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曼斯菲爾德莊園(全譯本 配有40幅英國插畫家休·湯姆森經典插畫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人民文學出版社
【市場價】
540-784
【優惠價】
338-490
【作者】 簡·奧斯丁梅海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3688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36889
版次:1

商品編碼:13572564
品牌:人民文學出版社(PEOPLE’S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22-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65
字數:320000

作者:簡·奧斯丁,梅海

    
    
"

編輯推薦

2 人文社本版“奧斯丁文集”首次亮相。

2 *新譯本,忠實傳神,品質精良

2 你永遠可以相信簡·奧斯丁,即刻打開奧斯丁的這本《曼斯菲爾德》,收獲一段充滿快樂與趣味的閱讀時光。

2 愛情、婚姻、家庭……請看二百多年前的英國女作家如何描寫和深挖這些人類生活中經典主題。

作者對人生的撫摹,知其寒涼而帶有溫度,以其細膩而見憐愛,以其狹窄而顯寬大,這正是化歸於文學長河的經典之味,它迢遞至今,爍光依舊,映照著當下與此後,映照著一代又一代讀者在不同年份的冷暖時世。

內容簡介

《曼斯菲爾德莊園》是英國著名小說家簡·奧斯丁的一部非常重要的長篇小說。作品塑造了一對可愛的青年男女。範妮出身於貧困人家,十歲時被伯特倫爵士夫婦收養。來到姨父姨媽家後,雖然受到二表哥埃德蒙以外的眾人的冷落,但她始終“有一顆溫柔親切的心,想要表現得體的強烈願望”。明辨是非,知人知心。大表哥湯姆等人要在家裡排演有傷風化的情節劇,家裡隻有她一人加以反對和抵制。她早就看清了克勞福德兄妹的自私和輕浮,因而當克勞福德死死糾纏她時,她絲毫不為其所動,始終不渝地暗戀著埃德蒙;當克勞福德小姐對埃德蒙“舊情復發”的時候,她告誡表哥不要上她的當。最後,她的高尚人品贏得了托馬斯爵士的器重,也贏得了埃德蒙的愛,兩位年輕人終於結成伉儷。作品中對英國鄉村上流社會的虛偽和勢利進行了淋漓盡致的絕妙諷刺,其中的幽默詼諧也令讀者深深觸動。譯者梅海的譯文忠實流暢,較好地傳達了原作的內容和風格。

本書配有英國插畫家休·湯姆森的幾十幅經典插畫。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簡·奧斯丁(1775—1817)

英國女作家,第一位現實地描繪日常瑣事中平凡人物的小說家,一生僅寫有六部長篇小說,卻在英國小說史上占有顯要地位。

譯者簡介:

梅海

生於上海,畢業於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學士和碩士學位。在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工作三年後,進入美國布朗大學並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曾在美國幾家公司工作,退休後投身文學翻譯,一些中短篇譯作發表於《世界文學》雜志,長篇譯作《彩色面紗》(毛姆著)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於2016年出版。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有些文學作品壽命有限,簡·奧斯丁的小說卻永遠流傳。為何如此?奧斯丁的作品不同尋常,有獨屬的原創性。她創造了個性、人物和認知:她引入了多種新觀念。像莎士比亞一樣,奧斯丁塑造了我們。因為我們都是奧斯丁的孩子,所以在她的小說裡,我們既看到又對抗著我們自己的苦惱和幻想。她似乎在對我們進行闡釋,因為她對塑造我們有所貢獻。個性是奧斯丁最偉大的創造,是她長盛不衰、廣為流傳的原因。”——文學評論家哈羅德·布魯姆

“我是簡·奧斯丁迷,因此沒法客觀看待簡·奧斯丁。”——E. M. 福斯特

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庸俗無聊的“感傷小說”和“哥特小說”充斥英國文壇,而奧斯丁的小說破舊立新,一反常規地展現了當時尚未受到資本主義工業革命衝擊的英國鄉村中產階級的日常生活和田園風光,盡管反映的廣度和深度有限,但對改變當時小說創作中的庸俗風氣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國小說的發展史上有承上啟下的意義。


