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愛瑪(奧斯丁文集)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人民文學出版社
【市場價】
574-832
【優惠價】
359-520
【作者】 簡·奧斯丁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08922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089222
版次:1

商品編碼:13044815
品牌:人民文學出版社(PEOPLE’S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22-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03
字數:358000

作者:簡·奧斯丁

    
    
"

編輯推薦

2 人文社本版“奧斯丁文集”首次亮相。

2 你永遠可以相信簡·奧斯丁,即刻打開奧斯丁的這本《愛瑪》,收獲一段充滿快樂與趣味的閱讀時光。

2 愛情、婚姻、家庭……請看二百多年前的英國女作家如何描寫和深挖這些人類生活中經典主題。


小中見大,關照婦女、戀愛、婚姻問題,探討社會在這方面的謬誤與偏見,並進而揭示人性中的一些弱點。


內容簡介

《愛瑪》中愛瑪出生在海伯村一個鄉紳家庭中,母親早故,她在家庭女教師泰勒小姐的教育下長大,後泰勒小姐和威斯頓先生結婚,離開了愛到家。愛瑪和本村寄宿學校中一位無家可歸的少女哈裡特成為朋友,她把自己視作哈裡特的保護人,決心為她找一個合適的丈夫。青年農民丁傾心於哈裡特,但哈裡特受愛瑪的等級門第觀念影響拒絕了他。愛瑪一心想促成哈裡特和牧師愛爾頓的結合,最終卻發現愛爾頓愛慕的是自己,而失望的愛爾頓也隻好另娶了……

本書配有英國插畫家休·湯姆森的幾十幅經典插畫。譯本經細細打磨,貼合原著,流暢、雅致、易讀。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簡·奧斯丁(1775—1817)

英國女作家,第一位現實地描繪日常瑣事中平凡人物的小說家,一生僅寫有六部長篇小說,卻在英國小說史上占有顯要地位。

譯者簡介:

李文俊

著名翻譯家,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繫。20世紀5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94年獲中美文學交流獎。譯有福克納的四部重要作品:《喧嘩與騷動》《押沙龍,押沙龍!》《我彌留之際》《去吧,摩西》,編譯《福克納評論集》,著有《福克納傳》《縱浪大化集》等,並參與撰寫《美國文學簡史》。

蔡慧

本名蔡武進,另有筆名舒心,祖籍青浦朱家角。上海作家協會會員、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獲中國翻譯協會“資深翻譯家”稱號。代表譯作有《孟沙的考驗》(杜波依斯)、《裸者與死者》(梅勒)、《島在灣流中》(海明威)、《聖母山的寶藏》(特拉文)、《戴恩家的禍祟》(哈米特)、《愛情故事》《奧利弗的故事》(西格爾)、《牛虻》(伏尼契)、《海明威短篇小說全集(下)》等。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有些文學作品壽命有限,簡·奧斯丁的小說卻永遠流傳。為何如此?奧斯丁的作品不同尋常,有獨屬的原創性。她創造了個性、人物和認知:她引入了多種新觀念。像莎士比亞一樣,奧斯丁塑造了我們。因為我們都是奧斯丁的孩子,所以在她的小說裡,我們既看到又對抗著我們自己的苦惱和幻想。她似乎在對我們進行闡釋,因為她對塑造我們有所貢獻。個性是奧斯丁最偉大的創造,是她長盛不衰、廣為流傳的原因。”——文學評論家哈羅德·布魯姆

“我是簡·奧斯丁迷,因此沒法客觀看待簡·奧斯丁。”——E. M. 福斯特

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庸俗無聊的“感傷小說”和“哥特小說”充斥英國文壇,而奧斯丁的小說破舊立新,一反常規地展現了當時尚未受到資本主義工業革命衝擊的英國鄉村中產階級的日常生活和田園風光,盡管反映的廣度和深度有限,但對改變當時小說創作中的庸俗風氣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國小說的發展史上有承上啟下的意義。


