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細讀.第三輯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人民文學出版社
【市場價】
750-1088
【優惠價】
469-680
【作者】 李小榮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6506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65063
版次:1

商品編碼:13007802
品牌:人民文學出版社(PEOPLE’S
包裝:平裝

開本:16
出版時間:2020-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35
字數:290000

作者:李小榮

    
    
"

內容簡介

本書由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李小榮教授主編,他將當下學者們的研究成果與思想熱潮集結成文。本書包含“特稿”“文心細品”“書影心聲”“短笛橫吹”“新苗圃”“教學現場”六個部分。其中“特稿”收入了曾永義先生對瀋璟的戲劇創作的造詣的研究、評價和汪文頂先生對現代散文體式類型的研究。“文心細品”中收入了五位作者對古今詩歌的考察與研究;“書影心聲”中有朱以撒先生的談藝問道和黃強先生對熱劇《長安十二時辰》中服飾的點評;“短笛橫吹”是兒童文學專欄,涉及兒童文學的現像、翻譯及產業發展等;“新苗圃”是當下年輕學者對電影的銳利觀察;“教學現場”中保留了作者演講的口氣,以靈動的文風展現當下學者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李小榮,男,1969年生。南開大學文學碩士,復旦大學文學博士,浙江大學博士後。現任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點負責人。主要學術領域為中古文學、唐宋文學、宗教文學、敦煌學,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遺產》等刊物發表論文150多篇,出版《晉唐佛教文學史》等專著13部,獲省部級獎11項(其中一等獎3項)。繫教育部首批青年長江學者,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目錄

特稿

瀋璟三論及其《義俠記》述評…曾永義 3

現代散文的分類辨體…汪文頂 32

文心細品

《南溟奇甸賦》與前現代中國的海島想像…邵寧寧 45

瀋曾植的學人之詩…張 治 56

一編噍殺酸辛甚,不比溫柔風雅詩

——略談昆山女史餘希嬰及其詩作…江鶯華 66

罪臣的隱匿

——重讀《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李蘭芳 78

石頭人的孤獨與悲鳴

——評黑光的詩…伍明春 88

書影心聲

書法隨筆(五篇)…朱以撒 99

大唐服飾真的不是那樣

——點評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戲服錯誤…黃 強 110

隔船相望相揖別:梁啟超逃亡與夏曾佑等

友人之送別…梁蒼泱 125

短笛橫吹

魯迅譯介《小約翰》與兒童文學的跨文化現代性…徐 妍 137

兩岸視角下的大陸繪本創意與傳播策略探析…尚光一 156

“童心”與“哲思”齊飛

——圖畫書《很慢很慢的蝸牛》解讀…遊麗萍 166

新苗圃

《賭聖》的人物形像塑造與身份認同意識…謝殷琳 179

《雙子殺手》:人工智能時代的自我意識建構…魏 穎 188

王家衛電影的上海想像與懷舊敘事…章 煒 198

現場

網絡生態與文學的三種走向

——在中國少數民族網絡文學會議上的發言…劉大先 213

教學現場:《葦岸:大地上的事情》…王 申 223

編後記… 234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現代散文的分類辨體

汪文頂

現代文學中的散文,是與詩歌、小說、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形式和文學類型,是指稱各種具有文學性的散體文章的一個共名和集群概念,是廣義的文學散文。在現代散文觀念形成的過程中,從劉半農率先提出的“文學的散文”,周作人提倡的“美文”,胡適命名的“小品散文”,王統照所說的“純散文”,到魯迅譯介的Essay和倡導的雜文隨筆,胡夢華譯述的絮語散文,鐘敬文界定的小品文,朱自清闡釋的小品散文,盡管內涵和外延有所不同,卻都具有相通的思路和見識:一是都從文學獨立觀和四分法來分辨散文的文學性,把文學散文從一般的散體文章中獨立出來,散文就專指一種文學形式,“那是與詩、小說、戲劇並舉,而為新文學的一個獨立部門的東西”①。五四以來,散文就在現代文學四分法中獲得歸屬和定位。二是文學散文的範疇仍有寬窄之分。就文學四分法而言,散文是各種散文體式的共名和統稱,“除去小說、詩歌、戲劇之外,都是散文”②,這與西方的非小說性散文(Nonfictional prose)的含義大體相當,比Prose狹窄而比Essay寬廣。在這一級概念中包含種種散文名目和體裁,如美文、純散文、絮語散文、小品

