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一生(精裝 網格本 人文社外國文學名著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人民文學出版社
    【市場價】
    608-880
    【優惠價】
    380-550
    【作者】 莫泊桑盛澄華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6615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66152
    版次:1

    商品編碼:12808289
    品牌:人民文學出版社(PEOPLE’S
    包裝:精裝

    開本:32
    出版時間:2021-01-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288
    字數:187000

    作者:莫泊桑,盛澄華

        
        
    "

    編輯推薦

    短篇小說之王的第一部長篇。

    茅盾推薦中國讀者必讀的37部世界名著之一,入選日本城塚登等學者開列的世界優秀古典名著書目。



    出版說明

    人民文學出版社自一九五一年成立起,就承擔起向中國讀者介紹優秀外國文學作品的重任。一九五八年,中宣部指示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籌組編委會,組織朱光潛、馮至、戈寶權、葉水夫等三十餘位外國文學權威專家,編選三套叢書——“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叢書”“外國古典文藝理論叢書”“外國古典文學名著叢書”。

    人民文學出版社與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根據“一流的原著、一流的譯本、一流的譯者”的原則進行翻譯和出版工作。一九六四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成立,是中國外國文學的*高研究機構。一九七八年,“外國古典文學名著叢書”更名為“外國文學名著叢書”,至二〇〇〇年完成。這是新中國第一套繫統介紹外國文學作品的大型叢書,是外國文學名著翻譯的奠基性工程,其作品之多、質量之精、跨度之大,至今仍是中國外國文學出版史上之*,體現了中國外國文學研究界、翻譯界和出版界的*高水平。

    歷經半個多世紀,“外國文學名著叢書”在中國讀者中依然以繫統性、權威性與普及性著稱,但由於時代久遠,許多圖書在市場上已難見蹤影,甚至成為收藏對像,稀缺品種更是一書難求。在中國讀者閱讀力持續增強的二十一世紀,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鋻空前頻繁的新時代,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文學出版社決定再度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合作,以“網羅精品,格高意遠,本色傳承”為出發點,優中選優,推陳出新,出版新版“外國文學名著叢書”。

    值此新版“外國文學名著叢書”面世之際,人民文學出版社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謹向為本叢書做出卓越貢獻的翻譯家們和熱愛外國文學名著的廣大讀者致以崇高敬意!

    “外國文學名著叢書”編委會

    二〇一九年三月


    內容簡介

    《一生》(1883)是莫泊桑對長篇小說的初次嘗試,這部小說試圖通過一個女子平凡而辛酸的身世來剖析和探索人生。故事平鋪直敘,絲毫沒有剪裁的痕跡,卻充分發揮了作者在“白描”技巧上的特長,使小說達到了“以單純的真實來感動人心”的藝術效果。加之作者善於運用富有鄉土味的優美散文,展示他最熟悉的諾曼底傍海村莊的迷人景色和人情風俗,更增添了小說的魅力。

    作者簡介

    莫泊桑( l850—1893 ),十九世紀後半葉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和短篇小說家、自然主義文學流派的傑出代表,曾師從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一生創作了六部長篇小說、三百五十多篇中短篇小說和三部遊記。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與契訶夫和歐·亨利並稱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師。

    譯者簡介:

    盛澄華( 1912—1970 ),浙江蕭山人。先後就讀於復旦大學、清華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繫。1935年赴法國巴黎大學文學院深造。1940年回國。先後在西北大學、復旦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任教。主要論著有《論紀德》《新法蘭西評論與法國現代文學》;譯作有紀德的《偽幣制造者》《地糧》,莫泊桑的《一生》等。


    精彩書評

    《一生》的作者不但是天纔的作家,而且還是第一流的心理學家,從該小說裡,讀者能夠看到他用鮮明的表達力,傳達出自己所敏銳體察到的可見與不可見的東西,並且把這兩者罕見地有機融合在了一起。

    ——評論家瑞茲伍斯基

    莫泊桑的語言雄勁、明晰、流暢,充滿鄉土氣息,使人們愛不釋手。他具有法國作家的三大優點:明晰、明晰、明晰。

    ——法國作家法郎士

    而從這一天起,他(莫泊桑)就不斷地有作品問世,他高產,穩產,顯示出爐火純青的功力,令我驚嘆,短篇小說,中篇小說,源源而出,無限地豐富多彩,無不精湛絕妙,令人嘆為觀止;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劇,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戲劇,打開一扇令人頓悟醒豁的生活的窗口。讀他的作品的時候,可以是笑或是哭,但永遠是發人深思的。

    ——法國作家左拉


    精彩書摘

    約娜收拾好行裝以後,走到窗子跟前,但雨還是下個不停。

    一整夜,暴雨嘩啦嘩啦地打在玻璃窗和屋頂上。低沉的、蓄著雨的天空仿佛裂了縫,把水傾瀉到大地上,使泥土變成稠漿,糖一般地溶化了。吹過一陣陣悶熱的暴風。行人絕跡的街道上,陰溝像泛濫了的小溪,發出潺潺的水流聲。街道兩旁的房屋海綿似的吸收著水分,濕氣滲入內部,從底層到頂樓,牆上全是那麼濕漉漉的。

