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中華家訓文化傳承與創新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1092-1584
    【優惠價】
    683-990
    【作者】 馬建欣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5096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50969
    版次:1

    商品編碼:12878770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9-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56
    字數:301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馬建欣

        
        
    "

    內容簡介

    中華民族素來以有家教而著稱於世,我國不僅有數千年傳承不棄的重視家庭德育優良傳統,而且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積澱發展成為一種家訓文化。這種民間大眾教化方式,對中國人成長成纔具有永續習染和人格型塑作用,經過反復實踐“學而時習之”的家庭教育,它與修齊治平的社會理想一起成為中國人治家教子的育人長效機制。家長們希望後輩子孫世代傳承家教思想、遵從家長教誨、自覺踐履家訓遺規,從而養成不墜家風。這成功地訓育出了一代代中國人的德性品格。
    傳承和創新中華家訓文化,在探明其精神實質、作用機理及發展演變歷史的基礎上,應堅持與時俱進,直面現代家庭德育面臨的突出問題,纔能提振現代家教精神,創新家庭德育路徑;完善現代家訓I模式,防止和糾正家教偏頗;樹立良好家風門風,治家教子塑造人格;繼承家訓文化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華家訓文化傳承與創新》將古代家訓裡有效培育德性人格的理念和方法,接續傳承到今天的家庭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推廣實施符合現代家庭教育實際與時代要求的家訓模式,為現代家庭教育及人格塑造提供理論支持和中國方案。

    作者簡介

    馬建欣,女,漢族,1971年1月生,甘肅慶陽市人。1993年6月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2004年3月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獲碩士學位。現為甘肅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先後主講《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倫理學》《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課程。科研領域涉及中華傳統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等。近年來,先後在《甘肅社會科學》《光明日報(理論版)》《電化教育研究》《西北師大學報(社科版)》《甘肅政法學院學報》《甘肅高師學報》《開發研究》等報刊雜志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參編《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基礎》《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教材3部、合撰著作《古代家訓培育個體品德探微》(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擔與資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等。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述評
    第三節 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價值
    第四節 研究思路與方法
    第五節 相關概念界定

    第二章 中華家訓文化概述
    第一節 家訓文化探源
    第二節 家訓文化的精神內涵
    第三節 家訓文化的德育特質

    第三章 家訓文化的社會化
    第一節 家訓文化社會化的歷史進路
    第二節 家訓文化社會化的現實基礎
    第三節 家訓文化社會化的實踐範式

    第四章 現代家訓文化亂像
    第一節 重智輕德的目標偏誤
    第二節 溺愛少教的勵志錯失
    第三節 家教凌亂的實踐迷途
    第四節 家風範導的作用消解
    第五節 大家小家的價值衝突
    第六節 另類家訓的負面侵蝕

