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寂靜的春天(《語文》推薦閱讀叢書 人民文學出版社)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人民文學出版社
    【市場價】
    353-512
    【優惠價】
    221-320
    【作者】 蕾切爾·卡森張雪華黎穎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6380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63809
    版次:1

    商品編碼:12699571
    品牌:人民文學出版社(PEOPLE’S
    包裝:平裝

    叢書名:《語文》閱讀推薦叢書
    開本:16
    出版時間:2020-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4

    作者:蕾切爾·卡森,張雪華,黎穎

        
        
    "

    內容簡介

    《寂靜的春天》是美國女作家蕾切爾·卡森的代表作,也是全球*具影響的著作之一。《寂靜的春天》開頭向我們描繪了一個美麗村莊的突變,描述了人類可能將面臨一個沒有鳥、蜜蜂和蝴蝶的世界,全方位地揭示了化學農藥的危害。正是這本不尋常的書,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人們對野生動物的關注,喚起了人們的環境意識,是公認的開啟了世界環境運動的奠基之作。卡森的主要論點是以科學為依據的。圍繞農藥、殺蟲劑和其他有害的現代化學品,卡森花了整整四年的時間,收集和查閱了大量的數據和文獻資料,該書結尾有一份長達幾十頁的“主要資料清單”。這份清單包括幾十份科學報告,作者對各領域領先專家的采訪記錄,還有相關的各種學術論文。從一個學者角度來看,這不僅顯示作者寫作所采納的資料幾乎是窮盡了當時能夠搜索到的有關化學藥品危害的科學研究,也說明其時已經有不少科學家意識到化學藥品的危害,由此開展研究。


    精彩書評

    《寂靜的春天》有著條分縷析的完美闡釋,寫作非常優異。作者對相關問題的事實做了詳盡的研究。

    ……

    《寂靜的春天》的故事,蕾切爾·卡森講得非常好,雖然故事隻呈現了一個非常復雜的難題的一個方面,但如果能夠激發對害蟲控制更好方法的研究,如果能夠鼓勵所有與農藥生產、控制和使用有關的方面在公共利益保護中更為謹慎,那麼這本書將起到有益的作用。

    ——美國生物學家I.L.鮑德溫:《化學品和害蟲》,《科學》,1962年9月第3535期(張雪華譯)

    作為一個民選官員為《寂靜的春天》撰寫前言,我心懷謙卑,因為蕾切爾·卡森這部裡程碑式的著作以不容置喙的證據顯示,一個想法的力量遠遠大於政治家的力量。當《寂靜的春天》於1962年首次出版時,“環境”甚至都還不是公共政策詞彙的一個詞條……《寂靜的春天》宛如曠野裡一聲吶喊,它以深刻的感觸、全面的研究和在論據論點上的精彩書寫改變了歷史進程。沒有這本書,環保運動可能會推遲很長時間,或者根本不會發展起來。

    ……

    《寂靜的春天》對我個人的影響深刻。這是我們在家裡被母親堅持要求閱讀的書籍之一,讀完後圍繞著餐桌討論。每本被拿到餐桌上討論的書籍我和姐姐都不喜歡,但是我們圍繞《寂靜的春天》展開的交談是一份愉快而生動的回憶。事實上,蕾切爾·卡森是引發我如此關注環境並深深涉足環境問題的原因之一……在我的辦公室牆上,卡森的照片掛在政治領導人——總統和總理們的照片中間。她的照片已經掛在那裡很多年了,它屬於那裡。卡森對我的影響比牆上其他任何一個人都大,也許超過他們的總和。

    ……

    蕾切爾·卡森的影響力超越了《寂靜的春天》裡所呈現的她具體關注的範圍。她將我們帶回到一個基本思想,一個在現代文明中喪失到驚人程度的概念:人類與自然環境的相互聯繫。這本書猶如一束光,首次闡明了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問題。

    ——美國前副總統阿爾·戈爾:《〈寂靜的春天〉序言》,霍頓·米夫林出版公司,1994年(張雪華譯)

    《寂靜的春天》改變了美國和國際的政策,助力環保運動的興起。書中描寫了卡森所感受到的人類面臨二選一的那一刻:一條路通往災難,另一條路通往理性。

    ……

    《寂靜的春天》證明了我們可以選擇理性的道路。2007年,美國國鳥白頭海雕脫離美國瀕危物種名單;2008年以來,它已處於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的“低危”保護級別。白頭海雕的恢復一部分要歸功於殺蟲劑使用的減少。這種成功提醒我們,個人和集體決心的力量——春天本該出現的聲音,就應當一直鳴響。