精彩書摘

第一卷第一章

大約三十年前,亨廷登鎮的瑪麗亞·沃德小姐僅憑區區七千英鎊的陪嫁,竟然有幸贏得了北安普敦郡、曼斯菲爾德莊園的托馬斯·伯特倫爵士的愛慕,從而一躍成了準男爵夫人,住進了漂亮的宅邸,擁有了可觀的收入,享盡了榮華與舒適。亨廷登的人們都對這樁婚事驚羨不已,她的身為律師的舅舅私下裡也承認,照理,要攀上這樣的人家,她的身價少說還差著三千英鎊哩。她的高攀也令她的兩個姐妹受益。熟人當中很有幾位認為沃德小姐和弗朗西斯小姐沃德家三姐妹依序為:沃德小姐,婚後是諾裡斯太太;瑪麗亞小姐(瑪麗亞·沃德),婚後是伯特倫夫人;弗朗西斯小姐(弗朗西斯·沃德),婚後是普賴斯太太。與瑪麗亞小姐一樣漂亮,他們毫不猶豫地預言,她倆的婚姻也一定會同樣美滿。然而,天下的富翁,顯然要少於配得上他們的窈窕淑女。沃德小姐經過六年的蹉跎之後,被迫嫁給了她妹夫的一位朋友、幾乎沒有什麼家產的諾裡斯牧師,而弗朗西斯小姐的遭際則更是相形見絀。說真的,沃德小姐的婚事還算不上太丟面子,托馬斯爵士瞅準機會,為他的朋友在曼斯菲爾德謀得了一份牧師的俸祿,從而使諾裡斯夫婦以每年將近一千英鎊的進項,開始了他們婚後的幸福生活。但是弗朗西斯小姐的婚事,用句俗話來說,卻讓她的家人丟盡了臉面,她嫁給了既無文化,又無財產,更無靠山的海軍陸戰隊的一名中尉,簡直使自己陷入了絕境。所嫁非人,莫此為甚。托馬斯·伯特倫爵士出於自尊和做人的原則,本著行善的一般願望,更希望凡是與自己沾親帶故的人都能有個體面的境遇,他樂於運用自己的影響為伯特倫夫人的妹妹提供幫助,但是,他的妹夫的職業卻超出了他能力所及的範圍,而且,在他還沒來得及想出別的辦法來幫助他們時,她們姐妹之間又出現了難以彌合的裂痕。這是雙方行為的必然結果,也是極其輕率的婚姻幾乎無可幸免的結局。為了躲避無益的勸誡,普賴斯太太在婚前從未跟家裡人通信談論過自己的婚事。伯特倫夫人是個極其心平氣和、懶散隨順的女人,她寧願由著妹妹,不再去想那些煩心事。可是諾裡斯太太卻不想息事寧人,她心有不甘地給芬妮弗朗西斯的昵稱。寫了一封氣勢洶洶的長信,指出其行為的荒唐,並拿一切可能的不良後果恐嚇她。普賴斯太太感到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十分氣惱,便回信對姐姐們一一進行了挖苦,並將托馬斯爵士的自負狠狠地奚落了一番,對此,諾裡斯太太絕不可能忍氣吞聲,於是兩個姐姐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斷了和妹妹的一切交往。

她們的住處離得很遠,社交圈也迥異,因而在此後的十一年裡,幾乎無從獲悉對方的消息,可是,令托馬斯爵士感到不可思議的是,諾裡斯太太竟然如此神通,能隔上一段時間就氣急敗壞地通知大家,芬妮又生孩子了。不過,到了十一個年頭的末尾,普賴斯太太再也不能這樣一味地倨傲或怨恨下去了,照這樣下去,她就會失去尚有可能幫襯自己的這層親戚關繫了。身邊一大家子人,且仍在不斷地添丁進口;殘疾的丈夫已不能正常服役,卻照樣呼朋喚友,飲酒作樂;一家人的喫穿用度僅靠微不足道的收入來維持,這些都逼著她急切地想跟曾被她輕易擯棄了的親友們重修舊好。她在寫給伯特倫夫人的信裡,傾訴了自己的悔恨與絕望,說她子女過多,家中幾乎一無所有,萬般無奈之下,隻好求諸位親戚不計前嫌,和自己重歸於好。眼下她再度臨產,這已經是第九胎了,在對處境做了一番抱怨,並懇請他們答應做即將出世的孩子的教父教母之後,她毫不掩飾地說,她現有的八個子女,今後在撫養上,也要仰仗他們。她十歲的大兒子,非常活潑可愛,一心想出去見見世面,可是她有什麼辦法呢?不知托馬斯爵士在西印度群島的產業裡,今後有沒有能用到她兒子的地方?讓他干什麼都行——或者,就讓他去伍爾維奇造船廠,不知托馬斯爵士意下如何?要不然,能否把一個孩子安排到東印度公司去?

