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中國視角:當代經驗和古典觀念之間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795-1152
    【優惠價】
    497-720
    【作者】 韓德民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618237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6182376
    版次:1

    商品編碼:12080974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6-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06
    字數:302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韓德民

        
        
    "

    內容簡介

    《中國視角:當代經驗和古典觀念之間》立足時代精神觀念內在博弈的角度,討論中國社會晚近變革的內在邏輯脈絡。對20世紀末期以來、乃至近代以來的文學和文化思潮演變,作者以典型個案列舉的方式,觀照其總體性的哲學一社會學蘊含。作者認為,時代的精神變革和思潮演變,是現實實踐和個體當代經驗推動的結果,也是深層文化觀念連續和延伸的結果。現實實踐、個體經驗、歷史觀念及其相互作用方式的無限豐富性,決定了精神演化軌跡的曲折性。對於當代經驗的描述,作者注重透視其當代性背後的歷史承襲;而對於傳統性思想文化觀念的闡釋,作者則著重其和當代經驗建立相互質證和相互支持關繫的可能性。以個體心理感受和時代精神趨向的相互聯結為中介,展開有關當代經驗和歷史觀念的描述和反思,這樣的理解中國的視角,是貫穿《中國視角:當代經驗和古典觀念之間》不同篇章的基本線索。

    作者簡介

    韓德民,1964年12月生於安徽省濉溪市(現淮北市)郊區韓樓村。北京語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美學學會理事、中國美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出版有《荀子與儒家的社會理想》、《孝親的情懷》、《美學建構與中國文化精神的現代詮釋》等著作。

    目錄

    第一編 當代經驗的文學視像
    一 從救世到混世的精神流變
    ——柯雲路、張承志、徐星、王朔縱橫談
    二 新時期小說創作人道主義傾向的邏輯展開與形式轉換
    三 新時期小說文本試驗哲學一社會學規定性的考察
    四 逆子·狂人·無賴
    ——關於個性解放思潮在中國的悲劇命運的思考

    第二編 世紀文化空間的反思
    一 20世紀90年代中國文化的開特征
    二 改革與反對官僚主義
    三 “意像學三書”與當代美學研究重心的轉移
    四 傳統文化的危機與20世紀中國的反文化思潮

    第三編 古典觀念的回溯
    一 論儒學的“哲學的突破”
    二 前期儒家的生命哲學
    三 說“名節”
    四 莊子生命哲學述論
    五 藝術的否定與否定的藝術
    ——莊子美學的邏輯走向
    六 “遊”:“君子”和“至人”之間的張力及其釋放

    第四編 傳統倫理的現實可能性
    一 “和”:如何實現從“天下”向現代政治國家的轉移
    二 《周易》管理思想試探
    三 《孟子》四題
    四 生態倫理觀:儒家和後現代主義的比較詮釋
    五 “義”:從“五倫三綱”到現代職業倫理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中國視角:當代經驗和古典觀念之間》:
    (三)
    天道與人道循環論證所反映的,並不是單純思維的邏輯,而是現實的生存本身的邏輯。人最初是自然的一部分,世界諸文明在其發展的最初階段,都顯出主體與自然纏繞不清的特點。就各個民族文化早期發展過程中都曾出現過的圖騰崇拜言之,一方面,這種崇拜顯示了人把握自我存在本質的最初努力和建立自我概念的最初嘗試;另一方面,這種努力與嘗試,也說明了那個階段的人類意識,還不能在主體精神性存在與對像物質性存在之間建立必要的界限。這兩個方面還以一種非邏輯的方式滲透交融在一起。隨著文明的進步與實踐的深入,現實的邏輯就會轉化為思維的觀念,人與自然的分立於是就逐漸成為毋庸置疑的事實。這在以古希臘羅馬為源頭的歐洲文明的發展過程中表現得特別明顯。自然成了人類的生存工具與生存手段,成了人的認識對像,人類則成為自然的叛逆者、審視者、征服者。泰戈爾稱希臘文明城邦是堡壘內的文明,由此形成了它注重與外界外物劃限的思維性格。國與國、人與人、物與物之間,都嶄然各別。所以國家主義、個人主義,及細致的學科研究分類對這種文明來說,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就人與自然的關繫看,歐洲文明也特別重視二者的不同。自然作為直接現實性的存在,有自己的生成本體和邏輯本體,掌握了這些本體,纔談得上認識它、征服它,纔能在世界上生存下去。於是有熱烈不懈的科學探求精神。就科學精神來說,愈是冷靜客觀,愈是有希望接近對像真況。人自然世界之否定,有自己主體性的希望、衝動和主體性的意義目標。但這種希望的目標作為純粹精神性的否定,在其起點上隻是一個抽像的無。隻有經過不斷的奮鬥征服纔可能轉化為實現了的意義感,人也纔可能從其起點上的空洞存在轉化為真正有本質、有內涵、有意義的存在。因此,西方現代人對世界的荒原意識和存在先於本質的鼓吹,也就隻不過是對這種文明自其軸心時代就形成了的天人觀的某些側面的邏輯引申罷了。也因此,對西方文化而言,存在與意義之間,有著難以彌合的鴻溝。這也是高度理性化的希臘文明的意識宇宙能夠接納一個來自希伯來的神秘化上帝作為意義歸依的基本條件之一。
    與歐洲文明對自然的堡壘式隔絕不同,華夏祖先始終沒有離開泥土氣息濃郁的田野。小農耕作的生存方式將人與自然緊密地結合到一起,四季往復,陰晴雨雪,自然運動的秩序節律直接投射為人們的意識宇宙。人們生長在廣大而和諧的宇宙繫統中,與陰陽大生機渾然同體,浩然同流。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自然就不再隻是單純被認識、被征服的對像這種意義上的存在,人也不是單純意味著對自然存在的否定性希望,二者是一種一而二、二而一的關繫。“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易·文言》)小農經濟與自然生態變化的直接相關,決定了生民對天地的依賴感和親和感。春生夏長,秋收鼕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人合一觀念在這種土壤中生長是非常自然的事。聖人大人不過是能努力借一心之靈明充分自覺發明這種合一性罷了。天地不是機械性的物質,而是生生不息、化育萬物的德行。存在不僅是存在,而且是終極性的意義目標。仁者渾然與萬物同體,內聖修養是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同時也是對自然大化的投入。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