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都市與鄉愁:首屆城市文化發展高峰論壇論文集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1302-1888
    【優惠價】
    814-1180
    【作者】 瀋湘平常書紅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0357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03576
    版次:1

    商品編碼:12115195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7-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30
    字數:455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瀋湘平,常書紅

        
        
    "

    內容簡介

    《都市與鄉愁:首屆城市文化發展高峰論壇論文集》是一部高速現代化、城鎮化背景下集中探討都市與鄉愁問題的論述專集,由不同學科的國內外學者撰寫,其中不乏學界泰鬥的力作。
    《都市與鄉愁:首屆城市文化發展高峰論壇論文集》涉及鄉愁的內涵及表現、城市的起源與變遷、城市的記憶與傷逝、城市的認同與焦慮、城市的更新與未來等重大問題,既有哲學思辨的深刻,又有歷史文化沉澱的厚重和文學藝術彰顯的溫情;既有宏觀的戰略思考,又有微觀的案例剖析和具體的對策建議。
    《都市與鄉愁:首屆城市文化發展高峰論壇論文集》在都市的發展空間中思考鄉愁、解讀鄉愁,又以鄉愁為原點,叩問城市化的初心和目標,反映了學界關於都市與鄉愁關思考和前沿觀點。

    作者簡介

    瀋湘平,1971年生,籍貫湖南省瀏陽市,哲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一度任職於中央機關。主要從事一般哲學理論、現代性問題、馬克思思想、價值與文化等方面研究。已出版《理性與秩序》(2003)、《全球化與現代性》(2003)、《鄧小平的思維世界》(2004)、《哲學導論》(2008)等著作,主編全國高職高專教材《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2005),主編“走進人文社科”叢書(2009-2010)和《社會熱點解讀》(2003、2004),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教育部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項目各1項,在《哲學研究》、《教育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30餘篇。

    常書紅,山西隰縣人,北京師範大學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國近現代史博士。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及北京文化的研究。出版專著《辛亥革命前後的滿族研究一一以滿漢關繫為中心》,編著或參與編寫各類著作多部,主持和參與各類課題十餘項,發表論文數十篇。

    目錄

    序一
    序二
    序三
    專論
    北京現代城市文化的傳統與變遷
    城市的氣息何以使人自由
    城鄉揖別文明緣起
    ——中國早期城市的考古學觀察
    路在何方?
    ——鄉土中國百年進程的歷史反思

    基礎理論篇
    鄉愁的過去與現在
    文化鄉愁帶給我們的哲學思考
    城市與鄉愁:一種關於成長的生命美學
    城市化、鄉愁與精神文化之原鄉
    都市裡的鄉愁:現代轉型中的民粹情結
    倫理辯護與批判:城市化及其倫理後果
    中國美學的結構
    探尋城市之美
    ——城市景觀美學視域下的“美麗城市”
    美國現代化、都市化與“鄉愁”對中國“鄉愁”的啟示
    宗教鄉愁的佛教時空美學特質
    現代生活中的焦慮癥與還鄉夢
    資本與現代人的生活
    ——在馬克思的視野中
    試析消費社會語境下的身體規訓
    ——以整容為例

    發展戰略篇
    發展城鎮化切勿割裂“城”與“鄉”
    基於馬斯洛需求理論構建特大城市宜居框架
    教育、城市與大國發展
    ——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區域戰略
    城市人精神還鄉中的自然
    ——城市博物學及其實踐刍議
    城鄉教育共生:一項教育哲學探索
    雙重邊緣人:農民工的身份認同焦慮
    進不去的城市,回不去的故鄉
    ——城市中農民之子的身份認同問題研究
    北京胡同鄉愁的空間道德淺析
    ——以北京西四地區為例
    以更廣泛的文化自信建設嶺南特色都市文化的思考