信沒有白寫。姐妹們重又和好如初。托馬斯爵士熱心地為她出主意並答應幫忙,伯特倫夫人給她送去了錢和嬰兒衣服,諾裡斯太太則頻頻地寫信。

這些還隻是那封信的直接效果,不出一年,普賴斯太太又得到了更大的好處。諾裡斯太太常跟人念叨,她總是替這個可憐的妹妹和她的一家人擔憂,雖然大家已經為妹妹盡心盡力了,但她似乎還想再做點什麼:最後她終於表明了她的希望,她想讓子女眾多的可憐的普賴斯太太減少一個孩子的負擔和開支。

“咱們來撫養她的大女兒怎麼樣?那姑娘今年九歲了,正是需要關心的年齡,可是她可憐的媽媽卻顧不上她。這會給咱們帶來麻煩,開支也會增加,但比起行善來,這都算不上什麼。”伯特倫夫人立刻表示同意。“我覺得這真是再好不過了,”她說,“咱們派人把孩子接過來吧。”

托馬斯爵士卻不能如此草率地匆忙許諾。他反復斟酌,猶豫不決。這可是個嚴肅的責任。領養一個女孩兒,並把她撫養成人,必須確保萬無一失,否則,讓她離開自己的家人,非但不是善舉,簡直堪稱殘忍。他想到了自己的四個孩子——想到了他的兩個兒子——想到了表兄妹之間的戀愛等等。可是他剛一審慎地開口反對,諾裡斯太太隨即便打斷了他,把他說出口的和悶在肚裡的意見,一股腦兒地全給頂了回去。

“親愛的托馬斯爵士,我完全理解你的意思,也很欣賞你那些既慷慨又周到的想法,這確實很符合你的一貫為人。大體上,我也完全同意你的看法,既要領養孩子,就要盡量把一切都弄得妥善周到。我敢說,我這個人在這種事情上是絕不會有絲毫保留的。我自己又沒有孩子,我要是想為人解囊,即便是一星半點,那麼除了我妹妹的孩子,還會為誰呢?而且我相信,諾裡斯先生也是如此——隻不過,你也知道,我這個人話少,不大願意表白。咱們可別為了一點雞毛蒜皮,嚇得連好事都不敢做了。讓一個女孩子接受教育,引導她體面地進入社會,十之八九她就有辦法妥善地安家立業,用不著別人繼續資助了。我想說,托馬斯爵士,咱們的外甥女,或者,至少是你的外甥女,在這個地區長大成人,不可能沒有諸多有利條件。我不是說她將和她的表姐們一樣漂亮。我敢說她沒那個造化,可是,在如此優越的條件下受到引薦,進入本地區的上流社會,她完全有可能嫁個體面人家。你擔心你的兩個兒子——可是你知道嗎,像他們那樣整天在一起,像親兄妹一樣一塊兒長大,那種事是最難發生的。從道德上講,這是不可能的。我從沒聽說過這種事。其實,這是阻止那種關繫的最保險的方式。假如她是個漂亮女孩兒,七年後跟湯姆和埃德蒙初次相遇,那我敢說準保會出事。一想到她住得那麼偏遠,在缺乏照顧、窮困潦倒的環境裡長大,就足以讓那兩個心地善良的好孩子中的哪一個愛上她了。但是,如果從現在起,就讓她跟他倆生活在一起,那麼她就算是美如天使,也不過就是他倆的妹妹而已。”

“你說得很有道理,”托馬斯爵士回答,“我根本不想用任何憑空想像的障礙,去阻撓一項非常符合雙方情況的計劃。我隻是想提醒,不可草率行事。要想真正對普賴斯太太有所幫助,也讓咱們自己問心無愧,就必須確保,或相信自己有能力確保,今後不論出現什麼情況,哪怕這孩子並未像你樂觀估計的那樣嫁了個好人家,咱們都能讓她得到一個大家閨秀所應享有的一切。”

“我完全理解你,”諾裡斯太太喊了起來,“你真是又慷慨,又細心,我想,在這一點上咱們絕沒有分歧。你很清楚,隻要對我喜歡的人有利,凡是我能夠做到的,我隨時都準備盡力而為。雖然,我對這個小女孩兒的感情,尚不及我對你那些可愛的孩子的感情的百分之一,而且從任何方面講,我也從沒把她當成自己的孩子,但若對她撒手不管,我會恨我自己的。她難道不是我妹妹的孩子嗎?如果可以給她一點面包,我怎麼忍心看著她挨餓呢?親愛的托馬斯爵士,就算我一無是處,我還有一副熱心腸;我雖然窮,但我寧肯省喫儉用,也不會干那種吝嗇的勾當。因此,如果你不反對,明天我就給可憐的妹妹寫信,提出這個建議。一旦事情定下來,我即刻就把孩子接到曼斯菲爾德來,你們就不必操心啦。自己受點累,你知道,我壓根兒就不在乎。我會派南妮專程去倫敦,她可以在她堂兄的馬具店裡落腳,已經跟孩子說好了,就到那兒去找她。托一位剛好順路的可靠的人照看,乘驛車把孩子從樸次茅斯帶往倫敦還是挺方便的。我想,總會有哪個信得過的生意人的太太或是其他什麼人要去倫敦的。”

