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中國哲學智慧(第3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376-544
    【優惠價】
    235-340
    【作者】 向世俊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8007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80076
    版次:3

    商品編碼:12592904
    品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21世紀通纔教育繫列教材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3-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60
    字數:327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向世俊


        
        
    "

    內容簡介

    中國哲學是智慧的學問,而智慧之樹常青。中國哲學智慧深深地植根於中華文明的沃土,展現了民族文化特有的魅力和風采,體現了鮮活開放的精神。“哲學”的概念雖然近代纔出現於中國社會,但“哲人之學”的智慧早已蘊涵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中國哲學智慧(第3版)》緊扣天人之辨這條中國哲學的主線,以哲學問題、學術流派和思想承傳為中心,力求揭示中國哲學幾千年生生不息和變化日新的精神本質。閱讀《中國哲學智慧(第3版)》不是單純的知識積累,而是建立在深厚歷史感的基礎上並以全部既往經驗為內容的智慧的熏習。

    作者簡介

    向世陵,1955年出生於四川南充。哲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副院長,書報資料中心《中國哲學》顧問。兼任《中國哲學史》雜志副主編,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等職。主要著作有《理學與易學》、《理氣性心之間——宋明理學的分繫與四繫》、《中國學術通史·魏晉南北朝卷》、《善惡之七——胡宏·性學·理學》、《中國哲學範疇精粹叢書·變》、《儒家的天論》等。主編多部專著和教材,先後獲得教育部、北京市和中國人民大學多項學術獎勵。

    目錄

    引言 中國哲學的特色
    第一節 “神奇國土”的文化
    第二節 “遠離歐洲”之路
    第三節 源遠流長的傳統
    思考題

    第一章 先秦諸子學
    第一節 智慧的萌發
    第二節 《易》為六經之首
    第三節 愛人而知天
    第四節 兼愛與三表
    第五節 無為之道
    第六節 名辯之學
    第七節 講法的“道理”
    第八節 陰陽五行說
    思考題

    第二章 漢唐哲學
    第一節 天人感應與天道自然
    第二節 名教自然之辨
    第三節 本未有無之辨
    第四節 言意之辨
    第五節 神滅與神不滅
    第六節 萬法唯識
    第七節 圓融無礙
    第八節 頓悟成佛
    第九節 道統與性情
    思考題

    第三章 宋明理學
    第一節 理學概說
    第二節 無極與太極
    第三節 “天理”的體貼
    第四節 本心與良知
    第五節 太虛即氣
    思考題

    第四章 明清實學
    第一節 東林新風
    第二節 經術所以經世
    第三節 綜當代之務
    第四節 氣學與實學
    第五節 顏李學術
    第六節 氣情理之辨
    第七節 實事求是
    思考題

    第五章 近代新學
    第一節 “新學”的方向
    第二節 經學與維新
    第三節 西學引入和“哲學”的建構
    第四節 諸子學和國粹派
    第五節 由“新學”走向現代
    思考題

