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中華孝文化初論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982-1424
    【優惠價】
    614-890
    【作者】 李仁君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3204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32040
    版次:1

    商品編碼:12509282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學術文庫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8-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32
    字數:346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李仁君


        
        
    "

    內容簡介

    《中華孝文化初論》共由兩個部分組成,主體部分包括上篇和下篇,上篇:論孝的起源、形成與發展,下篇:中華傳統孝文化的綜合研究;附篇部分為:歷代帝王與孝治的形成。上篇側重於孝的發展脈絡梳理,主要論述了從動物的反哺本能到人類孝意識產生的歷史脈絡,然後分別闡述了孝德、孝道和孝治的歷史發展過程,最後對孝治之後孝的發展、變異以及現代性反思進行了繫統梳理,同時對當代弘揚孝文化的意義作了概述。下篇彙集了近年來我的部分孝文化理論研究文章,其中涉及到儒家傳統孝文化、新時期孝文化以及地方孝文化三個方面的學習和研究心得。附篇部分的成稿較為復雜,原本是我為了進一步弄清“作為個體道德和家庭倫理範疇的孝是如何走向政治倫理的”“孝治思想是如何形成的”“漢代以孝治天下的政治模式是如何實踐的”等問題而收集的一些資料,竟然成了“雞肋”,食之無所得,棄之又可惜,經過一番內心糾結,還是決定編人附篇部分,以便供其他研究者查閱,吾心欣慰。
    孝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基本道德規範,孝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孝文化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孝本義為“善事父母”,即是對生命孕育者、身體養育者和文化教育者的一種知恩、感恩和報恩之情並由此產生的思想和行為的總和。孝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由於與宗教文化、封建政治文化甚至商業文化相互交織、相互影響,一些封建性糟粕摻雜其中在所難免。近代以來,不少文人墨客對傳統孝文化進行口誅筆伐,大有“打倒在地,再踏上一隻腳,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憤憤之態,產生這種行為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對傳統孝文化的全面了解。孝的本質特征是愛,孝的基本內容是愛親、敬親、事親和念親以及由此延伸出的種種行為,孝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一言以蔽之,孝雖有封建性糟粕,也有人民性精華,我們在洗去“孝”身上的“糟粕”時,不能把“洗澡水和小孩一起倒掉”。任何的傳統文化全盤否定和文化虛無主義行為必將遭到歷史的懲罰。

    作者簡介

    李仁君,男,1977年生,四川儀隴人,現為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2001年畢業於阿壩師專,畢業後到西藏昌都地區丁青縣從事教育工作。2007年考入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10年6月獲哲學碩士學位。同年7月,任教於阿壩師範學院。2018年3月,調入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先後在《社會科學研究》《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毛澤東思想研究》《中華文化論壇》等刊物上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出版專著兩部,主持、參與十餘項課題。

    目錄

    上篇 論孝的起源、形成與發展
    第一章 孝的起源
    第一節 從動物報恩現像談起
    第二節 從自然到自覺——孝意識的萌芽
    第三節 孝起源於人類母繫氏族社會
    第四節 從孝意識到孝行的演變
    第二章 孝德的形成及發展
    第一節 孝德的含義
    第二節 孝德的形成
    第三節 先秦儒家孝德思想的發展
    第三章 孝道的形成
    第一節 孝道的概念
    第二節 《孝經》的成書
    第三節 《孝經》對孝德思想的總結與提升以及孝道理論的形成
    第四節 《孝經》首次提出“以孝治天下”的理論模式
    第四章 孝治理論的形成與實踐
    第一節 漢代儒家的政治轉向
    第二節 《春秋繁露》——儒家孝治思想的形成
    第三節 漢代“以孝治天下”的政治模式
    第五章 孝的發展與嬗變
    第一節 漢代以後孝道的演進和孝治的實踐
    第二節 《二十四孝》——愚孝的“經典之作”
    第三節 宋明理學階段:愚孝理論體繫的最終成型
    第四節 新文化運動時期對孝的反思
    第六章 孝文化的現代思考
    第一節 孝文化的當代價值
    第二節 新時代弘揚孝文化的意義
    ……