    從清早起,約娜觀望天色,該有百來次了。她是昨天剛從修道院回家的,以後可以長此自由下去了。她準備要享受一番向往已久的人生的百般幸福,現在她所擔心的是,天氣要不放晴,她父親肯不肯動身。

    約娜發現自己忘了把日歷放在手提包裡。她從牆上把一個小小的月份牌摘了下來,月份牌上花邊中間有用金字印成的一八一九年這個年份的日期。她拿起鉛筆,劃掉前面的四欄和每一個聖名,一直劃到五月二日,也就是她離開修道院的這一天。

    “小約娜!”有人在房門口叫她的名字。

    約娜回答說:“爸爸,進來吧!”她父親就走進她的房間來了。

    這就是勒培奇·德沃男爵,名字叫西蒙·雅克。男爵屬於上一世紀的貴族,心地善良,但有些古怪脾氣。他非常崇拜盧梭,熱愛大自然、原野、樹林和動物。

    身為貴族,男爵對一七九三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資產階級左翼雅各賓黨人開始專政的一年,也是國王路易十六夫婦被人民送上斷頭臺的一年。所發生的事件本能地懷有反感;但他那哲人的氣質和所受的非正統的教育,使他痛恨暴政,當然這種痛恨也就隻限於無關痛癢地發發牢騷而已。

    秉性善良是男爵最大的優點,也是他最大的弱點。這種善良,不論為愛憐,為施舍,為擁抱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一種造物主式的善良,佛光普照,來者不拒,仿佛出於意志的遲鈍和魄力不足,幾乎像是一種毛病。

    男爵是一個理論家,因此他為女兒的教育想出了一套完整的方案,希望使她成為一個幸福、善良、正直而溫柔多情的女性。

    約娜在家裡一直住到十二歲。然後,盡管做娘的哭哭啼啼,父親還是把她送進聖心修道院去寄宿了。

    他讓她在那裡過嚴格的幽禁生活,和外界隔絕起來,不使她知道人世間的一切。他希望在她十七歲上把她接回來時仍然是童貞無邪,然後由他自己詩意地來灌輸給她人世的常情,在田園生活中,在豐饒和肥沃的大地上來啟發她的性靈,利用通過觀察動物的相親相愛和依戀不舍來向她揭示生命和諧的法則。

    如今她從修道院回來了,喜氣洋洋,精力充沛,急想嘗一嘗人生的幸福和歡樂,以及種種甜蜜的奇遇,這一切都是她在修道院閑愁無聊的白日裡,在漫漫的長夜裡,在孤獨的幻想中一再在心頭出現過的。

    她長得教人想起韋洛內茲十六世紀意大利的名畫家。的一幅肖像畫:閃閃發亮的鮮栗色的頭發,仿佛使她的皮膚顯得更為光彩,這是生長在貴族家庭裡的人所特有的一種白淨而紅潤的皮膚,在陽光的撫弄下,隱約可以分辨出在皮膚上還蒙著一層細絨般的汗毛。眼睛是暗藍色的,就像荷蘭小瓷人的眼睛一樣。

    她在左鼻翅上有一粒小黑痣,右頰上也有一粒,還有幾根初看時分辨不出的和皮膚同一顏色的汗毛。她身材修長,胸部豐滿,腰身顯出柔美的曲線。她說話時清脆的嗓門有時顯得太尖,但是她爽朗的笑聲可以教她周圍的人們都感染快樂。她常有這種習慣性的動作:把雙手舉到鬢角邊,像是要掠平她的頭發。

    看見她父親進來,她迎過去抱住他,吻著他,叫道:“到底走不走呢?”

    他微笑了,擺動著他那留得很長的蒼蒼白發,一面伸手指著窗外說:

    “你說這樣的天氣怎麼能動身呢?”

    然而她撒著嬌,甜蜜蜜地央求他:

    “啊!爸爸,我求求您,我們走吧!到下午天一定會晴的。”

    “但你母親可絕對不會答應呀!”

    “行!我擔保她會答應的,我去跟她講就是啦。”

    “好吧,你要能說服你母親,我這方面就不成問題。”

    她連忙奔向男爵夫人的臥室,因為她等候這動身的一天,早等得愈來愈不耐煩了。

    自從她進聖心修道院以後,她沒有離開過盧昂,因為不到一定年齡,她父親不放心她享受任何娛樂。隻有過兩次把她帶到巴黎去,每次住了半個月,但巴黎也是一個城市,而她所向往的卻是鄉村。

    現在她就要到白楊山莊去過夏天,這個古老的莊園是他們家的產業,房子造在意埠附近的高岩上。她相信這種在海邊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一定是其樂無窮的。而且,莊園的這份產業早已決定是留給她的,等她結婚以後她就要在那裡長住下去。

    可恨這場大雨從昨夜下起,片刻不停,這真是她一生中第一次遇到的最倒霉的事情。

    可是纔過了三分鐘,她就從她母親的臥室衝出來了,滿屋子都聽得見她的叫聲:“爸爸,爸爸,媽媽答應了;快備車吧!”