精彩書摘

第一部第一章

愛瑪·伍德豪斯,俊俏聰明,家道殷實,生活舒適,性格又開朗,人生中多種至高無上的幸福,似乎都彙聚在她身上了。她在世上生活了將近二十一年,一直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

她是小女兒,上頭有一位姐姐。父親再慈祥不過,對女兒百依百順。姐姐出閣時,愛瑪年紀雖小,卻自然而然成了家中的女主人。她母親去世太早,因此娘親的種種愛撫,她隻有丁點兒朦朦矓矓的印像。母親的空缺由一位家庭女教師來填補。這可是位賢德女子,對愛瑪關愛有加,絲毫不遜於一位慈母。

泰勒小姐在伍德豪斯先生家中一下子就過了十六年,與其說是一位家庭教師還不如說是位摯友。兩位千金小姐她都十分喜歡,對愛瑪感情尤深,兩人之間,更多的是一對姐妹似的親密關繫。即使在泰勒小姐名義上仍算是家庭教師時,由於脾氣溫順,她幾乎就沒做出過要管束的架勢;如今,師道尊嚴的影子更是早就蕩然無存。兩人就像一對貼心朋友般朝夕相處,愛瑪想怎麼干就怎麼干。對泰勒小姐的意見她是十分尊重的,但大主意都由自己來拿。

若說愛瑪的處境有什麼可虞之處,那就是她有權任意率性而為,並且對自己的估計往往略為偏高。這些毛病自然會對她的許多人生樂趣造成損害,不過目前尚未被她察覺,遠沒有被列為可能給她帶來禍害的根源。

不如意事還是來了——盡管那來勢不算太兇太狠——也遠非以讓人憎厭的形式出現。泰勒小姐結婚了。失去泰勒小姐使愛瑪初次嘗到哀愁的滋味。在好友大喜的日子裡,愛瑪破天荒第一遭悶悶不樂兀自久久獃坐。婚禮完畢後,一對新人離去,剩下父親與她共進晚餐,漫漫長夜,絕無指望還會有第三個人來,讓氣氛可以變得活躍一些。飯後,父親像往常一樣,安定下來,準備就寢。愛瑪隻能悵然枯坐,默思自己的損失。

這樁婚事,她的好友獲得幸福的前景是不容置疑的。韋斯頓先生人品出眾,家境優裕,年紀相當,舉止謙和有禮。當初自己為了促成這門親事也曾殫精竭慮,沒少花氣力。想到此處,她多少有些得意,殊不知卻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呢。從此,每一天的每一小時,她都會感到失去泰勒小姐的傷痛。她回想起泰勒小姐的情誼——十六年的仁愛與深情厚誼呀——從自己五歲起泰勒小姐就如何教她,帶領她玩耍——在她健康時如何全心全意地愛她,讓她快樂——她幼年體弱多病時又如何精心照料,使她痊愈。這上頭她欠的情分是還不清的呀。然而,最近七年的交往,緊接著伊莎貝拉的出嫁,隻剩下她們倆。兩人相依為命,平等相待,開誠相見,這個階段的大事小事就成了更加溫馨、更為親切的回憶了。泰勒小姐是個可遇不可求的朋友與伴侶:天資聰穎、見多識廣,能干且又樂於助人。她性情溫和,家務事無一不精,對這家人的事情真的很上心,對愛瑪更是特別關懷,包括她的每一種喜好與每一項行動計劃。愛瑪每生出一個想法都可以推心置腹向她傾訴。她又是這麼摯愛自己,對這種愛,你簡直是一點點毛病都挑不出來。

這樣的變化叫她怎麼能忍受呢?不錯,她好友新的住處離開自己家隻有半英裡;但是愛瑪知道,住在不到半英裡外的一位韋斯頓太太跟住在自己家的一個泰勒小姐,是全然不同的兩回事。盡管自己天生稟賦與家庭條件都算不錯,現在卻不免要面臨精神孤獨的苦惱了。她自然是摯愛父親的,不過父親可做不了自己的伴兒,無論是談正經事還是說笑話,他都跟自己不怎麼接得上碴兒。