    ——美國進化生物學家羅伯·唐恩:《回顧〈寂靜的春天〉》,《自然》,2012年5月第7400期


    目錄

    目 次

    導讀

    致謝

    第一章 明日的寓言

    第二章 無奈的承受

    第三章 死神的藥劑

    第四章 地表水和地下海

    第五章 土壤的王國

    第六章 地球的綠衣

    第七章 無謂的毀壞

    第八章 鳥兒不再歌唱

    第九章 死亡之河

    第十章 災難從天而降

    第十一章 逾越波吉亞的夢想

    第十二章 人類的代價

    第十三章 透過狹窄小窗

    第十四章 四分之一的概率

    第十五章 大自然的報復

    第十六章 隆隆雪崩聲

    第十七章 另闢蹊徑

    附錄:DDT大事記

    譯後記

    知識鏈接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明日的寓言

    在一個美國中部小鎮,生靈與環境相處和諧。小鎮上的農莊,棋盤般排列規整,田間地頭,作物生氣勃勃,果樹長滿山坡。春天,繁花盛開在綠色原野上,如雲兒朵朵;到了秋天,橡樹、楓樹和樺樹,在松林裡像火焰般閃耀,光彩奪目。狐狸在山裡吟叫,小鹿靜靜穿過田野,在秋天的晨霧裡若隱若現。

    小路兩邊,月桂、莢蒾、赤楊、野花,各種繁茂的蕨類植物交相輝映,一年四季都令人心曠神怡。即便到了鼕天,路邊也風景迷人,小鳥紛紛在小路邊駐足,啄食雪中露出的漿果和枯草的穗頭。這裡的鄉間,鳥類數目繁多,種類豐富,聞名遐邇。春秋兩季,成群的候鳥遷徙路過此地,遠近的人們紛紛趕來觀賞。溪水自山上潺潺流下,干淨清洌,途中陰涼的小池塘是鱒魚產卵的好去處,為垂釣者所喜愛。這種場景,從第一批居民建房挖井、修建糧倉時就有了,多年未變。

    然而,一場詭異的災難悄悄降臨,一切都開始變了。村落像是受到了詛咒,處處是死神的陰影:不明原因的疾病在雞群裡蔓延,牛羊染病而死。農夫們常常談起家人的諸多病痛,鎮上不斷出現新病癥,大夫對此束手無策。有些原因不明的猝死病例,死者既有大人也有小孩,有些孩子在玩耍時突然染病,幾小時之後就死了。

    周遭出奇的靜默。鳥兒都去哪裡了呢?人們說到小鳥就困惑不安,後院的喂鳥處已經荒廢,目光所及的鳥兒奄奄一息,渾身戰栗,飛不起來。這是一個死寂的春天。曾幾何時,知更鳥、貓鵲、鴿子、松鴉、鷦鷯,其他不知名的小鳥,一起在清晨合唱,回音久久不去,如今卻了無聲息,田野、樹林、沼澤,到處一片靜寂。

    農場裡,母雞依舊還在抱窩,卻孵不出小雞。農夫們抱怨無法養豬,新生豬崽個頭太小,活不了幾天。蘋果樹的花正在盛開,卻聽不見蜜蜂的嗡鳴,沒有蜜蜂授粉,自然無法結果。

    一度賞心悅目的小路兩旁,隨處可見枯干焦黃的植物,仿佛剛剛被火舌舔過。這裡一片死寂,了無生機,連溪流也失去了生氣,魚兒已經絕跡,垂釣者不再光臨。

    屋檐下的排水管裡,房頂上的瓦片之間,依然可見斑駁成片的白色粉粒。幾周前,屋頂、草坪、田地和小河上,到處都是這樣的粉粒,如雪花一般。

    這個世界病了,萬物無法獲得新生,而始作俑者既不是巫術,也不是敵人,是人們自己。

    現實中並不存在這樣一個小鎮,但在美國或世界的其他地方,卻能輕易找到一千個類似的小鎮。據我所知,還沒有一個社區經歷過所有這些災難,但其中每一種災禍都在某處實實在在地發生過,不少現實中的社區都經歷過這些情形中的很多種。惡毒的幽靈正悄悄向我們逼近,原以為隻存在於想像中的悲劇,很可能變成嚴峻的現實。

