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當代中國的社會治理與政治秩序(社會學文庫;“十二五”國家重點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430-624
【優惠價】
269-390
【作者】 馮仕政鄭杭生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7284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72842
版次:1

商品編碼:13495000
品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社會學文庫
外文名稱:Social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13-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97

字數:265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馮仕政,鄭杭生

    
    
"

內容簡介

對當代中國的社會治理來說,如何在社會發展與政治秩序之間保持合理平衡和良性互動,始終是一個難題。一方面,由於復雜的歷史原因和國內外形勢,整個社會的發展高度依賴於國家的強力領導,並確實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但另一方面,快速而卓有成效的社會發展卻反過來對國家的強力領導和既有的政治秩序構成嚴重挑戰。《當代中國的社會治理與政治秩序(社會學文庫)》從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理論與實證相結合的思路出發,兼用定性和定量兩種社會學研究方法,深入分析這一難題的形成、演變及其在組織與制度、行為與觀念、遵從與抗爭等多個層面的表現,揭示其中的規律、經驗和教訓,預測它在未來的走向,提供政策建議,並在此基礎上,對當前社會學關於中國社會的分析範式做了反思。

作者簡介

馮仕政,重慶市忠縣人,社會學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教授,副院長。主要從事政治社會學、組織社會學、歷史社會學、社會不平等、集體行為與社會運動等領域的研究,尤其關注當代中國的國家建構、社會治理、群體性事件、信訪以及高等教育中專業與政治的關繫等問題。在《社會學研究》、Journal of Asian Studies等國內外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並著有《再分配體制的再生——一傑村的制度變遷》一書。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重點項目等課題多項。曾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霍英東教育基金高校青年教師獎(研究類)二等獎。入選北京市新世紀社科理論人纔“百人工程”和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支持計劃”。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導論:當代中國的發展與秩序問題
一、發展與秩序作為一個社會問題
二、理解中國的發展與秩序問題
三、本書的基本關切與內容組織

第二章 法治、政治與中國現代化
一、法治與政治的歷史糾結
二、中國的“現代化政治”與“強國家”
三、國家的合法性觀念與魅力型權威
四、守經與權變的難題

第三章 革命、治理與國家運動
一、國家運動:概念、特征及相關研究
二、中國革命與革命教化政體
三、社會改造與國家運動的形成
四、國家運動的形態變異
五、國家運動的歷史演變與趨勢
六、總結與簡短的評論

第四章 國家、市場與改革以來的制度變遷
一、作為案例的“南街村悖論”:三個核心問題
二、國家與市場的互動演化
三、經濟增長:見習勞動力與銀行貸款
四、合法性:政治機會與市場失敗
五、路線選擇:路徑依賴及其強化
六、總結與討論

第五章 信訪制度的形成、演變及改革
一、研究回顧與理論視角
二、信訪制度的創立與國家信訪工作的兩種取向
三、1951-1978年社會動員方面的片面發展及其後果
四、1978年以後國家信訪觀的調整與信訪制度的科層化
五、信訪制度演進的歷史規律與信訪制度改革