    雨仍然嘩啦嘩啦地下個不停。而當那輛四輪馬車到門口時,雨反而下得更大了。

    約娜正要上車時,男爵夫人纔從樓梯上被攙下來,一手是她丈夫扶著,另一手是一個高個兒的使女,這位姑娘結實矯健得像一個小伙子。她是諾曼底省格沃地方的人,年紀至多纔十八歲,不過看去少說也像有二十歲了。這一家人拿她當第二個女兒看待,因為她媽媽原先是約娜的奶媽,這樣她和約娜就成了同奶姊妹。她的名字叫蘿莎麗。

    蘿莎麗主要的職務是攙扶她的女主人走路,因為近幾年來男爵夫人由於害了心髒擴大癥,身體變得異常肥胖,她時刻都為這個叫苦。

    男爵夫人步行到這所古老的府邸的臺階前,已經氣喘得厲害,她望一望院子裡滿處淌著水,嘆氣說:“這真是不講道理。”

    男爵始終堆著微笑,答道:“這可是您自己拿的主意,阿黛萊德夫人。”

    由於她有阿黛萊德這麼一個華貴的名字,她丈夫一叫她時,便總要帶上“夫人”這個稱呼,表示尊敬,其實卻是含有幾分譏笑的意味。

    男爵夫人又向前走了幾步,很喫力地上了車子,把車身的彈簧壓得咯吱咯吱地響。男爵坐在她身旁,約娜和蘿莎麗坐在對面的板凳上,背向著馬。

    廚娘呂迪芬抱來幾件外套,蓋在他們的膝頭上,又拿來兩個筐子,塞到他們腿底下;然後自己爬上車,坐在西蒙老爹身邊的座位上,用一塊大氈子裹住了全身。門房夫婦走過來關上車門,向全家鞠躬告別;行李是隨後另用兩輪車送的,主人為這事又向他倆叮囑了一番,全家這纔起程。

    馬車夫西蒙老爹在雨下低著頭,弓著背,縮在三幅披肩的長外套裡,看也看不見了。呼嘯的暴風雨吹打著車窗,路面淹沒在雨水中。

    兩匹馬拖著那輛四輪馬車快步沿著河岸馳去,趕過一排排的大船。船上的桅杆、帆架和網繩像落了葉子的光禿禿的樹木一樣淒然挺立在濕漉漉的天空裡。然後馬車轉入漫長的裡節臺山的林蔭大道。

    不久車子穿過一片一片的牧野;偶爾一株被淹的垂柳,枝葉像尸體那樣無力地垂著,從雨水迷茫中顯露出它那沉重的神態。馬蹄在路上嗒嗒地響著,四個車輪濺起成團的泥漿。

    車上誰也沒有說話;旅人的心情也和大地一樣,仿佛是濕漉漉的。男爵夫人仰著腦袋,合上了眼皮,把頭靠在車廂上。男爵淒然望著雨中田野憂郁的景色。蘿莎麗膝頭上擱著一個包,像鄉下老百姓常有的那樣,在那裡兀然出神。獨有約娜,在這種溫暖的下雨天,仿佛剛從緊閉的室內被移到露天的一棵植物,覺得自己又復活了;她那濃厚的興致,像是密集的枝葉,把她的心和憂愁隔絕開了。雖然她也默不作聲,但心裡卻想歌唱,恨不得把手伸到窗外接一點雨水來喝;她欣賞馬兒載著她飛奔,她觀望沿路淒涼的景色,而感到自己安穩地坐在車中,傾盆大雨,淋不到她,心裡真是快活極了。

    在滂沱大雨下,兩匹馬兒發亮的臀部上冒出一陣陣的熱氣來。

    男爵夫人漸漸睡熟了。六股梳理得很整齊的下垂的發鬈,像框子似的圍住她的臉龐,臉龐慢慢沉下來,綿軟軟地被托住在脖子下三道厚厚的肉褶上,脖子最靠下的幾道褶襉已經和汪洋大海似的胸部連接在一起了。每呼吸一次,她的腦袋昂起來,然後又垂下去;兩個腮幫子都鼓著,同時從半開的嘴唇縫裡呼嚕呼嚕地發出熱鬧的鼾聲。她丈夫向她偏過身子去,輕輕地把一個皮制的小錢包放到她交搭在肥大肚皮上的雙手裡。

    這一觸動把她驚醒了;她以人們在瞌睡中突然被驚醒時的那種發獃的神色,看了看這個錢包。錢包掉下去,散開了。金幣和鈔票嘩啦一下撒了滿車。這時候她纔完全清醒;她女兒樂得哈哈大笑。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譯本序

    十九世紀末葉,法國的一位作家曾經半開玩笑地說:“我像流星一樣進入文壇”,不幸的是,他的創作生涯也如流星般一閃而過。但這道閃光是如此耀眼,不僅使法國人驚嘆不置,而且為全世界所矚目。

    這位作家,就是被法朗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的莫泊桑。

    莫泊桑在進入文壇之前,是巴黎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職員。一八八○年,他的短篇小說《羊脂球》在著名的《梅塘夜話》小說集中發表,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這篇小說巧妙的構思、圓熟的技巧和對現實的深刻剖析,受到人們的交口稱贊;還有他那清新、優美而又準確、簡練的文體,即使最挑剔的文體家也認為無懈可擊。法國公眾隻道發現了一位天纔,卻不知這位天纔已在高人的指導下,刻苦奮鬥了十餘年;更不會想到,這位天纔是在無法逃脫的遺傳性精神病的威脅下,以頑強的毅力與自己的命運做鬥爭。