文、隨筆、雜文、遊記、傳記、報告文學等,這是現代作家和批評家大多認同的散文範疇。有的把雜文、傳記、報告文學從散文母體中獨立出去,隻留下記敘抒情類獨享散文專名,這是狹義的散文觀,在現代時期並不流行,而在當代較為盛行。三是現代人對散文盡管有不同的界說,卻都比“非韻非駢”的傳統散文觀增多了一重文學性的限定,強調其文學屬性和藝術價值。同文學的其他門類一樣,散文也是憑借語言藝術審美地品評人生和自然的一切,富於形像性、情感性、思想性和形式美。各體散文本同末異,形態多樣,各有長短,功用互補,都在追求文學性和散文美,都具有散體文隨意自由、自然流暢的文體共性,所以都是文學散文族群中各盡所能、和諧相處的重要成員。

現代的散文範疇盡管比古代文章增加了文學性的界定,排除了許多應用性文體,縮小了散文的範圍,卻依然是個海闊天空、豐富多彩的文學領域。既擁有自由書寫、無所不談的特長和優勢,又具有文體雜多、隨機應變的體性和功能,因而能與詩歌、小說、戲劇並行於現代文壇,顯示其無可取代、不容輕忽的獨立地位和突出成就。胡適、曾樸、朱自清、魯迅、林語堂都高度評價五四以來散文革新的成功和成就,“幾乎在小說戲曲和詩歌之上”①。現代散文包含眾多品種樣式,既有傳統留下的,又有外來引進的,更有現代的創新和轉化,舉凡敘事狀物、表情達意而具有文學意味的各式文章,都彙聚於散文族群中,與其他文類同居於文學大家族。散文曾躋身文學正宗的大位,又擔當母體文類的身份,雖說在現代受到純文學觀念的衝擊而退居文學的邊緣地位,卻以雜文學的綜合優勢廣泛而敏銳地感應和表現著人生世態和自然萬物的形形色色,持續擔負著文學與人生密切交往、作者與讀者對話交流、審美與應用交叉交融的多重使命,也充分發揮著母體文類包容廣泛、滋生眾體而又惠及其他文類的藝術功能。

就文體多樣性而言,現代散文承傳轉化了古代眾多體裁,如《古文

辭類纂》所歸納十三類中除奏議、詔令外的論辨、序跋、書說、贈序、傳狀、碑志、雜記、箴銘、頌贊、辭賦、哀祭諸類,以及正統古文之外的隨筆、筆記、小品文等,誠如朱自清所說:“小品散文的體制,舊來的散文學裡也盡有;隻精神面目,頗不相同罷了。”①又在面向世界文學全面開放時代,引進融化了外國的Essay(隨筆)、演說、對話、格言、寓言、隨感錄、哲理散文、散文詩、幽默小品、科學小品、報告文學、特寫、速寫、傳記文學等文體形式和藝術精神,“取例”範圍比胡適早年的設想更寬廣多樣。②現代人基於現代生活更為紛繁復雜、變化多端的表現需求,改造和轉化中外已有的各種散文形式,創造了各式各樣的散文作品、散文體裁和文體風格。現代散文乘五四文學革命和思想革命的東風,借外來新思潮、新文藝和新文體的衝力,既突破封建思想的禁錮和古文成規的桎梏,又弘揚修辭立誠、師心使氣的精神傳統,激活文無定法、隨物賦形的散文特性,徹底實現語言更替、文體解放、思想創新和藝術轉型的全面變革,創建了以現代語言表達現代人思想感情的各種散文文體,開闢了中國散文發展、新生路和新境界。尤其是雜文隨筆、抒情散文和報告文學的鼎足而立,多樣發展,不僅更新拓展了中國散文的發展格局,也增強和提升了散文藝術感應人生現實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對於散文眾多文體的分類,現代出現過幾種分法。傅斯年借用西洋文論,把“僅當英文的Essay一流”的雜體散文,分為“解論(Exposition)、辯議(Argumentation)、記敘(Narration)、形狀(Description)四種”③,但未作具體說明。周作人《美文》把Essay先分為“批評的”和“記述的”兩類,再把“記述”類稱為“美文”,分出“敘事與抒情”兩種,稍後也把批評性文章稱為“抒情的論文”④,列入“美文”,可說是三分法的雛形。王統