父女倆年齡上差距太大(伍德豪斯先生結婚相當晚),這一不利條件再加上他體質與生活習慣上的因素,就使問題更顯得突出了。父親從小便體弱多病,身心雙方面都缺乏活力。他暮氣沉沉,顯得比實際年齡還老上許多。盡管他因為心地善良,脾氣和順,到哪裡去都受到歡迎愛戴,他卻從未因纔智出眾而為人敬重與稱道。

愛瑪的姐姐結婚後雖說住得不算很遠,就在倫敦,距離不過十六英裡,但絕不是天天可以見到的。愛瑪得在哈特菲爾德熬過多少個十月、十一月的漫長黃昏,纔能等到聖誕節來臨呀。隻有在那時,伊莎貝拉夫婦纔會帶著他們的幾個小孩回來,使家中充滿人氣,也讓她能享受到與人交往的樂趣。

海伯裡是個地盤很大、人口眾多的村子,幾乎頂得上一個鄉鎮了。哈特菲爾德盡管有單獨的草地、灌木叢和宅第名稱,實際上還是海伯裡的一部分。而偌大一個海伯裡,居然就找不出一個能和愛瑪旗鼓相當的角色。伍德豪斯家是那裡首屈一指的大戶。全村人都敬重他們。她父親對誰都客客氣氣。愛瑪在本地認識的人不少,但是在她看來,所有這些人沒有一個是替代得了泰勒小姐的,哪怕隻替代半天也不成。這是一個多麼可悲的變化呀。愛瑪對此隻能唉聲嘆氣,幻想有奇跡發生。一直到父親睡醒過來,她纔趕緊收起愁容,強作歡顏。父親精神上需要有人支持。他神經脆弱,極易心情沮喪。處熟了的人他就是喜歡,誰走開他都老大不願意。什麼樣的變化他都不想見到。結婚必定會帶來變化,因此總讓他感到不痛快。對自己大女兒的結婚他至今怨氣未消,一說起她仍然是一副哀恤悲憫的口氣。其實那全然算得上是一場美滿姻緣。而現在呢,他又不得不與泰勒小姐分手作別了。出於自己多少有些自私的癖性,而且又壓根兒想不到別人沒準會有跟他不一樣的考慮,他一門心思認定泰勒小姐做了件對自己對他們都是可悲的事情,她若是這一輩子都在哈特菲爾德度過肯定會幸福得多。愛瑪盡力現出笑容,盡可能快活地說東道西,不讓父親往這上頭想;可是到了用茶時分,父親還是忍不住把自己午飯時說過的話照樣說了一遍:

“可憐的泰勒小姐!我真希望她能回到這兒來。韋斯頓先生居然會注意到她,這真是糟糕之至呀!”

“我可沒法贊同您的看法,爸爸;您知道的,我沒法贊同。韋斯頓先生是那樣一個性情溫和、討人喜歡、出類撥萃的人,正該娶上一位好太太的。你不至於想讓泰勒小姐隨我們過一輩子,忍受我的種種怪脾氣,不讓她有自己的家吧?”

“她自己的家!她自己的家又有什麼好?這裡有那兒三倍那麼大呢;再說你根本就沒有什麼怪脾氣嘛,我親愛的。”

“我們可以經常去看他們,他們也可以經常來!見面的機會多得是!我們可得先去。我們得盡早拜訪新婚夫妻。”

“我親愛的,這麼遠叫我怎麼去?蘭德爾斯可不近。我連一半路都走不動的。”

“唉,爸爸,誰說要您走去了。我們自然是坐馬車去啦,這是不消說的。”

“馬車!可是為這麼一小段路,詹姆斯是不會樂意套車的。再說,我們做客時,那對可憐的馬兒又安置在哪兒呢?”

