厭倦了,而這一本的鮮活和真摯打動了我。艾比是個有天賦的作家:坦誠、富有同情心、敏感;她也是我們最渴望的醫生。”

    ——梅蘭妮·裡德,《泰晤士報》

    這本書精彩、引人入勝,講述了每天照顧“處於生死邊緣”的病人的感受……書中有著對生命的肯定。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許多嚴峻情況中,艾比向我們展示了那些歡樂的,或是觸動了深切的情感聯繫的時刻。

    ——凱瑟琳·休斯,《星期日郵報》

    這本充滿關切和思考,且被人們需要的書,講述了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的某個時刻可能要進入的那個世界。

    ——羅西塔·博蘭,《愛爾蘭時報》

    大膽,勇敢,備受讀者喜愛……艾比傳授了一種關於人類情感生活的智慧,它是復雜的,也是簡單和辛酸的……艾比是勇敢的;在毫無保留地講述關心生命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時,她有一顆獅子般的心。如果將她看作新一代醫療照護專業人員的代表,那麼我們有理由對行業的未來感到樂觀。

    ——保羅·達爾頓,《愛爾蘭時報》

    對醫生和病人之間共享(及不共享)的情感進行了非常坦率的書寫……艾比醫生的筆觸是深情的,它要求我們所有人思考,自己最終想要的是什麼。

    ——《每日郵報》

    能讓人輕易地讀進這本書,也輕易地被它點亮……《生命的七種跡像》為我們經常忘記的事實提供了一繫列論據:醫生、護士和顧問醫師也是人……這種視角像是帶我們來到一片新的地域……在艾比水晶般美麗優雅的聲音中,你會意識到這竟是一個艱巨的壯舉。

    ——《貝爾法斯特電訊報》

    盡管最近我們的書架上多了不少“醫學回憶錄”,但《生命的七種跡像》遠遠不止是“回憶錄”。這些來自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重癥監護室醫生的精彩故事,充滿了溫暖和同情,既有啟發性,也有強烈的衝擊力和難言的辛酸。奧菲·艾比有一種天賦,既是作家又是醫生,我會毫不猶豫地把她的書推薦給每一個人。

    ——Caoilfhionn Fay總部推薦

    奧菲·艾比的誠實和洞察力是驚人的。如果你想知道真正的醫生是什麼樣的,就來讀這本書。

    ——卡洛琳?埃爾頓(Caroline Elton),《醫生也是普通人》作者

    這是一本源自內心的、真誠的、富有啟發性和智慧的書:一本我希望每個人都讀一讀的好書。

    ——朱莉婭·塞繆爾,《悲傷的力量》作者

    疾病是一片醫患共同在其中掙扎求生的叢林——二者有時矛盾,有時協調一致。正如艾比醫生所言,在生與死之間可怖的陰影之中,生命智慧的跡像出現了。這七個令人信服的章節探討了病人、家屬和醫務工作者必須面對的一繫列過程和情感。本書是醫學文學經典中,一個有益的補充。

    ——丹尼爾·奧弗裡,醫學博士,《病人在說什麼,醫生聽到什麼》作者

    對重癥監護非凡起落的美麗洞察。奧菲·艾比醫生以如此敏感和顯見的善意描寫了所有人的情感,無論是醫生還是病人。我被這本美好的書深深打動了。

    ——瑞秋·克拉克,《我的手中,你的生命》作者


    目錄

    恐懼(Fear)
    悲傷(Grief)
    快樂(Joy)
    分心(Distraction)
    憤怒(Anger)
    厭惡(Disgust)
    希望(Hope)
    後記
    致謝
    譯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試讀一】

    ……

    當親人和朋友為他們所愛的人而感到悲傷時,他們也在為病人的生活,以及病人在親人生活中的意義而悲傷。當醫生們因病人的死亡而遭受突如其來的打擊時,通常還有另外一些原因。確實,這可能是因為逝者是我們的孩子,我們的朋友,我們的兄弟,但其實更可能的原因在於,生活沒有遵循我們所習慣的規則,這些規則可能模糊不清,可能沒有清晰的邏輯結構,但這些規則維繫著我們搖搖欲墜的世界觀。然而,病人的死亡提醒我們,我們真正能掌控的東西鳳毛麟角。