照《散文的分類》“取材於韓德的書中而加以我個人的論斷”,“以散文的性質與其趨向”將“純散文”分為以下五類:一是歷史類散文,或稱敘述的散文(Narrative Prose),包含史記和傳記作品;二是描寫的散文,包含物體與風景的描寫,如旅行記事之類;三是演說類散文,或稱激動的散文(Impassioned Prose),也叫作訓誨散文(Persuasive Prose),屬於鼓勵與興奮(incitive and excitive)的散文種類;四是教訓的散文(Didactic Prose),或稱說明散文(Expository Prose),包括科學的散文、哲學的散文等,如培根、愛墨孫等人和中國的諸多論說文;五是時代的散文,或稱雜散文(Miscellaneous Prose),包括Essay(論文)、書札、評論、旅行記、故事等。①他采用美國韓德教授的散文“五分法”,兼顧歷史與性質,引進和開創了現代的散文分類法,但在邏輯上不夠自洽,如時代散文、雜散文一類,實為報刊散文,僅以媒介區分,又包含記敘、描寫、論說諸體,與前述四類多有交叉。

葉聖陶的《作文論》統合文章與文學而探討作文的基本問題,其中《文體與寫作上的區分》一節,首先提出分類的三條原則要求:“一要包舉;二要對等;三要正確”,“包舉是要所分各類能夠包含該事物的全部分,沒有絲毫遺漏;對等是要所分各類性質上彼此平等,決不能以此涵彼;正確是要所分各類有互排性,決不能彼此含混”。繼而提出分類的思路和依據:“當從作者方面著想,就是看作者所寫的材料與所以要寫作的標的是什麼,——我們在這裡討究作文,尤其應當如此。我們知道論辯文是說出作者的見解,而序跋文也無非說出作者對於某書的見解,則二者不必判分了。又知道頌贊文是傾致作者的情感,而哀祭文也無非傾致作者對於死者的情感,則二者可以混合了。我們要找到幾個本質上的單位,纔可確切地定下文字的類別。”據此,他把文章分為“敘述、議論、抒情三類”,“這三類所寫的材料不同,所以要寫作的標的不同,既可包舉一切的文字,又復彼此平等,不相含混,所以可認為本

體上的單位。敘述文的材料是客觀的事物(有的雖也有出自虛構,如陶潛的《桃花源記》之類,但篇中人、物、事實所處的地位,實與實有的客觀的無異),而寫作的標的在乎傳述。議論文的材料是作者的見解,而寫作的標的在乎表示。抒情文的材料是作者的情感,而寫作的標的在乎發抒。”又進一步辯證說:“要指定某文屬某類,須從它的總旨上看。若從一篇的各部分看,則又往往見得一篇中兼具數類的性質。……像這樣參伍錯綜的情形是常例,一篇純粹是敘述、議論或抒情的卻很少。但隻要看全篇的總旨,它的屬類立刻可以確定。雖然所記錄的人家的言談是議論,而作者隻欲傳述這番議論,所以是敘述文。雖然列舉許多事實是敘述,而作者卻欲藉此表示他的見解,所以是議論文。雖然述說事物、推斷義理是敘述與議論,而作者卻欲因以發抒他的情感,所以是抒情文。”①葉聖陶的分類說和三分法較為周全和科學,是針對和涵蓋一般文章的,當然也包含和適用於文學散文,所以常為後出的文章作法、文學概論和小品文作法之類讀物所引述。