“拴在韋斯頓先生的馬廄裡就得了,爸爸。您很清楚這些事兒早就安排妥了。昨兒晚上都跟韋斯頓先生說好了。至於詹姆斯,您盡管放心,他還巴不得去蘭德爾斯呢,因為他閨女就在那兒當侍女。要是讓他送我們去別處,那倒還真不好說了。這件事全虧得您呀,爸爸。您給漢娜找到個好去處。誰都還沒想起,您就推薦了漢娜——對您,詹姆斯感激還感激不過來呢!”

“當時想到了她我確實很高興。事情倒也真是湊巧,因為我無論如何不願可憐的詹姆斯認為我們沒把他的事放在心上;而且我拿得準這姑娘一定會出落成一個非常好的僕傭的;她很有禮貌,嘴巴也甜;我對她印像不錯。她一見到我,總是忙不迭地行屈膝禮,向我問好,模樣兒真討人喜歡;你讓她來做針線活兒那陣,我注意到她總是輕輕扭上門把兒,從不砰地一推就算。我看準了她會是一個好侍女的。再說,對於可憐的泰勒小姐這也是個莫大的安慰,總算身邊有個過去看慣的人呀。你明白吧,不管詹姆斯何時去看女兒,泰勒小姐都會聽到我們的消息。我們誰有什麼事兒,他都會一五一十向她稟報的。”

愛瑪費盡心機讓這些較能讓人高興的思緒維持下去,千萬別戛然中斷。同時她希望借助十五子遊戲,讓父親好歹度過這個艱難的夜晚,莫再為別人女兒的事懊惱操心。十五子棋局擺好了,可是緊接著走進來一位來訪者,這就使得棋桌派不上用場了。

奈特利先生是個三十七八歲、頗有見地的人,同這家人不僅是認識已久的至交,而且還有著特殊的親戚關繫,因為他是伊莎貝拉丈夫的哥哥。他住在離海伯裡一英裡左右的地方,是這兒的常客。他每次來總是受歡迎的,這一回比平日更受歡迎,因為他是直接從倫敦與他們都有關繫的親戚家過來的。他外出數日,回來後晚飯喫得很遲,然後又步行來到哈特菲爾德,報告說不倫穗克廣場這裡指的是伊莎貝拉一家在倫敦所住之處。那邊大家都很安好。他來得正是時候,讓伍德豪斯先生高興了半天。奈特利先生興致勃勃,和顏悅色,總能讓伍德豪斯先生心情好轉。老爺子提出的關於“可憐的伊莎貝拉”和她那幾個孩子的問題也都得到了滿意的答復。之後,伍德豪斯先生心存感激地說:

“你太好了,這麼晚了還出來看望我們。隻怕路極其不好走吧。”

“哪兒的話,先生。今晚月色很美,天氣一點也不冷。我離你們燒的旺火可得遠一點呢。”

“不過你一定覺得路上又潮又髒吧。但願你沒有著涼。”

“髒,先生!你瞧瞧我的鞋,一星星泥點都沒有沾到。”

“哦,那倒怪了,因為最近我們這裡雨水可不算少。我們喫早飯那陣一場大雨足足下了有半個小時。我都提出讓他們把婚禮推遲一下了呢。”

“哦,對了,我還沒有恭祝你們快樂呢。我很清楚,你們雙方必定感受到何等的快樂,所以不急於表示我的衷心祝賀。我希望一切都很順利。大家當時情況怎麼樣?誰哭得最厲害?”

“唉,可憐的泰勒小姐唄!這件事真叫人傷心唷。”

“對不起了,應該說是可憐的伍德豪斯先生和小姐吧;反正我不能說是‘可憐的泰勒小姐’。對你和愛瑪小姐我都非常敬重。不過說到自立門庭還是仰仗別人的問題,隻討一個人喜歡總比要讓兩個人高興更容易做到一些吧。”

“尤其是兩個人裡還有一個是那麼任性,那麼的夾纏不清呢!”愛瑪開玩笑地說,“你心裡準是這樣想的,我知道的——要是我父親不在邊上,你也一準會這樣說出來的。”

“我也相信一準是這樣的,我的好女兒,”伍德豪斯先生說,還嘆了口氣,“恐怕有時候我真是非常的任性和夾纏不清呢。”

