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我的人生之路:陳先達自述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353-512
【優惠價】
221-320
【作者】 陳先達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8783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87839
版次:1

商品編碼:11448570
品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4-04-01
用紙:膠版紙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陳先達


    
    
"

內容簡介

《我的人生之路:陳先達自述》是作者對自己人生之路的自述。書中既有對少年時代小城故事的感懷,也有對大學時代同學和老師的回憶;既有中年時的人生挫折,也有老年時的重煥青春。書中記載了作者親歷的一些學術討論、歷史事件,更多的則是個人生活中難忘的舊人舊事以及人生感悟,對作者老年開始學電腦、家庭生活和日行萬步的養生之道,也多有記敘。全書展現了作者的人生軌跡和學術生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代知識分子的生活境遇和馬克思主義哲學工作者的心路歷程。

作者簡介

陳先達,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畢生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195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繫,1956年從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研究班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繫主任、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校務委員,北京市哲學學會會長、北京市社科聯顧問,第三屆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哲學組組長、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名譽會長。現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校學術委員會主任。從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著有《陳先達文集》(六卷本),哲學隨筆繫列《哲學心語》《回歸生活》《宜園雜論》《史論拾零》等。著作和論文曾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兩次)、教育部優秀著作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特等獎和吳玉章著作獎等多種獎項。

目錄

第一章 我的爹媽
一、漁民的後代
二、商人的兒子
三、淘氣學生
四、弟弟之死
五、根斷葉散

第二章 小城舊事
一、中學時代
二、風流倜儻的語文教員
三、英語老師和他的女兒
四、我的發小錫荟
五、並非年少輕狂
六、難忘的芝山與東湖
七、月夜過鄱陽湖
八、拜年拜譜拜山年
九、舊夢難尋

第三章 破碎的歷史夢
一、考入復旦歷史繫
二、大師雲集
三、我的大學同學

第四章 由上海到北京
一、叩擊哲學之門
二、他們叫我“傻小”
三、我的哲學啟蒙老師蕭前
四、倒霉的哲學論文指導老師
五、我與秀林

第五章 躊躇滿志
一、留哲學繫工作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鵝湖會”
三、我第一次站在北大哲學繫的講臺上
四、廠橋招待所

第六章 失去的十年
一、一張大字報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非理性主義狂潮
三、我對“文化大革命”的反思
四、干校生活
五、參觀井岡山
六、掉進“梁效”

第七章 十年貽誤日夜兼程
一、哲學上的自我贖救
二、重返哲學講臺
三、我又發表哲學文章
四、第一次出版哲學專著
五、應邀到北戴河度假

第八章 立足現實面對問題
一、關於人道主義問題的大爭論
二、異化不是社會主義歷史的宿命
三、人性不是解釋社會問題的萬靈藥方
四、對蘇聯社會主義模式失敗的哲學思考
五、我對蕭黃哲學爭論的態度
六、從對價值問題的無知到開始關注
七、理論晚節

