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放歌丹青:中國文化名家訪談錄(第1卷)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497-720
    【優惠價】
    311-450
    【作者】 康守永薛曉源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4955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49554
    版次:1

    商品編碼:11111448
    品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中國書畫》經典繫列叢書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2-09-01

    頁數:155
    作者:康守永,薛曉源


        
        
    "

    內容簡介

    以往書畫歷史的研究與寫作,大多遵循著以歷時性為經、以創作成果為緯的研究模式,假若學者們能同時將這些對話所涉及的話題創造性地吸納,或許能探索出一種更加豐沛、細膩、翔實的多視角、立體化的書畫藝術史學寫作模式。從這個角度而言,“中國書畫經典繫列叢書”所收錄的內容,既可以給予當下書畫藝術史學以原創性的啟示,也為之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的研究資料。

    目錄

    書法的本質是表現中華文化的“精氣神”——周汝昌訪談錄
    平生所好是書畫——徐邦達訪談錄
    生活就是藝術——王世襄訪談錄
    一代名家不數人——馮其庸訪談錄
    感恩藝術——韓天衡訪談錄
    畫史疏鑿別清渾——王伯敏訪談錄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問:您覺得目前在我國,對書法的學習教育.對學生寫字方面的訓練還有哪些問題?答:我離開學校包括我做學生、我教書已經很長時間了。說句閑話,我在高校不是教中文,而是外文、翻譯,但我學書法和這些是並行不悖的。雖然我是學外文的,可我從5歲開始就有意識地學書法。我在大學讀西語繫,而我同時翻閱的是線裝書,這事人們當時看著非常奇怪。我說這個的意思就是說我所以學外文,是因為我深刻認識到中華文化是不可一日或離的,我學外文不是要把自己裝成個洋鬼子,我是為了把外文學好以便介紹我們中華文化。那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事情,現在聽起來似乎是閑話。不然!這代表了我人生治學、求知的路子,我學外語不是為了鍍金,變成一個洋學者,而是為了介紹中華文化的精華,主要是中國歷史、中國文藝理論、詩論、文論、藝術論…’‘藝術論中當然就包括書法,所以您看說來說去是一回事。對書法的教育問題,現在的問題是這樣:書法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不是我們談一談就可以的。實踐問題,小孩子就要靠老師來指導。然而今天的問題不在小孩子,小孩子一落地天資就好,我們不要低估小孩子的天賦。我認為目前存在的問題恐怕還是集中在老師身上。今天中小學的老師,他們受教育的那個年代何曾有人重視書法?!第一個問題,他們懂不懂書法?第二,即使對書法有興趣……書法是非常復雜的,路數、流派、傳統的師承、家學,那種教條,又復雜又頑固。怎麼叫頑固?如果他教學生寫字時筆就得這樣(僵死的書寫方法的示範),一點兒都不能歪,這樣寫出來不就是用火柴棍兒擺的字嗎?其實中鋒的力量太大了。孔子日,有中庸,有中道,不能歪斜。這對,這是說道德,講思想,談人品。但寫字時運用我們的偉大創造——毛筆,本來就是要活起來。我們說笑話,從清代康熙、乾隆開始,西洋進貢奇巧好玩的東西,其中就有一個東西,有一個“人”(機器人),你打開機關他就能夠寫字——“天下太平”。那算書法嗎?我就用這個方式來回答您的問題。教小孩子寫字,第一,中鋒;第二,筆力。就是說把一個活的美術實踐出來,否則就變成了一個死東西。凡是中華文化最深刻的精髓,都集中在一個“活”字。“活”不是胡來,也不是毫無規律。你看中國的藝術,這個人不動,你一看卻神氣活現。古人畫龍i龍畫出來不是死的嗎?不,古人對這種藝術的理解,不能點睛,一點睛龍就飛了,這是神話嗎?不,是“活”,筆是活的,人的精氣神寄托在畫上,作為一個藝術家的生命給了怍品,它也是活的。中華藝術最精、最好、無以名之的理論、認識水平都在這裡。西方不然,西方是像形,逼真,油畫是用小刷子堆顏料。這是兩個不同文化背景,它產生的工具、認識、理論,一切都是有分別的。我們不是說西方的不好,人家有人家的特色,我們有自己的特色,自己首先要明確認識,否則談什麼書法。好了,我就這麼亂七八糟談了一堆,歸到您的問題,今天教小學、中學書法的老師他怎麼認識、怎麼教,老師對書法的理解以及功用、意義如何看,我認為恐怕都成問題。我不是看不起老師,不是那意思,而是說老師要有自己的學書歷程。當時他怎麼看待書法,今天自然而然要傳給小學生。那我們怎麼解決?教育部門可以發一紙指令,加強對書法教育的重視。現在我說一句心裡話,寄托干你們眾位極大的熱誠希望,你們要做工作,這種工作太有意義了,當然也不是三朝五夕就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但一定要堅持,要提起興致、熱心,這個活兒我們要干!它有人支持,有人尊重!這是我的心願。問:您覺得目前書法界存在哪些問題?答:成名成家的,包括我的老前輩不敢妄論,否則就太狂妄了。我談一下我所見的,不知名的中青年的現實問題。現在報刊上發表的作品很多,我雖然眼壞了,但也還是要看。當前,存在的問題是這樣:一個是認識問題,說是要創新。