    莫泊桑的母親,是詩人兼小說家勒普瓦特萬(1816—1848)的妹妹,本人也酷愛文學。莫泊桑自幼受母親熏陶,十三歲開始寫詩。在中學階段,巴拉斯派詩人路易·布耶曾經熱情地關懷這個年輕人的成長。從一八七三年起,他在舅舅及母親的老友福樓拜的悉心指導下,接受了極嚴格的寫作訓練。福樓拜培養他對生活的感受力和敏銳的觀察力,培養他嚴謹的寫作態度和對文體美的執著追求。這位老師對弟子的關心和愛護是十分感人的,每當莫泊桑喪失勇氣,老師總是以熱情的鼓勵和督促使他振奮起來。福樓拜強調“纔能就是持久的耐性”,他要求莫泊桑以長期不懈的努力,去獲得自己的獨創性。這位勤奮而聽話的學生也沒有辜負老師的期望,他孜孜不倦,所寫習作數以百計,終於寫出了使老師拍案叫絕的《羊脂球》。

    從《羊脂球》開始,莫泊桑的作品如噴泉般湧射而出,短短的十年之中,他發表了三百多篇中短篇小說,六部長篇小說,三部抒情遊記,一部詩集,還有若干戲劇和相當數量的評論文章。不幸多年折磨他的疾病惡性發作,一八九一年他不得不告別文壇,一八九三年七月與世長辭,終年四十三歲。

    在十九世紀群星燦爛的法國文壇,能躋身於巴爾扎克、雨果、司湯達、福樓拜、左拉等大師的行列而不黯然失色,這絕不是一般的纔華所能達到的,必定是在某些方面有其獨創的纔能;何況莫泊桑還是一個同時使讀者、批評界和同代作家為之傾倒的人物,這就使我們不能不懷著極大的興趣去探究其個人特色及魅力之所在。

    與前述那些第一流的大作家相比,在氣魄的宏偉、畫面的廣闊和哲理的深度方面,莫泊桑顯然要略遜一籌。他不是哲人,也不是歷史家,他缺乏巴爾扎克那種深邃的歷史洞察力,不具備司湯達那種政治敏感,不像他的老師福樓拜那樣縝密細膩,也不如左拉的視野寬廣。但他自有一種非凡的捕捉生活的本領,善於從一般人視而不見的凡人小事中,發掘帶有本質意義和美學價值的內容,從而大大豐富了文學的題材。

    就一般人的眼光看來,莫泊桑的生活閱歷並不十分豐富。他出身於諾曼底一個破落的貴族之家,在家鄉的田園景色中長大,中學畢業後到巴黎學法律,不久因普法戰爭爆發應征入伍,未及作戰又在大潰退中返回故鄉,接著先後在法國海軍部和普通教育部當了十年小職員,直至《羊脂球》使他一舉成名。這樣,諾曼底的農民和鄉紳、普法戰爭以及巴黎小職員單調沉悶的生活,就成為他的主要創作源泉。莫泊桑正是利用這些平淡無奇的生活素材,給讀者提供了一組組豐滿生動的社會風俗畫,出色地勾畫了社會中為數眾多的小人物的群像。

    寫小人物,不能說是莫泊桑的創舉,其他作家的作品中,也出現過不少小人物,但小人物一般不能成為他們作品的主人公:巴爾扎克的主人公都是些叱咤風雲的人物,要麼是各行各業的拿破侖,要麼是尚未得志或慘遭失敗的纔智之士,至少是具備某種非凡氣質的個性;司湯達的主人公無一例外具有過人的纔華、堅強的意志和性格,從外表到內心都出類撥萃;雨果的主人公幾乎超凡入聖,全都帶有濃厚的傳奇色彩。而莫泊桑的作品卻大都以芸芸眾生為主人公——農民、鐵匠、船工、修椅墊的女人、窮公務員、流浪漢、乞丐、妓女、俗不可耐的小資產者……都是他著意觀察和描繪的對像。

    若在巴爾扎克筆下,即使平庸的人也寫得不同凡響:賽查·皮羅多是個普通的買賣人,“相當愚蠢、相當庸俗,他的阨運也很尋常”,於是巴爾扎克把他擱置了六年之久,直到賦予這個買賣人某種高貴的品格,並且使他的死達到悲劇的高度。但是莫泊桑認為:“如果昨日的小說家是選擇和描述生活的巨變、靈魂和感情的激烈狀態,今天的小說家則是描寫處於常態的感情、靈魂和理智的發展。”所以他聽任他的人物目光淺短、舉止平庸,從裡到外一無出眾之處,即使他們中的某些人完成了某件英雄壯舉,那也多半出自他們淳樸的天性,甚至是相當原始的本能,而不是由於具備何等樣的英雄氣質。然而這個芸芸眾生的世界,卻成為莫泊桑創作的特殊領域,使他的作品別有新意。沒有他所描繪的這個世界,十九世紀的社會風俗畫卷就不夠完整,尤其是不能充分反映十九世紀後期的法國社會特征。

