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中國民間幻想故事的文體特征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529-768
【優惠價】
331-480
【作者】 西村真志葉朝戈金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1190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11908
版次:1

商品編碼:12329360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中國社會科學院民俗學研究書繫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8-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92
字數:226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西村真志葉,朝戈金


    
    
"

內容簡介

幻想故事的文體特征是相對於“寫實性”而言的“非現實性”。文體的“非現實性”和內容的“幻想性”相呼應。二者均是幻想故事的“幻想”所在,共同為幻想故事提供被稱之為幻想故事的依據。假如我們主張幻想故事具有獨特的文體特征,那麼隨之而來的問題便是:幻想故事為什麼會存在這種文體特征?
《中國民間幻想故事的文體特征》基於民間童話樣式理論,把傳承人特定的心理需求視為形成特定文體的首要因素。與此同時,《中國民間幻想故事的文體特征》也並不否認口頭傳承的技術性需要對文體所產生的影響,認為正是因為某種來自傳承人特定心理需求的文體,同時又符合口頭敘述的實際需要,幻想故事作為口頭傳統,纔能夠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並且在如此漫長的時間裡深受傳承人的喜愛。

作者簡介

西村真志葉,1977年生,日本國鳥取縣米子市人,中國民俗學會會員,日本民俗學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1996年始,先後在青島大學醫學部、文學部學習,2001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學與文化人類學研究所,2007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隨後在北京師範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兼任民俗學與文化人類學研究所講師。2008年結束研究工作回到日本。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民俗學理論、民間文學體裁學、故事學、中日文化交流諸領域。

精彩書評

★本書較早借鋻並全面吸收了瑞士著名學者麥克斯·呂蒂(Max Luthi,1909-1991)的童話現像學理論,廣泛融合國際學界相關成果,對中國民間幻想故事的文體特征做了頗具探索性和創新性的綜合研究。作者不僅沒有生搬硬套,反而能夠推陳出新,將抽像的理論思辨與具體的文本細讀融為一體,並使二者相得益彰,通過對漢語民間幻想故事表現手法的細致分析與合理統計,表明呂蒂的童話理論同樣適用於中國童話和民間幻想故事。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作者能夠出於文體研究的需要,始終站在共時立場,對資料範圍做出清晰限定,不僅在形式上有效地區分了童話與民間幻想故事之異同,彰顯出二者的普遍特征和共同規律,而且現像差異和個體變異,在情節事件的偶然性中把握人為創造的必然性,由此發現民間幻“想故事是一種重形式而輕素材的非現實性體裁,進而認為聽眾與講述人共同擁有的形式意志(即“講述人和聽眾之間塑造、保持、接受某種特定形式的意志,“它”是指不依賴於創造方式和對像,而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意志,作用於形式的潛在或內在的需求”)纔是維護文、體特征的真正動因。
本書的研究為中國民間故事的文體研究做出了積極貢獻,也有力地推進了民間文學的本體研究與國際對話。
——戶曉輝(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目錄

緒論
一 體裁學與文體特征研究
二 幻想故事文體特征的研究狀況
三 本書使用的理論、方法以及資料
四 術語解釋
五 本書框架

第一章 素材的選擇與形成
第一節 選擇
一 選擇範圍
二 選擇傾向
第二節 形成
一 程式化
二 陌生化
三 其他形成方法

第二章 表現手法(一)——重復與對比
第一節 重復
一 句子內部重復
二 句子或段落的重復
三 段落外部重復
第二節 對比
一 內部對比
二 外部對比

第三章 表現手法(二)——平面性敘述法
第一節 平面法
一 背景
二 劇中人
第二節 並列法
一 素材的並列法——分配和投影
二 情節的並列法——獨立化和等價化
結論
一 幻想故事的文體特征
二 文體的形成
三 文體的保持和變異

附錄
附錄1 麥克斯·呂蒂“民間童話樣式理論”簡介
附錄2 結構分析與文體研究——從二者的關繫看民間童話體裁學的走向
附錄3 民間童話的結構主義研究[瑞士]麥克斯·呂蒂
附錄4 中國民間幻想故事的敘事技巧——重復與對比

