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清代試律詩學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1059-1536
    【優惠價】
    662-960
    【作者】 梁梅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4944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49444
    版次:1

    商品編碼:12751484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9-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80
    字數:244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梁梅

        
        
    "

    內容簡介

    清初承明制,以八股取士。乾隆二十二年丁丑會試,朝廷下旨增五言八韻律詩一首,試律取士遂成定制。目前留存的清代各種詩話、選集、別集序跋和詩文批評中都保存了大量試律詩學理論資料。《清代試律詩學研究》以清代試律詩學發展為線索,考察其初期發軔,中期完成到清末新變三個發展階段的理論特點和成就,深入剖析其階段性特征,並對核心理論觀點進行闡釋,全面梳理和展現了清代試律詩學發展脈絡。

    作者簡介

    梁梅,漢族,寧夏銀川人,1978年出生。2004年畢業於寧夏大學中文繫古代文學專業,獲碩士學位。2017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獲博士學位。現為寧夏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明清文學史和古典詩學理論研究。目前主持在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一項。在《古代文學理論研究》《湖北社會科學》《圖書館理論與實踐》等刊物發表論文十餘篇。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試律和試律詩學稱名述略
    第二節 試律取士的背景和評判標準
    第三節 論題研究概況及研究現狀分析

    第一章 清初到乾隆二十二年:試律詩學的發軔期
    第一節 試律選士價值評估
    第二節 毛奇齡試律詩學理論及影響
    第三節 試律詩學理論的初步構建

    第二章 乾隆二十二年到嘉慶末年:試律詩學的完成期
    第一節 當感情遭遇功令
    第二節 溫柔敦厚詩教觀與感情的受限表達
    第三節 從諷刺到頌聖
    第四節 乾嘉樸學與試律詩學
    第五節 求而不得的最高境界——自然

    第三章 紀昀的試律詩學理論及影響
    第一節 擬議與變化
    第二節 有法而“我法”
    第三節 對毛奇齡的批判、繼承和超越
    第四節 紀昀試律詩學理論的影響