    應當承認,使莫泊桑在十九世紀文壇上發出異彩的首先是他的短篇小說。這種文學體裁在法國本不十分受人重視(盡管許多名家都不乏優秀的短篇傑作),直到莫泊桑,短篇小說纔充分施展其魅力,顯示出巨大的容量,承擔起描繪社會風貌的重任。如果說巴爾扎克的作品好比巨幅壁畫,莫泊桑的作品卻類似一幀幀小巧的素描,表面看去彼此毫無聯繫,卻的確是十九世紀後期的社會風俗寫真。

    以凡人小事為題材,以短篇小說為主要創作形式,應該說是莫泊桑在文學題材和體裁上的突破,也是他個人獨創性的主要表現。但是,如果沒有他在語言上的突出成就,莫泊桑也不可能引起如此廣泛的贊嘆和重視。

    莫泊桑曾將法蘭西語言比作“一泓清水”,他的語言也確實像“一泓清水”一樣,清新流暢、樸素自然,優美而不流於柔弱,精確洗練而不乏幽默機智,在語言藝術上可說達到了很高的境界,這一點正是使他的同代和後代作家最為折服的。本身也以文體的優美著稱的阿那托爾·法朗士,對莫泊桑的語言藝術給予了極高評價,左拉不能不感到望塵莫及,馬拉美、紀德等都把莫泊桑的語言視為法語的典範,法國的教科書紛紛選莫泊桑的作品作範文。

    在創作方法上,莫泊桑直接師承福樓拜,和福樓拜同屬十九世紀後期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雖然福樓拜拒不接受現實主義者的稱號,莫泊桑也曾宣稱自己不屬任何流派,但從他們的藝術理論到藝術實踐,都說明他們與法國現實主義文學傳統一脈相承,而又有所變化發展。

    莫泊桑從事寫作的年代,適逢自然主義在法國風行一時,使他的創作多少受到這一流派的影響。如對所謂人的“動物本能”,莫泊桑就有與自然主義相類似的看法和描寫。但他始終堅持福樓拜的美學體繫,不贊同自然主義的理論主張,盡管他十分敬重左拉的纔能和為人,也不否認自然主義集團的作家創作了不少有價值的作品。莫泊桑的文藝觀,在他為《皮埃爾和讓》所寫的題為《小說》的序文和有關福樓拜、左拉的論文中,有著明確而繫統的闡釋。莫泊桑反對批評家的門戶之見,不同意給小說定下某些不可更改的創作法則,主張給予作家“根據自己的藝術見解來想像、觀察和寫作”的“絕對權利”。在莫泊桑看來,作家的纔能來自獨創性,而獨創性就是思維、觀察、理解和判斷的獨特方式。因此,他不反對自然主義作家按照他們的藝術見解寫作,而他自己卻不願遵循他們的法則行事。首先是在“真實感”的問題上,他不同意自然主義的“絕對真實”論。莫泊桑認為:“一個現實主義者,如果他是藝術家的話,就不會把生活的平凡的照相表現給我們,而會把比現實本身更完全、更動人、更確切的圖景表現給我們。”因為把一切都敘述出來是不可能的,勢必要進行選擇。藝術家“隻能在這充滿了偶然的、瑣碎的事件的生活裡,選取對他的題材有用的、具有特征意義的細節,而把其餘的都拋在一邊”。莫泊桑也不同意過分貶低構思的作用,因為“寫真實就要根據事物的普遍邏輯,給人關於‘真實’的完整印像,而不是把層出不窮的事實死板地記錄下來”。

    當然,對於一味強調主觀意像的浪漫主義,莫泊桑更加不以為然。他承認浪漫主義時代出現了許多不朽的藝術傑作,但討厭浪漫主義的“浮誇作風”和“邏輯的混亂”,不贊成像他們那樣“在實際生活之外另創造一種比生活本身更美的生活”,並批評浪漫主義者“拋棄了法國人的健康思想和蒙田、拉伯雷的傳統智慧”。

    可見,在文學與現實生活的關繫問題上,莫泊桑和十九世紀前期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的觀點是十分接近的。和巴爾扎克、司湯達一樣,福樓拜和莫泊桑都很重視對現實的觀察、分析、提煉和概括,重視對事物內在關繫的探究,不僅要求準確地把握事物的外貌,而且力求“深入到對像的精神和心靈深處,理解其未暴露出來的本質,理解其行為的動機”,進而以典型化的手段,以具有高度概括性而又個性鮮明的藝術形像描繪出來。這種藝術方法,正是巴爾扎克式的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莫泊桑的《羊脂球》《漂亮朋友》……都是這種創作方法極為成功的實踐。

    不過,福樓拜和莫泊桑的藝術,與以巴爾扎克、司湯達為代表的前期批判現實主義又有所不同。主要是在對待現實生活的態度上,前期的作家熱情洋溢,積極參與社會生活,介入現實鬥爭,而且在作品中以極其鮮明的態度表現出來。福樓拜和莫泊桑卻竭力對生活抱旁觀態度,以客觀冷靜的描摹來掩蓋作家對現實的分析。在福樓拜和莫泊桑看來,作家隻能通過“選擇具有特征意義的細節”來刻畫事物的實質,而不允許作家在作品中直接表露自己的觀點,因此,應當“小心翼翼地避免一切復雜的解釋和一切關於動機的議論,而限於使人物和事件在我們眼前通過”。莫泊桑認為,“心理分析應該在書裡隱藏起來,如同它在生活中實際上是隱藏在事件裡一樣”。作家隻能將心理分析作為“作品的支架”,如同看不見的骨骼是人身體的支架。巴爾扎克和司湯達卻不然,盡管他們同樣重視“選擇具有特征意義的細節”來突出事物的本質,卻不甘心讓自己完全退到幕後。他們時時刻刻和他們的人物生活在一起,和這些人物同呼吸、共命運,隨時隨地剖析他們的心理,或對他們的遭遇發出慨嘆,甚至有時要借用他們的舌頭,長篇大論地闡述自己關於政治、經濟、哲學、歷史、司法、行政、宗教、倫理,乃至自然科學等五花八門的見解。