“我的好爸爸!您可別以為我指的是您,以為奈特利心裡想的會是您。您想到哪裡去啦!哦,不是的!我說的不過是我自己。奈特利先生喜歡挑我的錯兒,這您是知道的——挑我的錯兒逗樂——這全是開玩笑呀。我們相互之間總是想怎麼說就怎麼說的。”

事實上,能看到愛瑪·伍德豪斯的缺點的人寥寥無幾,奈特利先生恰好是其中之一,而且還是惟一敢於當面告訴她的人。雖然這事讓愛瑪心裡不怎麼舒服,但她知道,若是讓父親知道,隻怕就不僅僅是不高興的問題了。因此,她絕不願意讓父親猜疑,自己寶貝女兒並非是人人心目中的一個完人。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前言

簡·奧斯丁(Jane Austen,1775—1817)是我國讀者非常熟悉的一個名字。她的小說《傲慢與偏見》以及據此拍攝的電影早已為大家所熟悉。據英國廣播公司最近調查統計,《傲慢與偏見》在英國人最喜愛的小說中名列第二。但法國人在他們所編的《理想藏書》中,卻把《愛瑪》列為“英國文學”類“前十本”最好的書裡的第一本。由此可見奧斯丁在英國文學中的重要性以及《愛瑪》在奧斯丁作品中的突出地位。

《愛瑪》(Emma)是簡·奧斯丁發表的第四部作品,批評家們一般認為,這也許不是她作品中最受一般讀者喜愛的一部(那當然是情節更加熱鬧的《傲慢與偏見》),卻肯定是她最為成熟的作品。

簡·奧斯丁出生於英國漢普郡斯蒂文頓鎮的一個牧師家庭,從小過著祥和、富足的鄉居生活。兄弟姐妹共八人,奧斯丁排行第六。她從未進過正規學校,隻是在九歲時,曾被送往姐姐的學校伴讀。她的姐姐卡桑德拉是她一生中最好的朋友。奧斯丁的啟蒙教育更多地得之於她的父親。奧斯丁酷愛讀書寫作,還在十一二歲時便已開始以寫作為樂事。成年後奧斯丁隨全家遷居多次。一八一七年,奧斯丁已抱病在身,為了方便求醫,最後一次舉家再遷。然而到了曼徹斯特後不過兩個多月,她便去世了,遺體被安葬在溫徹斯特大教堂。簡·奧斯丁終身未嫁,逝世時年僅四十二歲。

奧斯丁創作的小說,幾乎都經過長時間的反復修訂改寫。她出版的第一部小說是《理智與情感》(1811)。《傲慢與偏見》(1813)是她的第二部作品。這兩部作品,加上她去世後出版的《諾桑覺寺》(1818),都寫於十八世紀九十年代,通常算是她的早期作品。而《曼斯菲爾德莊園》(1814)、《愛瑪》(1816)與《勸導》(1818)則寫於十九世紀,算是後期作品。這六部作品,合成中文,總共不過二百萬字,數量不算多。作品初出版時,銷量也不算很大。可是她在英國文學中的地位卻隨時間的流逝而日益顯得重要,以致竟有批評家認為:“作家當中手法最接近於(莎士比亞)這位大師的,無疑就要算簡·奧斯丁了,這位女性堪稱英國之驕傲。她為我們創造出了一大批的人物……”(托·巴·麥考萊語)。另一位將她與莎士比亞相比的是現代美國批評家艾德蒙·威爾遜。他說:“一百多年來,英國曾發生過幾次趣味上的革命。文學口味的翻新影響了幾乎所有作家的聲望,惟獨莎士比亞與簡·奧斯丁經久不衰。”贊賞奧斯丁的作家,從瓦爾特·司各特開始,可以說是綿延不絕,粗略一排就有:特洛羅普、喬治·艾略特、柯爾律治、勃朗寧夫人、麥考萊、騷塞、愛·摩·福斯特等人。但是她的傑出與偉大之處究竟表現在哪些方面,卻不是一下子說得清楚的。弗吉尼亞·吳爾夫就曾說過:“在所有偉大的作家中,她的偉大之處最難捕捉到了。”