    有這樣一位病人,他從摩托車上摔了下來,重重地摔在路上。事故原因是一隻狐狸橫穿馬路,他為了躲開這隻狐狸突然轉向。他進入了搶救室,享受到了現代大型創傷治療中心所能提供的一切治療。我們嘗試了一切方法,但仍然沒有將他搶救回來。當我站在他的床邊,確認他的死亡時,感覺自己如同遭到了伏擊一般。我被數十年重癥監護醫療的進步成果包圍著,而這個男人卻死在了我面前的床上,僅僅因為一隻狐狸穿過馬路。這看起來很荒謬,很沒有意義。我仔細聽著,但是沒有心音,我隻能低聲向他說了聲抱歉:“很抱歉,我們沒能救下你。”

    從我接受醫學訓練開始,到目前為止,我在訓練中照顧過的大部分病人都是嚴重創傷的患者。許多病人需要在他們的治療過程中將氣管切開,在脖子前面打一個洞,把一根管子插入氣管。重癥監護會遇到不同類型的病人,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他們可能需要一段時間纔能脫離呼吸機的幫助。在這種情況下,氣管切開使我們能夠喚醒病人,而不必保留經病人口腔進入氣管的那根管子。

    當我們決定取出插入病人體內的氣管時,我們稱為撥管。這個詞的本義是拿走了某樣東西,但是撥除氣管的那一天,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對重癥監護病房的工作來說,“撥管日”意味著要把一些東西交還給你:往前走,自己呼吸,擴張你的肺,感覺空氣以它原本的方式進入你體內;感受你的呼吸流過聲帶,記起你有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聲音。這是一種希望的湧動。

    ……

    某一天,你會體會到把人工氣管撥出來的感覺。

    有一位年輕人在高速公路上發生了交通事故,那時她還是大學一年級的新生。如今,她已經從這次嚴重的創傷中緩慢恢復了很長時間,理療師告訴我,她覺得今天病人已經做好了撥除插管的準備。病人先是通過語音閥(Speaking Valve)開始說話,我們聽到了她的聲音。剛開始說話的時候很難,發出的聲音刺耳且無力,與其說是說話的聲音,不如說是空氣的聲音。但無論如何,這位病人恢復了自己的聲音,她說的第一句話是“謝謝”。她感謝了理療師,並對所有人都表示了感謝。

    然後,我們把插管撥了出來,突然感覺可以談論未來了。那一刻,你覺得之前的努力成功了。它允許你去感受某種希望,它讓你覺得自己真正地滿足了病人的期待。坐在椅子上,女孩變得充滿希望。朋友們來看她,他們看起來很自在,好像又知道如何與她相處了。我笑著對其他工作人員說:“你們看到了嗎?我們把這些異物拿掉了,她看上去簡直太棒了。”撥管的日子就像這樣,簡直算得上一種慶祝的活動。

    這位女孩一周後去世了。這是一次意外的死亡,與氣管切開術或撥管無關。我難以置信地站在那裡。在工作中,我其實很少處於懷疑的情緒之中。事情可能令人悲傷,但我隻能相信這件事真的發生了。我確認了她的死亡,並寫在了筆記本上:

    死亡時間已經確定。

    一路走好。

    然後,我繞著病房走了一圈,最後走進了護士長辦公室,告訴她,我需要坐一會兒。其餘的初級醫生都輪崗到了新的崗位,我幾乎不認識新的團隊成員。不過護士們還是老熟人,所以我溜進她們的辦公室,坐在靠窗的工位上。沒有人問我為什麼坐在那裡,因為她們已經知道了情況。護士長站起來給了我一個擁抱,這是多年來我第一次在工作時哭泣。我在她懷裡哭了一分鐘,哭得忘乎所以。

    我哭是因為病人本應該沒事,是因為我的內心在尖叫:“不應該是這樣的!”我們已經取出了插入的氣管,她應該會恢復健康的。

    這就是目前我所認為的悲傷來襲的最常見方式:一種意想不到的伏擊。我在疾病和重癥監護的世界裡度過了大部分時間, 就在我有足夠的勇氣相信自己可能已經適應,甚至已經開始感到坦然的時候,這種襲擊突如其來。

    【試讀二】

    有一次,全天的所有工作都進行得順順當當,馬上就要完成了。安安靜靜的時光並不會讓人覺得無聊,踫到這種時候,你可以在晚上溜出去,到咖啡店買杯熱巧克力。不過,這一次,就在我付錢的時候,實時呼叫機響了。我確認接收這位轉診病人,在我放下電話之前,轉診的醫生匆忙補充了一句:“隻是給你提個醒:他的妻子脾氣可不小。”

    我嘆了口氣,但至少我喝了杯熱巧克力。

    當我回到醫院時,外科主治醫師回述了病人的糖尿病、多發性糖尿病足潰瘍和高血壓病史。現在,病人的腿需要截肢,他已經出現了敗血癥,情況緊急,但他拒絕手術。如果病人接受手術,手術後可能會很不舒服,所以治療小組問我們,是否可以在術後對病人進行重癥監護。

