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愛界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人民文學出版社
    【市場價】
    497-720
    【優惠價】
    311-450
    【作者】 費伊·韋爾登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4421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44211
    版次:1

    商品編碼:12558730
    品牌:人民文學出版社(PEOPLE’S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19-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80
    字數:244000

    作者:費伊·韋爾登

        
        
    "

    內容簡介

    去不去愛,愛的界限何在,一直是普拉克西絲的人生課題。

    年邁的她獨自待在肮髒而昏暗的地下室裡,想寫回憶錄,可她該寫些什麼呢?是寫父母未婚同居生下了她,她還年幼天真無邪時,母女就遭父親拋棄?還是寫她曾經或是主動或是被動地成了未婚同居者、妻子、情人、母親、後母?還是寫她兩年的牢獄生活?她想描繪二十世紀女性的眾生相,想記錄女性群體在情感、靈魂和思想方面所處的三重困境,想道出女性之間的大愛如何鑄成姐妹之誼。

    《愛界》出自英國重量級作家費伊·韋爾登之手,入圍布克獎決選名單,榮登《泰晤士報》“年度圖書”榜。


    作者簡介

    費伊·韋爾登(Fay Weldon, 1931— )

    英國小說家、劇作家、編劇,大英帝國勛章獲得者、英國皇家文學學會會員。出生於英格蘭,成長於新西蘭,受教育於蘇格蘭。從事小說寫作之前,是個成功的廣告策劃人。曾擔任1983年布克獎評委會主席。

    創作有:

    ² 三十四部長篇小說,其中《食戒》(The Fat Woman’s Joke, 1967)為其處女作,《愛界》(Praxis, 1978)入圍布克獎決選名單,《女魔頭的人生與愛情》(The Life and Loves of a She Devil, 1983)被BBC改編為電視劇,好萊塢改編為電影;

    ² 一部廣受關注的回憶錄《費伊自傳》(Auto da Fay, 2002);

    ² 五部短篇小說集,包括《惡女》(Wicked Women, 1996)等;

    ² 大量電視劇本、廣播劇本,《樓上樓下》(Upstairs, Downstairs, 1971)首集劇本曾獲英國編劇協會“*佳電視劇劇本獎”。

    韋爾登在作品中探討兩性關繫,關注弱勢一方,展現勇氣。她記錄時代,極少說教,將人生閱歷寫進作品。她的作品從不缺乏關注,總會受到熱議。


    精彩書評

    “《愛界》是近年來*率真、*出彩的英語小說之一。無論男女,都不該錯過《愛界》。它優雅而有力。”——《泰晤士報》(The Times)

    “《愛界》是一件藝術品。”——《衛報》(The Guardian)

    “費伊·韋爾登是國寶。”——《文學評論》(Literary Review)

    “費伊·韋爾登作品眾多,廣受爭議。她在英國女作家排行榜上熠熠生輝。”——《城市指南》(Time Out)


    目錄

    目 次

    1. 譯者前言----1

    2. 正文----1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什麼樣的回憶能給人安慰?這個受盡折磨的孩子的回憶是:錯誤沒有被糾正,傷口沒有愈合,無法改變的過去痛得撕心裂肺?當然,除非我記錯了。是現在的痛苦和不幸給我的生活投下濃重的陰影,否則曾經的這些經歷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不過我覺得不是。

    我,普拉克西絲·杜維恩,已經老了,而且很少有頭腦清醒的時候。這個時候向你們訴說我的過去,對你們也許有所幫助,對於我自己卻毫無意義,更不要說幫助我這把老骨頭爬出浴室。

    昨天夜裡就是這樣,我踩在肥皂上滑倒,胳膊肘骨折了。今天早晨我疼得實在受不了,隻好坐公共汽車去醫院看病,沒到公園。

    我從前的姐妹、原來的朋友:我做了你們想做的事情,看看我現在的樣子!