根據《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的說法,簡·奧斯丁是“第一個現實地描繪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人物的小說家。(她的作品)反映了當時英國中產階級生活的喜劇,顯示了‘家庭’文學的可能性。她多次探索青年女主角從戀愛到結婚中自我發現的過程。這種著力分析人物性格以及女主角和社會之間緊張關繫的做法,使她的小說擺脫十八世紀的傳統而接近於現代生活。正是這種現代性,加上她的機智和風趣,她的現實主義和同情心,她的優雅的散文和巧妙的故事結構,使她的小說能長期吸引讀者。……當時(指十八世紀末)流行誇張戲劇性的浪漫小說,它們已使人們厭倦,奧斯丁的樸素的現實主義啟清新之風,受到讀者的歡迎。……到二十世紀,人們纔認識到她是英國攝政王時期(1810—1820)最敏銳的觀察者,她嚴肅地分析了當時社會的性質和文化的質量,記錄了舊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變。現代評論家也贊佩奧斯丁小說的高超的組織結構,以及她能於平凡而狹窄有限的情節中揭示生活的悲喜劇的精湛技巧。”

本文作者在較廣泛地閱讀了中外評論家對奧斯丁的分析評論之後,覺得還是以上所引的簡短結論最為準確。但內中未能突出強調奧斯丁塑造人物的巨大纔能(每部小說的主角都是青年女性,但她們無一雷同),以及她能站在更高角度,冷眼看待與分析評論這些人物(特別是她心愛的人物)的睿智目光。正是這一點,使她直到今天仍然顯得毫不過時。奧斯丁曾說過什麼是好的作品,她說:“……有些作品,其中展示了纔智最強大的力量;其中作者以最精心選擇的語言向世人傳達了對人性最透徹的了解、對這種豐富多彩的人性的恰到好處的描繪,以及對機智幽默的最生動活潑的抒發。”(見《諾桑覺修道院》第五章末段)奧斯丁自己的幾部作品無疑都是達到了這樣的標準的。

奧斯丁的語言確實出色,這對提高她作品的水準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她的對話不但符合人物性格,而且暗藏機鋒。(奧斯丁小時候曾和家人演戲自娛,設計精彩的對白自應是她的特長。)敘述描寫部分的語言通常徐緩舒展,與她所寫的那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環境與人物身份非常配稱。作者偶爾亦用曲筆,不動聲色地說幾句謔而不虐的反諷話,使得讀懂的讀者不禁要發出會心的微笑。(批評家瓦爾特·艾倫就說過,整部《愛瑪》,“就是在嘲弄中孕育成的”。)在結構上,《愛瑪》亦極勻稱緊密。除了書中高潮處外,每一章都有精彩的“看點”。作者還常常像偵探小說作家似的在作品中故布疑陣,對此,書中次要人物(甚至包括讀者)都不糊塗,惟獨聰明過人的女主人反倒仍然(常常是被自己)蒙在鼓裡。而她之所以如此,又莫不與優越的社會地位和自身條件有關,許多可笑之處亦由此產生。這種種精巧之處,使得翻譯者在苦苦奮鬥工作的同時又自有樂趣,仿佛是“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相信讀者在讀她的書時也會有這樣的體會。有位批評家說過:“在《愛瑪》中,整個主題就是女主人公痛苦的認識自身並逐漸拋開幻想的過程。”同樣,在譯者翻譯、讀者閱讀的過程中,大家都逐漸認識了愛瑪這一有著各種優點與缺點的活生生的形像,同時也通過這面鏡子的反照,能對自我有比以前較深一些的認識。說到底,閱讀文學作品最大的益處無非就是通過這一智力活動,幫助自己更深刻地了解自我、他人,認識社會與這個世界。愛瑪的自信、自以為是、缺乏自知之明、好心做壞事、不願承認錯誤,還多少有點勢利眼,有點自私(雖然自己認識不到),這種種性格上的毛病,豈不是在我們自己與周圍人的身上依舊存在著嗎?而且不但存在於作為個體的人的身上,連集體的人——小至一個團體大到一個國家、一個國際組織中,不也是同樣會存在的嗎?認識自己,認識周圍的人,這是人所面臨的最重大問題之一。正因如此,古希臘人纔在德爾斐神廟門廊上刻上“認識自己”這幾個字。我們隻能說奧斯丁的小說裡未觸及拿破侖戰爭這類的歷史大事件大題材,卻不能斷言沒有反映人生中的重大主題。