托馬斯爵士沒有再反對,隻是對南妮的堂兄放心不下,所以另選了一處更為滿意,卻較為昂貴的踫頭地點。看來,一切都安排就緒了,大家都已經體驗到了這項仁慈計劃所帶來的滿足感。嚴格說來,每個人的滿意程度是有所不同的。托馬斯爵士已經拿定了主意,要做這個選中的孩子的真正的、始終如一的贊助人,而諾裡斯太太卻不想為撫養這個孩子破費分文。若論跑腿、遊說和出主意,她可以算得上是慈悲為懷的,而且沒人比她更善於指使別人慷慨解囊了。可是,她不但愛指使別人,還同樣愛錢。她知道如何去花朋友們的錢,也同樣知道如何替自己省錢。事與願違,她嫁給了一個收入微薄的丈夫,所以成家伊始她就認準了必須厲行節約。起初還隻是出於謹慎,不久就變成了自覺自願的行為,成了這個並無子女拖累的家庭所必須關注的一個目標。倘若有家累的話,諾裡斯太太未必能省下錢來。既然無此牽掛,她就可以一門心思地奉行節儉,並且因年年有餘、積蓄漸增而深感欣慰了。根據這個痴迷的原則,加上對自己的妹妹並沒有真正的感情,她除了策劃和安排如此昂貴的善舉以邀取名聲之外,就不可能抱有更多的善意了。不過,她可不是這樣看待自己的,在交談結束後返回牧師府的路上,她說不定還得意地認為自己是天底下最慷慨的姐姐和姨媽呢。

再次提到這件事時,她的意圖就表白得更清楚了。伯特倫夫人平靜地詢問:“姐姐,孩子來了先住哪兒,是你們家還是我們家?”諾裡斯太太回答說,自己根本無力分擔撫養這個孩子的任何義務,托馬斯爵士聽了非常喫驚。他一直覺得孩子來了,會受到牧師府的格外歡迎,滿以為孩子會成為無兒無女的姨媽稱心如意的陪伴,然而他發現自己完全想錯了。諾裡斯太太抱歉地說,小女孩兒跟他們一起住,起碼在當時的情況下,是根本不可能的。可憐的諾裡斯先生身體欠佳,所以此事斷無可能:他不能忍受小孩子的喧鬧。如果他的痛風病真能康復的話,就另當別論了:她會心甘情願地把孩子接回家,絕不嫌麻煩。可是現在,可憐的諾裡斯先生時刻都需要自己照顧,提出這種事,肯定會惹他心煩的。

“那就讓她住我們家吧。”伯特倫夫人十分平靜地說。過了片刻,托馬斯爵士莊重地補充道:“好吧,就讓她把這兒當成家吧。我們會對她盡到自己的責任,並且,她在這兒起碼還有個好處,就是能跟幾個與她年紀相仿的孩子做伴兒,還能有一位正規的女教師。”

“沒錯,”諾裡斯太太喊道,“這兩個考慮都很重要。對李小姐來說,教三個女孩兒或教兩個都一樣——沒什麼區別。我真希望自己能多幫些忙,但是你們也看見了,我已經竭盡全力。我不是那種撚輕怕重、把麻煩推給別人的人。南妮會去接她的,盡管讓這位總管離開三天我會感到不方便。妹妹,我想,你可以讓孩子住在原來育嬰室旁邊的那間白色的小閣樓裡。對她來說,這差不多就是最理想的地方了,離李小姐那麼近,跟女孩兒們隔得也不遠,而且靠近女傭們,這樣,隨便哪個女傭都可以幫助她梳妝打扮,並照料她的衣服。我想,你不會讓埃利斯除了侍候別的孩子,還得去侍候她吧?真的,我覺得你不可能把她安置在其他任何地方。”

伯特倫夫人沒有表示反對。

“我希望她是一個性情溫和的女孩兒,”諾裡斯太太繼續說,“並且為自己能有這樣的親戚而感到十分幸運。”

