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當代中國文論話語:主體建構與身份認同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948-1376
    【優惠價】
    593-860
    【作者】 李旭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619765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6197653
    版次:1

    商品編碼:12314063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8-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04
    字數:301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李旭

        
        
    "

    內容簡介

    《當代中國文論話語:主體建構與身份認同》從身份認同的角度切入,綜合運用哲學、社會學、傳播學、政治學、文化學、文學等方面的知識,把文論研究與文論言說者研究結合起來,打破了以往文學理論研究就理論談理論的局限,目的是將當代中國文學理論言說者置於政治、經濟、消費、媒介、文化等多重因素影響之下,深入探討和剖析這些復雜因素如何形塑和建構丫文論言說者的身份認同。也使文學理論產生改變。作者認為,文論言說者既要堅守中國傳統知識分子承擔道義、關心社會的優良品格,也應該超出原有的啟蒙者的精英身份認同,與時俱進,腳踏實地,為中國文學和文化的發展承擔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作者簡介

    李旭,女,湖南衡陽人,2008年畢業於山東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江西財經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文藝理論和文化研究,主持和參與國家課題四項,省部級課題十項,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餘篇,完成專著一部。

    目錄

    理論篇
    第一章 身份認同及其相關概念闡釋
    一 身份認同的概念梳理
    二 主體性及其建構
    三 “自我”與“他者”
    四 身份認同中的同一性與差異性
    五 身份認同與現代性
    第二章 中西知識分子的身份認同考量
    一 知識分子釋義
    二 中國知識分子的身份認同考量
    三 西方知識分子的身份認同考量

    現像篇
    第三章 政治語境下當代文論言說者的身份認同
    一 文學與政治的關繫
    二 學術話語權的回歸與言說者的主體身份建構
    三 “新啟蒙”文論話語的興起與衰退
    四 超越啟蒙心態,重建啟蒙主體
    第四章 主體衰落:媒介新變與當代中國文論話語轉型
    一 大眾媒介變遷與當代文論嬗變
    二 影視媒介與電視知識分子的身份認同
    三 網絡媒介時代文學理論的新變
    四 網絡媒介時代的公共領域與文藝理論家的身份選擇

    綜合篇
    第五章 裂變與危機:消費文化與當代中國文論話語重構
    一 後現代主義與消費文化
    二 消費文化語境下西方文論話語的轉變
    三 消費文化語境下的當代文論話語重構
    四 文化話語權變遷與主體身份轉變
    第六章 自我與他者:全球化語境下當代中國文論話語的文化認同
    一 全球化語境下的中華文化認同
    二 全球化語境下當代中國文論話語危機的表征
    三 全球化語境下重建當代中國文論話語的文化認同

    參考文獻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當代中國文論話語:主體建構與身份認同》:
    5.主體性哲學的衰落
    自笛卡爾開創主體性原則以來,主體性哲學成為西方近現代哲學的核心範式,多爾邁在其著作《主體性的黃昏》中曾指出“自文藝復興以來,主體性就一直是現代哲學的奠基石”①,但是,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體性哲學的主導地位便遭到了多方面的有力挑戰,差不多當代西方哲學的所有流派,從現像學、分析哲學、語言哲學、存在主義、弗洛伊德主義,到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後現代主義、法蘭克福學派等,都對近現代主體性哲學進行了否定性的批判,主體性哲學開始步入衰落期,在對主體性哲學進行批判的一連串長長的名單上,尼采、叔本華、弗洛伊德、薩特、海德格爾、維特根斯坦、列維一斯特勞斯、阿多諾、傑姆遜、利奧塔、福柯、鮑德裡亞、哈貝馬斯……都名列其中,由於人本主義和科學主義是西方當代哲學的兩大主潮,而且對主體性哲學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對理性和形而上學認識論的批判上,所以在對主體性哲學進行批判的眾多學派和學者中,我們分別選取海德格爾、弗洛伊德、列維一斯特勞斯和福柯為代表來予以說明,前兩者作為人本主義的代表,後兩者作為科學主義的代表,當然福柯的主體思想也帶有人本主義色彩。
    海德格爾對主體性哲學的批判是通過否定主客二分的形而上學認識論來予以說明的,在他看來,所有形式的主體性哲學,包括康德、尼采、薩特、馬克思等,都是“遺忘”了“存在”的“無根的存在論”或“無根的本體論”。②他認為,不能離開“此在”來談“存在”,海德格爾把人叫作“此在”(Dasein),也就是“存在者”,“這種存在者,就是我們自己向來所是的存在者,就是除了其它可能的存在方式以外還能夠對存在發問的存在者。我們用此在這個術語稱呼這種存在者”③。他還指出:“此在是一種存在者,但並不僅僅是置於眾存在者之中的一種存在者。從存在者層次上來看,其與眾不同之處在於:這個存在者在它的存在中與這個存在本身發生交涉。”①也就是說,人這個存在者與世界本身發生密切關繫,即“在世界之中存在”,眾所周知,傳統形而上學認識論認為主體是內在的理性的認識者,客體是外在的現存的被認識對像,二者是彼此分開的,但是,海德格爾卻認為,人依寓於世界之中,世界因為人而呈現出意義,人由於世界而得以生存,人不是外在於世界,而是世界的一分子,正如他所言:“‘在之中’並不意味著在某個現成東西‘之中’現成存在,在某種確定的處所關繫的意義上同某種具有相同存在方式的東西共同存在,我們把這些存在論性質稱為範疇性質。……而相反,‘在之中’意指此在的一種存在建構,它是一種生存論性質。……就源始意義而論,‘之中’也根本不意味著上述方式的空間關繫。‘之中’(IN)源自mnan,居住,habitare,逗留。An(於)意味著:我已經住下,我熟悉,我習慣,我照料;它具有colo的如下含義:habit(我居住)和diligo(我照料)……我居住於世界,我把世界作為如此這般熟悉之所而依寓之,逗留之。”②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