    結語 智慧與自由
    思考題
    主要參考書目
    第1版後記
    第2版後記
    第3版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中國哲學智慧(第3版)》:
    兩漢時期,儒家學說經過新的整合取得了思想上的統治地位,道家學說成為影響最大的非正統思想。與此相應,在天人關繫的問題上,形成了以儒家思想為基礎的天人感應觀和以道家思想為基礎的天道自然觀;前者以董仲舒為代表,後者以王充為代表。
    一、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論
    董仲舒(前179-前104)的一生主要以教師為業,他是西漢時期最有影響的儒家思想代表。他保存下來的著作有《春秋繁露》和《舉賢良對策》三篇。
    (一)“大一統”的社會政治主張
    董仲舒生當漢武帝統治時期,當時的漢王朝已經成為強盛的帝國。武帝一反漢初休養生息、無為而治的政策,在內政外交和文治武功方面都大有作為,漢初流行的黃老思想已不再適用。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董仲舒一方面積極提倡政治和思想上的一統專制,一方面為他的政治主張建立起一套天人感應目的論的理論基礎,從思想理論方面為加強中央集權的專制統治服務。
    董仲舒明確主張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統治。所謂一統,就是一切統一於天子朝廷的專制統治。要達此目的,首先必須統一人們的思想,而統一思想的具體辦法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他援引《春秋公羊傳》的說法,認為《春秋》裡就強調一統,一統是“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亦即天經地義、萬古不變的法則;可是現在人們持有各種不同的思想主張,於是使在上的統治者無法保持一統,法令制度變來變去,在下的人們無所適從;因此,凡是不屬於“六藝之科、孔子之術”的思想學說都應當禁止,不能聽任其自由流傳。那些不屬於“孔子之術”的思想學說都是邪門歪道,如果把它們杜絕了,就可以實現一統,於是法度明確,人民也就知道應該遵從什麼了(參見《舉賢良對策>三)。董仲舒的建議得到了漢武帝的采納,從此以後,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說成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二)君權神(天)授說
    為了論證一統專制的合理性,董仲舒把君主說成“天命”(或“天意”)的執行者。他認為,一個人成為君主,並非人力所能決定,而是自然如此的,這就表明那個人是由於稟受了天命纔成為君主;君主執掌生殺大權,發號施令,統治天下,他的權力是“天意之所予”;君主居於上天和人民之間,上天的意志通過君主而貫徹到人間;君主號稱“天子”,上天與天子就如同父親和兒子,兒子遵從父命,君主服從天命;君主與人民的關繫也是一樣,天下之人都要服從於君主,這就好比孩子歸順父母。這種說法完全是一種君權神授的觀點,它的意思無非是說君主是執行天意的,而天意又是不可抗拒的,因此,普天之下所有的人都必須服從君主的統治。
    (三)天人感應說
    董仲舒的君權神授說是以他的天人感應目的論為理論基礎的。他從儒家學說的立場出發,繼承西周以來的天命觀,結合陰陽五行學說以及當時的科學知識,提出了一套天人感應目的論學說。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2006年1月,《中國哲學智慧》推出了第2版,自那時至今,又有七個年頭了。在這七年裡,我們的國家、周圍的社會和學校的教學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服務於教學的中國哲學及相關歷史的研究更是取得了不少新的成果,本著中國哲學自身與時俱進的精神,我們著手對本教材再次進行必要的修訂。
    本次修訂,力求在內容上跟上時代和學術的發展,結構方面仍保持原有框架不變,延續本書行文簡練、觀點嚴謹與平和易讀的特色。因而,正文部分仍保持現有的五章格局,總體講述先秦諸子學,漢唐儒、玄、佛三家,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近代的新哲學,再加上引言和結語,共是七個章級板塊。整個修訂工作依循以下兩個原則進行。
    首先,結構不變方面。漢唐哲學部分,對於一直闕如的道教哲學,考慮到區別於道家和佛教哲學的“道教哲學”,不是簡短的文字可以講清楚的,但過重的篇幅又不符合本教材的現行體例,故不予增補;但為了使學生對道教有一個最簡單的認知,采取在先秦道教哲學之後增加一個附注的方式,,介紹道教的創教特點及相關的知明哲學部分,王安石新學、湖湘性學和浙東事功學在宋代哲學中占有重要分量,但考慮到本教材以簡潔精干為編寫原則,且現有“宋明理學”的部分總體上代表了那一時期的哲學水準,故闕如依舊。明清實學部分,“明清實學”的概念和內涵在學術界存有爭議,但本教材終究不是學術研究專著,而是面向青年學生的通識課教材,目的在告知那一時期中國哲學發展尤為突出的重“實”的特點,所以,仍然以此稱謂來概舉在那一時期出現的哲學思想。
    其次,內容修訂方面。在總體構架不變的情況下,對各章內容作了大小不等的修改。這有社會發展方面的原因,如今天史學界對於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社會性質的看法,已基本不認同中國存在有奴隸制社會和奴隸制向封建制的變革,從而也影響到對那一時期的哲學發展史實做出必要的修改。但考慮到相關研究的多樣性和本教材自身敘述的繫統,在個別地方仍延續了過去的一些講法,當然盡量作了淡化處理。更多的考慮則主要基於學術研究自身的緣由,需要修正原來的一些不準確的觀點和說法,以及補充進一些新的內容。譬如,和與同之間是何關繫,對儒家仁愛的理解及儒墨兩家在愛人問題上的同異,對道家、玄學和佛教一些觀點的確切理解,天理與仁德及其“生理”的性質,近代新學興起與儒家的應對和調整等,都進行了必要的修訂。
    不過,由於修訂是立足於現有基礎,所以與第2版相比,整體上變化不是很大,希望隨著學術研究的深入和在教學中反饋的經驗的總結,能使我們對中國哲學智慧的感悟和把握有更進一步的推進。
    《中國哲學智慧》作為人文素質教育和通識課教材,除在中國人民大學使用外,還被許多兄弟院校引進和選用,到目前為止受到了較多的好評。但從十多年前推出本教材時的全國獨此一份,到今天各地各院校類似教材的紛紛問世,以及在目前網絡資源普及的前景之下,紙質版教材如何與這一新的形勢相適應而發揮自己的特長等,都是本教材作者需要認真面對的問題。但我們有信心在堅持既有學術品位和素樸風格的前提之下,繼續為青年學生提供素質培育和智慧啟迪的良好精神食糧。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