    從純藝術的角度看,福樓拜和莫泊桑所追求的,也許是一種更為微妙精深的藝術境界,需要藝術家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勞動。事實上,這兩位作家在藝術上的確比巴爾扎克、司湯達更嚴謹、更細膩,文體也更為簡潔優美。但從整體看,前期兩位大師的作品卻更有感染力,更能震撼人心。這一差距,當然不能歸咎於藝術上的力求完善,問題也不在於作者的觀點是隱蔽還是公開,而是後期的兩位作家根本缺乏前期作家那種有強大吸引力的激情。

    巴爾扎克和司湯達生活在法國的重大歷史轉折時期,大革命的動蕩和拿破侖的豐功偉績在人們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像,那正是產生英雄夢想和偉大熱情的時代,在文學上則是產生浪漫主義的時代。即使是現實主義作家,當時一般也都帶有濃重的浪漫主義氣質,他們滿懷理想,熱切盼望出現一個容許個人纔智充分發展的合乎理性的社會;而且深信自己在當代歷史中應當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所以他們以全部熱情投入現實生活,密切注視歷史的進程、時代的交替,猛烈抨擊一切不合理的現像,努力探索更加合理的未來。

    可是福樓拜和莫泊桑生活在資本主義穩定發展的時期,一切幻想早已破滅,剩下的隻是平庸、鄙俗的現實。他們愈是觀察,就愈是對這個社會感到惡心和蔑視,以致根本不屑於參與政治和社會生活。福樓拜遁世隱居,莫泊桑超脫一切。於是他們成為這個社會的批判的旁觀者,以一種冷漠的譏刺態度,把人們尚未識透的社會如實描繪出來,不加評論,不加分析,讓人們自己去判斷。

    這些冷漠,與其說是無動於衷,毋寧說是一種喪失理想的悲哀。從莫泊桑的某些作品可以看出,他的天性並不冷漠。他對統治者充滿憎恨,對弱者寄予無限同情,對下層人民身上淳樸善良的品質常常發出由衷的贊嘆。可是他對生活缺乏信念,找不到任何理想做支柱。年復一年,他看見生活就這樣在虛偽、可恥的氛圍中緩緩流動,心中隻覺一片空虛和厭倦。這種情緒隨著時間的推移愈來愈嚴重,使他愈來愈傾向於叔本華的悲觀主義哲學。

    福樓拜也是悲觀的,他懷疑一切,甚至懷疑自己,但他至少還信仰藝術;莫泊桑到後來甚至對藝術也感到厭倦:“我現在對一切都感到漠然,我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極度的厭倦中度過,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來塗寫我盡可能高價售出的文字,一面為從事這可憎的職業而痛苦。”他痛苦,是因為作家的職業使他習慣於解剖一切,使他身上產生了“第二種視力”,這種視力“既是作家的本領,又是他們的不幸”,“我寫作,因為我了解,我痛苦,因為我認識現實太清楚。”

    實際上,他那超脫一切的冷漠態度,他那使文學孤立於社會政治之外的企圖,不知不覺已縮小了他的視野,使他不能廣泛和全面地研究和認識社會,使他不可能看見代表人類前途和希望的因素。因此,他雖然對現實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卻不比他的讀者更有遠見。他和許多同時代人一樣,把現存秩序看成永恆不變的東西,把一切企圖改變現狀的鬥爭都看成是愚蠢的、徒勞無益的舉動,甚至把某些丑惡的東西看成人類固有的本質,從而更深地陷於悲觀絕望而不能自撥。“哀莫大於心死”,莫泊桑的漠然,恰是極度悲觀的表現。正是這種悲觀,削弱了他的作品的力量,導致他創作力的逐步衰退,並且直接危害了他的健康。

    莫泊桑固然是以短篇小說的建樹聞名於世的作家,但並不意味他在長篇小說方面纔具平庸。他共計創作長篇小說六部:《一生》(1883)、《漂亮朋友》(1885)、《溫泉》(1887)、《皮埃爾和讓》(1888)、《如死一般強》(1889)和《人心》(1890)。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前兩部。他的長篇小說非但具有他的短篇小說那種主題集中、結構嚴謹、形像鮮明、文筆清新流暢等優點,且因容量上的便利,人物塑造更為豐滿,主題的發揮也更加深入。