    是什麼讓無數美國城鎮的春天變得寂靜無聲呢?本書嘗試給出答案。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導 讀(節選)

    《寂靜的春天》初版於1962年[1],它催生了世界環保運動和環境政策的發展,被普遍譽為喚醒公眾環境意識的啟蒙之作。作為一部經典的環保著作,作者除了大量引用科學研究文獻體現其科學性,也用了激情震撼如詩歌一般的文學修辭手法,旨在喚醒公眾關注,警惕濫用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學品對野生動植物、生態繫統和人體健康帶來的危害,呼吁人們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繫。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決策者和公眾接受並肯定了此書的價值,連出於擔心自身行業利益受損而竭力反對甚至詆毀此書的美國化學界也最終轉變態度,於2012年將其列為“國家化學史上的裡程碑”。即便如此,圍繞此書的爭議始終未曾消散,這與作者融科學的理性和文學的感性為一體的獨特寫作方式有很大關繫,這樣的科普寫作在20世紀60年代是不多見的,其經久不衰的影響力佐證了這種寫作方式在傳播理念和喚醒公眾意識方面的巨大成功。

    …………

    20世紀60年代,是人與自然分割、公眾普遍相信人類使命就是征服自然的時代,卡森通過展示自然界是一個相互關聯與互相依靠的體繫、人類是這個關聯網的一部分、破壞關聯網的內在完整性最終將給人類自身帶來危害等繫統理念,成功地喚起了公眾的關注。這不僅僅因為她是一位訓練有素的科學家,更因為她是一位非常優秀的作家。全書以一個寓言開頭,初看有些突兀,不像科學論文或科學教科書慣有的模式,但這是一個有效的文學載體,抒情式的描述,情緒強烈的韻律,詩一般的語言,給人很強的畫面感,即刻抓牢注意力,吸引讀者繼續讀下去。

    …………

    卡森毫不掩飾自己對殺蟲劑危害的強烈情緒,采用了許多充滿情緒感染力的修辭,如“邪惡”“險惡”“痛苦”“死亡”“致命”“垂死”“毒藥”等。對一本原著不足二百五十頁的作品來說,卡森警醒世人的意圖不可謂不強烈,後來有學者將這種寫作方式稱為“環境災難式”風格,通過略顯誇張的手法激發公眾關注,旨在推動公共政策改變。但很多抨擊本書的人認為,這樣充滿文學性的用詞缺乏科學著作應有的理性、客觀、中立。在這樣一種生靈塗炭的行動中保持沉默,我們之中還有誰不枉為一個人?(第七章)這樣的問題,有人會認為太感性化,有人會覺得這種哲學性的問題不容回避,也有人認為隻有這樣措辭纔能引起人們的關注,但在卡森眼裡,任何一種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有它們存在的內在意義,“是否有一種文明,它能夠對其他生命發動殘酷戰爭,既不毀滅自己,也不會喪失被稱為‘文明’的權利?”(第七章)是對人類文明內涵和外延的一個終極拷問。

    總而言之,《寂靜的春天》不是一部全面評估殺蟲劑等化學品造福和危害自然和人類的著作,貫穿全書的基調更像一個訴訟案子裡原告律師充滿激情地控訴化學品的危害以期喚醒公眾。從這個角度來看,卡森沒有詳細描述化學品如何造福於人類,有選擇地使用支持她論點的數據和信息,是合理的,其結果也是非常有效的。卡森不是第一個發現濫用殺蟲劑危害的人,但她是第一個將各種相關信息彙總並以科學手法和富有感染力的文學修辭手段呈現出來的科普作家。

    21世紀人類生產生活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已經影響到遠離人類、無人居住的南極大陸,卡森所擔憂的人類中心時代正在變成殘酷的事實。在這樣的歷史和現實背景下,期待重溫《寂靜的春天》能加深和拓展我們對人與自然關繫的思考,而我們的思考和行動將決定人類和人類文明進程的最終走向。

    張雪華

    2019年10月11日

    譯後記(節選)

