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安樂哲儒家哲學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838-1216
    【優惠價】
    524-760
    【作者】 李文娟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0954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09547
    版次:1

    商品編碼:12318982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7-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3
    字數:208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李文娟

        
        
    "

    內容簡介

    《安樂哲儒家哲學研究》從儒家哲學的角度,對安樂哲的主要論著和譯著進行了繫統梳理,概括出其哲學立場、理論來源和思想特點,並采取中西方哲學比較方法,對其提出的創造性、開放性、獨特性哲學理論,如“孟子人性論”“儒家角色倫理學”“儒家民主主義”“禮儀與權利的辯證”等做出客觀深入的探討,提出了一繫列獨到的見解。在此基礎上,指出安樂哲儒家哲學在中西方文明發展中的當代價值和現實意義,同時提出一些理論構想。
    《安樂哲儒家哲學研究》是目前國內繫統研究安樂哲儒學思想的一部專著。

    作者簡介

    李文娟,生於1981年5月,山東聊城人。2003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學,師從王文東教授.獲中國哲學專業碩士學位;2012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師從梁濤教授,獲專門史專業博士學位。曾就職於中國孔子研究院.現調入山東社會科學院,一直從事儒學研究工作。已在《現代哲學》《孔子研究》《光明日報》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安樂哲的學術生平
    第一節 求學之路
    第二節 治學之道

    第二章 中西哲學比較視域下的儒家思想研究
    第一節 著作選讀一:《通過孔子而思》
    第二節 著作選讀二:《期望中國:中西哲學文化比較》
    第三節 著作選讀三:《儒家角色倫理學》

    第三章 儒家經典的翻譯與哲學術語新詮
    第一節 譯著一:《{論語)的哲學詮釋》
    第二節 譯著二:《切中倫常:(中庸)的新詮與新譯》
    第三節 譯著三:《生民之本:(孝經)的哲學詮釋及英譯》

    第四章 儒學專題研究與開放性闡釋
    第一節 從文化哲學談孟子人性論
    第二節 儒家之禮的實用主義解讀
    第三節 儒學中的自我、真理與超越

    第五章 中西方文明的比較與反思
    第一節 儒家式民主之路
    第二節 中西方哲學與宗教問題的走向
    第三節 安樂哲儒家哲學在中西方文明發展中的價值

