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問題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1302-1888
    【優惠價】
    814-1180
    【作者】 鐘漲寶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1100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11007
    版次:1

    商品編碼:12220049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農村社會發展叢書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7-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52
    字數:446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鐘漲寶


        
        
    "

    內容簡介

    《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問題研究》從經濟支持、生活照顧、精神支持三方面研究了農村社會的養老問題。首先,運用文獻研究法,從歷史長時段的角度,以農村傳統的家庭養老保障方式演變為主線,通過對我國不同時期農村養老保障方式存在和運行的經濟與社會基礎,以及家庭、社會、國家等不同主體在農村養老保障中的作用及其相互關繫的分析,探討了不同時期我國農村養老保障的個性與共性問題,揭示了農村養老保障的運行機制與演變規律。其次,運用實證研究法,即通過對東、中、西部5省22個鄉鎮58個行政村1599個農戶的調查問卷與湖北省黃梅縣的孔鎮、武漢市新洲區等地的專題調查問卷與個案深訪資料分析,以及與有關單位相關調查問卷的比較分析,客觀描述了我國農村居民的養老觀念、意願與贍養行為,通過對影響農村居民養老觀念、意願的主觀客觀因素,以及子女對父母贍養的行為動機及其維繫行為的內在因素與外在因素的分析,揭示了我國社會轉型期農村養老保障方式的運作機制及其演變趨勢;通過對農村居民參與新農保的行為邏輯分析,探討了新農保的養老保障能力與可持續性。

    作者簡介

    鐘漲寶,浙江餘姚人,1963年1月出生,管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華中農業大學文法學院院長,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農村社會建設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兼任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農村社會學”項目第1首席專家;獲湖北省教學名師、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稱號,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纔支持計劃。主要研究領域為農村社會發展、農村社會學。先後在《社會學研究》、《新華文摘》等刊物發表或轉載學術論文100餘篇;研究成果先後4次獲得湖北省社科成果獎,2次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背景與問題
    一 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農村養老保障經濟壓力大
    二 我國農村人口老齡化速度快,農村家庭養老負擔繫數不斷加重
    三 我國農村家庭結構趨於小型化和核心化,家庭養老承載力減弱
    四 我國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增多,家庭養老資源供給面臨挑戰
    五 我國農村的家庭倫理道德嬗變,家庭養老思想基礎動搖
    第二節 文獻綜述
    一 農村養老保障總體研究
    二 農村家庭養老保障研究
    三 研究評述
    第三節 研究內容與方法
    一 研究內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創新與不足

    第二章 傳統時期的農村養老保障
    第一節 國家的養老保障功能
    一 賜予老人尊號和官銜等,提高老年人地位
    二 行養老禮和鄉飲酒禮,倡導尊長敬老
    三 設立養老救濟機構,收養鰥寡孤獨老人
    四 賞賜物品,改善老年人生活條件
    五 推行免役、“給侍”、告養等制度,提高老年人生活照料水平
    六 刑律優免老人犯罪,嚴懲子女不孝行為
    第二節 家族的養老保障功能
    一 制定家法族規,宣傳和強化孝道
    二 調解涉老糾紛,維護老人地位和權威
    三 建設族產,資助和救濟窮苦老人
    第三節 家庭的養老保障功能
    一 傳統社會家庭養老的主體
    二 傳統社會家庭養老的內容
    第四節 傳統時期農村養老保障的經濟與社會基礎
    一 經濟基礎
    二 社會基礎
    第五節 傳統時期農村養老保障的特點
    一 家庭是養老保障的主體,家族和國家發揮輔助作用
    二 養老保障規範形成時間早、涉及範圍廣、介入程度深
    三 傳統時期農村養老保障具有鮮明的倫理特色
    四 傳統養老保障規範具有強大的維繫和約束力量
    ……