    我喝下了最後一口熱巧克力,注意到病區裡一位初級醫生看上去好像很開心,好像可能會有一場好玩的熱鬧可看。“你要進去看看他們嗎?”他揚起眉毛,把頭轉向病房中的病人。然後他對我笑了笑,說:“我要在這裡等著,看看你從病房走出來的時候臉上的表情。”似乎每個工作人員都和那個生氣的妻子打過交道了。

    “好的,”我堅決地說,“我要進去看看,盡量不讓自己生氣。”

    病人叫戴維(David),70 多歲,倚在床上。他的妻子坐在床邊的軟墊椅上,面帶愁容,和她的丈夫面對著同一個方向,床邊空間有限,沒法把椅子轉到另一個方向。我拉上病床周圍的圍簾,繞過他們的病床,溜進了床和窗戶之間狹窄的過道。我依次向他們兩人作了自我介紹,然後開始了我的“破冰之旅”,很慶幸那天沒有其他工作的壓力。戴維給我講了入院前幾周大概的病史和癥狀,還向我解釋說,他的妻子一直在照顧他。然後我把談話引向了截肢的治療計劃,以及他是否可以接受手術後進入重癥監護病房。他重申,他一開始就不同意做手術。

    我不知道你是否會感到驚訝,但是我必須承認,血液和內髒的手術幾乎不會讓我感到困擾,但從心理上來說,當我想到自己的一條腿會被切除,然後被扔進醫療廢物箱時,難免會有些痛心。完全可以理解,任何人都很難做出這種選擇;而且,可以理解的是,對戴維來說,他可能很少考慮這是一種斷腿求生的措施,而是會將其注意力放在如何應付之後的生活,那就是,隻有一條腿的生活。

    他的妻子經常翻白眼。我試著與她進行積極的眼神交流,同時讓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戴維身上。當我說話時,她對我發出噓聲,最後打斷我,告訴我醫生們做過的許多粗心的事情。她很清楚地告訴我,在她看來,醫生都是一樣的,沒有人能正確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我聽著,提醒自己不要生氣,現在還不是上鉤的時候。

    所以我的初步判斷是,確實,他的妻子脾氣很大。另外,戴維似乎也心事重重。

    我繼續給戴維做著檢查,他也繼續毫無條理地談論各種問題,比如弔具和護理,以及他們的兒子現在住得太遠,無法回來幫忙。我幾乎完全失去了談話的思路,這時我聽到了一句讓我怔住的話:“……我妻子也可能不會再來了,是嗎?”

    “是的,”他的妻子堅定地回答,“我隻能在自己去世之前待在這裡照顧你。”

    我停下來,抬頭看著他的妻子,然後試探性地問她說的是什麼意思。妻子的回答仍然帶著輕蔑和鄙夷的語氣。簡言之,她被診斷出了晚期癌癥,而她的預後存活年限還不到一年。

    我看著那個憤怒的女人,感到我的下一次呼吸中充滿了這對夫婦不得不面對的殘忍和悲傷。我不僅與一位病人站在一起,他面臨的決定將永遠改變他在這個世界的生存方式,而且還與一對即將失去彼此的夫婦站在一起,和一個正在與自己的疾病做鬥爭的女人站在一起,她知道自己將不得不離開她的丈夫,並因此而感到憤怒。

    當我走進房間的時候,我對病人妻子的暴脾氣既擔心又害怕;但當我離開病房的時候,我一點也不害怕她的行為,我甚至不能譴責這些憤怒。

    在不得不服從某些安排的情境下,也許正如查爾斯·蘭姆(Charles Lamb)在他的詩歌《憤怒》中所寫的那樣:“觸景生情的憤怒,可能是一種恩惠。”如果說,我對其他的醫生有什麼建議的話,我想可能是這樣的:有時候,他們應該留存一些讓自己去咆哮的精力,一點點就夠了。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這本書中描述的事件全部來自作者的親身經歷,這些故事來自至少10個不同的醫院或醫療機構,橫跨數年。盡管所有內容都是對當時事件的真實記憶,但其中涉及的患者、患者親屬、醫界同行和同事均為化名。此外,作者還修改了可能涉及個人信息和身份細節的內容,包括年齡、性別、職業、國籍、外貌、家庭關繫、病史和診斷等。鋻於這些修改,任何與故事中敘述的人或逝者的雷同之處都屬巧合。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