    歷史文化篇
    胡適筆下的北京風光
    上海城市更新與城市記憶
    從“命名”到“坐實”:被塑造的鄉村悲情敘事
    試論古代文人的籍裡混同與客徙
    ——以明代京畿文人李東陽、程敏政等為例
    習俗、慣制與秩序:鄉村日常生活的另類窺視
    ——基於取名行為的案例考察
    新中國成立初期北京的城市垃圾
    清運研究(1949-1952)
    “蘇聯式”建築與1950年代的集體記憶
    ——以蘇聯展覽館為例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都市與鄉愁:首屆城市文化發展高峰論壇論文集》:
    在這個意義上,因為城市而催發的關於成長的生命美學無疑應該是一部巨著。然而,倘若限於篇幅,我們又可以借助芒福德的提示加以簡明扼要的闡釋:如前所述,芒福德曾經說過:“城市是文化的容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芒福德又曾經立即加以補充說明:“這容器所承載的生活比這容器自身更重要。”無疑,這句話恰恰道破了因為城市而催發的關於成長的生命美學的全部內涵。簡而言之:作為文化的容器,城市之為城市,必須是人的絕對權利、絕對尊嚴的容器,必須是自由的容器。
    這意味著,作為文化的容器,城市之為城市,首先必須是:“有生命的”。
    任何一座城市,如果它希望自身不僅僅是“房屋”,而且還是“家”,那麼,就一定要是尊重人的,而要尊重人,就必須從尊重自然開始。這就是我所謂的“有生命”。現在的諸多城市的景觀大道、城市廣場等等,“看上去很美”,但是為什麼卻偏偏不被接受,其原因就在於:當我們接受一個城市的時候,必須從尊重人的權利與尊嚴開始,而尊重人的權利與尊嚴,則必然要從尊重自然的權利與尊嚴開始。這不是所謂的泛泛而談的“天人合一”,而是說,城市的生命和人的生命、自然的生命都是一致的。我們要尊重人的生命,就要從尊重自然的生命開始,卡爾松發現:“我認為假如我們發現塑料的‘樹’在審美上不被接受,主要因為它們不表現生命價值”。其中蘊含的,就是這個道理。再如很多城市都在搞綠皮城市,都在到處去鋪草坪,可是,到處去鋪草坪的結果,卻恰恰就是城市的土地沒有辦法呼吸。這當然不能說是對於城市的尊重。須知,要尊重人的權利就必須從尊重我們腳下土地母親的權利開始。而這也正是現在我們開始提倡海綿城市的建設的原因。所謂海綿城市,其實也就是讓城市的土地得以透氣。
    進而,濕地作為城市之肺,當然不允許去填埋;海岸、江岸都是江河的保護線,強行去把它們弄成沿江大道也就十分可笑;海灣,堪稱城市之魂,又有什麼必要非要去建跨海大橋?至於水泥城市,那更是頻頻為人們所詬病,因為土地的滲水功能而消失。
    由此我們會想到:20世紀70年代的英國的科學家詹姆斯·拉夫洛克為什麼會提出著名的“蓋亞定則”。“蓋亞定則”又稱“地球生理學”,是以大地女神蓋亞來比喻地球,強調地球其實是一個有生命的機體,它時時刻刻在通過大地植被接受陽光,並且借助光合活動產生養分,去哺育萬物,同時也不斷排除廢物,以維持自身的健康。也因此,他還提示:千萬不要由於環境污染而導致地球母親的不健康,導致地球母親的病患。而城市建設中的動輒無知地“三通一平”的種種“看上去很美”其實卻很丑的做法,則恰恰是從背離了自然的生命開始的。由此,自然沒有了生命,城市也因此而沒有了生命。
    再者,人們可以沒有繪畫、音樂、電影而照舊過得很好,但沒有屋頂的生活卻無人過得下去。大自然本來就是人類的生存環境,但自然本身卻畢竟並非“為我”的,也是以其自身為圓心的,因而對人而言無疑全然是離心的、消極的。給了人類屋頂的城市就不同了,它建構的是“為我”的環境,這就要使得城市之為城市,必須要成為向心的、積極的空間。例如埃菲爾鐵塔,正是它的存在,纔使得巴黎不再是一片在地面延伸的空間,不再匍匐在地上,而是通過對高層空間的占有而站立了起來。至於城市的存在,就更是如此了。本來,“城”的本義隻是圍繞著城市的軍事防御建築,是應防御需要產生的。它是生存於其中的人們的一個保護性的盾牌。猶如說服裝是個體皮膚的延伸,城市則是人類群體的皮膚的延伸。過去我們把自己從頭到腳包裹在衣服裡,包裹在一個統一的視覺空間中,城市也如此。波德萊爾不是也原想為他的詩集《惡之花》取名為《肢體》?可見,在他心目中,城市也正是人類肢體的延伸。
    因此,傳統的中國城市固然形態各異,但是一般都是一個三維的封閉空間,這卻應該是其共同之處。在這方面,中國的“牆”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從城市的牆(其實長城也是一道城牆,中國最大的城牆)到單位的牆再到家家戶戶的牆,它們用一道道立面切割著平面,構成一個又一個三維的封閉空間,這使得城市就類似於一個套著無數大大小小的匣子的特大匣子。然而現代的城市卻與之不同。它借助於四通八達的道路,無限地向四周延伸,從而把一道道的牆都拉為平面。沒有了深度,從而也就沒有了神聖、莊嚴、秩序,代之而來的是交流、溝通、平等。有機的生命節奏被破壞殆盡,取而代之的是無機的生命節奏。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學者,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早晨好!
