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散步·路上——我與學生聊哲學(天下文叢)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376-544
【優惠價】
235-340
【作者】 陳先達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8553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85538
版次:1

商品編碼:11461985
品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天下文叢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4-04-01

作者:陳先達

    
    
"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聊出來的書。作者八十歲以後,不再上大課,學生知道其喜歡散步,路線又比較固定,所以經常與作者在路上“偶遇”,與作者一起散步聊天。談天說地,論古道今,即成此書。書中既有對人性問題的探索,也有對歷史問題的求解,既有對命運問題的省思,也有家國情懷和對社會問題的傾心關注。大到世界革命,小到同性戀。問題廣泛,五花八門,卻處處不離哲學,每每有思想火花的迸發。作者自嘲是“馬路哲學”,其實是傳道授業的一種方式。

作者簡介

陳先達,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畢生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195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繫,1956年從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研究班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繫主任、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校務委員,北京市哲學學會會長、北京市社科聯顧問,第三屆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哲學組組長、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名譽會長。現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校學術委員會主任。從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著有《陳先達文集》(六卷本),哲學隨筆繫列《哲學心語》《回歸生活》《宜園雜論》《史論拾零》等。著作和論文曾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兩次)、教育部優秀著作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特等獎和吳玉章著作獎等多種獎項。

