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傳播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對180篇文章的觀察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596-864
    【優惠價】
    373-540
    【作者】 鄧樹明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29409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294094
    版次:1

    商品編碼:12870295
    品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1-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16
    作者:鄧樹明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如果你是新聞傳播學科的學子,正在為方法和論文犯愁,快來看看這本《傳播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吧:

    C刊總編輯告訴你,學術論文與一般性文章大不同

    作者《新聞界》總編輯鄧樹明老師經年累月接觸數萬篇投稿後,言簡意賅地告訴你:學術論文是關於知識的文章→是關於理性知識的文章→是關於理性知識創新的文章。

    方法引路,論文寫作天塹變通途

    全書將方法歸結為實證主義範式、解釋主義範式、邏輯思辨範式與計算機研究方法,並列舉實驗法、調查法、內容分析法、民族志研究法等19種研究方法,細述其概念歷史、設計運用。

    180篇文章告訴你,什麼樣的論文能發表

    作者選取180篇文章為案例,通過對100篇已刊稿的觀察,告訴你如何規範地設計方法、安排論文結構;通過對80篇未刊稿的剖析,指出各種不足,幫你避免落入類似陷阱。


    總之,一句話

    正反案例詳解,學術小白輕松上手

    如果允許我再加一句,那一定是:一書在手,論文寫作不愁!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根據十餘年的學術期刊主編經歷,發現研究生和青年學者等欠缺學術研究基本知識的情況相當普遍,比如不知道學術論文的主要特征,不知道論文的一般結構,而更為嚴重的是不知道在學術研究中需要運用研究方法,或者如何設計研究方法。

    《傳播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希望解決兩個核心問題,即研究方法如何設計與論文的結構如何安排,它們是交織串聯全書內容的兩條線索。

    全書共分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即第一章是傳播研究的知識準備,其新意主要在於:在比較的基礎上提出了學術論文的特征,提出了實證主義、解釋主義和思辨研究三種範式,力圖建立起對學術論文和研究方法的整體性認識。

    對兩個核心問題的回應集中在第二大部分,即從第二章至第六章。這部分采用實證的方法,選取了刊登在《新聞界》等期刊上的100篇論文,觀察這些論文運用了哪些種類的研究方法,並選擇其中的一些論文為案例,具體地闡述如何設計研究方法與如何安排論文結構。

    如果說第二大部分是討論“應該如何”,那麼第三大部分就是討論“應該如何避免”出現失誤的問題,兩個部分剛好形成對照。這部分同樣采取實證方法,作者選擇了《新聞界》接收投稿中未刊出的80篇文章(包括外審未通過和未送外審文章兩類),分析其中出現了哪些不足以及各種不足出現的頻次,以為學術新手提供前車之鋻。

    作者同時指出,學術研究需要重視方法,需要重視論文的結構,但也不能拘泥於方法與結構的束縛。方法與結構都僅僅是工具,而且研究方法本身也在發展變化,問題的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纔是學術研究的引導力量。不過,對於初涉研究的學者而言,了解方法的基本知識是非常必要的。隻有在熟練掌握方法的基礎上,纔談得上反思方法與超越方法,終至進入學術研究的自由之境。


    作者簡介

    鄧樹明 新聞學博士,先後任職於華西都市報社、四川日報報業集團辦公室,現任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傳媒研究中心主任兼CSSCI期刊《新聞界》總編輯。

    任職《新聞界》後大力革新,提出“問題意識、方法意識、現實觀照”的辦刊理念,先後推出“博士生新論”“全球大師訪談”“新冠疫情中的傳播反思”等專欄,均在學術界產生廣泛影響。


    目錄

    第一部分 4個維度:認識學術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學術論文與研究方法
    第一節 學術與非學術
    第二節 方法論與方法
    第三節 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
    第四節 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

    第二部分 如何規範地設計方法:100篇已刊稿觀察
    第二章 方法設計的一般原則
    第一節 對100篇論文的說明
    第二節 100篇論文中的發現

    第三章 實證主義範式
    第一節 概論
    第二節 實驗法
    第三節 調查法
    第四節 內容分析法

    第四章 解釋主義範式
    第一節 概論
    第二節 扎根理論分析法
    第三節 框架理論分析法
    第四節 民族志研究法
    第五節 深度訪談法
    第六節 焦點小組訪談法
    第七節 案例分析法
    第八節 文獻分析法
    第九節 文本分析法
    第十節 話語分析法