主要參考及引用書目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中國民間幻想故事的文體特征》:
(一)命名
周作人早在1913年,便指出了民間童話的劇中人“皆無定名”①的特點。1955年,鐘敬文先生對此做出了適當的修正。可以說,從鐘敬文先生的《略談民間故事》開始,“沒有確切的姓名,即使有,也是那些民族裡最通用的”②。這一點,被視為民間幻想故事的人物形像方面顯著的特征之一。由於幻想故事的劇中人基本上都是虛構人物,為了獲得姓名,他們需要經過講述人“命名”的過程。講述人將通過較為特殊的命名法,塑造出幻想故事不同於傳說的人物形像。歸納起來,《中國民間幻想故事的文體特征》資料中,常見的命名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采用民族裡通用的姓名
由鐘敬文先生指出的這種命名法,便是在《中國民間幻想故事的文體特征》資料中最為常見的命名法。那些諸如“張小二”“大郎”“二郎”“阿三”等一般化了的姓名,暗示出幻想故事的劇中人並不是具有個性的特殊人物,而是普通的人物。講述人通過“張三”這種人名,描繪出普通的漢族人物;通過“加措”這種人名,同樣描繪出普通的藏族人物。這種命名法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幻想故事較為突出的包容性。
2.據屬性、能力特征來命名
根據劇中人的屬性或能力特征來命名,也是較為常見的命名法之一。由靳偉指出的“以具有的動物特征或神性命名”“附加上人物擅長的技藝”,便是其中的兩種命名法。③總的來說,幻想故事中具有姓名的劇中人大多是男性。而由靳偉指出的這兩種命名法,還經常被用在女性主人公身上。除了動物特征、神性以及擅長的技藝外,劇中人的某種性格(“傻子”和“靈子”)、年齡(“張大大”和“張小小”)、經濟狀態(“饑餓”和“飽暖”)等,同樣可以成為講述人命名劇中人的依據。作為一種傾向,當講述人以同等的分量講述兩個劇中人時,或者把兩個劇中人放在同一個場景講述時,這些劇中人便易於獲得姓名。這些劇中人在屬性或能力上的差異、最終結局的不同等,一律被壓縮在他們的姓名之中。
3.基於敘述目的來命名
有時,講述人基於一定的敘述目的,來命名劇中人。如講述人把劇中人分別命名為“王恩”和“王義”,通過前者對後者的背叛來解釋“忘恩負義”的來歷:“王恩呀王恩,你仔細想想,你是忘恩負義呀!”(《耿村·忘恩負義》)。由這種方法被命名的姓名,就像是為隨後情節鋪成的發展軌道。它在提供聽眾以一種易於辨認的形像的同時,還幫助聽眾確切地把握情節發展的方向。
4.采用確切的姓氏或姓名
盡管是少數,《中國民間幻想故事的文體特征》資料中,存在一些具有確切姓氏或姓名的劇中人。如“王財主”、“李氏”、“趙偉成”(《四川·水底鹽鍋》)、“何子德”(《浙江·義狗》)等。從總體上看,這些具有確切姓氏或姓名的劇中人,通常是主人公,或以同樣的分量被講述的反面人物。如果其他劇中人同樣具有確切的姓名,敘事文本在很大程度上被賦予其他體裁的色彩。
除了最後一種,其餘的常見命名法將塑造出那些一般化了的、泛指的人物形像。我們以為,幻想故事的劇中人並不是特定的個人,而是某種人類群體的代表者。亦即,“張三”代表漢族,“傻子”將代表所有傻子,“人饑”代表所有窮人,“王恩”代表所有忘恩負義的人。甚至“千裡眼”這種特殊的劇中人,他同樣代表那些具有特殊能力的人們。可以說,幻想故事的命名法,將賦予劇中人一種非個性化的基本特征。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自英國學者威廉·湯姆斯(W.J.Thomas)於19世紀中葉首創“民俗”(folk-lore)-詞以來,國際民俗學形成了逾160年的學術傳統。作為現代學科意義上的中國民俗學肇始於“五四”新文化運動,近百年來的發展幾起幾落,其氣大傷。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這一學科方得以逐步恢復。近年來,隨著國際社會和中國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學理依據正是民俗和民俗學)保護工作的重視和倡導,民俗學研究及其學術共同體在民族文化振興和國家文化發展戰略中,都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曾經是中國民俗學開拓者顧頡剛、容肇祖等人長期工作的機構,近年來又出現了一批較為活躍和有影響力的學者,他們大都處於學術黃金年齡,成果迭出,質量頗高,隻是受學科分工和各研究所學術方向的制約,他們的研究成果沒能形成規模效應。為了部分改變這種局面,經跨所民俗學者多次充分討論,大家都迫切希望以“中國民俗學前沿研究”為主題,以繫列出版物的方式,集中展示以我院學者為主的民俗學研究隊伍的晚近學術成果。
這樣一組著作,計劃命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民俗學研究書繫”。
從內容方面說,這套書意在優先支持我院民俗學者就民俗學發展的重要問題進行深入討論的成果,也特別鼓勵田野研究報告、譯著、論文集及珍貴資料輯刊等。經過大致摸底,我們計劃近期先推出下面幾類著作:優秀的專著和田野研究成果,具有前瞻性、創新性、代表性的民俗學譯著,以及通過以書代刊的形式,每年選擇優秀的論文結集出版。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