目錄

目錄



目錄



第一章人性的觀察


1.談人/

2.談我/

3.談頭腦/

4.談眼睛/

5.談坐/

6.談人情/

7.談性情/

8.談庸人/

9.談心胸狹隘/

10.談焦慮/

11.談謙虛/

12.談消費/

13.談死/

第二章生活的世界



1.談生活世界/

2.談尊重生命/

3.談活和為了什麼活/

4.談“使人成為人”/

5.談民不聊生/

6.談信/

7.談利益/

8.談貢獻/

9.談識時務/

10.談功成身退/

11.談遊泳/

12.談風雨/

第三章命運的省思


1.談人生之路/

2.談生命的短暫/

3.談命與運/

4.談性格與命運/

5.談逢時和安時/

6.談“另一個世界”/

7.談書/

8.談神/

9.談風水/

10.談“我深信”/

第四章社會的思考


1.談中外古今/

2.談“兩個堅持”/

3.談政治與人性/

4.談頂層設計/

5.談國家/

6.談封建主義/

7.談我們社會的性質/

8.談資本與資產者/

9.談比較/

10.談發展的代價/

11.談多難興邦/

12.談“民”的地位的演變/

13.談勞動成果/

第五章歷史的世界


1.談學點歷史/

2.談向歷史學習/

3.談歷史與史學/

4.談歷史的世界/

5.談歷史研究/

6.談歷史感/

7.談歷史的嘗然/

8.談歷史的邏輯/

9.談歷史眼光/

10.談歷史時間/

11.談歷史考據/

12.談考古/

13.談古今之辨/

第六章文化的視野


1.談文化的重要性/

2.談文化與文明/

3.談文化與器物/

4.談文化形態與文化傳統/

5.談民族命運與文化命運/

6.談思潮/

7.談儒教/

8.談道德評價/

9.談話語權/

10.談名門政治與傳統觀念/

11.談向西方學習/

第七章認識的解剖


1.談認識論/

2.談解釋世界/

3.談現像/

4.談事實/

5.談觀察/

6.談調查/

7.談眼睛向下/

8.談直面世界/

9.談解剖/

10.談概念/

11.談理性/

12.談偏見/

13.談偽/

第八章學術的價值


1. 談尊重科學/

2. 談學術性/

3. 談認識對像/

4. 談數據/

5. 談問題/

6. 談學科交叉/

7. 談科學技術/

8. 談規律性認識/

9. 談理與論/

10. 談理論的重要性/

11. 談理論的運用/

12. 談學以致用/

13. 談學者的社會責任/

第九章辯證的思維


1.談辯證思維/

2.談思維方法中的質和量/

3.談現像與本質/

4.談因果聯繫/

5.談偶然性/

6.談偶然性的原因/

7.談可能性/

8.談界限/

9.談條件/

10.談情理/

11.談黑與白/

12.談新與舊/

13.談經與權/

14.談有用與無用/

15.談借口與誘因/

第十章哲學的追問


1.談“為什麼?”/

2.談時代精神的精華/

3.談哲學難題/

4.談哲學開竅/

5.談同性戀問題的哲學視角/

6.談哲學的現實性與超現實性/

7.談改變自我/

8.談人類世界/

9.談自然界的優先地位/

10.談物質恐懼癥/

11.談地形與地圖/

12.談格言/

13.談用書難/

14.談歷史唯物主義的最大貢獻/

15.談歷史唯物主義的辯證本性/

16.談馬克思主義思想中的死東西與活東西/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八十歲以後,學院領導照顧我,再也沒有讓我在教室裡上大課了。學生知道我喜歡散步並且比較準時,路線也固定,他們喜歡和我聊天,有時特意站在我必經之路等著我,陪我散步聊天。下面記下的一些感想式的東西,其中有些是學生們散步時向我提出的問題,我邊走邊隨口說說。如果我覺得有點意思,會回來翻翻書,加工,擴充。散步是我的生活習慣。另外,學生也會到我家裡,談些哲學問題。學生走後,我也會把談話內容經過加工後敲在電腦裡。這些東西是我晚年生活的一部分。
“教學相長”,的確如此。學生年輕,思想比我敏銳,從網上知道很多東西。他們過的是集體生活,彼此交談也會產生許多想法和問題。交談並不是負擔,而是一種思想交流,彼此受益。邊走邊聊,也可算是除課堂教學外的另一種教學方式。可惜現在老師多住在校外,上課來,下課走。學生可能很長時間見不到導師。房改後校內即使有教員,也多已退休。學校,仿佛是知識交易市場,而不是教師和學生融合相處充滿文化氛圍的文化殿堂。這種情況是好還是不好,我也分不清。我仍然是老腦筋,我還是喜歡一個師生共處的校園,而不隻是學生公寓。我們談起北大的燕東園或什麼園的名教授的故居,至今仍津津樂道,因為它代表一種校園文化。這種情況可能要成為歷史陳跡了。
我和學生談的沒有什麼深奧的哲學思想,我也談不出什麼深奧的哲理。我喜歡從問題中體現智慧,喜歡能思考的頭腦,而不喜歡玩弄概念,更不喜歡看不懂、聽不明的道理。
哲學思維當然需要概念,也離不開概念。但體會哲學道理,回答問題,不一定非得搬弄概念不可。純概念式的思維往往流於空洞。中國式的思維方式更接近生活。從生活中悟出哲學道理,講授哲學道理更深刻易懂。《道德經》中的“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比純粹從概念上講述量變與質變的關繫更易懂。莊子以“夏蟲不可語於冰,非無冰也,以其未見冰也”,說明個人生命短促帶來的認識局限性,多形像、多貼切。孔子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說明世界事物的運動變化;以“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說明人的高尚品格應該經過實際考驗。這種例子太多,中國哲學沒有抽像說教和概念式演繹,而是結合生活實際,從生活實際中悟出哲學道理。我喜歡這種方式。這能真正表現一個人的哲學智慧水平,而不會使人被雲山霧罩的概念弄得頭腦渾渾。
我不是否定哲學知識和哲學概念的重要性。沒有概念,就沒有哲學,也沒有哲學思維。我隻是說,我們既要有運用概念思維的能力,也要有面對現實通俗講解、從問題和對問題的回答中體會哲學的能力。如果離開概念就不能講哲學,正如沒有講稿就不能說話一樣,隻能說是智慧的欠缺。
哲學追求的是智慧,是關於智慧之學。學習哲學,當然要重視學習哲學史,而哲學史往往同時是概念和範疇發展史。中外歷史上大哲學家的思想是他們的智慧,但對我們來說隻是哲學史知識。知識是別人的,而智慧必須是自己的。知識可以學習,而智慧必須內化為自己的血肉和靈魂,變為自己的思維方式,變為自己應時處理和觀察對像的思維能力和決斷力。有哲學史知識的人不一定有智慧,像熟讀兵書的趙括,擁有太多的兵書知識但無用兵的智慧,一上戰場就一敗塗地。一個善於玩弄哲學概念、可以有N多哲學知識的人,不一定是有哲學智慧的人。
古代哲學家有對話體,對話體也可以看作聊哲學。我們先聖孔子的《論語》也是對話,其中也有閑聊的東西。你看其中不少師生對話,仿佛在聊天。《論語》中記載孔子與學生子路、曾點、冉有、公西華在一起聊,要他們各言其志,師生聊得很熱鬧,像是一幕折子戲。當其他學生說完遠大志向後,孔子聽到曾點的志向是春遊:“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這哪裡像上課,仿佛是朋友聊天,這多好。孔子因纔施教無愧為“萬世師表”。
我總以為,課堂聽、課下聊,各有長處。聽,是接受;聊,是對話。聽,可得到一些知識;聊,纔能踫出思想火花。有時,聊勝過上課。“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看來古人也有主張聊的。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