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影音图书品种最多网站!20万种商品正版现货!3天收到! 商品价格为人民币
首页 电影 连续剧 音乐 图书 女装 男装 童装 内衣 百货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计算机周边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哲学文库: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 [Traditional Ethics and Contemp
    该商品所属分类:图书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市场价】
    97-140
    【优惠价】
    61-88
    【作者】 罗国杰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62874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内容介绍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62874
    版次:1

    商品编码:11118135
    品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Traditional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47
    字数:4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作者:罗国杰


        
        
    "

    内容简介

    《哲学文库: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以先秦伦理思想为基点,论述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探讨了儒家伦理规范体系的完善及其正统地位的确立,以及封建伦理思想的深化和成熟。在此基础上,《哲学文库: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分析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对现代社会治国兴邦和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罗国杰,男,1928年1月生,河南内乡人。现为中国人良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三、四届哲学学科评议缀嚣集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等职。重要研究方向为伦理学原理,中匡传统伦理、思想品德教育。主要著作有《罗国杰文集》,《以德治国与公民道德建设》、《道德教育与价值导向》,《伦疆学》(主编)等。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哲学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300多篇。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关于中国伦理思想的若干问题
    第二节 对传统道德批判继承的理论认识和方法原则

    第二章 以周公“敬德保民”为核心的西周伦理思想——《尚书》、《易经》、《诗经》中的伦理思想
    第一节 《尚书》中所反映的周公的伦理思想
    第二节 《易经》中的伦理思想
    第三节 《诗经》中的伦理思想

    第三章 儒家创始人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
    第一节 孔子的生平及其时代背景
    第二节 以“爱人”为核心的社会道德
    第三节 对孝、忠道德规范的强化
    第四节 “克己复礼”的道德修养论
    第五节 “君子”、“仁者”和“圣人”的多层次的理想人格
    第六节 “为政以德”的思想
    第七节 “先义后利”的义利观
    第八节 孔子与儒家思想

    第四章 墨家的兼爱和义利并重的伦理思想
    第一节 墨子的生平及其著作
    第二节 以“兼爱”为核心的伦理思想
    第三节 义利并重的原则和伦理学上的功利主义
    第四节 以反侵略为目的的非攻
    第五节 “赖其力者生”的劳动创造论
    第六节 天能赏善罚恶的宗教伦理观
    第七节 以行为本的道德修养论
    第八节 尚贤和尚同的政治思想

    第五章 孟子对孔子伦理思想的发展及其与告子的争论
    第一节 孟子的生平及其著作
    第二节 性善论同性无善恶论的对立
    第三节 良知、良能或良心是道德意识的核心
    第四节 以性善论和良知论为基础的修养论
    第五节 重义轻利的动机论
    第六节 五伦关系及其准则的确立
    第七节 告子“生之谓性”的人性论

    第六章 道家的“自然无为”和“超脱义利”的伦理思想
    第一节 《老子》的“返朴归真”的伦理思想
    第二节 杨朱的“贵己”、“重生”的伦理思想
    第三节 庄子“超脱义利”的伦理思想

    第七章 法家“重利贱义”的伦理思想
    第一节 《管子》中所反映的齐法家的伦理思想
    第二节 韩非的伦理思想

    第八章 先秦伦理思想集大成者荀子的伦理思想
    第一节 荀子的生平
    第二节 “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第三节 对作为规范体系的“礼”的阐发
    第四节 “德治”和“法治”相辅相成的政治伦理思想
    第五节 “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的义利观
    第六节 强调“师法”、“义礼”的道德教育论

    第九章 儒家伦理思想的系统化——《礼记》、《孝经》中的伦理思想
    第一节 《礼记》的伦理思想
    第二节 《孝经》的伦理思想

    第十章 董仲舒对儒家伦理思想的神学论证
    第一节 生平及其著作
    第二节 为什么要“独尊儒术”
    第三节 天人感应和天赋道德
    第四节 关于“三纲”、“五常”
    第五节 “性有善质而未能为善”的人性论
    第六节 “正谊”、“明道”的动机论
    第七节 “利以养体”、“义以养心”的义利观

    第十一章 儒家伦理规范体系的完善及其正统地位的确立——白虎观会议
    第一节 白虎观会议召开的原因
    第二节 白虎观会议和谶纬神学
    第三节 “三纲”、“五常”的正统地位的确立
    第四节 白虎观会议的意义

    第十二章 对神学伦理思想的批判
    第一节 扬雄的伦理思想
    第二节 王充的伦理思想
    第三节 王符的伦理思想

    第十三章 心学伦理思想
    第一节 陆九渊的伦理思想
    第二节 王守仁的伦理思想

    第十四章 传统伦理与道德建设
    第一节 儒家思想与政治统治
    第二节 传统道德与当代道德建设
    第三节 传统文化与人才培养
    第四节 传统美德略议