夏丏尊、劉薰宇合寫的《文章作法》分為記事文、敘事文、說明文、議論文、小品文五類,並說明小品文單列一類的理由:“從外形的長短上說,二三百字乃至千字以內的短文稱為小品文。前幾章所講的記事、敘事、說明和議論等,是從文的內容性質上分的,長文和小品文隻是由外形而定。因此小品文的內容性質全然自由,可以敘事,可以議論,可以抒情,可以寫景,毫不受何等的限制。”②胡行之《文學概論》將散文分為記敘、論說、抒情三類,又提及現代散文有“論文、雜感文、遊記文、小品散文”四種,認為“寬一點說來,雜感文也可歸入於小品散文之內。惟小品文歸類很難,我意與其謂為說理與敘事,寧可歸入於抒情;不過雜感文往往有發揮一點憤悶的思想,說理的成分較多些罷了。”③錢謙吾《語體小品文作法》將小品文分為紀敘、抒情、說理三

種。①石葦《小品文講話》分為描寫、敘事、抒情、瞑想、談論、諷刺六體。②馮三昧《小品文作法》分為敘述、議論感想、抒情、混合描寫、日記體、書牘體、對話體七類。③陳光虞《小品文作法》則從性質上分為記敘、論說、抒情、瞑想四類,又從形式上分為日記體、書信體、對話體、序傳體、遊記體、隨筆體、普通散文體七種。④賀玉波《小品文作法》也分為記敘、抒情、說理三類,各類再分出四種,即紀敘類之紀敘事實、描寫風景、描寫人類和描寫物類,抒情類之感傷、歡樂、憤怒和瞑想,說理類之談論、諷刺、閑話和序跋;還說“小品文具有詩歌、小說、戲劇、議論、批評、遊記、日記、書信、傳記、碑銘、序跋、隨筆、札記、雜感、宣言等形式。”⑤這類專書大多是當時流行的寫作教材和通俗讀物,對散文小品的分類和解釋大同小異,多從技法上討論,少有理論上的闡發和創見。其中,陳光虞、賀玉波從性質和形式兩層面的兩級分法較有新意,雖說所分的有些類別、名目不盡合理和周全,但是分級式分法卻有綱舉目張、條理明晰的可取之處和借鋻意義。

梁遇春在譯介英法小品文時,從風格上把小品文(Essay)分為兩種:“一種是體物瀏亮,一種是精微朗暢。前者偏於情調,多半是描寫敘事的筆墨;後者偏於思想,多半是高談闊論的文字。這兩種當然不能截然分開,而且小品文之所以成為小品文就靠這二者混在一起。描狀情調時必定含有默思的成分,纔能蘊藉,纔有回甘的好處,否則一覽無餘,豈不是傷之膚淺嗎?刻劃冥想時必得拿情緒來渲染,使思想帶上作者性格的色彩,不單是普遍的抽像東西,這樣子纔能沁人心脾,纔能有永久存在的理由。不過,因為作者的性格和他所愛寫的題材的關繫,每個小品文家多半總免不了偏於一方面,我們也就把他們拿來歸儒歸墨吧。二年前我所編的那部小品文選多半是偏於情調方面。現

在這部續選卻是思想成分居多。國人因為厭惡策論文章,做小品文時常是偏於情調,以為談思想總免不了儼然;其實自Montaigne一直到當代思想在小品文裡面一向是占很重要的位置,未可忽視的。能夠把容易說得枯索的東西講得津津有味,能夠將我們所不可須臾離開的東西——思想——美化,因此使人生也盎然有趣,這豈不是個值得一干的盛舉嗎?”①梁遇春熟知歐洲散文情況,從整體上把握小品文的兩大文體風格,辨識情調與思想的異同交叉,提倡抒情的蘊藉和思想的美化,在文體上自有獨到見識。

林慧文《現代散文的道路》在劃定“純文藝的散文”範圍的基礎上,提出“散文的新的分類”。他說:“一般人所承認的類別是散文之中包含著議論文、抒情文、小品文、雜感文四類。但這分法還有些不很恰當的地方:議論文主要的是以它的內容所敘述的事或物為主,而不是重在情緒和想像上。一篇論述自然科學的文章可以為好的議論文,但並非一篇優美的散文。散文中的議論文當出於隨筆的形式,是和一般議論文有別的。十六世紀法國蒙田(Montaigne)的‘隨筆’(Essais)和十七世紀英國培根(Bacon)的論文(Essay)纔真是散文中的議論文,我們應該稱作‘隨筆’而不應該叫它們為‘議論文’的,議論和批評原該是純文藝範圍以外的東西,而散文卻是純文藝的一種”;“另外,抒情文是專就著文章本身描述感情的作品而言,但事實上那篇散文不是產生真情實感的,不過表現的方法有積極和消極的分別罷了。抒情文也正可歸入小品文和雜感文的範圍內去。小品文是一種和靜的抒情,雜感文是一種戰鬥的抒情”;“所以,新的散文分類,小品文和雜感文是占著重要的部分。隨筆也應該算為一類。現在又有一種新形式的散文出現,那就是略具報告性質的‘通訊’。”②他對議論文與隨筆的舍取,對抒情文、小品文、雜感文的辨析,對通訊報告的關注,並以“小品、雜感、隨筆、通訊”新四類取代“議論文、抒情文、小品文、雜感文”老四類,雖然也有交

