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簡明語言哲學/21世紀哲學繫列教材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376-544
    【優惠價】
    235-340
    【作者】 陳嘉映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7084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70848
    版次:1

    商品編碼:12481729
    品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21世紀哲學繫列教材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3-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51
    字數:299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陳嘉映


        
        
    "

    編輯推薦

    《簡明語言哲學/21世紀哲學繫列教材》介紹了西方分析哲學傳統中的語言哲學,此外也介紹了索緒爾和喬姆斯基這兩位有深刻哲學思想的語言學家,探討了語言哲學中的多種重要問題,如意義問題、隱喻與隱含問題、語言與現實的關繫以及語言與思想的關繫問題等。

    內容簡介

    《簡明語言哲學/21世紀哲學繫列教材》在2003年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語言哲學》一書的基礎上翻寫而成。新書面貌一新,隻有少數段落保持原樣。雖然篇幅有所縮小,但通過更簡練的表述保留了主要內容,糾正了原書中的錯誤和不妥,思想性和清晰性有所增強。《簡明語言哲學/21世紀哲學繫列教材》介紹了西方分析哲學傳統中的語言哲學,此外也介紹了索緒爾和喬姆斯基這兩位有深刻哲學思想的語言學家,探討了語言哲學中的多種重要問題,如意義問題、隱喻與隱含問題、語言與現實的關繫以及語言與思想的關繫問題等。

    作者簡介

    陳嘉映,首都師範大學哲學繫教授。著有《海德格爾哲學概論》、《語言哲學》、《無法還原的像》、《哲學科學常識》、《白鷗三十載》、《說理》與《價值的理由》等,主要譯著有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維特根斯坦的《哲學研究》和《維特根斯坦讀本》、萬德勒的《哲學中的語言學》、J.奧斯汀的《感覺與可感物》等。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1.語言哲學題解
    2.古希臘哲人對語言的思考
    3.羅馬、中世紀對語言的思考
    4.幾位近代哲學家的語言觀
    5.語言轉向
    6.語言哲學的基本問題
    7.語言哲學和語言學
    8.語言哲學和邏輯學
    9.語言哲學發展的脈絡
    一般參考書

    第二章 語言哲學的一些常見概念
    1.詞義與句義哪個在先
    2.語句與命題
    3.索引詞
    4.類語句與例語句
    5.使用與提及
    6.語義上行
    7.“是(存在)”的四種意義
    8.“是(存在)”是不是(邏輯)謂詞
    9.悖論
    10.對像語言
    11.真值

    第三章 意義理論
    1.“意義”詞群
    2.意義的指稱論
    3.意義的觀念論(意像論)和聯想論
    4.行為主義的意義理論
    5.意義的可證實理論
    6.意義的成真條件論
    7.意義的使用論

    第四章 索緒爾
    1.施指/所指
    2.任意性原則
    3.約定
    4.語言/言語及共時性/歷時性
    5.結構主義語言學
    索緒爾參考書

    第五章 弗雷格
    1.概況
    2.意義與指稱
    3.概念與函式
    4.語句與命題
    弗雷格參考書

    第六章 羅素
    1.概況
    2.邏輯原子與親知
    3.羅素的一般語言理論
    4.描述語理論(摹狀詞理論)
    5.關於描述語理論的爭論
    6.“縮略的描述語”與邏輯專名
    羅素參考書

    第七章 維特根斯坦早期思想及其轉變
    1.概況
    2.事實與物
    3.圖像論
    4.基本命題與充分分析
    5.不可說
    6.中期思想轉變
    早、中期維特根斯坦參考書

    第八章 邏輯實證主義
    1.概況
    2.邏輯實證主義的基本思想
    3.意義的可證實原則
    4.卡爾納普
    5.人工語言、邏輯語言
    邏輯實證主義參考書

    第九章 維特根斯坦後期思想
    1.語言遊戲
    2.“意義即使用”
    3.家族相似
    4.私有語言論題
    5.自然理解VS充分分析
    後期維特根斯坦參考書

    第十章 日常語言學派
    1.概況
    2.萊爾
    3.奧斯汀論日常語言
    4.言語行為
    日常語言學派參考書

    第十一章 蒯因
    1.概況
    2.對兩個教條的批判
    3.語言學習與觀察句
    4.不確定性論題
    5.本體論承諾和本體論相對性
    蒯因參考書

    第十二章 喬姆斯基
    1.概況
    2.轉換-生成語法
    3.深層結構和表層結構
    4.轉換-生成語法與語義問題
    5.普遍語法與語言能力(語言官能)
    6.關於“遵行規則”的爭論
    喬姆斯基參考書

