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澳門文錄:走向文學地圖的縱深處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1092-1584
    【優惠價】
    683-990
    【作者】 楊義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619338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6193389
    版次:1

    商品編碼:12046241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6-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20
    字數:372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楊義

        
        
    "

    內容簡介

    《澳門文錄:走向文學地圖的縱深處》是楊義先生的論文集,包括楊義先生對部級干部講的《重繪中國文學的歷史地圖》及關於《論語》、諸子、李杜、蘇軾方面的新稿等,是對楊義先生一向主張的重繪中國文學地圖的理念的深入和發展。

    作者簡介

    楊義,1946年生,廣東省電白縣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澳門大學人文學院講座教授。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中國文學創新研究首席專家,中國魯迅研究會會長。1998—2009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民族文學研究所所長,《文學評論》主編,全國“格薩(斯)爾領導小組”組長。曾講學於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巴黎東方語言學院,聖彼得堡大學,早稻田大學,首爾大學諸名校,或任客座研究員、客座教授。在海內外出版著作五十餘種,發表論文五百餘篇。,主要有《中國現代小說史》《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圖志》《中國古典小說史論》,《中國敘事學》、《中國古典文學圖志》《老予還原》《莊、子還原》《墨子還原》《韓非子還原》《文學地理學會通》《國學會心錄》《論語還原》,曾獲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等。

