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全球主義-(:21世紀最偉大的觀念博弈)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838-1216
    【優惠價】
    524-760
    【作者】 曼弗雷德。B斯蒂格唐青葉程福干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6701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67011
    版次:1

    商品編碼:13073700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全球學譯叢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1-01-01

    頁數:205
    字數:191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曼弗雷德。B.斯蒂格,唐青葉,程福干

        
        
    "

    編輯推薦

    全球化不僅是一個以經濟和技術為基礎的物質進程,也是在全球公共領域中諸多傳統觀念與現實主張的相互矛盾體繫。這些體繫是界定、描述和評估全球化進程大致連貫的敘事。市場全球主義是以經濟管制放松、自由貿易、資本自由流動、低稅收和財政緊縮的新自由主義計劃與新保守主義的嘗試融合的結果。《全球主義--21世紀最偉大的觀念博弈/全球學譯叢》是“全球化研究譯叢”中的一本。

    內容簡介

    《全球主義:21世紀最偉大的觀念博弈》繫統梳理了學術界關於全球化的不同觀點,深刻剖析了市場全球主義的形成機制,並指出:由於受到來自政治右翼(正義全球主義)和政治左翼(民族民粹主義等)的雙重挑戰,市場全球主義步入“帝國全球主義”階段。本書對各種全球主義思潮的核心主張和概念特征作出總結,旨在描繪這場21世紀思想觀念博弈的未來軌跡,提供一個關於全球化的批判理論,使讀者認識到各種全球主義話語的內部矛盾,從而更好地了解全球化如何改變人們的現實生活。

    作者簡介

    曼弗雷德·B.斯蒂格 美國伊利諾伊州立大學政治學教授,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全球化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全球化的理論與意識形態、比較政治學、比較社會學、非暴力理論和靠前政治。近期的著述有《全球化:新市場意識形態》、《甘地的抉擇:非暴力原則和國家主義力量》、《暴力及其他:跨學科讀本》及《追尋進化的社會主義:都阿德·伯恩斯坦與社會民主》。

