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國學概論(21世紀中國語言文學通用教材)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265-384
    【優惠價】
    166-240
    【作者】 黃高纔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9272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92727
    版次:1

    商品編碼:11493090
    品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21世紀中國語言文學通用教材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4-06-01

    頁數:228
    作者:黃高纔


        
        
    "

    內容簡介

    本書在準確定義國學概念的基礎上,清晰地描述了國學的內容架構,以通俗易懂本書在準確定義國學概念的基礎上,清晰地描述了國學的內容架構,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詳盡地講述了國學的基礎知識,闡述了構成國學的各部分內容在人們思維品質優化、人格完善、創造意識和進取精神培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為了拓寬讀者的視野,使廣大讀者能夠從本書中獲得更大的教益,本書還配了一張光盤,其中收錄了十多萬字的文字資料和200多張圖片。光盤內容采用網頁的形式編排,圖文並茂,賞心悅目。
    本書既可作為高等院校人文教育通識課的教材,也可以作為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讀者研習國學的基礎讀本,還可以作為各類干部培訓的教材。

    作者簡介

    黃高纔,祖籍陝西稷山縣,1962年生於陝西涇陽。國內知名學者、語文教育家、作家、國學研究專家。先後擔任語文學術期刊總編輯、大學文學院院長和出版社策劃編輯等職。近年來,主編大學語文課、寫作課和中國文化課等人文學科教材16部,出版專著12部,主審大學教材15部,主編中小學課本12部,主編非教材類中文圖書25部;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現兼任多所高校的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名譽教授。

    目錄

    緒論1
    第一章漢字——中華智慧的標志7
    第一節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7
    第二節漢字形體的發展和演變10
    第三節漢字的特點17
    第四節漢字的優越性19
    第五節中華智慧的標志23
    第六節強大的益智功能27

    第二章漢語——中國人思維的第一利器30
    第一節漢語——人類思維的利器30
    第二節漢語的魅力31
    第三節漢語的語素和詞彙33
    第四節漢語的句法和語言邏輯39
    第五節漢語的修辭41
    第六節人類語言的未來45

    第三章詩詞曲聯——中國文學的絢麗之花49
    第一節詩49
    第二節詞57
    第三節散曲63
    第四節對聯68

    第四章和合中庸——中國道德思想的核心73
    第一節“和合”詳解73
    第二節“道德”釋義75
    第三節中庸之道77
    第四節中國傳統道德思想78
    第五節中華傳統美德的幾大主題81

    第五章以人為本——中國人作為的基本原則88
    第一節以人為本88
    第二節重視人力90
    第三節關注人生93
    第四節民為邦本95

    第六章崇尚自然——中華民族的遠見卓識97
    第一節崇尚自然97
    第二節天人合一99
    第三節取法自然100
    第四節寄情自然104

    第七章剛健有為——中國精神的精髓108
    第一節剛健有為108
    第二節中國精神的幾大主題109
    第三節中國精神的生動寫照115

    第八章諸子思想——人生的多角度思考117
    第一節孔孟之道117
    第二節老莊哲學123
    第三節法家思想126
    第四節雜家學派131
    第五節墨家及其他各家思想管窺134

    第九章中華文明——中國人的精神支撐138
    第一節藝術起源138
    第二節榮辱觀念的形成142
    第三節創造意識覺醒145
    第四節公德意識的產生152

    第十章漢字書法——中國人的思想箋札155
    第一節漢字書法是一門學問155
    第二節漢字書法的特點157
    第三節漢字書法的基本要素159
    第四節漢書書法的主要書體164
    第五節漢字書法的欣賞要點167
    第六節歷代書法名作欣賞171

    第十一章中國畫——中國人的精神寫照181
    第一節“學”大於“藝”181
    第二節中國畫的特點184
    第三節中國畫的分類及其內涵186
    第四節中國畫欣賞的基本要點190

