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當代西方政治思潮/21世紀政治學繫列教材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540-784
【優惠價】
338-490
【作者】 馬德普劉訓練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7756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77564
版次:1

商品編碼:13022621
品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21世紀政治學繫列教材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3-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12
字數:465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馬德普,劉訓練


    
    
"

內容簡介

《當代西方政治思潮/21世紀政治學繫列教材》主要研究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來,尤其是二戰以來,西方各種政治思潮的發展演變,力圖在準確介紹各種政治思潮基本觀點與主張的基礎上,揭示各種思潮的興衰變化與西方社會政治發展之間的關繫,分析各種思潮之間的聯繫與衝突,評價它們在理論上的得失以及歷史上的作用。
《當代西方政治思潮/21世紀政治學繫列教材》論述的對像既包括自由主義、保守主義、社會民主主義、無政府主義、法西斯主義、基督教民主主義這些傳統的政治思潮,也包括新左翼激進主義、女權主義、生態主義、社群主義、共和主文化主義這些新興的政治思潮。
《當代西方政治思潮/21世紀政治學繫列教材》的大特點是,打破政治思潮教材以人物為中心的傳統撰寫模式,介紹各種政治思潮的歷史演變,論述其基本原則與政策主張,揭示其內在邏輯與理論困境,為我們認識兩方社會政治生活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也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提供借鋻。

作者簡介

馬德普,河南禹州人,現為天津師範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政治學學科評議組成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當代西方政治思潮、政治哲學、中國政府與政治。著有《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論》、《變革中的中國公共政策》、《普遍主義的貧困》等。

劉訓練,江蘇射陽人,現為天津師範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副教授、《政治思想史》雜志副主編。主要研究方向為西方政治思想史、當代西方政治哲學。著有《共和主義:從古典到當代》等,另有譯著多種。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自由主義
第一節 自由主義的歷史演變
第二節 新自由主義
第三節 保守自由主義

第二章 保守主義
第一節 保守主義的演變
第二節 傳統保守主義
第三節 新保守主義

第三章 社會民主主義
第一節 社會民主主義的歷史演變
第二節 資本主義的弊端與變化
第三節 社會民主主義的基本價值
第四節 社會民主主義的民主社會
第五節 社會民主主義的民主道路

第四章 無政府主義
第一節 無政府主義的源流
第二節 無政府個人主義
第三節 無政府共產主義
第四節 哲學無政府主義

第五章 法西斯主義
第一節 法西斯主義的源流
第二節 意大利的法西斯主義
第三節 德國的納粹主義

第六章 基督教民主主義
第一節 基督教民主主義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基督教民主主義的理論基礎與思想特點
第三節 基督教民主主義的原則與主張

第七章 托洛茨基主義與歐洲共產主義
第一節 共產主義思潮在歐洲的發展演變
第二節 托洛茨基主義
第三節 歐洲共產主義

第八章 新左翼激進主義
第一節 新左翼激進主義的思想來源與理論特征
第二節 西方馬克思主義
第三節 後現代主義

第九章 女權主義
第一節 女權運動與女權主義
第二節 自由主義女權主義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女權主義
第四節 激進女權主義
第五節 後現代女權主義