    第五章 家訓文化創新路徑
    第一節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提振現代家教精神
    第二節 樹立良好家風門風 治家教子塑造人格
    第三節 完善現代家訓模式 防止和糾正家教偏頗
    第四節 借鋻傳統家訓經驗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附錄
    附錄一 中華優秀傳統家訓文化傳承創新訪談提綱
    附錄二 《顏氏家訓》傳承與家教創新情況調查問卷
    參考文獻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中華家訓文化傳承與創新》:
    二 重智輕德是家長轉嫁教育責任的一種表現
    轉嫁教育責任的實質,表面上展現為家庭教育的責任主體移位,實際上是家長對家庭教育責任的轉嫁。一般家長由於不能正視社會現實,不能正確把握德育方向,甚至從未考慮過家庭教育應當包括哪些內容,應該采取什麼方式、途徑、方法對自己的孩子進行道德教育。於是,家庭教育的責任心便轉化為人雲亦雲的跟風潮,很現實地認為孩子隻有念好書,纔有好的大學上,將來找到好工作,長大後纔能有高的社會地位。有的家長針對不太好的社會風氣和道德滑坡現像,認為家教注重德育、讓孩子誠實做人會老喫虧,對德育實際沒用的看法反映在對孩子的教育上,便促生了重智輕德現像的普遍存在。很多家長沒有認識到自己在子女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把教育的希望寄托在各種講座、培訓班上,不惜一切代價投入。每年80的規模,1.37億人次的學生,近六成受訪家長願意拿出一半以上的家庭收入用於課外輔導,這是2016年我國中小學課外輔導市場的現狀。遺憾的是,現在對品德重視的人不是越來越多,而是越來越少,至於說到一個人的胸襟和抱負,更是為很多家長們所不願聽的奇談怪論,因為它與當下的考試分數無關!許多家長隻重視孩子的文化學習和智力開發,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和特長培養上,認為思想品德教育是學校的事,由此便順理成章地將家庭德育的責任轉嫁給了學校。
    長期重智輕德的結果,導致文化教育過度與德育不足並存。現代社會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文化教育過度和德育不足的矛盾問題。一方面,家庭教育從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胎教早教、零歲方案、一對一輔導,到變味的陪伴學習、虎媽狼爸教子、最給力家長,不同版本的家庭教育成功方案甚囂塵上,各種宣揚高效成功的家庭教育策略令人眼花繚亂。另一方面,現在的家庭教育完全圍繞學業成績和排名而展開,家長隻重視智力培養,無視孩子的非智力素質培育。長期這樣重智輕德的跟風行為,結果導致家庭對孩子的文化教育過度和家庭德育不足現像並存,更讓所有的孩子都背負著家長們巨大的期望壓力艱難行進。不僅如此,“縱觀我國當下的社會文化生態,之所以出現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提升,而道德滑坡、腐敗嚴重的現像,盡管有各種因素,但中國千百年形成的賴以維繫社會和諧發展、道德教化的家庭建設基礎的斷裂,家庭教育的缺位、錯位、不到位,是不能回避的問題”。文化教育過度與德育不足現像的出現,表面上看似乎是家長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提高了,所以纔有教育目標過高、追求過多和速度過快等的畸形與失常。實際上,文化教育過度的根源,在於人們特別是家長們對自己教育能力不足的恐慌和欲望的過度貪婪,隻抓能見效、見效快的學業教育,由此還造成了今天虛假的家庭教育繁榮。但對需要虛工實作、出長效、見效慢的道德教育,很多家長便一推了之,造成對孩子們的道德教育普遍欠缺。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中華民族素來以“有家教”而著稱於世,我國不僅有著數千年傳承不棄的重視家庭德育的優良傳統,而且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積澱發展成為一種傳統家訓文化。它通過家庭教育的日常訓育和生活實踐環節,將特定社會的基本道德規範和價值原則內化為接受教育者道德品性的同時,還在現實生活中一以貫之地外化為一個人穩定的行為方式和內心定力。換言之,家訓作為古代社會對中國人成長、成纔具有永續習染和人格型塑作用的民間教化方式,經過“學而時習之”的家庭德育反復實踐,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普世理想一脈相承,成為中國人治家教子的育人長效機制——家長們殷切希望後世子孫世代傳承家教思想、遵從家長教誨、自覺踐履家訓遺規而逐漸養成的不墜家風,成功地訓育出一代代中國人的德性和人格。
    縱觀中華文明的演進歷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國的傳統家訓,隨著家庭的產生而出現,在家庭德育實踐中逐步成熟和完善;隨著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華文化社會化而推延普及民間大眾,最終發展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方面和普通百姓的生活規範。由於社會地位和家庭貧富的不同,決定了不同家庭或家族的文化存在著差異,我國歷史上最早制作和運用家訓來治家教子的人,大多都是皇親國戚或世家大族,正如學術界多數人所認為的,是周公開啟了帝王將相與仕宦家訓的先河。即使到了宋代,個人制作和運用家訓也隻是少數有知識、有地位、有實力的門宦顯族之事,普通民眾因為無力制作專門家訓,往往隻能簡單地通過口耳相傳的祖訓遺規教育自己的家人子弟,其中最通用的教育形式莫過於以身示範。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國古代家國一體的社會構造,決定了萌芽於三皇五帝而生發於先周時期的家訓及其家庭德育活動,原本就是植根於教成於家而行成於國的育人理念,讓千千萬萬個家長念茲在茲、無日或忘。宋代以降,我國傳統的文獻家訓逐漸走出了由少數家庭壟斷的處境,由貴族家訓時代轉向社會大眾家訓時代。家訓的制作者既有帝王將相和社會賢達,也有名士鄉紳和平民百姓,不論社會地位和貧富差別多麼懸殊,中國古代的先民們無不重視家庭教育和對子弟的人格涵養,無不積極地制作家訓來教誨家人子弟,也使家訓成為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一條重要途徑。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