    你們已經把我忘了。

    兩年的監獄生活讓我老了二十年。我沒有理由悲嘆頭發變得花白,腿部靜脈曲張,身體關節粗大,水汪汪的眼睛裡滿含憔悴。但我還是在悲嘆,悲嘆。我能感受到世人的目光從我身上匆匆掠過,飄向遠方。我感覺到屈辱。

    我的手指變得僵硬,好像得了關節炎,為此我心很煩,寫作對於我成了一件痛苦的事。但我還是要寫,我已經適應這種痛苦。我胳膊疼,手指頭疼,而且因為去醫院的路上(我沒去成醫院)被踩了腳,腳趾也疼。不過身體上的痛與情感、靈魂和思想的痛苦比起來又算得了什麼?對於女性來說,這“三重痛苦”構成了日常生活的全部。

    對這種“三重痛苦”我並不理解,但我一定試著去理解。這種嘗試也許不無益處,隻要把它作為一個被欺凌的“自然過程”的像征。我不認為那是一種懲罰:我不相信擁有某種秉性是罪孽。不管怎樣,有誰來懲罰我們嗎?除非——像大多數人認為的那樣——我們斷言,這個世界存在這樣一個自然法則:男人主導,女人從屬。人們將其奉若金科玉律。我們感受到的是女撒旦的痛苦。因為敢於蔑視男神,她被打入凡塵。她同樣無法忘記過去,被我們已然丟棄的記憶折磨。否則,按照這種假設,我就會心滿意足。我們被一種進化的力量掌控,這種力量在起作用的同時,也會傷害你。這種力量在新一代年輕女人身上恐怕已經開花結果。今天早晨去醫院的路上我就踫到這樣一個女人。情人的懷抱讓她容光煥發,她似乎下定決心,除了讓自己高興之外,不會顧及任何別人的感受。一位“新女性”穿著一雙後跟足有三英寸高的“一次性”塑料鞋(我和她不同,買不起也不會穿這種穿幾次就隨手扔掉的鞋,而是會一直穿下去),踩到我的大拇腳趾上,疼得要命。後來公共汽車中途拋錨,司機讓我們換乘下一輛,我興趣索然,不想再前行,一瘸一拐地回了家。

    “新女性”!作為同性,我幾乎認不出她們。屁股在緊身牛仔褲裡趾高氣揚地撅著,赤裸裸地勾引。不戴胸罩的乳房自由自在地晃動。她們不覺得有義務扭捏作態地媚笑,壓低嗓門兒嗲聲嗲氣地說話。她們是怎麼生活的呢?看看她們那副德行就知道了:倘若一個男人不能給她們帶來性高潮,就去尋找另一個;假使不小心懷孕了,就去做真空吸引術來墮胎;遇到不喜歡喫的食物,就推開盤子;倘若工作不如意,就會遞交辭呈。她們厭倦所有的事情,對任何事情都沒有渴望。其實,她們就是我曾經想成為的那種人。她們就是我想把自己改造成的那種人。可是現在,看到她們,我就心生厭惡。她們自己找到了解決“三重痛苦”的辦法——而這是我從未想到的。她們沒有像我一樣地去嘗試,去了解,從而找到最佳答案。她們隻是用廢除這三個中心——情感、靈魂和思想——的辦法,便消滅了痛苦。真是太有纔了!沒有情感,沒有靈魂,沒有思想,自由自在!

    聽我說,我也曾有過好時光。隻是在痛苦的日子裡,我纔悔恨過去,討厭年輕人。我曾幫助改變這個世界,那令人愉快的、活潑的、在公共汽車上踩人的女孩子能那樣生活,我是出了力的。

    看著我,我對你說。看著我——普拉克西絲·杜維恩。我最好自己審視自己,尋找出真實的原因,挖掘出我的痛苦和你們的痛苦的根源,努力弄清這些痛苦來自內部還是外部,是與生俱來,還是後來被加之於我們身上。在我這雙寫作的手還沒有失靈、胳膊肘還能動彈、腳指頭還沒有掉下來之前,趕快去寫。

    與此同時,姐妹們,我赦免你們忽略我的罪過。你們盡可以做你們想做的事情。我也一樣。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譯 者 前 言

    費伊·韋爾登(Fay Weldon)是英國當代著名作家,1931年9月生於英格蘭伯明翰一個文化氛圍濃厚的家庭。她的外祖父埃德加·傑普森(Edgar Jepson)、母親瑪格麗特(Margaret) 都是享有盛譽的作家。埃德加·傑普森一生寫過七十三部小說,瑪格麗特也著述頗豐。費伊·韋爾登無疑繼承了外祖父和母親的“遺傳基因”,自幼喜歡閱讀和寫作,這為她日後進行文學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韋爾登的童年時代是在新西蘭奧克蘭度過的,父親是醫生。十四歲時,父母離異,她和姐姐簡一起跟隨母親回到英格蘭,在南漢普斯德高中讀書,畢業後到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學習心理學和經濟學。