“如果她的性情很壞,”托馬斯爵士說,“我們為了自己的孩子,決不會讓她繼續留在家裡。不過,還沒有理由把事情想得那麼糟。也許我們會發現她有許多毛病,必須幫她改掉,她可能什麼都不懂,有些不好的想法,舉止也粗俗討厭,這些我們都必須有所準備。不過,這些都不是無法糾正的缺點——我想,也不會給她的伙伴們帶來什麼危險。假如我的女兒比她小,那我在給她們介紹這個伙伴時,就會極其慎重小心了。但事實上,我覺得沒什麼可為她們擔心的,而且她們三個在一起對這孩子也有好處。”

“這也正是我的想法,”諾裡斯太太嚷道,“今天早上我就是這麼跟我丈夫說的。我說,隻要跟她的表姐們在一起,對這孩子來說就是一種教育。就算李小姐什麼都不教她,跟著表姐們,她也能學好,變得更聰明。”

“我希望她不會欺負我可憐的哈巴狗。”伯特倫夫人說,“前不久我纔管住了朱莉婭,讓她別去逗弄它。”

“我們會面臨一些困難,諾裡斯太太,”托馬斯爵士說,“譬如隨著女孩子們逐漸長大,如何恰當地界定她們之間的差別;如何讓我的女兒們既能保持對自己身份的意識,又不至於過分瞧不起自己的表妹;如何既讓這孩子記住她並不是伯特倫家的小姐,又不讓她心情過於沮喪。我願意看到她們成為非常好的朋友,決不允許我的女兒對她們的親戚有絲毫的傲慢,但是她們又不能完全平等。她們的地位、財產、權利和前程,始終是不同的。這件事非常微妙棘手,你得協助我們盡量把握住正確的處理方式。”

諾裡斯太太很願意幫這個忙。她十分贊成托馬斯爵士的看法,認為這是最為難辦的事情,但還是勸他放心,說他們兩個聯起手來,事情是可以從容解決的。

不難看出,諾裡斯太太給妹妹的信沒有白寫。普賴斯太太似乎頗感驚訝,自己有那麼多好男孩兒,被選中的卻偏偏是個女孩兒,不過,她還是感激不盡地接受了他們的善意,並向他們保證說,自己的女兒很會體貼人,脾氣也非常好,相信他們絕沒有理由嫌棄她。接著,她又說女兒顯得嬌嫩瘦弱了些,但是相信環境的改變一定會讓她的身體明顯好轉。可憐的女人!她大概還會想到,她的許多孩子可能都想換個環境吧。第二章

小女孩兒經過長途旅行,安全抵達,在北安普敦見到了諾裡斯太太。諾裡斯太太十分得意,覺得自己是最先前來接她的,功不可沒,並且由自己領著她去見其他人,托他們給予關照,也彰顯了自己的重要。

芬妮·普賴斯這時剛滿十歲,初次露面,雖然看不出有多麼迷人,但至少沒有惹親戚們討厭。從年齡看,她顯得瘦小了些,既沒有紅潤的臉色,也沒有其他動人之處;極為膽怯和羞澀,躲避著眾人的目光;樣子雖說笨了點,但並不粗俗,聲音挺好聽的,講起話來,表情顯得十分可愛。托馬斯爵士和伯特倫夫人待她非常親切,托馬斯爵士看出她需要鼓勵,便極力裝出一副和顏悅色的樣子來,但是他的嚴肅派頭最是根深蒂固,克服起來談何容易——而伯特倫夫人卻用不著像他那麼費勁,一句話抵得上他十句,隻需露出和藹的微笑,立刻便成了兩人之中不那麼令人生畏的一個。

孩子們都在家,見面時每個人的表現都很好,輕松愉快,無拘無束,至少兩個兒子是這樣,他倆分別是十七歲和十六歲,顯得比同齡孩子高大,在小表妹的眼裡,儼然已經是身材高大的男子漢了。兩個女孩兒略顯不自在,因為她們還小,更怕父親,而她們的父親這會兒正在叮囑她們,口氣未免嚴厲了些。但是她們畢竟慣於見客,也聽慣了誇獎,不可能具有羞澀的性格,瞧著表妹毫無信心的樣子,她們便越發自信了,不消一會兒,她們就能夠大大方方、滿不在乎地細細打量表妹的長相和衣著了。