叉和不包舉之處,卻顯示了這位青年散文家和評論家的獨到見識,尤其是突出了現代最有代表性的四種散文文體,這是切合現代散文發展實際的。

李廣田在評論魯迅雜文時也提出自己的散文分類法。他認為:“雜文是散文的一種。一般說來,散文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就是所謂‘散文’,也可以說是本位的散文;第二類也就是非本位的散文,其中有近於小說的,有近於詩的,也有近於說理的,近於說理的這一種,與其他散文的內容不同,形式也不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雜文。”①據此,他評述過朱自清的《背影》,何其芳、馮至等“詩人的散文”,茅盾、巴金、瀋從文等“小說家的散文”,魯迅的《野草》《朝花夕拾》和雜文,分別代表了各式散文的成就,也說明散文越位交叉的益處。②這種來自作家創作經驗的理論闡發,對文體學和分類學是有建設和啟示意義的。

針對《文藝知識》編者之問“通常所謂散文、小品文、雜文,它們究竟有些什麼區別?”葉聖陶、朱自清和唐弢分別做了答復。葉聖陶說:“現在有散文、小品文、雜文等不同的名稱,似乎搭起一副文藝架子的歸入散文一類,寫些小感想小景物的歸入小品文一類,現實性較強的歸入雜文一類。其實,如果不用這個觀點來區分,除去小說、詩歌、戲劇之外,都是散文。”朱自清說:“廣義的散文,對韻文而言。狹義的散文似乎指帶有文藝性的散文而言,那麼,小說,小品文,雜文都是的。最狹義的散文是文藝的一部門,跟詩歌、小說、戲劇、文學批評並立著。小品文和雜文都包括在這一意義的散文裡。有人以為這一意義的散文隻指小品文而言,雜文是獨立的,是在文藝之外的。我卻覺得雜文是小品文的轉變,無論是諷刺是批評,總帶有文藝性,應該算是散文的一種而放在文藝部門裡。”唐弢說:“依我看,散文、小品文、雜文其實是三位一體的。精密地說,所謂雜文和小品文,無非是一種文體——也就是我們所指的散文的兩面,彼此之間,並非真有什麼不同

的。閑散飄逸、偏於抒情味的是小品文,凌厲削撥、富於戰鬥性的是雜文。這是一般的意見,泥於習俗,未必可為分類的根據。魯迅先生就說:‘生存的小品文,必須是匕首,是投槍,能和讀者一同殺出一條生存的血路的東西。’蘇聯文學顧問會也說:‘小品文是文藝的輕騎隊。’可見這也需要戰鬥,和雜文便初無二致了。”①這三位散文家對散文、雜文、小品文三者的辨識,雖說有些差別,葉聖陶著眼於作風的差異,朱自清界定了範疇的廣狹,唐弢辨析了散文的兩面,但都確認三者都是文藝性的散文,各有側重和交叉,不能截然劃分,不要厚此薄彼,也不該排斥雜文,可謂本同末異,相輔相成。這對現代散文主要文體、名稱和含義的辨識,在現代散文史上具有總結性和共識性的意義。