第十章 生態主義
第一節 綠色運動與生態主義
第二節 生態中心主義
第三節 生態社會主義

第十一章 社群主義與新共和主義
第一節 社群主義的興起與共和主義的復興
第二節 社群主義對自由主義的批判
第三節 新共和主義

第十二文化主義
第一文化主義的形成
第二節 自由主文化主義
第三節 激文化主義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當代西方政治思潮/21世紀政治學繫列教材》:
西方資本主義的矛盾危機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爭創傷,也促進了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作為替代資本主義制度的一種嘗試,社會主義在俄國十月革命的炮聲中開始了實踐上的艱難探索。這種探索的成敗和得失,對西方國家的各種政治思潮和社會運動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並在很大程度上深刻地塑造了20世紀的歷史進程。在西方國家的社會主義運動內部,它導致了無產階級的分裂:1919年第三國際(共產國際)的建立,標志著社會主義運動內部革命派和改良派即共產黨人和社會民主黨人正式分野的形成。在西方國家的自由主義運動內部,它也加劇了資產階級的分裂:其中,新自由主義汲取了社會主義的一些因素,試圖通過社會改良緩和社會矛盾,防止社會主義替代資本主義;而保守自由主義者則固守古典自由主義傳統,不僅激烈批判社會主義,而且對新自由主義的轉向也持否定態度。社會主義在廣大群眾中的巨大影響和在實踐中的某些成功,也啟發了西方一些國家中那些急於擺脫國內外困境的極右翼勢力,他們打著社會主義的幌子爭取群眾,最後卻把民眾引向了法西斯主義對內獨裁、對外擴張的道路。
法西斯主義的興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大悲劇。它是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各種矛盾尖銳衝突的表現和結果,是以自由放任、生存競爭為特點的資本主義現代化進程激發出來的一種極端民族主義反應。反法西斯戰爭是人類文明和野蠻的一次大搏鬥,它的勝利不僅鏟除了法西斯勢力這個毒瘤,而且深刻影響了戰後世界的歷史進程:一方面,左翼力量在反法西斯鬥爭中得到磨煉和壯大,從而在戰後世界形成了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陣營;另一方面,原來一些法西斯勢力猖獗的西歐國家興起了基督教民主主義思潮,作為與社會主義思潮相抗衡的力量,填補了法西斯勢力覆滅後造成的政治真空;與此同時,西方社會的新自由主義者和社會民主主義者,為緩和社會矛盾,反思自由放任政策,加強了國家干預和福利國家建設,推動西方資本主義進入國家壟斷階段。
二戰結束後的二三十年間,整個世界格局受到三大運動力量的支配,即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和第三世界的民族主義(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運動)。其中,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力量、兩大陣營的對抗起著主導作用,這種對抗造成的冷戰形勢也成為這個時期的一個顯著特征。亞非拉地區的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運動是反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殖民統治的鬥爭,它們既受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運動力量的強烈影響,又反過來影響著兩大力量本身。總之,這三種運動力量相互交織,共同塑造了這個時期的歷史面貌。
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對立,雖然在西方世界激起了反社會主義的右翼力量的聚集,但也促使新自由主義通過福利國家的建設來與社會主義國家競爭。這種情況,再加上社會民主主義(民主社會主義)力量的迅速壯大,政治、經濟、社會等領域中民主的不斷發展,就使得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西方社會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向“左”轉的潮流。這一潮流的高潮就是新左翼激進主義的崛起,以及由此造成的新左派運動在60年代的爆發。新左派運動以不同於傳統左翼的思想理念和行為方式造資本主義的反,從而極大地震撼了資本主義世界,衝擊了資本主義的統治秩序。
70年代是戰後西方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個轉折時期。在這個年代的初期,新左派運動的餘波未平,資本主義經濟又陷入戰後最嚴重的危機。和以前的歷次危機不同,這次危機是生產停滯和通貨膨脹同時並存的危機。它打斷了戰後西方社會經濟繁榮的持續過程,也打破了福利國家的美妙神話,引起了人們對福利政策的反思,並推動西方社會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社會的政治經濟危機,在思想和政治上主要引發了以下反應:一是新保守主義的興起,各種右翼保守勢力的聯合和保守主義政黨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選舉中的勝利;二是歐洲共產主義的形成,以及傳統左翼對社會主義道路的反思;三是新社會運動的誕生,生態主義和女權主義成為思想與政治舞臺上的新秀;四是新自由主義的反思,使其在理論和政策上進行了調整與革新;五是社群主義、新共和主文化主義等新興思潮的出現,使得對西方主流意識形態即自由主義的反思得到進一步的擴展和深化。總之,這次危機深深地影響了西方社會的政治思想,使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政治思潮呈現出異彩紛呈和的局面;同時,這次危機也深刻影響了七八十年代西方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格局,使這個時期的政治生活具有了以下特點:左翼力量由高潮走向低潮,右翼保守主義勢力逐漸主導政局;國家干預和福利政策受到衝擊,市場化和私有化浪潮洶湧澎湃。
但是,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的政治經濟危機在南歐地區卻引發了不同的反應,那就是這個地區的左翼政黨迅速壯大,民主力量取得勝利,葡萄牙、希臘和西班牙等國相繼結束了長期的獨裁統治,建立起民主政權,並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新一輪的民主化浪潮。這次民主化浪潮影響了世界歷史的進程,改變了世界力量的格局。它於80年代末在蘇聯、東歐地區引發了劇變,以蘇聯為首的蘇東社會主義陣營解體;它在亞非拉地區催生了一批新興的民主政體,使得民主的理念和實踐在發展中國家得到進一步的傳播。
蘇聯及社會主義陣營的解體,結束了兩大陣營的對立和長達數十年的冷戰,並使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進入低潮。與此同時,西方國家保守主義掀起的市場化和私有化浪潮,也波及世界其他地區,促使這些地區的國家對原來的政府干預政策和計劃經濟體制進行反思與改革。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共產黨在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同時,對社會主義理論進行了創新,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在經濟建設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績,使社會主義事業重新煥發了生機。