    《一生》(1883)是莫泊桑對長篇形式的第一次嘗試。這部小說試圖通過一個善良女子平凡而辛酸的身世,來剖析和探索人生。

    小說的主人公約娜,是諾曼底一個沒落貴族家庭出身的少女,在修道院寄宿學校受教育後,便懷著一般女孩兒都有的對幸福的甜蜜憧憬,回到父母身邊,準備走向生活。

    這是一個平凡的女性,既沒有遠大抱負,也沒有強烈的個性,更沒有什麼出眾的纔能。她隻是個極普通的好姑娘,心地單純、溫柔善良,而且很有教養,既不庸俗,也不虛榮;從父親那兒接受的一點溫和的啟蒙思想,使她對人對事明達寬厚;從母親那兒感染到的一點浪漫氣質,並沒有過分到使她像福樓拜的愛瑪那樣想入非非。她正是莫泊桑心目中最正常、最普通的女性典型:沒有狂暴的激情,沒有過分的欲望,她的全部追求不過是做一個幸福的妻子,一個幸福的母親。

    整個故事沿著約娜的經歷平鋪直敘,沒有任何曲折離奇、驚心動魄的情節,全部內容都是日常的、“處於常態的感情的發展”,似乎是生活本身在我們面前移動,絲毫看不出作者剪裁的痕跡。約娜懷著對生活的天真夢想,和父母一道回到諾曼底的莊園,結識了當地的貴族青年於連·德·拉馬爾。這位年輕的子爵溫文爾雅,風度翩翩,雖然已經沒有財產,仍可算是門當戶對。於是他們相愛、結婚,一切都進展得像約娜所夢想的那樣甜蜜。然而幸福也就到此為止了。蜜月旅行中,拉馬爾自私貪婪的本性已經有所暴露,旅行歸來,愛情也隨著蜜月一起消逝得無影無蹤。丈夫一心算計錢財,對妻子愈來愈粗暴冷淡。不久,約娜發現丈夫欺騙自己,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重病一場後,她將全部感情寄托在孩子身上,但孩子成人以後卻離開母親和一個暗娼姘居,把他母親和外公的財產揮霍淨盡。約娜被逼得走投無路,隻得賣掉心愛的住宅,和她的老使女一起節儉度日。她受到這一連串打擊,已經心力交瘁,虛弱不堪,但仍然想念兒子保爾。最後,保爾的女人死了,他把剛出世的嬰兒交給了老母親。約娜滿心喜悅,感到生活又有了生氣。

    約娜的故事究竟揭示了什麼樣的“人生”?作者沒有作任何解釋說明,甚至不曾為約娜發出一聲慨嘆。但精彩的一筆是通過使女蘿莎麗的嘴,指出約娜並不是世上最不幸的人:“如果您必須為面包而工作,如果您不能不每天清晨六點就起來去干活,真要那樣,您又怎麼說呢?天下有的是這樣的人,後來老得干不了活的時候,還不是窮死。”

    事實的確是這樣,約娜在她那美麗如畫的家鄉,看到過不少這樣的人,“他們(漁人)為饑餓所迫,夜夜都要去冒生命的危險,然而他們還是那麼貧困,嘴裡從來喫不上肉。”比起他們,約娜畢竟不必為衣食奔忙,畢竟還有短暫的幸福的回憶,畢竟還有一個新的生命讓她寄托感情。所以蘿莎麗在全書結尾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人生從來不像意想中那麼好,也不像意想中那麼壞。”這句點題的話,是否作者本人對生活的感受呢?

    莫泊桑似乎想借約娜的一生,說明人們永遠不可能得到他所期待的幸福,然而又不能完全無所期望。當約娜是少女的時候,她期待著愛情的幸福,因而生活對她充滿了吸引力;而一旦這期待變成現實,就“把無限的希望之門關上了,把不可知的美麗的向往之門關上了”,剩下的隻是平庸單調、死氣沉沉的日常生活和冷冰冰的夫妻關繫。愛情似乎是美麗的,可惜像是一件美麗的禮服,結了婚,這禮服就脫掉了。於連在婚前是何等溫柔體貼,一旦結了婚,成為約娜的財產的主人,便立刻還原成粗暴吝嗇的地主。做母親,似乎是幸福的,一旦孩子長大成人,卻給母親帶來種種煩惱。生活就是如此:幸福總是短暫的,而且往往是人們受自身夢想的欺騙時纔感到幸福;痛苦卻是無限的,因為現實永遠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美好。所以,對待生活既不能有太多幻想,也不能完全不抱希望。也許,這就是當時作者想要闡明的“人生”。

    約娜的故事,很容易令人想起福樓拜的《淳樸的心》,雖然福樓拜寫的是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女僕,約娜卻是一位貴族門第的小姐,但兩篇小說的主題、構思、藝術手法都十分近似,甚至對生活的結論也是一致的。兩位作者都沒有選取慘劇題材,而是以極尋常的兩個婦女的淒涼身世表現人生。這兩位不同社會地位的婦女,同屬淳樸善良、欲望不高的類型,而且同樣的安分守己、逆來順受。她們所求不多,卻從未如願;她們溫柔的天性需要感情有所寄托,而她們誠摯的感情往往受到傷害。可是她們所遇到的事情又極為尋常,幾乎在每個屋頂下面都可以發現類似的故事——她們的確不比其他人更不幸。惟其如此,這“人生”的淒涼纔表現得更普遍、更典型。也正因為作者仿佛不曾“哀其不幸”,反而竭力讓她們從不幸中尋出幾點聊以自慰的事情,這“人生”纔顯得更加辛酸、更加慘淡。