這是個非常美滿的家庭,兩個兒子英俊瀟灑,兩個女兒楚楚動人,兒女們個個發育良好,顯得比實際年齡早熟,這就使他們與表妹在外貌上形成了明顯的差異,正如教育使他們的談吐不同一樣。誰都沒想到,幾個女孩兒的實際年齡其實非常接近。事實上二表姐隻比芬妮大兩歲。朱莉婭·伯特倫年方十二,而瑪麗亞僅僅比妹妹大一歲而已。此時,小客人心慌意亂,不知如何是好。她見誰都怕,又羞又臊,想著自己剛剛離開的家,不敢抬頭看人,說話聲音很小,還一張口就哭。從北安普敦開始,諾裡斯太太一路上都在誇她命好,告誡她應該記住這份大恩大德,叮囑她要注意自己的表現。女孩兒覺得自己的悲傷是一種不好的表現,從而更加重了她的悲傷。長途旅行的疲勞很快也成了不可小視的困擾。不論是托馬斯爵士出於好意的屈尊哄勸,還是諾裡斯太太煞費苦心地一再預言她會是個好姑娘,都不能讓她高興起來。伯特倫夫人笑容可掬地讓她跟自己和哈巴狗一起坐在沙發上,也無濟於事。就連見了醋栗餡餅也未能讓她開心,還沒喫上兩口,她就落淚不喫了。看來,睡眠纔是她最需要的,於是安排她就寢,以解除她的悲傷。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日常的,世故的,經典的(代前言)

簡·奧斯丁是時間河流裡的祖母級女友,所有閱讀者的一生,都會與她相遇。

我們會拿她的小說作情感啟蒙,遇見達西,遇見伊麗莎白,也會受到人情世故的引導,在惋惜與會心中讀到,愛情從來不隻是兩個人的事情,它還是年金八百還是一萬兩千英鎊的經濟生活,是姨母下午茶關於隔壁莊園的飛短流長,是縫縫補補打瞌睡的乏味日常。相對《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來講,這本《曼斯菲爾德莊園》與《愛瑪》和《勸導》一起,屬於奧斯丁創作生涯中的後期之作,比較前後期作品,我們會發現,時間在奧斯丁身上留下了它獨有的刻痕,愛情的浪漫化與戲劇性輕了一些,嚴峻的勢利取舍也化作了風吹雨打過盡千帆的爐邊感喟。

奧斯丁曾在寫作《曼斯菲爾德莊園》(下簡稱《莊園》)前就告訴她的姐姐,這本小說主題完全不同於以往,講的是教會聖職——事實上,成書之後,其所涉主題已遠遠大過她最初的計劃。不過這一設想確實也與奧斯丁的家庭背景有關。她父親就是一名學問淵博的牧師,在當地擔任了四十多年的教區長,這固然使她從小就有了獲得良好教育的可能,但無疑也關乎到奧斯丁對聖職的理解,而在本書中,正是這一點,成為兩位少女與埃德蒙能否通往婚姻的障礙或作用力。還有資料提到,《莊園》中芬妮最心愛的弟弟威廉·普賴斯從西西裡為她帶回琥珀十字架這一細節,也取材自奧斯丁姐弟的現實生活。一八一〇年,簡·奧斯丁的弟弟查爾斯正駐軍在地中海,正好獲得一筆獎金,便送給姐姐一些黃金鏈子和寶石。

其實,所有作家的虛構常常都與本人的經歷有著千絲萬縷、或明或暗的聯繫。據奧斯丁研究者們考證,二十歲左右,簡·奧斯丁曾遇到愛爾蘭年輕律師勒弗羅伊並一見鐘情。然而,有著八個孩子的牧師之家也好,一心指望著律師兒子出人頭地的勒弗羅伊家也好,兩邊都期望自己的兒女與更富有的家庭聯姻。不久,窮律師勒弗羅伊被家人召回愛爾蘭,兩人就此再未得見,即便後來奧斯丁也曾被一位繼承有大筆財產的青年求婚,奧斯丁亦因“她不愛他”而拒絕。後終身未嫁。我們在奧斯丁幾乎所有作品都可以看到,她在處置愛情主題時,對門第、家財收入、利益考量有著高度的敏感,總夾帶著冷靜周全的分析,她深知並充分理解經濟因素所向披靡的殺傷力,可同時也勇敢地堅持獨立平等的愛情主張。在這本《莊園》中,關於後者的表達,尤為尖銳而堅定。

從芬妮以年幼貧女寄養之身踏入曼斯菲爾德莊園的第一個場景開始,有那麼幾章,對中國讀者來說,極有可能會有一個格局上的喚起:黛玉初入榮國府。當然,這是極其隱約的對照。富庶優美但封閉孤寂的老派莊園,威嚴家長型的伯特倫男爵,瑣屑絮叨的姨母,日日相伴處處關照的表哥埃德蒙,芬妮的飄逸纔情與敏感易動,夾在埃德蒙與芬妮當中且明媚大方的克勞福德小姐,還有騎馬、朗誦、打獵、彈琴、演戲等一幫子青年表兄妹間的藝術活動——跟大觀園及其人物布局,是不是有幾分相似?查查兩部作品的寫作時間,前後相差不過四五十年,漫長浩蕩的文學之河中,這微妙但毫無意識的小小呼應,有點意思。