    重譯此書,我們有幾個目標。首先是保證文章論述部分的邏輯清楚、完整和準確;在此基礎上,力求文字簡單曉暢,盡量符合中文表達習慣及中學階段以上的閱讀水平;在著作內容上增加部分注釋、DDT大事記等,以期幫助讀者減少一些學科壁壘。

    翻譯此書的挑戰之一是如何在保證準確性的前提下選擇與原文情緒相符的中文詞彙。例子之一是第二章的標題“The Obligation to Endure”。以前一些譯本直譯為“忍受之義務”。然而“義務”一詞在中文裡除了有“必須”的普遍含義,一定程度上還有法律規定範疇內的“必須”的意義,隱含著“盡義務光榮”的感覺。此章描述的卻是人類對化學藥品災害逃無可逃的境況。為此我們和編輯討論了很久,最後決定譯成“無奈的承受”。

    另外,本書有一些美國讀者的常識被作者一筆帶過,考慮到中文讀者的需要,我們加了一些說明。比如第七章裡農業部官員出席的國會委員會會議,實際上是法案通過之前的必要的聽證會,文中農業部官員是作為證人前來表述對法案的意見。我們在譯文中增加了一些文字以補全這一隱含信息。文中還有不少與地名密切相關的事例,隻有表達清楚不同地點的位置關繫,纔能說明物種變化的因果關繫。比如第九章章末的佛羅裡達運河和紐約南部鏈狀島礁,我們均反復查看了地圖以及附近地區的生態環境介紹,確認譯文準確反映這些地理環境對魚類種群的保護作用。

    北大生命科學院朱小健老師百忙之中抽空閱讀了第十三章,檢查並校正了ATP描述中不嚴謹的術語用詞和機理說明,比如線粒體在細胞內的位置體現了細胞的功能。同一學院的羅述金老師協助更新了生態學範疇中的最新術語表述,比如evolution在現代生物學中應該翻譯為“演化”,不再用有方向性的“進化”一詞,是因為現代主流觀點認為即便是物種滅絕也是演化的結果之一,不再有優劣之分。在涉及學科的專業細節上得到的此類指點和幫助難以盡數。首都師範大學王波濤也多有幫助,一並致謝。

    翻譯此書是一個讀者和作者雙重角色不停轉換的過程。譯者開始對各種洗滌劑心存戒備,也更能理解垃圾分類的“麻煩”是必要的;當作者充滿激情地描繪未受干擾的自然美景,提醒了我們已經很久沒有留意過鳥語花香。這就是本書對讀者的意義。在危險還未暴露時,我們在歌舞升平中想當然地覺得政府會嚴格監管污染,商業機構會擔心他們的名聲而有所自律。但前端監管屬於“We don’t know what we don’t know(我們不知道有什麼是未知的)”的範疇,執行的難度很大。真正保險的防御性措施是盡量不去干涉我們周遭的世界。

    蕾切爾·卡森的個人經歷也引起譯者濃厚的興趣。本書出版之前,卡森已因科普寫作成名,後又罹患絕癥。在施用農藥蔚成潮流的時代,如果沒有對周遭世界的熾熱情感和強烈的責任感,很難想像她如何頂著化工產品生產廠家和媒體的壓力堅持出版此書,並四處演講大聲疾呼。卡森曾因文風“感情充沛”被質疑是否足夠科學客觀,文中對自然美景深情的描述,用大量數據和事例揭露農藥噴灑計劃的盲目和無知,都體現了這一點。她也多次提到,即便是“對人類無用”的物種也有其美學價值,人類不應該隨意決定其去留。卡森感性的這一面同樣令我產生了極大敬意,恰恰是她躍然紙上的急迫和痛切打動了譯者。希望我們的翻譯能準確傳達出這份富有感染力的熱切。

    2020年伊始,沒有任何預警,大自然就給了人類狠狠一擊。寫這個段落的時候,譯者所在的西雅圖,全球科技和醫療人員最集中的地區之一,剛剛宣布全民居家隔離。在人類暢想星辰大海、火星移居似乎指日可待的時代,恐怕沒有人能預料到,整個地球在病毒肆虐之下竟然沒有一處綠洲。這次疫情必定會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改變。地球是人類唯一居所,人類卻隻是地球上的諸多物種之一,但願從此成為所有人的共識。

    重譯此書,重溫經典。學識有限,錯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大家指正。

    黎穎

    2019年11月於西雅圖

    2020年3月補記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