    第四章 道光到清末:試律詩學的新變期
    第一節 回溯《詩經》——凝滯中的反思
    第二節 辨體與破體:試律詩學的重構
    第三節 法度的松動與程式的淡化
    第四節 試律地位的提升與文體的消解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清代試律詩學研究》:
    張鵬翮按照與試律文體特征的遠近安排所選詩歌順序,試律之後便是應制和閑適詩。“是書為應試設,唐人試詩猶八比文之程墨也,故以為主,而應制附焉,其閑適諸篇則又附及之,非是無以博其趣也。學者觀此,其於是體思過半矣……閑詠之作或因詩而制題,應試、應制之篇則因題制詩者也。起即點清題面,中必實發題意,一入後則寫餘波。大率四句為一解,亦有上下六句分截者,是在臨文制變,其次第、轉折、照應、聯絡與行文一理,細評特為指出,俾初學知所據,依久之斯可變化生心。”①相對於其他別體詩如閑適詩,應制與試律在章法結構,行文筆法上有更多相似性。二者都是先有題,後有詩;章法結構分為三截,為點題、詮題、尾聲,其他寫作順序和構思過程如出一轍。在具體的詩歌評論中,張鵬翮也時時以應制為比,凸顯試律的創作方法。如評王士良的《南至曰隔殿爐煙》便與瀋儉期、宋之間應制詩對比,曰:“前詩(按:同題之作)跳脫,此詩精整,各極其勝,頗類《晦曰幸昆明池》瀋宋兩作也。”②
    張鵬翮仍將試律與應制分為二體,毛張建認為二者本質上完全相同,試律由應制發展而來,是應制的變體。“五律始於齊梁,而唐初應制盛宗之,故其時即定以取士。蓋宜酌古今之所宜耳。予既采集試帖又附以應制諸詩,俾知試體之所自出,且多屬燕許鉅公之作,其揣摩簡練、氣像弘遠,容有試帖所未逮者。學者苟以應制正其體裁,以試詩窮其變化,於斯道也庶幾其近之矣。”③應制是試律之本源,且作者多為文壇巨擘,因而文學價值遠高於試律。學習試律寫作應對照應制,纔能“於斯道”近。“五言不專六韻,唐初應制諸詩可考。試必以六韻者何?蓋權乎長短之宜,而取其中以為式也,間有八韻、四韻者,傳作寥寥,而六韻為多,誠試體之準則。學者神明其法,則雖或有體制長短之異,而權度既得可以應之有餘矣。”毛張建認為所謂變體,即是從“非六韻”,轉移到“專六韻”,將四韻、八韻折中。這種認識對應制與試律之間的差別理解得過於簡單,以至於在作品評論中,雖明知為試律,但卻稱為應制。如評佚名的《華清官望幸》曰:“高華典贍,居然初唐應制之篇。”①此詩《文苑英華》列為省試詩,即試律。毛張建此評混淆試律與應制界限,不免有誤導士子之嫌。
    以八比解詩,起源甚早,據清人所記,明人便已有之。“文與詩通,及八比文昉於詩之說,世或未盡前聞。今未齋黎君、西河毛君並詳舉之,知是說為不爽矣。然黎所論乃四韻律,毛所論乃六韻律。”②此言所指黎未齋指明人黎久。在科舉取士的明代,文人以八比解詩文,情有可原。風氣相延,清代也有以八比解詩之說。如前文所引吳喬所著《答萬季野詩問》中記載了作者與萬斯同討論詩歌布局的一段對話,即以八比論律詩。結合當時八股取士的制度前提,文人以八比論其他文體應該是當時社會的普遍風氣,但卻是毛奇齡首次提出以八比論試律的觀點。③毛奇齡將試律與八比相聯繫的依據基於試律之前隻有散文,沒有韻文的認識。(按:此種觀點尚值得商榷)其次比較二者章法結構,試律除去不押韻的首尾起結,剛好為四韻,類似於八比之頷比、頸比、腹比、後比。此言針對六韻尚可,但清代試律卻以八韻為多,章法結構與八比已然不同。毛氏此言又太過片面,並不具有普適性。然而,八比與試律同為科舉文學,皆因題而作,創作過程都講究起承轉合。這些相似點意味著二者具有其他文體所不具備的可比性。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試律詩依附於科舉而存在。從唐代開始,試律就與科舉一起進入文人的創作和學人的視野中。其間雖有宋代的王安石變更科舉代的科舉不興以及明代八股取士,造成試律發展的斷流,但僅就清代而言,從乾隆二十二年(1757)易表判為試律,到光緒二十四年(1898)取消試律取士,近一個半世紀裡,試律在清代文人的文化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清代士人進身的各類考試,試律往往都是必考之項,故士子在平時為科舉而進行的訓練中,為科舉而結的各種文社詩社中,試律創作也是必選之項。在《如皋鄭氏族譜》中,我們看到這樣的記載:“吾族青緗世業,賴祖考之靈,人文日盛,每三年大校觀光者眾,不可不先事奮興,祠宇既立於堂之偏,室內供奉五魁像,子弟讀書者月朔往謁祠,先敬禮神像。童生有志上進,聯為文社,或月三次、六次於祠內面會,文一藝,作詩一首,自立規條,互相砥礪。又於房後院中設蓋號舍十間,生監有志科場,聯為文社,小課於祠內面會,文一藝,詩一首,或一月幾次,自立規條;大課於號舍,宿臥如場中,例作文三藝,月一次,六臘、正月不行大課,科場正年每月照三場例,初八日至十六日為止。”(鄭承霖修,鄭振萬纂《如皋鄭氏族譜》卷十三)鄭氏家族將士子的訓練分為兩個級別三個層次,第一個級別是童生,童生的文社一月三次或者六次,作文一藝,詩一首。所謂文的一藝,指來自經學的一道題目,即作四書文,或日八股文;詩一首,即指試律詩。第二個級別是監生,監生的文社分兩種,一是小課,一是大課,小課在家族祠堂內進行,一月數次,作文一藝,試律詩一首;大課在祠堂後專門模仿政府所建號舍而建的家族號舍內進行,喫飯、睡覺都按照政府號舍的規定執行,每月一次,作文三藝,不作詩。鄭氏家族如此,其他家族有能力者(有的家族與他族聯合辦文社)也是如此。
    書院是試律創作的一大主要場域。清初禁設書院,但自康熙時禁令松弛,雍正時各省會及學政官所在地書院開始恢復,雍正十一年( 1733)正式解除禁令,並撥公帑資助設置書院。這樣,乾嘉、道光時期迎來書院設置高峰期。省級、州府、直隸州、縣級、鄉鎮,以及私人等各級書院遍布全國。各地的書院,課程不同,就性質分有館課和師課,就周期分有日課、旬課、月課、季課、歲課等各類訓練、模擬考試之名目,試律亦為必考文體。梁章鉅的《試律叢話》載:有廖英佩香者,“乾隆間即有詩名,每在鼇峰書院會課,其試律必擅場”。蒲城朱秉銘“有《帖體課存》之刻,皆其及門高纔生所作”,其中有幾個人,是梁章鉅“掌教南浦書院時課徒,契闊三十餘年,閱其詩尚如唔對也”。梁章鉅本人十三歲即受知於學使陸爾山,以試律詩“既雨晴亦佳”考入鼇峰書院,“花片落無聲”一句最得陸氏欣賞,每對人揚譽之。後來院課,他為人斲刀,《夏雨生眾綠》詩中有“靜裡機難遏,空中色自戒。雨人原普遍,著物最分明”四句,他自認為“寫實追虛,頗兼其妙,而校閱者乃以四逗了之”,令他頗為不滿。李文耕官山左時,“每考課濼源書院,輒有擬作”,如《太乙仙人乘蓮葉舟》《三復白圭》《蓬瀛不可望》《鯤化為鵬》等,皆有名句流傳。有的書院,把課藝集結成書,如《鐘山書院乙未課藝》《南菁講舍文集》《求志書院課藝》等,有的課藝集就包含試律詩,如粵秀書院的《粵秀課藝》收錄制義文84篇,附錄試律詩。一直到晚清,最先受到西方思想、制度影響的上海,其各書院考試,試律仍是重要一道。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