    第十二章學問之道——中國人智慧的砥石194
    第一節寶貴的蒙學教育經驗194
    第二節中國傳統的治學思想195
    第三節事半功倍的讀書方法198
    第四節閱讀能力的培養與強化206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事半功倍的讀書方法
    中國歷代教育都十分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也總結和積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善於根據自己的實際靈活地采用這些方法,讀書的收獲纔會更大。

    一、幾種傳統的閱讀方法
    不論做任何事情,方法既決定效率,也決定成敗。正如人們常說的:“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這兩句話用於讀書再恰當不過了。讀書的目的不同、所讀的內容不同,采用的讀書方法也不同。
    (一)精讀、泛讀和速讀結合法
    一個人要豐富知識、增長見識,需要讀的書很多,每一本都精讀是不可能的,這就要求治學者根據主次、輕重等,分別采用精讀、泛讀和速讀的方法,並且善於將這幾種方法結合起來。精讀是對文本進行逐字逐句地深入鑽研,通過對重要語句和章節的透的理解,來全面消化文本。精讀最基本的一個特征是“細嚼慢咽”,必要時要對同一文本多次反復閱讀。在讀的過程中,對不理解的字詞借助於工具書進行正確的理解,有疑惑處查閱資料搞清楚:可以采用朗讀、背誦和摘抄等多種方法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記憶。精讀是積累知識和培養能力最有效的一種閱讀方式。
    泛讀是一種瀏覽式的閱讀方式,其特點是不強求弄清每一個字詞的意思,隻求理清作者的思路,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抓住文章的要點,把握文章的主旨,體會文章的寫作特點,以獲得對文章的整體認識。泛讀是擴大閱讀量、開闊視野、活躍思維和增長知識的一種重要的閱讀方式,其要點是閱讀時要有側重、有取舍,不能面面俱到。
    關於精讀與略讀的關繫,葉聖陶先生說:“精讀是準備,略讀纔是應用。”對於同學們來講,要把精力放在精讀上,因為隻有通過精讀,我們的語文能力纔能培養起來。換句話說,精讀是培養閱讀能力的一種閱讀方式,泛讀是應用已經形成的閱讀能力獲取知識的一種閱讀方式。
    速讀是快速閱讀的簡稱,指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快地、有目的地、有效地閱讀文字材料,並獲得所需的信息。速讀強調快速,其主要原理是采用科學的視讀法,減少眼停的次數、時間和回視,擴大視讀廣度,達到提高速度的目的。這種閱讀方式適用於資料查閱和信息瀏覽。
    速讀是近年來人們十分熱衷的一個話題,有人將其作用強調到了誇張的程度,這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作為一種閱讀方式,速讀的有效使用面很窄,僅適用於資料查閱、信息瀏覽和消遣性閱讀。
    (二)熟讀、熟記法
    古代讀書講究熟讀和熟記,提出隻有在熟讀熟記的基礎上,纔能達到對知識的深透理解,纔能學有所用。朱熹認為,讀書要能做到熟讀熟記,必須堅持“三到”。他說:“餘嘗謂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朱子讀書法》卷一)“眼到”是要求讀書時眼睛要看著內容,“口到”是指要誦讀成聲,“心到”則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隻有“三到”,纔能熟讀熟記。在“三到”中,數“心到”最重要,若不能“心到”則很難實現熟讀牢記。朱熹在介紹熟讀方法時,還強調要讀得仔細,並多誦讀:“詳緩看字,子細分明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隻是多誦遍數,自然上口,永遠不忘。”(《童蒙須知》)