    非常高興來參加由北京師範大學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主辦的“都市與鄉愁”——首屆城市文化發展高峰論壇。都市裡有鄉愁,母校也有鄉愁。來到母校,就像回到故鄉一樣,總有一種特別的親近感。母校情與鄉愁一樣,讓人永遠思念和難忘。今天我要說,我對北師大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充滿感情,對今天論壇的主題充滿興趣,對論壇的成果充滿期待。
    首先,我對北京師範大學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充滿感情。因為,我是這個研究院成立的最早倡導者、有關工作的參與者和長期關注者。這個研究院成立於14年前的2002年。那年是北京師範大學百年校慶。我作為北師大中文繫畢業生,作為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很想在母校百年校慶時做點貢獻,也希望借助母校的優勢推動一下北京文化發展工作。於是,就提出了一個建議:整合各方資源,共建一個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這個建議,得到了上下左右的響應。這個研究院,作為北師大百年校慶項目,由北京市委、教育部與北京師範大學共建。名譽院長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先生,啟功先生等一批文化大師是學術顧問,北京市委副書記龍新民是院長,我和北京市宣傳文化部門許多負責人兼任副院長,今天主持會的瀋湘平教授是繼劉利副校長、劉勇教授之後的第三任執行副院長。劉利院長是創建者,劉勇院長是13年的堅持者,瀋湘平院長而今邁步從頭越。14年來,在校領導的重視下,在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歷任常務副院長、執行副院長主持之下,在社會各界關心支持下,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其中,有兩點令我印像極其深刻:一是每年一大本《北京文化發展報告》,質量非常高;二是該報告每年和其他成果都貫穿一條主線,就是緊緊圍繞北京城市文化發展進行研究。這個研究院,為北師大文化研究搭建了一個新的大平臺,促進了北京文化新的大發展。今天,我要借此機會,向14年來支持參與研究院工作、推動北京文化發展的各位領導、專家學者和老師們,表示衷心感謝和崇高敬意!
    其次,我對今天論壇的主題充滿興趣。許嘉璐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文化在街道裡、在家庭裡。對此觀點我非常贊同。我一直認為,文化有三個層面,或者說有三種形態:一是政治文化;二是經濟文化;三是社會文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繫中,政治文化,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核心,就像果核一樣。經濟文化,也就是這些年火爆起來的文化產業,是外殼,就像果皮和包裝。社會文化,是指人文文化,包括城市文化、鄉村文化乃至街道文化、社區文化、家庭文化、企業文化、機關文化、校園文化等等,就像果實、果肉一樣。這些年,我們對於政治文化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繫不斷完善,對文化產業推動也很快,但對社會文化我認為重視是不夠的。在社會主義文化發展中,三個層面都很重要。政治文化作為核心,是根本,是種子。文化產業作為載體和外包裝,也很重要,能提升文化價值。但果實決定了果品的品質。高品質的果實,使優質的種子得以流傳推廣,使優美的外表有真正的意義。現在,我國已進入城市化時代,已融入社會全球化時代。全國城鎮化率到2015年底已經達到56%以上。我國已經從農業化國家進入城市化國家。研究中國文化,我認為今後應當更多地研究城市文化,更準確地說,是城市社會文化。文化在社會裡。文學是人學。文化學是人文學。研究文化要以人民為中心,以社會為基礎,要特別注重研究包括社區文化、社會組織文化、社會企業文化等在內的城市社會文化。除了對母校的感情,除了對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的感情之外,對社會文化的關注,是我這個社會建設工作者的極大興趣,也是我今天擠時間來參加這個活動的重要原因。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