好了,從來沒有人反對,我本人的理論您大概也看到過,我為什麼崇拜王羲之,不是因為他是一個偶像,我把所有王右軍的資料都看遍了,最後我一看,在他以前,逐步的進化、發展,到他這裡就達到了一個裡程碑,這是個什麼問題?用筆,他把毛筆的功用、功能發展到了一個嶄新的高級階段,就是這麼回事。那麼您聽我這個話,我是贊成創新,還是一個守舊派呢?很分明!王羲之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創新,在筆法運用上的創新,比秦漢那個時期簡直豐富極了,蘭亭的每一個字、每一筆都不同,大有變化。再看他的前輩,如鐘繇,一看那幾個僅存的標本,如《宣示表*等,比一比,一目了然,那個運筆就很有限度了。但是,今天事事都號召創新,別的界創新沒有問題,科技更上一層樓,日新月異。我指的是藝術,特別是書法怎麼創新,第一不要有錯覺,說我標新立異,老一套都陳舊,我提起筆來,肆無忌憚,這叫創新嗎?我不承認。新者何也,母親生一個嬰兒“新”,這個“新”是從母體裡出來的。王羲之的書法再新也是從前人的大發展傳承過來的。從篆書到漢隸—下子鋪開,運筆是不一樣的,一是精氣神,二是書寫態度,三就是工具運用。這是很分明的,每一個創新都是從母體裡出來的。今天的創新,拿起筆來生造,離奇古怪,我們看了都不知道是從哪來的,這不是創新,這是怪物。這是第一個問題,就是創新認識要正確,你要有來歷,你對來歷下了極大的功夫,天天臨池,日積月累,精熟了以後不用創,“新”自然而來。你看哪一個書法家和前一個一模一樣,要是完全一樣就成復制了。第二個問題,歸結到我的拙論,就是不知道用筆,有墨無筆,畫的是墨字,他不會使毛筆,提筆、行筆、入筆、轉折,筆畫裡沒有變化。沒有變化是寫洋文的,字寫出來是死的。寫草書看起來好像飛舞,可老是那樣,筆畫粗細、轉折用筆沒有換,就是一個畫,隻不過是外形變了。我認為當前書法界就是存在這兩大問題。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中國書畫》雜志自創刊以來,一直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對藝術領域的名家、大家做深入訪談。這是一項文化發掘工程,一項文化記錄工程,一項文化傳承工程,從某個角度說也是一項文化“搶救”工程——對那些壽登耄耋的大家學人,記錄下他們非凡人生的“所聞、所歷、所見、所感、所為、所創”。這些內容構成了《中國書畫》雜志的重頭欄目“名家訪談”。年復一年,雖然訪談對像逐漸年輕化,但在學術層面依然保持著較高的水準,由此形成了對藝術史學的必要補充。在《中國書畫*出版100期後,我們以叢書的形式,將這些文章以刊出的時間為序,歸類輯集。叢書取名《放筆丹青》、《放歌丹青》等,通過“筆”和“歌”對“專業性”和“文化性”作細微區別,給讀者一個閱讀與審美上的引導。每本書所陳列的各位大師名家,不以年齡、影響和社會地位為序,而是尊重事實,以訪談發表的時間前後為序,請讀者明辨。總體而言,這套“訪談錄”叢書,作為書畫藝術“口述史”,同書畫藝術的史學研究、理論著述、批評實踐相比較,在某些方面有著獨特的學術品質和特點。訪談、對話,意味著參與者面對共同關注的話題,在啟發狀態和審美生成境域中進行探討、展開,或失之嚴謹卻富有靈感,或缺乏學術規範卻多有鮮活性和真實性。錢鍾書有雲:“大抵學問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養之事。”相比於各式各樣的研討會,訪談、對話似乎更接近於學問的本質。況且,在人類文化著述的源頭,很多重要的著作都是以對話、口述以及將對話、口述記載下來的形式完成的,孔子、司馬遷、柏拉圖、荷馬或者他們的弟子們都做過類似的工作。這套叢書內容廣泛,涉及近現代及當代書畫藝術領域許多備受關注的話題,諸如創作、研究、批評、教育、市場、展賽、媒體、海內外交流等等。由於參與者都具有當代書畫、文化領域親歷者、思考者或創造者的身份和責任感,訪談中所涉及的話題也在不同程度上有全新的建樹、更深入的開拓。以往書畫歷史的研究與寫作,大多遵循著以歷時性為經、以創作成果為緯的研究模式,假若學者們能同時將這些對話所涉及的話題創造性地吸納,或許能探索出一種更加豐沛、細膩、翔實的多視角、立體化的書畫藝術史學寫作模式。從這個角度而言,本叢書所收錄的內容,既可以給予當下書畫藝術史學以原創性的啟示,也為之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的研究資料。當然,這套叢書對於當代文化事業的意義和價值,同樣不可忽視。歷史地看,20世紀以來我們對於自己的傳統文化命脈因種種緣由日益疏遠,傳統文化在某些方面幾成絕響。失卻了文化傳統、文化精神,這是國人最深沉的遺憾。然而,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我們也感受到了西方現代文化的傳播強力,既要學習西方先進文化、實現我們社會文化現代化,又要尋找接續文脈、存續傳統的契機與可能性,成為當下有文化良知者共同的意願。20世紀90年代以來,關於傳統文化復興的呼聲從未間斷,即是最顯著的體現。誠然,書畫藝術僅僅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而當代書畫創作者、研究者在傳統文化的“涅粲”中,或許也隻有微不足道的作用,但不可否認,如果缺少了他們,勢必也會造成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在某一方面的缺憾。這也是編輯出版本套叢書更為根本的考慮。需要說明的是,這套叢書中還有一個繫列名為《放影丹青》,在輯“口述”的同時結集名家“老照片”,對“口述史”進行必要的形像補充。相比之下,這些“老照片”是更為生動直觀的史料。話在“畫”裡,不言自明。
    是為序。
    (作者為《中國書畫》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