    除了上面所講的“誦記”方法外,還有“思記”、“筆記”、復習記憶等方法。所謂“思記”,即在深入思考、理解的基礎上記憶,這樣纔會記得牢固。吳澄說:“讀《四書》有法,聊為子言之:必究竟其理而有實悟,非徒誦習文句而已。”(《草廬吳文正公全集?草廬精語》)這種在“實悟”基礎上的記憶就是“思記”,它的效果非一般誦記可比。所謂“筆記”,又稱“札記”,指讀書時隨時把自己的心得記下來,以防遺忘。張載即要求學生使用這種“筆記”的方式,他說:“學者潛心所得,即且志之紙筆。”(《經學理窟?義理》)復習記憶也是古代熟讀熟記的重要方法,程端禮的讀書方法之一就是“倍讀已讀書”,他規定學生,“一每夙興,即先自倍讀已讀書,自冊首以至昨日所讀處一遍”(《程畏齋讀書分年日程》)。這種方法就是通過多次復習以達記憶的方法。
    (三).精思法
    讀書不能僅僅滿足於文句的熟讀背誦,還要能深入理解書中的內容,從書中獲得思想養分等,這就要求“精思”。“精思”之法,一在存疑。要想真正理解書中的意思,必須能夠產生並解決疑問,這樣讀書纔能有收獲。宋代理學家呂祖謙認為:“讀書無疑,但是不曾理會。”(《學規》)隻有敢於存疑、釋疑,學業上纔會有進步,所謂“小疑必小進,大疑必大進”(《學規》)。這種存疑、釋疑的過程,也就是精思過程。二是要“玩索”。所謂“玩索”就是反復咀嚼、細心體會,以達到深入思考、理解書中所講內容的目的。程端禮在其讀書法中就提出:“凡玩索一字一句一章,分看合看,要析之極其精,合之無不貫。去了本子,信口分說得出,合說得出。”(《程畏齋讀書分年日程》)通過這種細心玩索,我們可以深入體會書中的旨趣,以達到精思的目的。
    (四)切己體察法
    讀書必須能聯繫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實際,這樣纔能學得活、悟得透,學有所用。朱熹提出的“切己體察”的讀書方法,即要求把書本中的道理與生活實踐聯繫起來。他說:“學者讀書,須是將聖賢語言體之於身。”“讀書不可隻就紙上求義理,須反來就自家身上推究。”(《讀書之要》)“切己體察”實際上包含著兩層含義:一是通過聯繫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實際來達到深入理解書本知識的目的:二是用書本中的道理來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二、熟讀精思的讀書方法
    不論是出於豐富和提升思想、增加人生經驗,還是出於獲取知識、提升做事能力的考慮,讀書都要讀懂、讀透,深得其精髓,這就要求熟讀精思。經過長期的閱讀實踐,人們在傳統讀書方法的基礎上,總結了以下幾種有效的閱讀方法。
    (一)批注筆記法
    批注筆記法就是在閱讀時將自己對文本內容的見解、質疑和心得體會等寫在書中的空白處。其形式有三種:一是“眉批”,即批在書頭上:二是“旁批”,即批在句子或一段話的旁邊:三是“尾批”,即批在一段話或整篇文章之後。
    批注的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注釋。讀書時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和不懂的概念,便立刻查字典、翻資料將其弄清楚,並且注釋在旁邊。這樣既能幫助理解,又有助於記憶,同時也為下次閱讀掃清了障礙。二是批語。將閱讀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感想、見解、疑問等寫在書的空白處。三是警語。對於文本中十分重要或再讀時需要注意的地方,標注上“注意”、“重要”等字樣,為今後閱讀提供幫助。
    批注筆記法具有這麼幾個作用:一是可以使人的思想高度集中,提高閱讀效果:二是能夠使人從書中獲得更多的感悟,使人的思想水平得以提升:三是能夠提高人們分析、評價事物的能力:四是可以培養和提高人們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
    (二)符號標記法
    符號標記法是用各種符號在書中重要的地方做標記,以便於應用時查閱和再閱讀時注意的一種閱讀方法。其要點是:(1)在重要的句子下劃橫線。(2)在重要的段落旁劃豎線。(3)將關鍵性的詞或短語圈出來。(4)在有疑惑處劃問號。(5)在有感悟的地方劃感嘆號。馬克思讀書時就喜歡采用這一方法。保爾?拉法格在《憶馬克思》一文中寫道:
    他常折疊書角,畫線,用鉛筆在頁邊空白處作滿記號。他不在書裡寫批注,但當他發現作者有錯誤的時侯,他就常常忍不住要打上一個問號或一個驚嘆號。畫橫線的方法使他能夠非常容易地在書中找到需要的東西。他有這麼一種習慣,隔一些時候就要重讀一次他的筆記和書中做上記號的地方,來鞏固他非常強而且精確的記憶。