綜上所述,現代散文文體的一級分類有兩分至七分的多種分法,而以三分法為主。周作人、葉聖陶、胡行之、阿英、賀玉波等人都把散文分為敘事、抒情、論說三大類。梁遇春的兩分法說的是文體風格,抒情的體物瀏亮多半是描寫敘事的筆墨,加上議論的精微朗暢,實也隱含抒情、敘事、說理三類文體;李廣田的兩分法中都有近於小說的敘事類,近於詩的抒情類,以及近於說理一類,也帶有三分法的意味。四分法中,傅斯年所分的解論、辯議與記敘、形狀(描寫)可歸並為論說與敘事兩類,沒有抒情類;夏丏尊所謂小品文可以敘事、寫景、議論、抒情,把寫景單列一類;陳光虞所分的記敘、論說、抒情、瞑想四類並不對等,瞑想類多屬於抒情類;林慧文所分的小品、雜感、隨筆、通訊,雜感與隨筆都以議論為主。同樣,王統照的五分法,石葦的六分法,馮三昧的七分法,有的體性混雜,有的並不對等,按屬性都可整合為三分法。根據現代散文的發展實際,參照葉聖陶關於“包舉、對等、正確”的分類原則,以作者所寫的材料與寫作的標的和整篇的總旨為分類依據,並借鋻陳光虞、賀玉波等人從性質和形式兩層面的兩級分類法,對於散文

的文體分類,我以為可采用以下的三級分類法:

一級分類,以內容性質和表達方式相統一的文體屬性為分類依據,采用現代作家和學人常用的散文三分法,先將各體散文概括分為敘事性、抒情性、議論性三個類型,相應稱為記敘散文、抒情散文和論說散文。三分法可對應散文主要抒寫作者之所見、所感、所思的三方面內容,即事物、情感、思想或稱物性、感性和理素,相應地分別采取以記敘、抒情、議論為主的基本表現方式,功用上各有感知、怡情、啟智的側重點,既具有體性上的統一性、對等性和包舉性,又各有自己的代表文體,如記敘散文及報告文學、抒情散文和雜文隨筆,所以更適用於現代散文的文體分類和體性辨析。

二級分類,繼而將各體散文按主體屬性歸類,分立為散文品種。記敘類散文包括雜記、日記、遊記、傳記、報告文學等品種,所記對像和方式因體有別,但都以記述的逼真性為本位,來表現大千世界的真實性、豐富性和生動性。抒情類散文主要有抒情小品、散文詩等體式,或順應於文情生發,或注重於詩意凝練,而都以抒情的真切性為基調,來感應人生情感的敏感性、復雜性和隱秘性。論說類散文在現代主要有雜文、隨筆兩大品種,雖有寬窄不一、相互包含的界說,卻大多以論說的合理性為主旨,以個人見識來品評人生世態的形形色色,可說是論說類散文的一體兩用。各種散文本同末異,互有交叉,應視其總體屬性歸類分目,既整合種類特性,又辨析各體特征,努力把辨體落到實處。例如隨筆,也不乏敘事、抒情之作,但大多夾敘夾議,富於理趣,與雜文更為接近,總體上可劃歸論說類。

三級分類,進而將各種散文再分出具體文體,作為亞種或變體。例如,記敘散文中,雜記有記事、狀物、繪景、寫人之別,遊記有山水記、旅行記、風土記、地理志等,傳記有自傳、他傳、回憶錄等,報告文學有通訊、特寫、速寫等。抒情散文中,抒情小品有情趣小品、詠懷小品、瞑想小品、閑適小品等形式,散文詩也有詩化和散文化的不同面向。雜文隨筆中有隨感錄、雜感、短評、諷刺小品、幽默小品、哲理小品、知識

小品、書簡、序跋、書話、文藝批評等體式。

這樣的分級分類近似於生物分類繫統,作為文學門類中的散文學科,也應有自身的屬、種、亞種的層級繫統。體性類型為屬類,可界定各類散文的基本屬性;體裁品種為種類,可分辨各種散文的種類特征;具體文體為亞種,可進而辨析各體散文的文體特點;由此來分辨散文類別的層級關繫和異同關繫。雖然各體散文的名目、含義、特征和外延往往錯綜交叉,在創作實踐中更是因材設體,隨物賦形,情至文生,變化無窮,不斷地生成、轉換、交融和更新,難以分明了斷,但從體性和體式的結合上加以分門別類,以綱繫目,纔更有利於文體之間的辨體釋義和比較分析。

本文繫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兩岸現代中國散文學史料整理研究暨數據庫建設”(18ZDA264)的階段性成果。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