《愛瑪》是奧斯丁於一八一四年一月開始動筆的,一八一五年三月底寫完,並於年底出版(初版本扉頁上標明的是一八一六年)。出版人約翰·默裡曾將手稿交給《評論季刊》的編輯威廉·吉福德審閱。他的評語是:“好得沒得說的。”《愛瑪》剛出版,一八一六年三月出版的《每季評論》上即刊出了當時最負盛名的小說家瓦爾特·司各特熱情贊賞奧斯丁作品特別是《愛瑪》的長文。一八一七年的七月十八日,奧斯丁溘然去世。《愛瑪》成了她生前最後一部與讀者見面的小說。但讀者並不知道作者是誰。直到一八一八年,她的作品纔由她的哥哥署上真名出版。

奧斯丁在世時,英國由攝政王統治。他的父親喬治三世晚年精神失常,國會安排由王子攝政。一八二○年老王去世,攝政王即位,是為喬治四世。據說他非常喜歡奧斯丁的作品,在每個住處都存有一套,他還曾通過第三者表示了自己的欽佩,並希望她能把下一部作品獻給自己。奧斯丁曾由攝政王的“大內牧師”帶領,參觀過攝政王的一處王宮。那位牧師向她作過這樣的暗示。奧斯丁在一封信裡說:“對親王的感謝,我感到榮幸。”由此她也多少有些違心地寫了《愛瑪》書前的那篇獻詞。據記載,攝政王藏書室的負責人還曾建議奧斯丁寫題材大一些的作品。對此,奧斯丁在回信中客氣卻毫不讓步地頂了回去,她說:“我不寫傳奇。我必須保持自己的風格,繼續走自己的路,雖然在這條路上我可能永不會再獲成功。我卻相信在別的路上我將徹底失敗。”奧斯丁向親屬表示過,她自己能做的隻是“寫鄉野的幾戶人家”,“在一小塊(兩英寸寬的)像牙上……用一支細細的畫筆輕描慢繪”。今天,人們自然要慶幸奧斯丁沒有采納那樣的建議。而且她也並不純粹是“為小題材而小題材”。她也能做到小中見大。她在作品中關懷婦女、戀愛、婚姻問題,探討社會在這些方面的謬誤與偏見,並從而揭示人性中的一些弱點。探討人性,這難道能說是在寫微不足道的小題材嗎?在這裡不妨順便提一句,英國現代的許多小說在對人性弱點的探究、結構框架甚至在語態上,可以說都還是沿襲了《愛瑪》這類作品的路數的。奧斯丁在文學風格上的影響同樣是不容低估的。

此書前半部(第二卷第十一章以前)的翻譯由李文俊擔任,從第二卷第十一章起,由蔡慧承擔。這次合作,是五十多年前兩個文學青年在文學翻譯上初次合作的延續。我們都很珍惜出版社能提供這樣一次機會,讓兩個病弱老者,再次協力,辛苦卻愉快地完成這一饒有意義與趣味的工作。翻譯所據的是牛津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四年的本子,作注時參考了牛津、企鵝、諾頓、雄雞各種版本中有關資料,特此說明。書中所用Hugh Thomson的插圖十餘幅,趣味盎然,且可窺見舊時英國風情,為譯本增色不少。插圖原本,繫老友梅紹武、屠珍特地從美國洛城覓得寄贈,在此一並表示感激。

李文俊蔡慧

二○○四年八月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