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俗學研究書繫:唐代節日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651-944
【優惠價】
407-590
【作者】 張勃朝戈金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612223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6122235
版次:1

商品編碼:11224904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中國社會科學院民俗學研究書繫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3-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88
字數:409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張勃,朝戈金


    
    
"

內容簡介

唐代是中國節日文化發展史上的重要環節,不僅對漢魏以來傳統節日體繫進行了完善,而且呈現出新的時代特點。《中國社會科學院民俗學研究書繫:唐代節日研究》是對唐代節日的專題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俗學研究書繫:唐代節日研究》重視利用多種歷史文獻,從國家節日制度安排、宮廷與民間社會的節日生活等社會整體的角度,把握唐代節日,重點關注唐代新興節日的興起發展和傳統節日在唐代的新變,以最大限度地還原與呈現唐代節日文化的光輝。《中國社會科學院民俗學研究書繫:唐代節日研究》還創新性地引入節日生活微觀研究方法,選取幾位唐人為個案,對他們在節日生活中的行動及其影響進行深入考察。
由於唐代行動者在尊重傳統的同時又具有納異的廣博胸襟,他們對節日活動的選擇和實踐豐富多彩。節日決定著唐人的生活節奏,豐富著唐人的日常生活,生產和維護若個體的社會關繫,激發著個體的生活熱情和生命意識,也培養著他們的認同感、歸屬感和納異胸襟、創新精神。

作者簡介

張勃,1972年出生,法學碩士,歷史學博士。曾就職於山東省博物館、山東師範大學,並在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從事兩年博士後研究工作。現為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所副教授,中國民俗學會理事、副秘書長。主要研究方向為歷史民俗學、社會文化史及歲時禮俗等。著有《明代歲時民俗文獻研究》、《清明》、《中國民俗通志·節日志》(第一作者)、《中國人最應該知道的77個禮俗》(第一作者),主編有《齊魯特色文化叢書禮儀》等,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節俗是民俗史研究的重要內容,也是分析與研究一個時代社會生活與精神文化世界的重要標的。該書是一部重要的節日研究成果,對於民俗史以及唐史研究都具有較大的學術意義?
該書的成果主要有三:其一,在方法淪上,將宏觀性的綜合研究與微觀性的個案研究相結合,對於民俗史研究方法具有較大意義一其二,在唐代節日框架與變遷的構建上,進行了較為繫統、頗為特色的研究,為進一步研究這一問題奠定了良好的學術基礎其三,對節俗行動者與實踐者的研究深化了民俗史的研究.
——齊濤(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張勃博上的論著《唐代節日研究》是近年來關於歷史社會節日文化研究的力作之一在歷史學與民俗學的交叉處,選擇唐代節.作為研究對像,為我們對歷史社會的民俗文化研究提供了鮮活的個案。本書在歷史民俗學領域有兩大貢獻:一是對歷史社會生活的整體關注:即在考察唐朝節日文化時,從國家制度層面、皇帝為首的政府管理角度、城市平民與鄉村農民的歲時習慣等多個向度,進行綜合研究,以全面呈現唐朝節日社會生活一二是重視傳統節日中的個體表現:這種以個人生命變為對像、揭示歷史社會的節日形態的微觀性研究,不僅為我們生動地呈現了節日傳承的歷史過程,同時也為歷史民俗學的研究提供了可以仿效的樣本,具有重要的學術啟示意義。
——蕭放(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目錄

導言
第一節 研究視角與重要概念
一 本書的研究視角
二 關於幾個重要概念的說明
第二節 相關學術研究的回顧與本書的總體構想
一 20世紀以來中國節日研究的三個時期
二 唐代節日研究述略
三 本書的總體架構
第一章 唐代節日概說
第一節 唐代節日的名目和類別
一 唐代節日的名目
二 新興節日與傳統節日:唐代節日的類別劃分
第二節 唐代節日的特征
一 新舊並存
二 具有濃厚的娛樂色彩
三 節日活動往往在戶外進行,節日交往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對血緣關繫和地緣關繫的超越,較為廣泛地建立於志緣關繫基礎之上
四 宗教因素全面滲入歲時節日節俗之中
五 節假日的廣泛設置
六 胡風彌漫
第三節 唐代節日發展的歷史分期
一 唐高祖至安史之亂前的唐玄宗統治時期
二 安史之亂後的唐玄宗統治時期至唐代末年

第二章 新興節日研究
第一節 建構型節日之一:政策過程視角下的唐玄宗誕節
一 以唐玄宗誕日為節的政策方案設計及相關決策
二 唐玄宗誕節的興盛及其原因分析
三 唐玄宗誕節的衰亡及其原因分析
四 唐玄宗誕節對後世的影響
五 餘論:對玄宗設置誕節的評價
第二節 建構型節日之二——政策過程視角下的中和節
一 以二月一日為中和節的政策動議、設計及決策
二 德宗朝中和節政策的實施和影響
三 相同的起源,不同的命運:中和節與唐玄宗誕節的比較
第三節 清明作為獨立節日的興起
一 清明在中唐時期已成為獨立節日
二 清明作為獨立節日興起的原因分析
小結
第四節 重月傳統與文化選擇:中秋節的形成
一 中秋節在唐代已是民俗節日
二 關注月亮的傳統與時人的文化選擇:八月十五成節的原因分析
三 欣賞自然之美、珍惜韶華與渴望團圓:唐代人的中秋情懷

第三章 傳統節日研究
第一節 年節
一 歲除日習俗
三 更新、祈吉、迎春、慶賀、團圓:唐代年節的主題
第二節 春秋二社
一 唐代鄉村社會春秋社日的標志性時間和標志性節俗
……
第四章 俗民個體的節俗實踐:以李隆基和白居易為例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一 寒食節起源新論
附錄二 唐代以前寒食節的傳播與變遷——主要基於移民角度的思考
附錄三 “端午”作為節名出現於唐代考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比如關於寒食上墓。從歷史資料記載來看,唐朝初年,寒食上墓已經蔚然成風。當時的人們在上墓時往往舉行娛樂活動,這引起了唐高宗的強烈不滿,於是在龍朔二年(662)四月十五日下詔加以禁斷:“或寒食上墓,復為歡樂,坐對松槚,曾無戚容。既玷風猷,並宜禁斷。”但十分注重孝道的李隆基顯然看到了寒食上墓“用展孝思”的重要功能,便采取了與乃祖極為不同的做法,不僅認可了這一習俗的合理性,而且大膽地將其上升為國家禮制二十年四月二十四日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世相傳,浸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廟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許上墓,用拜掃禮。”與此同時,他也認為上墓祭祖是追終慎遠的大事,理應嚴肅莊重,上墓作樂有悖於這一原則,必須加以嚴格禁止,遂做出如下規定:“於茔南門外奠祭撤饌訖,泣辭,食餘於他所,不得作樂。仍編人禮典,永為常式。”大概這一禁令並沒有起到理想的作用,於是數年之後,他再次頒布政策整飭風俗,針對寒食上墓時有燕樂的情況,根據違規者不同的社會身份制定不同的懲罰措施:“凡庶之中,情禮多闕,寒食上墓,便為燕樂者,見任官與不考前資,殿三年,白身人決一頓。”“威脅不遵從者,給他以懲罰”,是控制他人行動的一種重要機制。有了具體的懲罰措施,尤其包含有對“見任官”的懲罰,這次整飭風俗也許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