    第十五章 道德建设与治国兴邦
    第一节 儒家的德治思想
    第二节 “法治”和“德治”应当相辅相成
    第三节 道德建设与治国兴邦
    第四节 关于“以德治国”的几个问题
    本章结语
    查看全部↓

    精彩书摘

    研究中国伦理思想史,不能简单地罗列各种道德观念和伦理学说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关系,而是要进一步寻找其中固有的必然联系,考察这些观念和学说是如何在一定的经济结构和政治制度的影响下发生、发展的,即它们之间如何相互斗争、彼此影响、相互吸收、前后承袭及其逻辑的、必然的发展轨迹。一部伦理思想史,不仅应当有强烈的历史感,而且要有鲜明的伦理学特色,要能够详细地反映出道德观念和伦理学说在历史进程中相互斗争、相互吸收、前后相承、不断发展的历史面貌和内在规律。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伦理思想一直同哲学、文学、宗教、历史、政治、法律等思想融为一体。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术一直以经、史、子、集分类,而未形成相对明确的学科划分,也不可能形成相对独立的伦理学学科。尽管经、史、子、集中的不少内容,都深刻地论述了有关人生价值、人性善恶、道德原则和品德陶冶的各个方面,但直到辛亥革命以前,中国却始终没有以“道德学”或“伦理学”命名的专著。《论语》和《孟子》,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做中国伦理学史上最早的两部伦理学著作,但其中也包含着大量的社会政治思想。朱熹的《小学》可以算是一本道德教育专著(他自称这本书是要回答“做人的样子”这个问题的)。宋明以后,学术思想在总体上更加倾向于探讨如何做人的问题(即如何“成贤成圣”),或者由探讨如何做人人手研究如何治世,哲学越来越伦理学化,理学家著作中的本体论、认识论也都服从于伦理学。从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理学研究的内容就是道德,但这种道德理论仍然同政治和哲学等结合在一起。虽然《礼记》中就出现过“伦理”这一概念,但长期以来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却未能建立起专属于伦理学的术语和范畴。1910年前后,刘师培参照西方伦理学著作,结合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写成《伦理学教科书》,但依旧不成体系。而西方却前4世前3世纪即亚里士多德时代,就已经形成了独立的、系统的伦理学体系。中国是一个以文明礼仪著称于世的国家,伦理思想一直同各种思想融为一体,在学科上未能形成相对独立的理论系统,这是同中国传统思想的特点相联系的。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这个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的难度。如果不能从众多的历史资料中寻找、挖掘、探索和剥离出各种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从而建立起一个合乎内在逻辑的中国伦理思想的框架体系,我们就不能在这一领域内取得重大的成果。除了从所谓的“经”、“史”、“子”、“集”中,从众多的中国思想家们的著作中来研究以外,还必须从我国的历史著作如二十四史,以及政治、法律著作中,来探讨和总结中国伦理思想。
    学习和研究中国伦理思想史,还要特别注意它同中国哲学史的区别和联系。哲学史是人们对于整个客观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的最一般规律的认识的历史。它的研究是为了汲取人类认识史的经验教训,阐明和发扬真理。伦理思想史是人类对于自身的道德关系和社会道德现象的认识的历史,它有自己的特殊性。由于哲学史和伦理思想史研究对象不同、重点不同,结论有时也不同。本体论是唯心主义的,因而在认识论上往往会混淆、抹杀以致颠倒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但中国伦理思想却包含着丰富的有价值的内容。如果只看到哲学史和伦理思想史的共同点,而看不到其不同点,就势必会把哲学史的框框套到伦理思想史上,从而得出不符合事实的结论;同样,如果只强调二者的区别而看不到它们的联系,使伦理思想完全同人们的世界观和认识论割裂开来,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两种倾向对于伦理思想史的研究都是有害的,应该避免。如果只是从哲学史中孤立地摘取某些思想家们关于社会、政治和道德的思想,然后把它们综合起来,以为就掌握了中国伦理思想史,这种想法当然也是错误的。学习和研究中国伦理思想史,必须揭示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规律,揭示每一个伦理思想家的思想结构体系和理论贡献,特别是要对每一种伦理思想在历史上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其相互影响等,作出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说明。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我们期待着您对此商品发表评论
     
    相关商品
       在线留言 商品价格为人民币
    关于我们 送货时间 安全付款 会员登入 加入会员 我的帐户
    批发中心 网站联盟 我也要开店 求才求人 程式软体开发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e8网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