90年代後期,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社會主義運動開始復興的時期。這不僅表現在東方的社會主義中國蒸蒸日上,發展迅速;而且表現在西方的左翼力量——社會民主主義(民主社會主義)在“第三條道路”的旗幟下進行了革新,使社會民主黨人在西歐的絕大部分國家重新執政。進入21世紀以來,西方的左翼政黨雖出現挫折,但以中國、印度、巴西和俄羅斯為代表的新興國家迅速崛起,而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則相繼爆發嚴重的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鄧小平的改革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又一次革命。過去30多年的改革開放已經給中國帶來革命性變化。這種革命性變化不僅體現在經濟、政治等層面的現實生活上,而且還表現在因現實的變遷而帶來的理論上的創新和發展以及由此而來的政治學學科建設上的成就方面。
在我國,計劃經濟體制已經讓位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同時由經濟變革帶來的政治體制上的變化也是有目共睹的。首先,在民主法制建設上,人治正在走向法治,政治的制度化正在加強,其中一個重要標志就是終身制的廢除和退休制度的形成。其次,在國家結構上,過去在計劃經濟時期的簡單的單一制已經轉變為更加復雜的國家結構關繫。中央與地方、地方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關繫有了更多的市場經濟特征。再次,在國家與社會之間的關繫上,過去是“大政府(國家),小社會”,現在正向“大政府(國家),大社會”的方向變化。社會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大,社會自由越來越多。最後,在意識形態上,過去那種對待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封閉、激進而又教條的態度已經轉變為開放、理性而又靈活的態度,因而形成了引導改革開放事業的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和諧社會構想。所有這些變革,都是我們在30多年前所無法想像的。當然,在政治進步的同時,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回避。那就是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約束政府權力、使人民群眾的真實意願和利益訴求能夠得到順暢表達的機制,以便從根本上保證社會的穩定與和諧。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僅需要實際工作者在體制創新方面的實踐,更需要政治學學科的發展和政治學專業人纔的智慧與理論貢獻。
我國的政治變革既是對政治學研究工作的挑戰,又是促使政治學發展的良好機遇。我國的政治學在這種壓力與機遇並存的環境中正在快步前進。首先,在學科分類上,政治學已經從法學中獨立出來而成為一級學科。其次,在學科分支上,政治學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制度史、思想史而發展成為學科門類更加豐富、更加有特色的一門學科,諸如新政治經濟學、政治社會學、政治心理學、政治文化、政治學方法論等。再次,在研究方法上,從單一的階級分析法發展成為以歷史唯物主義為基化方法論,諸如行為主義、理性選擇主義以及方興未艾的新制度主義。最後,在問題研究上,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我國政治學界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為中國的政治發展和政治改革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當然,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不能無視發展中的不足。作為中國政治學學科建設和發展的見證人,我們不能不為政治學發展中的結構性缺失而憂心忡忡。比如,就專業刊物而言,不要說與經濟學、法學和歷史學比較,就是和政治學的二級學科國際關繫比較,政治學專業刊物的數量也是少之又少。這種現像嚴重制約了我國政治學的發展,很多優秀的研究成果隻能散見於綜合性學術刊物和大學學報。
中國政治學學科發展的基礎是高校政治學專業建設。自1980年恢復政治學專業以來,政治學繫或政治與行政管理學繫已經成為很多高校的普遍性建制。而且在各高校政治學專業競相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各個高校的政治學學科建設,無不生機勃勃,成就斐然。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人民大學。人所共知,中國人民大學一直是中國近代政治制度的研究重鎮。同時,中國人民大學在學科發展中非常注重教材建設,經過專業優化組合的“21世紀政治學繫列教材”在全國享有很高的聲譽,是我國很多高校政治學專業和行政管理學專業的必備教科書。從已經出版的教材來看,我認為,“21世紀政治學繫列教材”具有如下特點:
第一,體繫上的創新性與獨特性。教科書固然應該有通用的內容,但是在教材林立的今天,千篇一律而了無特色的教材是難以立足的,也難以為社會所認可和接受。“21世紀政治學繫列教材”中的每一本教材在體繫上的創新性和獨特性都是很突出的。
第二,內容上的研究性與新穎性。體繫上的獨特性應該由內容上的研究性與新穎性構成。教科書不但要介紹一般性的概念和理論,還應該容納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以及對有關理論成果的看法與評價。該繫列教材的一個重要特征是,這些教材都是作者們基於自己多年的教學與研究心得而撰寫的具有新意的研究性作品。事實上,國外的大學教科書基本上是學術界享有名望的教授來撰寫。一本好的教科書之所以享有盛名,就在於其因體繫上的獨特性和內容上的研究性而形成的權威性。
第三,觀點上的全面性與選擇性。教科書是一種通論性的著作,因而包容的學術觀點、理論應該盡量全面。但是,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一本書企圖容納所有的觀點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因為有的觀點不過是個別學者的偶發奇想而不具有普遍性。這就需要撰寫者去偽存真,認真取舍。我很高興地看到,本繫列教材在追求觀點的全面性時,也沒有忘記選擇性原則。
第四,方法論上的馬克思主義原則性與包容性。我國的社會科學研究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方法論,尤其離不開歷史唯物主義的指導,政治科學更是如此。但是馬克思主義並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在吸納人類精神文明優秀成果的基礎上產生的,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同樣少不了與其他理論流派的踫撞以及對人類文明成果的借鋻與揚棄。封閉的馬克思主義是沒有生命力的,堅持馬克思主義並不排除對其他理論流派的介紹與分析。正是基於這樣的指導思想,本套教材在介紹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的同時,能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兼容並蓄地介紹和分析其他理論流派。
本套教材的上述特點決定了它們不但是有關專業的教師和學生必備的教學和學習用書,也是政治學研究者的重要參考書籍。雖然具有上述優點和特征,但是十全十美的社會科學著作是不存在的,因此,本套教材中的缺點與不足在所難免。衷心希望專家學者、廣大讀者積極批評、熱情指正!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