    第五章 邏輯思辨範式
    第一節 批判性研究
    第二節 思辨性研究

    第六章 計算機研究方法
    第一節 社會網絡分析
    第二節 文本情感分析

    第三部分 如何規避方法設計不足:80篇未刊稿觀察
    第七章 對80篇文章的觀察
    第一節 對80篇文章的說明
    第二節 80篇文章中的發現

    附錄 部分案例論文
    中美大學生社交網站“斷交”行為之比較研究
    政務微信“軟文”化傳播效果的實驗研究
    媒介話語動員:建構民族團結的一種策略
    ——基於西北多民族新聞報道的框架分析
    加密經濟重構媒體生態?區塊鏈驅動下的新聞商業模式創新
    ——基於PressCoin的案例
    獎賞與懲罰:社交媒體中網絡用戶身份與情感表達的雙重結構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本書算是關於傳播研究方法的導論,它主要是為初涉學術研究的人寫的,比如新聞傳播專業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部分青年教師等,因此它的深度並不夠。筆者的目的也僅在於討論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識,比如學術論文是什麼,研究方法是什麼,有哪些種類的研究方法,論文的結構是什麼,不同方法的設計流程是什麼,研究質量如何控制等。這些常識性問題遠遠沒有解決。
    如果以獨立作者計,我之前從未出版過一本書,那為什麼要來湊熱鬧寫這個呢?實在是因為在工作中受到了很大的觸動。我從2011年初開始負責學術期刊《新聞界》,經年累月地接觸到大量投稿――總數達近10萬篇之多,深感相當多的作者沒有掌握學術研究和學術論文的基本概念,干了非常多的冤枉活兒。一個相當普遍的情況是,作者分不清學術論文與其他類文章的區別,很多寫成了感想式、體會式、議論式文章。另一個較為普遍的情況是,作者的方法運用非常不規範,無法支持結論的成立。這兩種情形其實都指向一個共同問題:研究方法。兩種情形之普遍,表明很有必要對傳播研究方法做普及性的介紹。
    可以說,在現代學術研究中,研究方法是居於核心地位的。學術文章之不同於其他觀點性文章,學術結論之不同於其他結論,根本的區別就在於有無研究方法。現代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興起的歷史,也正是各自研究方法成熟的歷史。一個學科是否成熟,與其共同體內對方法運用的成熟度有直接關聯。因此,我接手《新聞界》以來,提出刊物取向是“問題意識、方法意識、現實觀照”,其中就強調了方法規範。在學術研究越來越規範的今天,學生或青年學者從一開始就應該明白方法對學術研究的必要性,就應該重視對方法的學習與掌握;否則的話,在學術生涯中可能會時時感到掣肘。即使將來不從事學術研究工作,掌握一些方法的常識也會大受其益,因為它有助於訓練一個人的科學思維。很多社會問題的出現,其實是由缺乏科學思維引起的。
    重視研究方法,就要正確理解其概念。現在,研究方法這個概念有些泛化了,比如將如何閱讀學術著作稱為研究方法,又比如將如何寫作論文稱為研究方法等等,其實更準確地說前者可稱為治學方法之類,後者可稱為論文寫作方法之類,均非通常意義上的學術研究方法。它們或可被認為是廣義概念的研究方法。
    就最核心的含義而言,研究方法是指在學術研究過程中用來搜集數據和分析數據的專門手段。這句話表明,學術研究方法有兩類:一種是數據搜集方法,一種是數據分析方法。接下來讀者在書中的確會看到,各種研究方法要麼是對數據搜集的規範,要麼是對數據分析的規範。這裡的“數據”並非指“數字”,而是指搜集到的可用於研究的各種原始資料,比如數字、文字、圖片、視頻、實物等等。這時候的方法,或可被視為狹義概念的研究方法。
    本書主要以狹義的研究方法為分析目標,因為真正的學術研究方法指的正是搜集或分析數據的手段等,也隻有在這種意義下的方法纔具有“客觀性”,即它不但支持知識的生產,而且本身也成為一種知識。簡單地說,狹義概念的方法纔是學術研究的必要工具。
    狹義的方法概念帶有較強的科學主義色彩,很容易讓人將研究方法誤解為量化方法等。我們當然不能這樣認為。在關於傳播研究方法的爭論中,部分原因就是有些人將研究方法狹隘地理解為量化方法,從而反對過於強調方法。這種反對是建立在曲解方法概念基礎上的,因此其實是自設靶子。社會科學研究早已經突破科學主義的單一範式,換句話說,研究方法早已經超越了量化方法的外延,有大量的非量化研究方法比如民族志法、扎根理論法、框架分析法、深度訪談法等。而且,還有一類思辨研究,是以思維邏輯作為方法的。它們共同構成了傳播研究方法多姿多彩的大家族。本書通過對100篇已刊文章的觀察,發現當下用於傳播研究的方法達到19種之多。