    下篇 中華孝文化的綜合研究
    附篇 歷代帝王與孝治的形成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中華孝文化初論》:
    《孝經》這部不上兩千字的論孝專著,它全面、繫統地對先秦儒家孝德思想進行了總結,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將孝德思想大力提升,並冠以“天之經,地之義”的至高無上宇宙本體論,自此作為家庭倫理的孝與政治緊密結合起來,先秦儒家孝德思想逐漸泛化、哲學化、政治化甚至神秘化,儒家孝道思想便形成了。《孝經》在漢代復出後,立即受到了統治階級的重視。漢文帝時,就開始設置《孝經》博士,東漢時,《孝經》被正式列入“七經”,北宋時期,《孝經》被正式列入“十三經”,成為封建統治階級修齊治平的皇家聖典。
    《孝經》對孝德思想的總結與提升,主要表現在:
    第一,孝為道德本源。《孝經》上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經·開宗明義章》)就是說,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所有的品行的教化都是由孝行派生出來的。《孝經》還記載:“曾子曰:‘敢問聖人之德,無以加於孝乎?’”(《孝經·聖治章》)曾子向夫子提出了一個問題:難道聖人的德行中,就沒有比孝更為重要的嗎?孔子回答說:“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義也。父母生之,續莫大焉。”(《孝經·聖治章》)孔子認為天地之間,萬物之列,隻有人纔是最尊貴的;人的各種品行中,沒有比孝行更加偉大的了。父母與子女之間是一種天然血緣關繫,子女對父母的孝也是一種天性。父母生下子女,是家族血緣的繼續,所以“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孝經·開宗明義章》)。保證生命的延續,確保傳宗接代是孝的起點和重要內容。當然,人與動物有著本質的區別,動物也可以傳宗接代,於是《孝經》有說:“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孝經·開宗明義章》)人應該有進取之心,要建功立業,遵循天道,能揚名於後世,光宗耀祖,使父母榮耀顯赫,這就是完滿的、理想的孝行了。
    第二,對孝的世界觀論證。《易經》上說:“立天之道,日陰與陽;立地之道,日柔與剛;立人之道,日仁與義。兼三纔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易·說卦》)天、地、人合稱“三纔”。《孝經》中《三纔章》雲:“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孝經·三纔章》)意思是說孝道是天之道。天空中日月星辰,永遠有規律地照臨人間。大地孕育萬物,生生繁衍,山川河流為人類提供豐饒的物產,皆有合乎道理的法則。孝道也是如此,乃是永恆的道理,不可變易的規律,是必須嚴格遵從的義務,是有利有益的準則。由此可見,《孝經》作者對孝德推崇備至。
    第三,孝的政治化傾向。《孝經》在總論孝行時指出:“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孝經·開宗明義章》)這是人生行孝德的三個層次和三種境界,也是孝由家庭倫理向政治倫理轉變的標志性論點。《孝經》還對社會不同階層的人的孝行進行了細致的劃分,這就是“五等之孝”,依次是“天子之孝”“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庶人之孝”,並單獨列出五章進行論述。王長坤博士對“五等之孝”進行了總結:“五等之孝是等級之孝,每一等級的孝行具體要求不同。庶人重在事親,士介於事親與事君之間,卿大夫以忠為孝,諸侯、天子隻是個‘立身’問題,從而各司其職,循例禮守法。‘五等之孝’是對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孝道上的具體化,其實質是為維護等級秩序服務的。”《孝經》對“五等之孝”的劃分,其根本目的是為當時統治階級服務的,孝的政治化傾向十分明確。
    第四,孝的法律制度化規定。《孝經》除了強調道德教化和勸誡達到孝行天下、淳化世風的作用,還主張以立法的形式對不孝的行為進行相應的處罰,《孝經》中專門設立《五刑章》進行說明和論述。“五刑”是指墨(刺字)、劓(割鼻)、剕(斷腳)、宮(破壞生殖器)、大闢(死刑)。《孝經》雲:“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要君者無上,非聖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孝經·五刑章》)意思是說,像“五刑”這樣的罪,還比不上“不孝”,不孝之罪,罪大惡極,無法確定罪名。不孝以三種情況為最,一是脅迫君主,二是誹謗先聖,三是非議別人的孝行,此三者,乃是天下一切禍亂的根源,必須以法律的形式加以制止。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我從事中國傳統孝文化的學習和研究:要追溯到攻讀碩士研究生這一時期了。2007年,我考入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師從全國著名儒學專家陳德述先生,學習中國哲學。陳老師對孝道文化有很深的研究,發表相關論文十餘篇,主編了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中華孝道文化》一書。陳老師在教學上特別注重“三個結合”,即學術研究與道德培養相結合、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結合、寫作訓練與思維培養相結合。在陳老師的循循善誘和諄諄教導下,我對中國哲學的認知和了解不斷深入,尤其對中國傳統孝文化產生了極大的學習和研究興趣。參加工作後,雖然教學工作任務較為繁重,但我仍未停止過對中國傳統孝文化的學習和研究,同時也積累了一些學習和研究心得,現將其整理成書,以希方家批評指正。
    本書共由兩個部分組成,主體部分包括上篇和下篇,上篇:論孝的起源、形成與發展,下篇:中華傳統孝文化的綜合研究;附篇部分為:歷代帝王與孝治的形成。上篇側重於孝的發展脈絡梳理,主要論述了從動物的反哺本能到人類孝意識產生的歷史脈絡,然後分別闡述了孝德、孝道和孝治的歷史發展過程,最後對孝治之後孝的發展、變異以及現代性反思進行了繫統梳理,同時對當代弘揚孝文化的意義作了概述。下篇彙集了近年來我的部分孝文化理論研究文章,其中涉及到儒家傳統孝文化、新時期孝文化以及地方孝文化三個方面的學習和研究心得。附篇部分的成稿較為復雜,原本是我為了進一步弄清“作為個體道德和家庭倫理範疇的孝是如何走向政治倫理的”“孝治思想是如何形成的”“漢代以孝治天下的政治模式是如何實踐的”等問題而收集的一些資料,竟然成了“雞肋”,食之無所得,棄之又可惜,經過一番內心糾結,還是決定編人附篇部分,以便供其他研究者查閱,吾心欣慰。
    孝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基本道德規範,孝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孝文化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孝本義為“善事父母”,即是對生命孕育者、身體養育者和文化教育者的一種知恩、感恩和報恩之情並由此產生的思想和行為的總和。孝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由於與宗教文化、封建政治文化甚至商業文化相互交織、相互影響,一些封建性糟粕摻雜其中在所難免。近代以來,不少文人墨客對傳統孝文化進行口誅筆伐,大有“打倒在地,再踏上一隻腳,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憤憤之態,產生這種行為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對傳統孝文化的全面了解。孝的本質特征是愛,孝的基本內容是愛親、敬親、事親和念親以及由此延伸出的種種行為,孝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一言以蔽之,孝雖有封建性糟粕,也有人民性精華,我們在洗去“孝”身上的“糟粕”時,不能把“洗澡水和小孩一起倒掉”。任何的傳統文化全盤否定和文化虛無主義行為必將遭到歷史的懲罰。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