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拜經日記》校注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1214-1760
    【優惠價】
    759-1100
    【作者】 丁喜霞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5103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51034
    版次:1

    商品編碼:12871534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0-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42
    字數:358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丁喜霞

        
        
    "

    內容簡介

    《拜經日記》是清代干嘉時期的考據學家臧庸的代表作。《《拜經日記》校注》以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武進臧氏拜經堂自刻本為底本,以清費念慈光緒十年(1884)所校清抄本編《皇清經解》所輯本為參校本,擇要吸收前賢的相關成果,對《拜經日記》進行標點、校勘和必要的注釋,便於學界據以開展進一步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夠對研究臧庸及其學術成就在干嘉考據學和清代學術史上的學術地位,進一步了解干嘉時期考據學、校勘學、訓詁學相互促動的學術盛況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丁喜霞,1966年生,河南榮陽人,河南大學文學院語言所教授,文學博士。主要致力於中國古典文獻學和漢語詞彙史研究。發表論文60多篇,出版專著5部,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全國高校古委會直接資助項目3項、河南省高校骨干教師資助項目1項。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校注說明
    拜經日記贈言校勘裡居姓氏

    拜經日記序
    拜經日記敘
    拜經日記題辭
    自序

    拜經日記第一
    說文忕字
    說文窳字
    有朋自遠方來
    疏箋補序
    庾改為藪
    說文儀禮用今文
    何氏公羊注引瓜祭
    古文尋字
    髡者使守積
    反予來赫
    盲眂
    五品不遜

    拜經日記第二
    左傳通考校補
    夫之兄為兄公
    鄭注兄蚣
    陽予也
    歸寧父母
    灑灑也
    周禮以今證古
    毛氏禮記注疏譌字
    大戴禮有爾雅
    苗本禾未秀之名
    春曰昊天夏曰蒼天

    拜經日記第三
    封建
    羣公廩
    容齋續筆
    陸氏間載北學
    明堂陰陽
    不服合
    以檜禮哀圍敗
    宋雕左氏釋文
    大割牲祠於公社
    三分天下有其二
    道千乘之國
    琴操多魯詩說
    虞書正義
    宅堣夷
    昧谷
    心腹腎腸
    臏腓刖
    宅西曰昧谷
    割頭
    命大封
    伯父定來餘一人嘉之
    一人冕執脫
    ……
    拜經日記第四
    拜經日記第五
    拜經日記第六
    拜經日記第七
    拜經日記第八
    拜經日記第九
    拜經日記第十
    拜經日記第十一
    拜經日記第十二
    拜經日記跋
    附錄 俗字字表
    引用書目與參考文獻
    後記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臧庸(1767-1811),本名鏽堂,字在東,又字東序。後易名庸,字用中,一字西成。其書室曰“拜經堂”,故又以拜經為字。江蘇武進人。清初著名經師臧琳之玄孫,師從經學大師盧文弨。並從錢大昕、段玉裁等討論學術,幕,纂輯《經籍籑詁》、校勘《十三經注疏》等,在古籍校勘、文字考訂、輯佚和小學訓詁等方面成就顯著,是清乾嘉時期一位著名的遊幕學者和重要的考據學家。臧庸生當考據學由鼎盛走向衰微的乾嘉時期,治學雖尊崇漢學,但又不墨守漢學家法,也不詆棄宋儒之學;雖以考據為職志,也不排拒義理。無論是對漢學還是對宋學,都抱以唯是是從的態度,不存干畦之見,形成了自己“漢宋兼采、考據與義理並重”的學術特色,體現出“不拘門戶,唯是是從”的科學精神。
    臧庸為人“沉默敦重,天性孝友”,學術精審,惜家境貧窮,且一生困於場屋,三應鄉試不中,以諸生終。為求謀生與治學之資,臧庸先後遊於畢、覺羅桂春、尹秉綬、劉鳳誥、章子卿、孫星衍等人之幕,長達十七年之久,以代人校書、注書、編書為業,隨幕主輾轉湖北、山東、浙江、北京、江蘇等地,半生衣食奔走,且中歲早卒,未能盡其所學。但孜孜問學、砣砣著述是終其一生不懈追求的第一目標。在其短暫的四十五年的人生歷程中,自著之書與裒集漢儒群經佚注之作,凡數十稱其“修身著書,並見於世”,“又其生平考輯古義甚勤,故輯古之書甚多”,皆能掇零拾墜,考竅詳析,精審不苟,在當時就受到了學界的推崇。段玉裁向盧文招誇贊“高足臧君,學識遠超孫(星衍)、洪(亮吉)之上”,劉臺拱稱臧庸所輯《論語鄭注》“精核過宋王伯厚謂臧庸“為學根據經傳,剖析精微。德清許周生兵部(宗彥)謂其好學深造如皇侃、熊安生,當求之唐以上也。所著之書,擬《經義雜記》,為《拜經日記》八卷。高郵王懷祖先生(念孫)亟稱之,用筆圈識其精確不磨者十之六七。其敘《孟子年譜》,辨齊宣王、湣王之訛,閩縣陳恭甫編修(壽祺)嘆為絕識。”段、劉、阮、許、王、陳諸人皆學界巨擘,對臧庸一致推獎,可見臧庸學術造詣之高。宋翔鳳在《亡友臧君諫》中更盛贊其學術貢獻與學術地位:
    性命古文,糞土時議。當其一得,即有獨至。窮原得根,稽同核異。……拓遺酋缺,細別精罕。世之善本,惟此一編。字無亥豕,書積丹鉛。鳥呼錳櫝,竟盡君年。《拜經日記》,過從頻讀。諧聲轉注,發蒙起覆。宿儒首肯,後學心服。充君志趣,心力耳目。然疑皆定,往詁可復。君之功勛,在彼卷軸。君之地位,礫孔凌陸。沾溉人間,充棟連屋。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