    第十三章 專名、可能世界、語詞內容
    1.專名之成為問題
    2.指稱性與描述性
    3.“不定簇理論”
    4.固定指號和孿生地球
    5.關於固定指號和孿生地球的評論
    6.語詞內容與概念-意義

    第十四章 隱喻與隱含
    1.塞爾與戴維森論隱喻
    2.萊柯夫/約翰森談隱喻
    3.字面意思與隱喻
    4.語境與語義條件
    5.蘊含與分析

    第十五章 語言與現實
    1.信號與字詞語言
    2.區分、對應、本體論
    3.語言與思想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不難看到,間接證實和直接證實的思路是《邏輯哲學論》裡復雜命題和簡單命題思路的翻版。維特根斯坦在那裡需要找到語言和現實的接觸面,這個接觸面落實到簡單命題和簡單事態的直接對應。不過,維特根斯坦更多是從語言意義的邏輯著眼,而邏輯實證主義更多從知識論著眼。在可證實原則裡,分析的盡頭不再是無法經驗的邏輯終點,而是“我現在看到在一個藍色底子上有一紅色方塊”這樣的直接經驗。西方哲學有一個源遠流長的設想:找到“一切知識的絕對無可懷疑的出發點”。有了這個出發點,再配合以嚴格的數理一邏輯方法,我們就可以放心拓展人類知識。
    這條總思路很成疑問,可證實原則並沒有解開這些疑問。首先,一個陳述是可證實或不可證實的,往往很難判定,尤其當一個陳述中包括脆、易溶的、導電體這類“性向詞項”的時候。我們也許不難同意7這個數字是神聖的無法證實,但李鴻章功大於過能證實嗎?不能證實嗎?可證實原則本身可以證實嗎?很多論者不斷嘗試為可證實性提出有效判據,但最終也未能建立一個足夠普遍而又清晰的判據。
    那些公認為可證實的陳述,究竟怎樣得到證實也並不清楚。我現在看到在一個藍色底子上有一紅色方塊是怎麼得到證實的?靠我自己的感覺嗎?用自己的感覺來證實自己的陳述是種奇怪的證實方式。由別人來證實嗎?他怎麼知道我看見沒看見?看見的是什麼?
    間接證實同樣有疑問。科學家通過實驗來證實這把鑰匙是鐵制的這樣的陳述,通常,他們不會隻靠一次實驗來斷定什麼結論,然而,實驗要重復多少次纔算可靠呢?這要看具體情況而定,很難給出一個普遍有效的規定。而要達到絕對的證實,既然一次不夠,恐怕就會永遠不夠。卡爾納普於是認為,即使像這把鑰匙是鐵制的這樣簡單的命題也無法獲得充分證實而將始終保留為假說,並因此建議用confirmation(核實)取代verification(證實)。如果證實所涉及的不是單個對像,而是門類、普遍的真理或自然事件的法則,情況自然更糟。所有物理定律都隻能是假設,隻能夠逼近真實而非得到最終證實。
    一般認為石裡克持強證實原則:“我們的預言實際上是否成為真的?在每一次單個的證實或證否的實例中,一個‘確證’總是不含歧義地回答‘是’或‘不是’……確證是終極的。”①但面對上述困難,他也曾說,關於物理對像的命題要求無限數量的證實,所以歸根到底並非絕對為真。紐拉特則走得更遠。他雖然也區分記錄句子和非記錄句子,但他認為不存在最基本的記錄句子。命題和假設並無明確區別,所有的命題其實都是假設,一切證實都是假設性的、不完全的。他否認有任何命題是不可修正的,哪些是最基本的記錄句子也仍然含有約定,牽涉多種因素,即使這裡有一張桌子這樣簡單的句子,也牽涉到觀察者、概括名稱等等。我們可以把這個記錄句子更嚴格地寫成:張三某分鐘記錄:張三某分鐘說:張三發現有桌子,但這些改寫後的句子仍然包括個人和集體的名稱等約定。紐拉特就此提出了著名的邊航行邊修船的比喻:“不可能把終極確立的純粹記錄句子當作是科學的出發點。不存在什麼白板狀態。我們就像必須在茫茫大海上翻修船隻的海員一樣,永遠不可能在干船塢上把它拆下,並用最好的材料加以重建。”②紐拉特的這一想法後來在蒯因那裡得到更充分的闡述,我們在第十一章還將談到。