第九章 晚年生活
一、六十五歲學電腦
二、痴迷哲學隨筆
三、老年夢
四、我與老伴
五、我與學生
六、我的養生之道
結語
附錄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我下決心寫這本書,緣自老家堂姪的來信。他說陳家要修譜,還告訴我原來家譜排行是:“心明德致知,為先學哲賢,清勤紹世澤,福壽樂綿延。”還要我再續二十個字,作為後世子孫的排行。我原來隻知道我父親一輩的排行是“為”字,我父親名“為善”,我伯父名“為齡”,我叔名“為松”。我在家譜中的排行是“先”字,我的堂兄弟都是按“先”字排行。他還說要我寫個家庭人員的情況,包括我的子女和第三代,說你離家六十多年,我們都不知道你在外面的情況。我這纔想起,北京並非我的家。我的根在江西鄱陽縣一個小小的漁村。
我笑稱自己是“北派”,不同於當今追夢的“北漂”。我是1953年國家用一整列火車從上海輸送到北京的應屆畢業生中的一員。“派”與“漂”一字之差,代表不同的年代。我的人生歷程,是從江西小小的縣城定居於首都北京;專業是從歷史到哲學;心路歷程,是從熱情迸發到一度失落,再到找回自我,晚年又進入第二個春天。這一段路,我走了八十多年。
短短的途程,漫長的人生,復雜的心態。這本書,記的隻是比較牢固地粘在記憶中的人和事。我感謝我的發小劉錫荟,他幫我記起我倆青少年時代的一些事;感謝老同學復旦大學教授祝啟秀,她也八十多歲了,土改時的事她還記得清清楚楚,是她幫我回憶的,還寄來復旦的一些照片。
我想起蘇軾的《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趾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八十多歲的人讀這首詩,和年輕人感受肯定不同。人生感悟與年齡、經歷密切相關。體悟,是人生經歷在心靈的折射。我沒有東坡先生貶謫為官、雪泥鴻爪般的生活,但久離故土,忘卻的東西很多,也有“飛鴻雪泥”似的感受。
“路長人困”。一個活到八十多歲的人,寫的東西會帶有太多的老人的回憶與傷感。沒有辦法,因為它是現在寫的,隻能是現在的我寫過去的我。寫到過去,寫到一些人、一些事,難免傷情。我有時暗自驚詫,是我嗎?怎麼這麼快就到這個年齡。小時候在家鄉見到五六十歲的人都覺得老得不成樣了,而其實比我現在的年齡小得多:
似夢非夢八十年,有苦有樂有酸甜。
雪泥鴻爪猶留跡,人生豈是過眼煙。
恥圖虛名賣朽骨,縱情揮筆不為錢。
半世文章成舊紙,敢辭衰老續新篇!
我們都是被扔到這個世界上來的,也都會被送回原處。生命,其實就隻是生死之間這一小段。這段時間可長可短。有些人是夭折,有些人是英年早逝。當然更多的是瓜熟蒂落,回歸自然。趁“上帝”還沒有收回人間旅遊的“護照”,我應該留出時間為自己寫點什麼。
我的兒女都是在北京長大,自認為是北京人。他們對我的出生地,既沒有印像,更沒有鄉戀。我有時向他們說說老家如何如何,他們根本不感興趣,讓我很有點失落。看起來,從我算起,陳姓又有一支要在北京扎根。再過幾代,他們根本不可能有人再說“我老家”,最多是“祖籍”。即使後代偶爾閑談中有人提起“祖籍”,也會說我們不知道是哪代老祖開始遷來北京的。從我的子女開始,似乎已落地生根。正如現在的我,隻知道是鄱陽人,老家是鄱陽管驛前。我也弄不清陳氏家族是從何處遷來的?老祖是誰?為什麼會落戶管驛前?從何代開始以捕魚為生?看起來,不僅一個民族需要知道自己的歷史,一個家族也是如此。可真正要知道從何處來、到何處去並不容易。我估計多少代以後,仍然居住鄱陽老家的陳姓家人,就不會知道管驛前陳家還有一支遷居北京。至於由何年何人開始,也會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想到這點,我不僅由先前修譜的反對派變成支持派,還決定以回憶的方式寫點關於自己的東西。
以前,也有人勸過我寫回憶錄。我總認為我們這些普通人沒有什麼可寫,也沒有必要寫,茫茫滄海中的一滴水而已。可反過來想,普通人也是社會的一員,普通家庭也是社會的組成部分。一個人的經歷,一個家庭的歷史,會反映時代變化、社會變遷。讓自己的後人知道自己的祖先從何處來,何年何人開始定居北京,多少會有點意思。雖無顯赫祖先,雖無光輝業績,總該讓他們知道我出生在江西鄱陽一個小小漁村,因為工作關繫開始在北京定居下來。將來多少代,茶餘飯後談起自己的祖先也多點談資。這也算家史吧。當然,對後人是遙遠的歷史,對我卻是滿懷鄉思的現實。至今,濃濃的鄉情仍不時會在心頭升起。要不是已到高齡,我真想回老家東湖邊弄個房子住住,重溫我的青少年時代。人老思鄉,也許是難舍童年時代生活的潛意識。我曾因為做夢還鄉,醒後寫過一首詩:
久居北京喜還鄉,風景依舊似當年。
踏破全城人不識,驚起方悟夢魂牽。
寫自己大概最容易,因為寫的是自己;但也最難,因為寫的是自己。容易,因為寫的是自己經歷過的事;難,難在寫自己的生活、成長、思想,留個真實的自己。人很少有願意光著身體讓人看的。西方人注重隱私,中國人難道沒有私密的東西嗎?也會有。
有位著名學者說過,“人生不如意事十八九,可與人言一二三”。又有一位著名學者說過,“假話不說,真話不全說”。一句假話不說,很不容易。真話不全說,人都有難言之隱。這些學者都是歷經滄海的學界泰鬥,知人閱世,自有見識。的確,胸無纖芥、心如明鏡的人很少。事無不可對人言,是一些人標榜自己的欺人之談,不是實話。連子見南子都要賭咒發誓,為自己表白。他是聖人,尚且如此,何況無數的非聖人呢。
我是個普通知識分子,人微言輕。真話、假話都不打緊。既沒有難言的真話,也沒有文過飾非的假話。寫文章從無抄襲,做人規規矩矩。從背後踢人家屁股的事從來沒有干過。可我終究是人,多少總會有點“活思想”,有過幻想,有過青春的萌動,有過人生挫折,也有過想不通甚至心存腹議的思想。前衛的裸奔者會有,但真實思想的裸奔者沒有。即使有,也是穿著肉色衣服。肉體可以袒露,靈魂喜歡隱藏。我盡量寫得真實,即使是政治問題犯忌也無所謂。到我這個年齡,應該是無所求的時候,我會真實地暴露自己的思想。
五一節偶至校花園,見噴泉晶瑩剔透的水柱,忽有所悟。我寫了一首詩:
噴泉如柱亮如銀,華燈映照格外明。
誰人能與儂相比,面對晶瑩愧煞人。
無怪乎中外哲學家都贊美水,以水為喻。世界上有誰敢言自己能與水的清純、透明和寬容相比呢?我寫的即使是半勺水,最好也應該是清水,而不是不見底的混沌濁水。我記起《莊子·德充符》中的兀者申徒嘉反駁子產“計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 的指摘時說,“自狀其過以不當亡者眾,不狀其過以不當存者寡”。人往往容易為自己辯護,我知道這個哲學道理。我知道有人會借自傳美化自己、自吹自擂,甚至攻擊他人。即使日記也不是字字可信,事事可信。研究者最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辨偽,還歷史以真相。這是對名人說的。我們這種普通人不會有人來挑剔,也不值得挑剔。但我們也應該力求真實,對得起自己,對得起自己的子女,也對得起熟人和老友,讓他們不至說,這個家伙在說謊。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