    近年來,從各期刊的發表趨勢看,方法的規範性正在穩步提高。這表明傳播研究正走向成熟。不過,方法類專著有相當大的不足,主要是翻譯類居多,國內的也大多模仿國外的介紹體繫,與國內的語境不很符合;大多偏於理論闡述,使方法的概念和設計都顯得頗為抽像難懂;更加嚴重的是,方法的知識體繫較為破碎,甚至有相當多的謬誤。這些不但增加了初涉研究者的困難,也對傳播研究的進展不利。
    所以,筆者不揣冒昧進行嘗試,試圖建立一個傳播研究方法的知識體繫,通過歷史回顧,認為迄今同時存在的有實證主義、解釋主義、邏輯思辨三種研究範式。這三種範式代表著不同的方法論,主要依據從100篇已刊論文中梳理出來的19種研究方法,都可歸結到該三種方法論之中。這三種範式與各自旗下的諸種方法,構成了全書的核心內容和結構框架。
    另一個嘗試是來源於經驗觀察,這與通常以理論為起點的方法專著迥異其趣。無論是全書第二部分從正面闡述如何規範地設計方法,還是第三部分從反面闡述如何規避方法設計中的不足,都通過對大量文章的觀察而得出。前者繫根據對100篇已刊論文的觀察,後者繫根據對80篇未刊投稿(隱匿性處理後)的觀察。這180篇文章均來自筆者所在期刊《新聞界》。但由於這些文章仍不能滿足闡述的需要,因此書中實際上還較多地運用了其他期刊甚至其他學科的文章為例。其中的100篇已刊文章,也未必都是非常出色的文章,而可能僅僅是因為它們在方法方面相對規範一些。用已刊論文和未刊文章為例,相信讀者可更直觀地感受到何者為較好的研究,何者為不合格的研究。筆者在這裡對所有涉及的作者和期刊表示感謝;並且,如果對作者的方法設計理解有誤,也請作者和期刊諒解。
    還有其他較多嘗試。比如在對實證主義和解釋主義範式的概述部分均按照論文的結構組織內容,這樣的好處是使讀者知道在論文的哪一部分應當注意什麼。又比如,將概念操作化和信效度等概念引入解釋主義範式中,因為筆者認為所有的研究都需要解決自身的科學性問題,因此都應該考慮信度和效度的控制。當然,實證主義和解釋主義在概念操作化和信效度控制的具體方式上可能不同,這在書中有較詳細的討論。還比如,在對實證主義和解釋主義的概述中,以及在第三部分對常見失誤的討論中,均以論文結構來組織內容,以幫助讀者了解論文結構的大致規律,因為相當多的作者並不知道論文應該有哪些部分以及順序如何。再比如提出實證主義、解釋主義和邏輯思辨分別遵從自然客觀性、社會客觀性和邏輯客觀性等等。
    本書也不回避對一些具有爭議話題的探討。比如,隨著在社會科學領域科 學主義的興起,加之近年來互聯網技術的突飛猛進,兩者都對傳播學研究的人 文主義精神產生了很大的衝擊。筆者認為,無論是就大眾傳播研究的歷史傳統, 還是就傳播本身對於人類的意義而言,傳播研究如果脫離了人文關懷則失去了 最重要的靈魂。一個失去人文精神的傳播行業,很容易墮落為沒有方向、沒有理想也沒有倫理的行業。因此,本書將邏輯思辨範式作為三大範式之一,是希望喚起研究者們對人文精神的重新重視。又比如,近些年來忽然頗多對文獻分析法的討論,當然幾乎是一邊倒地不承認這種研究方法。筆者在書中詳細地闡明了這一方法的發展歷史和存在的理由,分析了誤解產生的原因。總之,本書就是一個嘗試,希望喚起大家對研究方法的討論和更加重視,從而推動對研究方法更好地掌握和運用。
    本書可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是關於學術研究的基本知識;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至第六章,主要從正面闡述應當如何規範地設計研究方法和進行論文寫作;第三部分包括第七章,主要從反面闡述應當如何規避研究方法設計和論文寫作中的不足。第三至六章中,除前兩章的第一節為概述外,其餘均為每一節介紹一種研究方法;介紹每種方法時又分為“概念與歷史”和“方法設計”兩個部分;其中“方法設計”是核心內容,它一般又分為“研究對像的獲取”“研究數據的獲取”“研究數據的分析”“信度和效度控制”等內容。讀者也可以根據目錄按圖索驥,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方法或部分參讀。
    直接觸動我動筆的,是2020年初的疫情。當新冠疫情肆虐,舉國千家萬戶各自隔離在家時,我覺得總要找一點事來做,於是把這一久拖未行的事列上日程。復工後又做了些修改。無論是寫作還是修改,都是比較匆忙的。更主要的是,由於自身水平所限,對一些方法的理解非常膚淺,加之研究方法的知識本身也相當廣博豐富,因此書中的缺點與謬誤必然存在。我懇請大家多批評指正,一起推動對研究方法的討論,一起推動傳播研究更加規範化。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