    采用這種方法的好處是:應用時便於查找,有利於對重點內容的記憶,可以利用很少的時間對重點內容進行再閱讀。
    (三)強記閱讀法
    強記閱讀法是一種側重記憶的閱讀方法。其要點是:(1)讀完一篇文章地後,立即回憶一遍其主要內容,力求記住。(2)重復閱讀同一文本時,每次間隔的時間應盡可能地長一些。(3)記憶應盡可能準確。如果內容不太多,要盡力一次記住:如果內容較多,可以采取分段記憶法。魯迅先生在《致曹白》中寫道:“學外國文須每日不放下,記生字和文法是不夠的,要硬看。比如一本書,拿來硬看,一面翻生字,記文法:到看完,自然不大懂,便放下,再看別的。數月或半年之後,再看前一本,一定比第一次懂得多。這是小兒學語一樣的方法。”
    采用這種閱讀方法的好處是:能夠迅速增加知識積累,有利於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四)咬碎骨頭法
    咬碎骨頭法就是對文本的內容進行反復的琢磨、咀嚼,直到爛熟於心。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它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好處,就一遍又一遍地讀。他說:“這篇論文一共二十多面,我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因為老用手摸這幾頁,白白的書邊上留下了一條明顯的黑印。這樣的反復學習對我的研究工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我的愛人開玩笑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像喫書一樣。’”
    明朝理學家胡居仁也用這種方法讀書,諸子百家、楚辭漢賦、唐詩宋詞等,他無不涉獵。正因為這樣,他的學術思想纔不落窠臼,他也因此成為當時聞名全國的理學大家。他讀書力求學有所進。他說:一旦我要讀這本書,我就像扎寨打仗一樣盯著這本書,不管這本書裡面有多少難懂的東西,我都要把它弄清楚。他一再告誡弟子,讀書不在多而貴在精熟。讀一本書就要真正弄懂一本書,消化其思想。讀書切忌泛泛而讀,貌似讀書很多,可實際上哪一本書都沒讀懂,哪一本書都沒讀透。這樣讀書,收效甚微。與此同時,他還強調讀書要持之以恆。為此,他撰寫了一副對聯:“苟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
    采用這種閱讀方法的好處是:有利於對文章內容的消化和吸收,縮短知識向能力轉化的過程。
    (五)探究閱讀法
    書中的真理大多不是通過對文字的解讀就能獲得的,而必須通過深入細致地鑽研與思考。探究式閱讀法的特點就是將思維的觸角深入到文字的背後,對其所承載的思想內容進行深層次的理解。數學家華羅庚在《學?思?鍥而不舍》中說道:“應該怎樣學會讀書呢?我覺得,在學習書本上的每一個問題,每一章節的時候,首先應該不隻看到書面上,而且還要看到書背後的東西。這就是說,對書本的某些原理、定律、公式,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不僅應該記住它的結論,懂得它的道理,而且還應該設想一下人家是怎樣想出來的,經過多少曲折,攻破多少關鍵,纔得出這個結論的。……我在青年時,看書就犯過急躁的毛病,手拿一本書幾下就看完了。最初看來似乎有成績,而一旦應用時,卻是一鍋夾生飯,不能運用自如了。好在我當時僅有很少的幾本書,我接受了教訓,又將原書不斷深入地學習,纔真正有所進益。”
    采用這種閱讀方法的好處是: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層次的理解,能夠使認識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有利於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閱讀不僅要有正確的方法,還需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恆的精神,更要有對書籍的判斷與識別能力。閱讀好書,不僅能使人長智慧、長纔干、長精神、長思想,使人品嘗到人生的樂趣,感受到求知的快樂,而且能夠使人走向輝煌。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