    目錄

    重繪中國文學的歷史地圖
    以“地圖”為方法考察“文學中國”——中國文化繪圖人楊義為浙江大學EMBA學生講述“文化中國”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之源
    中華文化考源的三句話四特性
    構建返本還原的古典學——檢視我在《文學遺產》上的足跡
    古典學的活力在於生命還原
    以古典學門徑逍遙於諸子六大迷津
    對先秦諸子生命之源的綜合考察
    《論語》章節編年與生命認證
    借問孔子何時見老子
    回眸中華文明的創世紀——《論語還原》是這樣寫成的
    李杜與盛唐:一種詩性文化名片的產生
    重回魯迅——如何認識“全魯迅”
    魯迅與中國文化的現代啟示
    俗文化的本質與功能
    書在讀我——關於讀書的“顛倒歌”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澳門文錄:走向文學地圖的縱深處》:
    “邊緣的活力”,是筆者創造的一個術語,對於解釋少數民族在中華文明上的貢獻,是很有效的。研究少數民族文學的學人,還專門為這個術語開過一些研討會;包括一些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件,也用了“邊緣的活力”這個說法。邊緣的活力,既是有效的,又是普遍的,它與中心文化的吸引力形成張力,使我們的文學、文化可以兩條腿走路。
    當然為了使邊緣活力萬派歸宗,不至於在踫撞中無端耗散,中原文化的吸引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中原文化領先發展,文明含量比較高、雅、精。比如宋代國勢較弱,但它把儒學演繹出理學,宋人的道脈、史脈、文脈、詩脈都很強。歐陽修、蘇東坡的文章詩詞,司馬光的《資治通鋻》,都引起少數民族的景仰。唐朝把中國文化做大了,宋朝把中國文化做精了。要是沒有宋人精心經營文化根本,蒙古人鋪天蓋地進來,就會出現文化的荒蕪和夭折。但是宋人的道、史、文、詩四脈兼佳,根深葉茂。蒙古人進來後,對中原文化產生了景仰,皇室重理學,蒙古色目子弟紛紛寫漢語詩詞,趙孟頫的書、畫、詩“三絕”使馬上民族為蓬頭垢面而自慚形穢。蒙古人首先把朱熹《四書集注》當成科舉考試的標準。這就使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延續了下來,所以中原文化的吸引力是有核心價值的。
    但是處在這個中原中心位置的官方文化,很容易模式化,甚至僵化。因為要獲得官方意識形態的地位,就必須把自己弄得很精致,很嚴密,同時也就很死板。比如“三綱五常”,要改動一個字都很難。中原中心文化面臨兩難的尷尬,它有領先發展的優先權,具有吸引力、凝聚力,但凝聚容易引起凝結,進而凝固化。但是邊緣文化,地位不顯,禁忌較少,身處邊緣帶有原始性、流動性,帶有不同的文化板塊接合部的混合性,這些都是“活力”的特征。當中原的文化僵化之後,邊緣文化就會輸入一種新鮮的帶有野性的文化因素。有一幅圖畫叫作《東丹王出行圖》,是遼國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長子東丹王,自投後唐明宗後,長期居住中原,改名李贊華繪制的美術精品。人物相貌都似胡人,東丹王神情憂郁,若有所思,他與緊密的隨從衣冠、服飾、佩帶已經不同程度漢化,而奔前跑後的騎兵依然是胡冠、胡服。畫卷末端有近似宋高宗趙構的題詞:“世傳東丹王是也。”由此可以發現,漢文化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影響往往是由上而下的;而少數民族的文化對漢文化的影響,往往是由下而上的。
    為何如此?當然是少數民族唯有貴族有能力聘請漢族最好的老師,有機會接觸漢族的珍貴典籍,比較容易接受中原的文明。而一般的少數民族獵戶,整輩子、幾輩子都沒有離開他那個山溝溝,又何談漢化,何談接受漢文明?所以漢文化的擴散是從上而下。而漢族士大夫不可能穿著胡服上朝,不可能在朝廷裡跳胡人歌舞,除非像唐朝那種胡氣很重的朝代。一般的朝代,達官貴人是不允許在朝廷裡賣弄胡人的禮儀的。所以少數民族的影響,先影響民間,然後纔影響上層。比如佛教進來的時候,它是一種胡教,要直接跟中原儒學對話,就會被鄙視為出家人不忠不孝。但是佛教通過西域少數民族,通過北朝的少數民族,然後逐漸滲入漢族的民間和上層。根據文獻記載,在晉朝以前,漢族士大夫是沒有人當和尚的,所謂“沙門無士人”,當和尚的都是胡人。到了“五胡亂華”之後,出現生存、生命的危機,漢族士人纔開始有出家的。中國的三大石窟,主要也是少數民族所建。大同的雲岡石窟,是北魏鮮卑族搞的;洛陽龍門石窟,是北魏和沾染胡氣的唐人修造的;敦煌莫高窟,出現在漢族和少數民族混居的地方,絲綢之路的西域胡商,以及西夏貴人都貢獻了不小的力量。所以佛教三大石窟的形成,少數民族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比漢族人士的作用還大。佛教後來成為中華文明的一個部分,它的運轉過程離不開胡人。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從北京南下澳門大學,已是將近六年。2010年8月,正是澳門有風雲,也有臺風的季節,而田裡的稻子開始抽穗灌漿,眼看著就要開鐮收割了。經過多年孜孜砣砣的學術積累,我在澳門進入了開鐮收獲的季節,一茬又一茬地割稻子,精神上頗有點痛快淋漓。澳門是文化激蕩交融之地,與北京又形成南北對話,學理思考中蕩漾著上下求索的氣旋。面對多維思想時空,應對各種學術疑難和謎團,在堅守實證的前提下,增加了許多透視壁障的視野和方法,對具體的文化事像的把握就多了一層超越感和透徹感。超越以追求更高的境界,透徹以抵達更精湛的深度。
    一個朝氣蓬勃地崛起的民族,總要反觀自己文明的原始和精神的發生,知道“本我”從何而來,向何而去,從而獲得安身立命、出發力行的牢固根基。這就是老子所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心地光明,如日月照臨心鏡,仰望星空,知群星拱衛北鬥,自然是剛健進取的氣像。這就需要對原始經典注入活潑潑的生命,使之成為我們文學、文化、文明的源頭活水,這是現代大國不可須臾或缺的必修功課。因此我深入古典學、發生學的深層脈絡,叩問《老子》《莊子》《墨子》《韓非子》《屈子》,尤其是處在傳統思想主流位置的《論語》。這就是我在近六年間陸續撰述的取名《還原》的六部書。而這部《澳門文錄》,則是對老、莊、墨、韓和《論語》進行發生學、古典學叩問時的思想見證和方法論建構的吉光片羽的彙集,可以多少窺見那些專書背後的精神體驗和方法運作。它不僅是授人以“魚”,而且是授人以“漁”。範仲淹《江上漁者》詩雲:“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裡。”駕馭風波,追捕鱸魚,收獲的是活蹦亂跳的生命,艱苦中自會泛起無限的快樂。
    還是莊子說得好: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孔子對此也體驗得非常透徹:“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大千世界生生不息,生命使世界變得精彩。這些年我都在做著返本還原的探尋,意欲回到事像的原本,因跡求心,追問其中的歷史現場、人性形態和生命行為。比如孔子在周遊列國之前,曾經有過一次歷時十餘年的“小周遊列國”,即在魯昭公十七年(前525)孔子27歲時,向東夷部族的郯子問黃帝時以雲記事,及少嗥氏以鳥名官;其後適齊,學舜帝的《韶》樂;之杞、之宋,求夏、殷兩代的禮制文獻;最後在魯昭公三十一年(前511)其41歲時,適周問禮於老聃。他在回歸原本,在探求禮制沿革中,實現了“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文化使命。這種探求兼及書面文獻和口頭傳統,兼及華夏和四夷,顯示了精神的博大淵深。所有這些,都需要我們綴合材料碎片,貫穿生命的活力,恢復知識發生的歷史現場。
    古典學的關鍵在於返本還原,返本還原的活力在於激活生命,如《周易·繫辭下》雲:“天地之大德日生。”讀經典而對生命行為茫然無知,把文字當成死文字,隻知道用一些僵硬的框框套來套去,這就是沒有通竅。要通竅,就要換上一個根底精湛而又智性、悟性、靈性齊備的腦袋,調動多種多樣的思想方法,如本“文錄”所揭示的以“地圖”為方法,以“釣”為方法,以史解經,以禮解經,以生命解經,各得其宜,各資其用,在深度綜合中敞開創新的大門。比如《老子》書中存在女性生殖崇拜,即所謂“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