    第三章 集體化時期的農村養老保障
    第四章 後集體化時期的農村養老保障
    第五章 中國農村居民養老觀念研究
    第六章 中國農村居民贍養行為研究
    第七章 新農保的制度設計及其推進過程
    第八章 農民參與新農保的意願與行為
    第九章 新農保的養老保障能力及其可持續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農村養老保障調查問卷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問題研究》:
    三 研究評述
    綜上所述,關於農村養老保障的研究涉及農村養老的主體與非主體、功能與文化價值、理論探討與實證研究,從單一學科到多學科綜合,研究的角度與內涵不斷變化和深入。不可否認,這些研究成果對於我們認識和理解農村社會的養老保障問題提供了很好的啟示,但是仍有幾個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
    首先,在研究視角上,現有研究大多是從農村養老保障責任分擔的視角,即家庭、社會、國家該如何分擔各自的責任,無論是強調政府主導責任的,還是強調家庭或社會養老責任的,都忽視了踐行責任分擔機制的經濟、社會與文化基礎。往往從應然的角度,界定家庭、社會與國家在農村養老保障中的各自責任,得出偏離我國農村現實的研究結論。
    其次,在研究取向上,現有研究大多從我國農村的現有狀況出發,立足於橫截面的資料分析提出相應的對策,缺少對我國農村養老保障歷史演變規律的分析,並從歷史演變中預估農村養老的發展趨勢。養老保障不僅是一種社會財富的再分配方式與家庭財富代際傳遞方式,還是一種文化與規範,其變遷必然是一個傳承與創新的過程,因而對農村養老保障的研究不僅要立足現實,也要尊重歷史、前瞻未來。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從1978年以來,中國的社會轉型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具有了以往不曾具有的特點。其中一個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在經濟體制改革的帶動下,社會結構轉型和經濟體制轉軌兩者同時並進、相互交叉,形成相互推動的趨勢。這裡,社會結構主要是指一個社會中社會地位及其相互關繫的制度化和模式化的體繫。社會結構轉型就是不同的地位體繫從傳統型向現代型的轉型;經濟體制轉軌則指的是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換。無論是社會結構轉型還是經濟體制轉軌,都是廣義的社會轉型的內容。用世界的眼光看,這種轉型的復雜性在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過程中是很少見的。更進一步說,兩種轉變的實質在於文明形態的變更。而這種深層次的文明轉型發生在中國這個地區發展極不平衡的巨型國度裡,經歷了不同路徑的探索和實踐,也呈現出紛繁復雜的社會現像。
    另一方面,在20世紀與21世紀的交替期間,舊式現代性已經進入明顯的危機時期,全球社會生活景觀因此呈現出重大轉折的種種跡像。在世界,在中國,探索新型現代性便成為一種勢在必行的潮流和趨向。所謂舊式現代性就是那種以征服自然、控制資源為中心,社會與自然不協調,個人與社會不和諧,自然和社會付出雙重代價的現代性。而所謂新型現代性,就是指那種以人為本,人和自然雙盛、人和社會雙贏,兩者關繫協調和諧,並把自然代價和社會代價減少到最低限度的現代性。作為一個具有歷史規律性的人類追求方向,提倡並促進新型現代性的全面實現應該是具體研究領域的一種學術自覺。因此,這種對新型現代性的追求需要更多有志之士在相應的具體層面進行繫統研究。這其中,作為社會繫統重要構成的農村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研究領域。在城市化基本實現的當下,在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現實背景下,如何進一步推動農村轉型升級,實現城鄉一體化,最終建成中國特色的新型社會主義,是擺在學界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事實上,在中國社會學的發展史上,農村研究一直占據重要地位。早在中國社會學的傳播和發展時期,社會學的前輩們就深入到農村廣闊的天地之中,探索和思考中國農村社會發展和轉型面臨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對農村的經驗研究成為早期中國社會學的研究重心。
    改革開放後,中國社會學在中斷近30年後得以恢復,農村社會學的教學與研究也獲得長足發展。其中,華中農業大學社會學繫是國內較早恢復農村社會學教學與研究的繫所之一。我國第一位農村社會學博士、老一輩著名社會學家楊開道先生(1899-1981)曾經是華中農學院(華中農業大學的前身)的籌委會主任,他所開創的中國農村社會學教學研究事業給該校留下了寶貴遺產和優良傳統。1986年,該校開設了國內第一個農村社會學專業。華中農業大學社會學專業自建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視農村社會學教學與研究中的學風建設,不但繼承和發揚了楊開道先生的“理論研究與實地調查相結合,用科學方法研究中國農村”的學術理念,而且在首任繫主任李守經教授的帶領下,逐步形成了嚴謹治學、求真務實的教學和科研風氣與傳幫帶、團結合作的工作氛圍,以及“教學、科研、社會實踐”三結合培養社會學應用人纔的教學理念。現今,這種優良的教風學風由鐘漲寶教授帶領他的團隊進一步發揚光大,他們所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為學界公認。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