    對待於連·德·拉馬爾這個形像,莫泊桑也運用了類似的手法。作者既刻畫出他的自私貪婪、道德敗壞,卻又不把他作為惡人加以譴責,反而描寫社會對他如何諒解,神甫如何為他辯護,約娜的父母如何因憶起自己年輕時的荒唐而緘默不語,甚至約娜自己也漸漸習慣了丈夫的欺騙。當於連和他的情婦一道慘死在山崖下後,約娜居然隻憶起他給她的短暫歡樂,忘卻了他給她造成的痛苦……。的確,正如神甫所說,德·拉馬爾子爵的種種行為也不過和大家差不多。一個鄉村貴族,占有了家中的使女,讓她懷了孕,然後把她趕走或嫁出,這樣的事幾乎天天都會發生,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呢!作家對惡行的這種“輕描淡寫”,有時不是比義正詞嚴的譴責更能給人以深刻的印像,使人們對現實的丑惡更感到觸目驚心麼?

    顯然,莫泊桑在《一生》中的許多細節處理,都吸取了福樓拜的“平淡中求深刻”的特點,充分發揮了自己在白描技巧上的長處,使這部小說真正達到了他所追求的“以單純的真實來感動人心”的藝術效果。加之作者善於運用富有鄉土味的優美散文,展示他最熟悉的諾曼底傍海村莊的迷人景色和人情風俗,更增添了小說的魅力。

    隻是,這部小說雖然揭露了人世的腐朽墮落,卻不曾挖掘產生這些丑惡現像的社會根源,而是過分地強調了“人性”的缺陷,仿佛這就是造成一切不幸的根本原因。這樣一來,作者以高超的藝術技巧展開的主題,便突然拐進了一條狹窄的死胡同,本來具有相當深度的社會題材,竟演變成人類對自身“弱點”的無可奈何的嘆息;於是對一切隻好容忍,惡行本身似乎也變得不那麼可恨,整部作品也就顯得綿軟無力了。

    總之,《一生》是莫泊桑在長篇小說上的一次成功的嘗試,大大鞏固和提高了他在文壇的地位,但這部作品顯然不是他的頂峰之作,真正代表他的思想、藝術最高水平的,是一八八五年出版的《漂亮朋友》。

    《漂亮朋友》基本上沿用《一生》的藝術手法,但比《一生》具有廣闊得多的社會內容和深刻得多的現實意義。這是一部有直接針對性的、政治性很強的作品。小說通過一個無恥之徒的飛黃騰達,揭露了第三共和國時期法國政界人物的丑惡嘴臉,並把批判的矛頭直接指向了當時法國的金融寡頭政治和殖民主義戰爭政策。

    《漂亮朋友》是莫泊桑的作品中現實性、批判性最強,藝術手法也最豐富多彩的一部小說。可以說,無論是思想上還是藝術上,這部作品都是他的一次自我超越,自我突破。但是和十九世紀前期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相比,《漂亮朋友》仍然缺乏某種激勵人的東西。同樣是揭露現實的黑暗,同樣是描寫惡人的勝利,巴爾扎克和司湯達能激起憤慨;莫泊桑卻隻能使人感到苦悶、壓抑。這可能是前者著意描寫了天纔的受摧殘,正直人的被迫害,使小說具有悲壯的意味;而莫泊桑則完全是描寫惡的發展和惡人的所向無敵。在任何時候,前者的作品中總不乏追求正義者,自強不息者,即使這些人未能指出社會的正確出路,至少讓讀者感到有一股不與惡濁環境同流合污的對抗力量;莫泊桑卻對人類缺乏信心。他所看到的人要麼是壞蛋,要麼是弱者,很難找到一個真正站得起來的正面人物。如果說他前期的某些作品中還反映了下層人民身上某些閃光的東西,愈到後來,這種閃光就愈罕見。莫泊桑隻看見眼前一片黑暗,他自己也被這黑暗所征服、所壓倒。他陷入悲觀主義不能自撥,最終導致自己精神崩潰。

    一八八五年以後,莫泊桑的創作事實上已開始走下坡路。主題日趨狹窄,思想漸呈病態,不過一八八七年的《溫泉》仍不失為一部傑作。這部小說刻畫了資產階級的惟利是圖和貴族子弟的放蕩不羈,有較充實的社會內容和較豐滿的人物形像。一八八八年以後他基本上沒能寫出什麼好作品,一八九一年終因神智失常完全擱筆。

    莫泊桑帶著一顆痛苦的靈魂度過了短暫的一生。人們甚至感到奇怪,他那有病的大腦,何以能寫出那麼清晰的文字,何以對現實有那麼清醒的認識。可見莫泊桑並不屬於生活中的弱者,他明知等待自己的是何等可悲的命運,卻不曾向命運屈服。他始終努力保持健全的理智,盡可能有效地利用生命,終於在極短促的時間內,留下了一筆豐厚的文學遺產。雖說這筆遺產中並非全部都是傑作,但確有相當大一部分堪稱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瑰寶。他的整個建樹即使說不上壯麗輝煌,卻自有獨特的意趣和價值。

    艾珉

    二○○二年八月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