    附錄一 儒者·儒行·儒學——安樂哲教授訪談
    附錄二 探尋儒學與西方哲學對話的中庸之道——田辰山教授訪談

    參考文獻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安樂哲儒家哲學研究》:
    二 孔孟荀審美秩序的延續
    中西文化各有自己的淵源和進路。中西文化發展路徑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社會組織秩序,即理性秩序與審美秩序。西方形而上學一直以來被設定為秩序的科學,思辨有餘,審美不足。反之,中國傳統文化則傾向於以審美視角來解決社會問題。受杜威的影響,安樂哲對審美秩序給予了更多的關注。他認為,“一個以對審美有序的熱愛為基礎的社會將不會廣泛運用法則、標準、規範等歸納或論證,因為它們是被設定的人類及其諸團結模式的主要限定性特征。公論也不會成為社會秩序的客觀基礎。”①這迎合了前一節所提到的那幾句話:中國古典文化,尤其是儒家強調要保持人類中心論。在中國,人們實現社會和諧的手段,不是通過辯證的論爭,而是善於對不同觀點進行“審美的”調和。在儒家社會哲學與西方社會理論對比的大背景下,理性秩序與審美秩序的區分,可以看成“思辨”與“調和”這兩個概念作為實現社會和諧手段的區別。
    當代哲學家馮契用《論語》中的句子“吾道一以貫之”來論證,堅持認為孔子是一個有體繫的哲學家。②安樂哲提出質疑,認為不應該將孔子理性化,必須對“成體繫的”或“理性的”連貫與“審美的”連貫之間做出區分。孔子給出的是一個文化的世界,他將“仁”這樣一個偉大觀念注入其中,並試圖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精神性聯繫,從而形成一個合宜的社會治理秩序。這一觀念以承認人際相互信任的人性根基存在為前提。
    在安樂哲看來,孔子無疑是一位調和大師,“他的和諧的人格是中國文化的像征”。春秋後期,禮崩樂壞,古典的普遍精神秩序崩潰。孔子探源三代禮文化,更直接上承周代禮樂文化,用仁學將其提升為成德之教。②像軸心時代的其他哲人一樣,孔子深切地感到與其所處的時代相去甚遠。他認為,在堯舜時代以及後來的周朝早期,對“天道”的完美實踐使國人得以和諧共處。春秋末期混亂狀態的出現,根本原因在於人們無視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裡支配著各封國施政行為的傳統禮儀。孔子非王者,他不能創建制度,政治上的失敗給了他思索的時間,他決意開辦私學,培養一批賢德之人,來指導統治者循“道”而行,並使其重新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對孔子來說,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回歸以往的優良傳統。盡管孔子宣稱自己“述而不作”(《論語·述而》),卻為周代禮儀與古代經典著作的仁學轉換傾注了畢生心血。
    在過去,“禮”往往具有盛氣凌人的一面。它們被用來彰顯政治上的優勢或隻是用來提升貴族的個人聲望。而孔子則繫統地將這種自我中心主義從禮中淡化了,轉而引導人們養成推己及人的自律習性。原本屬於貴族的冠、婚、喪、祭等禮儀,孔子將其擴展到士人階層,使得更多的人意識到生命的神聖,同時也賦予生命神聖的意義。在過去的傳統中,威嚴之禮滋養著諸侯的神聖權利,而孝道之禮則創造出了超凡的神,使得終有一死的人變為先祖,通過以絕對尊重的態度對待他人,禮儀能夠將施受雙方提升至生命存在的神聖維度。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李文娟曾跟我攻讀博士,入學前她在中國孔子研究院已經工作一段時間,在禮學研究方面有了一定的積累。入學後,她征求我對博士論文的意見,考慮到文娟的碩士論文是研究《儀禮》,且以前的工作與禮學有關,故建議她研究《禮記》。文娟接受了我的建議,開始繫統閱讀《禮記》。不過一年之後,文娟告訴我,她更想研究安樂哲的思想。我知道文娟對這一問題有濃厚的興趣,發表過相關的論文,打算做繫統的研究,也理解她想利用讀博的寶貴時間完成自己夙願的想法,於是對她表示支持。這樣,文娟就改變了博士論文題目,轉為研究安樂哲儒家哲學。她集中研讀了安樂哲的幾部專著和譯著,並對安樂哲教授做了訪談,獲得了第一手資料。憑借勤奮和努力,文娟最終寫出了十餘萬字的博士論文,順利通過答辯,受到評委的好評。畢業後,文娟又對論文反復修訂,補充完善,現在呈現在大家面前的,就是文娟研究安樂哲儒家哲學的最終成果。安樂哲、田辰山教授都曾對我說,文娟的研究是最繫統,也是最深入的。我為文娟感到高興,也為有這樣的弟子感到自豪。
    安樂哲教授是目前在國內最為知名,也最為活躍的西方漢學家——盡管可能安教授不喜歡這樣的稱號——也是我的師長和朋友。大概十幾年前,我讀到安樂哲與郝大維教授合著的《孔子思微》(此書後來又有新的譯本)一書,就留下深刻印像。不過真正促使我關注安樂哲教授的,則是他關於過程哲學與先秦儒學的研究。1998年,我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做博士後研究,當時申報的題目是:先秦儒學與宋明理學比較研究。之所以報這個題目,是因為在之前的研究中,逐漸形成這樣一種看法,先秦儒學是一種過程哲學,孔子的仁、《中庸》的誠、孟子的心,還有《易傳》的易或道,都可以從過程、活動來理解,是一種過程本體,由於受佛道本體思想的影響,宋明理學家某種程度上將以上概念本質化或實體化了,這尤其反映在對孟子心的理解上。孟子的心乃四端之心,端是開端、初始的意思,由惻隱、羞惡、辭讓、是非四端擴而充之,發展出仁、義、禮、智四德,故孟子的“仁,人心也”是指從四端到四德的擴充發展過程。但理學家不論是主張“心即理”還是“性即理”,都以仁義禮智為理,以惻隱、羞惡、辭讓、是非為情,仁義禮智之理表現、發用為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情,端被解釋為端倪、端緒之意。所以理學家特別是陸王心學一派,雖然自認為是承繼孟子,但在對心的理解上與孟子已經有所不同,這從一個方面反映了先秦儒學與宋明理學的區別和差異。不過到北京後,發現這一年公布的郭店竹簡備受關注,有成為顯學之勢,故與合作導師商議後,將課題改為研究郭店竹簡與思孟學派。以前的課題雖然放棄,但問題一直存在腦海中,遇到相關的研究仍會關注和留意。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