    即使解決了以上疑問,可證實原則仍然隻適用於陳述句。即使陳述句是數量最大的並且是最重要的一類語句,它們之外還另有別種語句。我們該怎樣把可證實原則應用到疑問句、命令句上呢?在分析哲學的道德研究中,有些人傾向於把命令句理解為偽裝的陳述句,例如把門關好!這個句子多多少少相當於我希望你把門關好或你將會把門關好或如果你不把門關好,就會出現某種情況等等。我希望你把門關好是陳述什麼的呢?據說是陳述說話人的某種心理狀態。這些說法雖然勉強把各種句子都還原成了陳述句並從而使可證實原則成為適用於一切類型語句的普遍理論,但不難看到,這種轉換相當任意,而且將在道德哲學領域導致不少似是而非的議論。③邏輯實證主義者的首要興趣始終是科學哲學,他們闡釋語言的時候,幾乎隻關心科學命題的意義。卡爾納普承認,一個無意義的句子滿可能聯繫於某個想像,表達某種感情,這些具有心理學上的重要性,但在邏輯上毫不相干。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北京大學出版社於2003年出版了我的《語言哲學》。出版後,熱心的讀者指出了其中一些錯誤和不妥,我自己也發現了一些。此書排印方面的錯誤亦復不少。近十年來,此書一再重印。我多次與出版社商量出一個修訂本,卻未能如願。所以很高興這次得到寫一本《簡明語言哲學》的任務。我希望在眼下這本《簡明語言哲學》裡,錯誤和不妥有所減少,思想性和表述的清晰性有所增強。可惜,我眼下隻能拿出大約半年的時間來寫這本書,近年來的相關思考多半未能成文加入,隻能等下一版再說了。
    跟北大版《語言哲學》比較,眼下這本《簡明語言哲學》篇幅小了不少。但它不是前者的簡寫本。我翻寫了全書,隻有少數段落保持原樣。其中刪掉了“真理理論”一章,“戴維森的成真條件理論”一節,“語言與現實”一章中的部分內容,以及最後一章“簡短的回顧與總結”。其他章節,雖亦有刪削,但我努力在削刪篇幅的同時通過更簡潔的表述盡量不減少內容。本來,表述得更簡潔些是我在寫作中所能獲得的一種主要樂趣。
    這篇序言下面的部分,大致是北大版《語言哲學》序言裡與本書有關的內容。
    這類書有兩種基本的框架可供選擇:一是以哲學家為線索;一是以問題為線索。兩種框架各有利弊,本書作了混合式的安排:前面三章介紹語言哲學的背景和一般內容;中間從索緒爾章到喬姆斯基章依次闡論20世紀一些最重要的語言哲學家;最後三章扼要討論了語言哲學的三個主題,這三章較多表述了我自己的相關見解。
    限於篇幅,我隻能選擇不多幾位哲學家單設一章(為維特根斯坦則專設兩章),另幾位哲學家單設一節。另一些哲學家沒有為之設立專章或專節,但在某一專題中比較集中地介紹了他們的相關見解。我為索緒爾和喬姆斯基分別專設一章,這裡應稍加解釋:盡管這兩位學者更多被視作語言學家而非哲學家,但他們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對語言本質的思考。以喬姆斯基為例,他一直在基本概念層面上與笛卡爾、康德、維特根斯坦、蒯因、克裡普克對話,甚至有人把他的學說稱作“第二次語言轉向”④。隻不過,一個思想家若同時也是某個專業的大師,我們會“依據醒目特征命名”,用這個專業來稱謂他,而把“哲學家”這個名號留給那些未盡力從事專門領域研究的思想家,但索緒爾和喬姆斯基,就像韋伯、湯因比、哈耶克、貢布裡希,他們之為哲學家殊不亞於一般所稱的哲學家。
    即使本書為不多的幾位人物設立了專門章節,這些章節仍遠不足以展開他們所有的主要論題,例如卡爾納普的邏輯句法、維特根斯坦論遵循規則,本書都沒有專門闡述。此外,列在某人名下的往往不僅是對該哲學家學說的綜述,也包括他的某些主要觀點引起的討論,隻是為簡潔考慮,我纔用“羅素”這樣的章名來代替“羅素及其他”。
    語言哲學後期對不少具體論題的討論更加深入,例如戴維森關於因果與表述式關繫的討論,戴維·劉易斯、克裡普克等人關於必然/可能的討論,萊柯夫關於樣板效應(prototypeeffect)的討論,萬德勒關於英語中各種全稱量詞之間的區別的討論,但本書還是比較偏重19世紀末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哲學家。一個原因是我認為這個時期是語言哲學占統治地位的時期、是最有影響的時期。20世紀70年代之後,哲學界的興趣逐漸向認知理論、倫理學、政治哲學等領域分流。另一個原因是後期語言哲學所討論的問題通常更加專門,需要更多的知識準備。同時,這些更深、更細的探討和爭論差不多都依托於此前已有的幾種大框架,本書的任務就是把這些大框架的要點勾畫出來,評點其得失。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