不過這最初的感受隨著閱讀推進,很會因主人公完全不同的個性而被覆蓋了。對“寄居者”這一身份所必然要面對的外部境況,即便有表哥埃德蒙的寬厚體貼,仍然無法抵消眾人在日常中的逼仄以待,芬妮性格中有隱忍的部分,有甘居偏側的委曲求全,但每到事關重大,她都是極為執著的。比如,家中排練戲劇時,所有男女老少皆或多或少地卷入其中,隻有她,借口這有違伯特倫男爵的家風之道,從頭到尾堅持拒不合作,其不近情理,幾乎相當於庸俗意義上的“三缺一”。可這還隻是小小預演,到了終身大事上,她的執拗幾乎成了全書後半部的倒風逆流,同時也成了最強勁的敘事動力。

年金豐厚且為人活潑有趣、引得眾多閨中少女青睞的亨利·克勞福德在與芬妮兩個表姐的三角風流之後,猛然留意到沉靜克制的芬妮,便好勝地想“在她心上打一個小小的洞”,這是典型花花公子的思路。可這支遊戲色彩的愛神之箭可一丁點兒沒射中芬妮,反過來倒在他自己心口上打了一個大洞,他弄假成真地愛上了芬妮,開始了猛烈並幾乎可以說是真誠動人的追求:不聲不響地幫她弟弟跑職務升遷,煞費苦心地托他妹妹為芬妮的初次社交舞會準備純金項鏈,包括他一直追到芬妮的老家樸次茅斯,在拮據、混亂、父母親粗魯不體面的情境之下,他能不著痕跡地照顧芬妮的感受,等等。寫這一類戀愛把戲,向來是奧斯丁的拿手好戲,確實也把克勞福德的心理轉變寫得層次分明。

這時且看芬妮,以她在姨母家一直以來的尷尬身份,以及內向寡淡的處世,大家簡直都認為她必然是要老姑娘做到底,正好以照顧“可憐的伯特倫夫人”為志業,寂寥此生罷了,可而今卻冒出這樣一個出色而熱忱的求愛者,書裡所有人,以伯特倫男爵為首的眾多長輩,哪怕是秘密情敵兼虛擬閨蜜的克勞福德小姐,包括一向最理解她的埃德蒙,都在訓誡、說服、勸導、請求芬妮,且都是“為她好”的名義,要好好地考慮並接收下來,就包括我們這些書外的讀者,看到這裡簡直也都要著急起來了。

但奧斯丁偏偏在這裡給芬妮以特別強大的孤行之力,有如激流中的頑石,一方面因為她始終無望地愛著埃德蒙,另一方面是她一直牢記著曾經辨認出的那個“真正的”克勞福德,不能接受他的輕浮無良。這不僅僅是一個人物設計上的力量感,其實還包括寫作上的難度,這麼個寄人籬下的少女,向來都柔弱、順從、忍讓,如何以一己孤身來對抗這仿佛是苦盡甜來、如花似錦的好運——在叫人緊張的一連串鋪墊之後,奧斯丁最終動用了一個飛躍性的外部力量,讓問題出在克勞福德身上,以一樁遽然發生的丑聞來解決芬妮面前的雙重困境:埃德蒙對克勞福德小姐的痴迷不悟,來自克勞福德的無法擺脫的追求,從而使得兩對意向中的佳偶就此原地解散。

相比這一結局的關聯性反轉,我更欣賞他們排練《山盟海誓》的那幾段。這也是本書前半部的重頭戲,幾對男女間擊鼓傳花般的追求與妒忌,昏昏無事者的瞎摻和,無藝文能力者的愈加笨拙,富貴自戀者的胡鬧與興奮,旁觀者的全知視角與某種寥落,實在寫得高妙,也最見奧斯丁的場景調度與細節功力,最主要的是,她通過這些最終因伯特倫男爵突然歸來而演出未遂的混亂排練,把書中人物關繫的利害、進退、濃淡,巧借劇中情節的覆射進行了極出色的攪拌與推動。而在一九九九年至二〇〇七年先後改編的兩個電影版本裡,關於這一排戲場景,正因其太過微妙,皆未能夠得到很好的呈現——讀原著纔是最完整豐滿的體驗。順便提一句,這些年來,奧斯丁作品一直都是影視劇改編熱門,《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愛瑪》《曼斯菲爾德莊園》都有兩個或以上的版本,連她本人的經歷也幾度被改編成影視。但影視劇所抓取和突出的,常常是更為戲劇化的情感部分,而奧斯丁小說的精髓所在,我以為,不止愛情,遠不止愛情,而是她對淡味日常與人情世理的孜孜書寫。