    韋爾登未婚先孕,生下一個兒子之後,與比她大二十五歲的第一任丈夫羅納德·貝特曼結婚。兩年後分手,結束了這段不幸的婚姻。為了養活自己和兒子,並且能夠繼續讀書,韋爾登開始從事廣告業。二十九歲時,她踫到爵士音樂家兼古董商羅恩·韋爾登。兩個人一見鐘情,結婚後,生下三個兒子。懷第二個孩子的時候,她開始為電臺和電視臺寫作。1967年出版了第一部長篇小說《食戒》(The Fat Woman’s Joke)。隨後的三十年裡,她出版了三十多部長篇小說、短篇小說集、電影劇本、電視劇本以及文學評論集。1971年,韋爾登創作了電視連續劇《樓上,樓下》(Upstairs, Downstairs)。這是一部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優秀作品,發表後好評如潮,獲得英國最佳電視劇編劇獎。1983年,韋爾登創作了長篇小說《女魔頭的人生與愛情》(The Life and Loves of a She Devil)。這部小說以黑色幽默的筆法,講述了一個荒誕、離奇而又發人深思的故事。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個被丈夫拋棄的賢妻良母。在生活的重壓之下,她變成一個“壞女人”。為報被社會拋棄、被丈夫踐踏的“一箭之仇”,她不擇手段,費盡心機,積累了大量財富。之後,她通過手術,改變容貌,變成前夫的情婦,並將其玩弄於股掌之間。該書出版之後在西方世界引起很大轟動,很快被改編成電影,搬上銀幕。韋爾登在英國文壇的地位也因此得到很大的提升。1983年,她當選為英語世界最重要的文學獎之一“布克獎”(The Man Booker Prize)評獎委員會主席,並且成為1996年第四十六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獎委員會委員。2006年,韋爾登被任命為西倫敦布魯內爾大學創意寫作教授。2012年,她又被任命為巴斯帕斯大學創意寫作教授,以八十歲高齡,仍然活躍在英國當代文壇。

    《愛界》(Praxis)出版於1978年。這本書幾乎可以看作是韋爾登的自傳體小說。小說的主人公普拉克西絲和作者幾乎有著完全相同的經歷。她樸實、善良,在幾次婚姻以及與男友同居中,相夫教子,無私奉獻,成就了丈夫的事業,養育了子女,卻失去了自我,最終被另有新歡的丈夫無情地拋棄。痛苦無助的時候,她遇到了大學同學艾瑪,加入正在英國風起雲湧的“婦女解放運動”。普拉克西絲在痛苦中覺醒,深刻認識到婦女隻有自立、自強,纔能真正立足於社會,纔能真正獲得心靈的解放與自由。她編輯報紙,發表文章,主持電視專欄節目,對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困惑英國社會的妓女、避孕、墮胎等社會問題,勇敢地發出自己的聲音,成為女權運動中叱咤風雲的人物。普拉克西絲不但向整個社會呼吁重視婦女兒童的苦難,還身體力行,甚至不惜以身試法,與重壓在西方婦女身上的虛偽道德、傳統倫理,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年輕醫生瑪麗是普拉克西絲少年時代的老師——倫納德小姐被德軍炮火炸死後,從其腹中取出的私生女。普拉克西絲雖然比瑪麗隻大十幾歲,但天性善良的她,視小瑪麗為己出,傾盡全力保護她健康成長。瑪麗不但命運多舛,幾次被狡詐偽善的男人玩弄拋棄,還被基督教和主流社會傳統理念禁錮。她反對避孕,反對墮胎,及至生下一個嚴重智障的愚型兒,依然堅守在與“婦女解放運動”相對抗的陣地。為使瑪麗和愚型兒擺脫畢生痛苦的命運,普拉克西絲在萬分糾結中,伸出顫抖的雙手將已經瀕死的新生兒捂死。之後她投案自首,被判刑入獄。普拉克西絲出獄時已是滿頭白發、步履蹣跚的老人,但她並不悲觀。她相信人類社會一定會發展進步,相信她為之奮鬥的婦女解放事業一定會勝利。小說是這樣結尾的:

    親愛的上帝,我還得活下去嗎?

    我覺得,我之所以用這樣的話語描繪神,是因為我確信他的存在。如果沒有神,也是另外一種力量推動了作用和反作用的車輪,賦予我們生命的意義和目的。如果我們自己看不到這一點,至少在別人眼裡是這樣一幅景像。

    哦,你瞧,我已經做了這一切。我曾經放棄生命,結果失而復得。環繞我的壁壘已經崩潰。我可以觸摸、感覺、看到我的同胞姐妹。

    這就足夠了。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