    目錄

    第一章 市場全球主義的根源
    觀念博弈的終結
    意識形態:成分和功能
    市場全球主義和新自由主義
    20世紀90年代“全球化”的兜售
    21世紀意識形態偉大鬥爭的起源
    結束語
    第二章 關於全球化的學術爭鳴
    盲人學者和大像
    全球化是“全球胡話”
    全球化是一個經濟過程
    全球化是一個政治過程
    全球化是一個文化過程
    全球化和意識形態:對全球主義的批判性審視
    第三章 從市場全球主義到帝國全球主義
    市場全球主義和美利堅帝國
    贏得民心
    從市場全球主義到帝國全球主義:理念和觀點分析
    第四章 來自政治左翼的挑戰:正義全球主義
    左翼與右翼的區分
    從恰帕斯到西雅圖
    “西雅圖之戰”及其後果
    “9·11”事件之後抵制帝國全球主義:多哈及多哈以外
    全球正義運動目的何在?正義全球主義的核心主張
    第五章 來自政治右翼的挑戰:民族民粹主義和聖戰全球主義
    何謂民族民粹主義?
    帕特·布坎南和盧·道布斯的民族民粹主義觀
    基地組織的聖戰全球主義
    第六章 結論:前景展望
    關於作者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然而反對貝爾觀點的人隨即指出,貝爾提出的很多假設缺乏批判性。其一,在暗示“意識形態”因素和“極權主義”之間的必要聯繫時,他把經驗主義問題解決方案的實用模式描繪得過於美好,使得意識形態的消亡看似是試圖重塑理性節制的新時代,而理性節制這種自然狀態在近一個世紀踐行純屬烏托邦式理念的非理性嘗試中已消失殆盡。貝爾斷言美國處於“去意識形態”大氣候中,而有些評論員特別指出,貝爾的斷言不過是企圖從深層次意識形態上將客觀性、折中性和實用性改造為英美文化的優越感特征,他們認為《意識形態的終結》一書是對通體遍布冷戰意識形態使命的“自由西方”的一種精致辯護。其二,幾位評論家聲稱,貝爾無意中用技術官僚式的專家指導來替代真正的政治辯論。他們指責道,貝爾為了防止對美國現有不平等現像可能出現的眾說紛纭的討論,而制造了圍繞基本規範和價值達成大眾共識的神話。其三,冷戰造成的國際緊張局勢,連同20世紀六七十年代意識形態政治的突掀狂瀾,似乎都證明貝爾的論點大錯特錯了。聲勢浩大的民權運動,不計其數的抗議越戰運動,風起雲湧的女權主義運動,以及如流星般勢不可擋的環境保護論,所有這些都指向一種一目了然的可能性——西方19世紀激進意識形態中的一些核心規範和價值在一個世紀之後仍然長盛不衰。
    經過了約30年,東歐劇變不期而然地將關於意識形態終結的辯論重新提上日程。在1989年一篇驚世之作(後擴展為專著)中,時任美國國務院政策企劃局副局長的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Fukuyama)設想過一個“去意識形態的世界”的出現,但他堅持認為這個新時代不像貝爾早期預測的那樣具有融合自由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特征。相反,福山斷言這個新時代代表著“經濟和政治自由主義的公然勝利”。福山貶低20世紀90年代“新世界秩序”中興起的宗教原教旨主義和族裔民族主義的重要性,並預測“西方理念”在全球範圍的勝利以及該理念下的消費主義文化播撒到世界各地將被證明是無法阻擋的。受到市場力量的邏輯發展和高新技術的強力驅動,西方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已作為“人類政府的最終形態”①而為人所知。
    因此,福山關於“去意識形態世界”的願景與貝爾類似的分析僅部分重合。福山與貝爾一致認為社會主義的沒落是無可挽回的,但不同意貝爾對自由市場自由主義前景慘淡的評估。事實上,福山期待用高科技手段來實現舊式的19世紀自由市場烏托邦。他對“歷史終結”之際即將到來的意識形態真空抱有不安,預測到全球化時代大多數社會關繫的快速市場化促成了利己主義的經濟謀劃、永無休止的技術難題解決,以及對消費者無止境的需求的滿足②。
    福山在有關該話題的最新文章中捍衛並拓展了其核心觀點:意識形態的終結與自由市場全球化相關。他重申這些發展構成了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並補充說英美規範和價值將主要承擔新的“去意識形態世界”的文化塑造之使命。福山肯定地總結道:美國當前作為唯一超級大國的地位使得“美國化和全球化相伴相隨成為必然趨勢”⑧。
    P4-5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鋻於當前政治和社會的發展趨勢,此新版本旨在修訂、擴展和更新前兩版《全球主義》中的基本觀點,但全球化所涉及的主要話題仍保持不變,即在意識形態框架內,用話語敘述方式提供公眾議題和問題進行討論或發表主張而設置的特定議程。這些敘述的存在表明:全球化不僅僅是一個以經濟和技術為基礎的物質進程,也反映在全球公共領域中諸多傳統觀念與現實主張的相互矛盾體繫,這些體繫是界定、描述和評估全球化進程大致連貫的敘事。 在這個新版本中,不再用單數形式的,“全球主義”來指稱這些**影響力的全球化敘事,即一種賦予全球化概念新自由主義規範、價值觀和意義的市場意識形態,而是用“全球主義”的復數形式來表達,因為市場全球主義的主導話語很顯然已經受到政治左翼和右翼不謀而合的全球主義挑戰。這些意識形態將冉冉升起的全球形像變成具體的政治綱領和議程,其名稱為正義全球主義和聖戰全球主義。市場全球主義通過強化觀念結構來應對這些挑戰者,在此,我稱之為“帝國全球主義”。這是一種將20世紀90年代的市場語言與後“9·1l”世界的安全關切相結合的政治信仰體繫。簡而言之,經濟管制放松、私有化、自由貿易、資本自由流動、低稅收和財政緊縮的新自由主義計劃與新保守主義的嘗試融合在一起,按照美國的形像塑造全世界。但是,這種對美國權力的大膽推斷不應該被誤認為是舊式民族主義的復興。美帝國隻是全球化的一部分。同樣,聖戰全球主義者刺激全球烏瑪(umma,穆斯林信徒共同體)采取激進行動的努力,或者正義全球主義者建立“另類世界”的嘗試也都是全球化的一部分。盡管當今三大全球主義(市場全球主義、正義全球主義和聖戰全球主義)在價值觀、信念和政治議程方面有著鮮明的差異,但是它們卻都有共同的概念框架和應用領域,即具有全球性(常常通過本土方式介入)。鋻於這些表述全球想像的不同方式有助於呈現全球化的具體發展,因此本身需要批判性分析是合乎邏輯的。 這些全球主義的概念特征和核心主張是什麼呢?21世紀頭十年的帝國全球主義與20世紀90年代的市場全球主義究竟有何不同呢?正義全球主義怎樣纔能成為一個成熟連貫的意識形態呢?聖戰全球主義的核心概念和主要思想主張是什麼?民族民粹主義者如帕特·布坎南(Pat‘Buchanan)或雨果·查韋斯(Hugo Chavez)在何處達成共識?21世紀觀念博弈的未來軌跡是什麼?這些是我在此新版本中想要解決的核心問題。這項研究的總目的不是譴責全球化,而是提供一個關於全球化的批判理論,鼓勵讀者認識到各種全球主義話語的內部矛盾和偏見,從而使人們更好地理解全球化觀念如何形塑他們的現實生活,以及這些觀念又是如何被改變的。“批判理論”源自希臘語動詞knnein(辨別,反思,判斷)和名詞the—oria(沉思),意思是:思考社會制度有效性和可取性的高尚的人類衝動。以公平與和平的全球秩序可調節的理想為指導,全球化的批判理論削弱了壓制異見、消除輿論自由的專制傾向。因此,在道德和歷史層面有見地地批評代表所有民主政治的生命線,包括其過去、現在和未來。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