而稍有經驗的讀者都知道,傳奇性其實是虛構寫作的喧囂大道,因其是日常的反面,故而盡可以去跌宕起伏,曲折浮沉,竭盡濃烈誇張之能事。相對而言,四季三餐晨昏、日常喫喝起居,越是普遍的世俗經驗,越是難以書寫且難以服眾的。縱觀奧斯丁的幾部長篇,整體敘事框架皆囿於鄉村一隅,人物騰挪,無非是起居室、花園、圖書室、閨房、閣樓,最多是舞會劇院等極為有限的空間,所發生的最大“風波”,不過就是一些正在醞釀或正在中斷的男女情感,每日間所懸念或參悟的,也是“他終於挽起了她的胳膊”“她借口疲倦放棄了給他捎回口信”之類的細節,這甚至也成了一部分同行對她頗為不屑的理由,比如同為英國女作家的夏洛蒂·勃朗特就評價說“奧斯丁的視角過於狹隘”。

可列位須知啊,正是這樣的狹隘日常,構成了大部分人的大部分經驗。生活是什麼,就是無邊無際的海水,它在提供基本補養的同時,也腌制和淹沒著日日相似的漫長時光,這樣的狹隘,正是存在與虛無的險要之境,是孤獨個體的獨白,是通往內心也通往外部的幽長暗道。簡·奧斯丁勇敢地把她的取景器對準這些狹小之處,以一種尊重、體恤、哀憐的筆觸,把世俗日常寫成了無可避讓、不可或缺的經典命題。

尤其我想強調的,是這種世俗日常中的勢利性構成。這可能緣於奧斯丁本人的婚戀經驗,這經驗固然有限,但影響深遠。也可能是她在漫長的寫作之中,對人性所抱有的根本性體恤。在她的小說中,總會有絕對多數的人物,把婚姻生活的實用匹配性,說白了,把對經濟的考量高置於情感之上。以《莊園》為例,兩位“親愛的姨媽”自不用說,伯特倫男爵雖則公正開明且對芬妮青眼有加,亦篤認此一信條,而在年輕男女中,克勞福德小姐及芬妮的兩位表姐,顯然也以此作為婚姻選擇的不二原則——這樣的處理,庸俗嗎,恰恰不。固然簡·奧斯丁的行文略有些淡淡的譏諷之意,可是不過分,亦並無大的譴責,因為奧斯丁深諳一點:沉重物質與精神高蹈的搏鬥,天長日久,如影隨形,正是凡人命運中的日常性存在,是激情與煩惱的動力,是妥協與耐力的拉扯,這就是生活本身,甚至是美本身。試問,誰人身邊不會有這樣一位自私的、計較的、講究物盡其用同時不願承擔責任的大姨媽,就包括一向把芬妮當作私人財產的二姨媽,在得知芬妮的被求婚喜訊後,明知這會讓她失去一個免費且任勞任怨的僕役,仍那樣發乎內心地發出崇高的呼叫:“你必須明白,接受這麼一門完美無缺的親事,是每個年輕女子的責任。”這隻是很小的一筆,可簡·奧斯丁沒有放過,她帶著一絲淡淡的笑與愛意,讓姨媽本能和真摯地呈現出她這一瞬間的自我犧牲,在一致對外、成全親人的這一勢利權衡之中,當然得這樣,非得這樣不可。而這不正是我們人生取舍中的慣常寫照嗎,我們其實都跟兩位姨媽一樣,哪有什麼更高尚的大抉擇更縹緲的大境界,所有的日常都是在本我與超我,在自我與他者,在內部與外部,在局部與整體間,做類似這樣隻是“小動作”的選擇。

確實,奧斯丁寫得多麼小啊,小得如此之大。這種對世故與勢利的迎面而上、坦然視之、端莊領受,正是奧斯丁對世俗日常主題最富有深意的一個貢獻。她對人生的撫摹,知其寒涼而帶有溫度,以其細膩而見憐愛,以其狹窄而顯寬大,這正是化歸於文學長河的經典之味,它迢遞至今,爍光依舊,映照著當下與此後,映照著一代又一代讀者在不同年份的冷暖時世。

魯敏

二〇二〇年八月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