第六章 單位分割、社會控制與集體抗爭
一、單位制與社會控制
二、單位制變革與集體抗爭的發生機制
三、假設、數據與變量
四、模型、結果與分析
五、總結與討論

第七章 差序格局與環境抗爭
一、理論假設
二、數據與變量
三、結果與解釋
四、總結與討論

第八章 政治規訓與宗教體驗
一、數據、假設與測量
二、統計與發現
三、討論與結論

第九章 階級認同與社會穩定
一、階級認同的構成、功能與形成
二、政治階級認同
三、社會分層認同
四、階級認同與社會和諧
五、總結與政策建議

第十章 結語:中國社會分析範式的轉變
一、中國社會不平等研究的範式轉換
二、階級分析與分層分析的邏輯差異
三、分層分析和階級分析的歷史發展
四、中國社會形勢與重拾階級分析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現在,文庫不少,社會學文庫也有幾個。在這樣的情況下,接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委托,主持一套社會學文庫,就不得不追問自己:這套文庫隻是單純在數量上增加一個文庫而已,還是應該在質量上力求有自己的某些特點?這就是本套文庫不可避免要面對的定位問題。經過考慮,本套文庫的定位至少涉及如下四個方面:
第一,它是一套研究性的文庫。就是說進入本套文庫的著作,必須是研究性、探索性的。研究性、探索性的必備要素是與某種新的東西聯繫在一起的,即有某種創新性,因此,它們不同於一般資料性的、介紹性的、編譯性的作品。這並不是說後者不重要,而是說,因為類別不同,後者應該有自己的出版渠道。
社會學研究無疑涉及諸多方面,有理論研究和經驗研究,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有對現實社會現像的研究,又有對社會學本身的研究,等等。本文庫歡迎一切真正有研究的著作;同時,根據社會學國際化與本土化相結合的要求,根據本國的國情,把重點放在如下幾個方面:
——對轉型中的中國社會的認識有所深化的研究著作。
——對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學理論有所貢獻的研究著作。
——對世界社會學的新發展和走向有所把握的研究著作。
第二,它是一套精品性的文庫。就是說,在研究性的著作中,我們更看重精品之作。所謂精品,在內容上至少要符合下述幾條中的一條或同時具有:一是能夠從社會學的視角對人們普遍關心的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作出有說服力的分析,公認有真知灼見,經得起時間和歷史的考驗。二是能夠對實現“增促社會進步,減縮社會代價”的社會學深層理念有所貢獻。三是對社會學的學科建設和理論創新有所推動。四是對中國社會學的國際化和本土化有所促進。而在形式上,要有與內容相匹配的敘述形式,要有較好的可讀性,力求深入淺出,盡可能雅俗共賞,為大家所喜聞樂見。
第三,它是一套使社會學界新生力量脫穎而出的文庫。就是說,通過研究性的精品之作,使那些在社會學界沒有什麼知名度,或知名度不高的“無名小卒”、新生力量、後起之秀程度不同地提高知名度,把他們實實在在地介紹給學界和社會,使他們盡快成為學界名人,在這個意義上,本文庫也許能夠成為培養社會學人纔的有效渠道之一。眾所周知,沒有或缺少新生力量的學科和學界,是沒有什麼希望的。這當然在任何意義上都不是說可以忽視現在的學界名人,他們是我們最重要的依靠力量,他們負有提攜後進的重任。我們真誠希望現有的學界名人和即將脫穎而出的學界名人,共同使本文庫成為名副其實的名人文庫,在學界和社會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第四,它是一套供不同學派觀點爭鳴的文庫。一個沒有不同學派爭鳴的學界,不能說是成熟的。我在社會學界多次強調“要多一點學派,少一點宗派”。因為學派之爭是學術問題、學術觀點的爭論,用的是學術標準,可以爭得面紅耳赤,但過後仍然是朋友;宗派之爭則用非學術標準,黨同伐異,大有“誰不和我們歌唱,誰就是我們的敵人”的“氣概”。因此,學派之爭,與人為善,相互切磋,推進學術;宗派之爭,與人為惡,相互攻擊,阻礙學術。如果本文庫在促成不同觀點的社會學學派形成方面、在促成不同學派展開富有成果的爭鳴方面,起到了應有的積極作用,我們將會感到非常高興和欣慰。本文庫將對各種不同觀點的學派一視同仁。
總之,我們真誠希望本文庫能夠出研究成果、出精品、出名人、出學派。簡言之,我們把“四出”作為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社會學文庫的定位。
古人曾說過這樣的意思,定位於“上”,可能得乎“中”,定位於“中”,可能得乎“下”。本文庫這種“四出”的定位,從目標上說應該屬於“上”,但結果仍有兩種可能:或“上”或“中”。我們希望能夠爭取前一種可能,避免後一種。最後究竟如何,當由讀者和時間來鋻定。
應當指出,本文庫是在一個不平常的時候出版的。
首先,無論是就政策環境和體制條件來說,還是就國內氛圍和國際環境而論,中國社會學正處在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好的大有可為的發展時期。現在,社會學的學科地位,即作為要加強的哲學社會科學基本學科之一,得到了確認。人們越來越體會到社會因素即非經濟因素對改革、發展、穩定的重要性,從而也認識到以非經濟因素為切入點的社會學,也和以經濟因素為研究對像的經濟學一樣,是一門與每個人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學問,是一門推進改革、發展、穩定的科學,感受到有許多問題需要從社會學的視角來看待和解讀,並領悟到社會學的理論研究和經驗研究是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社會政策的基礎環節。人們對社會學從不了解、不甚了解甚至誤解到逐步了解;一些社會學的用語(如社區、社會化、弱勢群體、社會轉型、良性運行等)日益普及化、大眾化,其中一些還被政府部門所采納和使用。這使中國社會學的發展不僅有了自上而下的體制條件,而且有了自下而上的社會氛圍。經過激烈競爭,中國社會學界獲得了第三十六屆世界社會學大會的主辦權,該屆會議的主題是“全球化背景下的社會變遷”,將於2004年7月在北京召開,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承辦。現在歐美社會學界都十分關注中國社會的變化、中國社會學的研究。無疑,在世界社會學的格局中,與歐美強勢社會學相比,無論從規模、投入,還是從成果、影響等方面說,中國社會學仍然是弱勢社會學。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