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水滸傳(上下)(《語文》推薦閱讀叢書 人民文學出版社)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人民文學出版社
【市場價】
265-384
【優惠價】
166-240
【作者】 施耐庵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3733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37336
版次:1

商品編碼:12365839
品牌:人民文學出版社(PEOPLE’S
包裝:平裝

叢書名:《語文》推薦閱讀叢書
開本:16
出版時間:2018-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260
字數:985000

作者:施耐庵

    
    
"

內容簡介

《水滸傳》,又稱《水滸》、《忠義水滸傳》、《水滸全傳》。該書敘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英雄人物在梁山水泊聚眾起義的故事。小說通過生動的藝術描寫反映了梁山英雄起義從發生、發展到失敗的全過程。它深刻地挖掘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成功地塑造了起義英雄的群像,也具體地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原因。《水滸傳》是英雄傳奇的代表作。


作者簡介

作者:施耐庵 羅貫中

施耐庵(1296—1370),明之際。至正十六年(1356),張士誠占據蘇州期間,曾下禮征聘他,他不應。璋也曾禮請,又不應。他先後寓江陰、興化等地,最後卒於淮安,終年74歲。與羅貫中合著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山西並州太原末明初小說家,著有《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水滸傳》(與施耐庵合著)《三國演義》等章回小說,另有雜劇《趙太祖龍虎風雲會》。


精彩書評

經典名篇是人類思想智慧和審美感受的結晶,人民文學出版社在中外經典的整理、譯介和出版上有著卓越貢獻和值得信賴的品質,“《語文》推薦閱讀叢書”同樣如此。

——著名作家 王蒙

我這些年是提倡讓中小學生“海量閱讀”的。要給孩子自由閱讀的空間,也可以讀些“閑書”,這樣纔能培養興趣。人民文學出版社這套書品種齊全、版本可靠、質量上乘,非常適合學生閱讀。

——北京大學教授、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總主編 溫儒敏

作為專業的文學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這套“《語文》推薦閱讀叢書”書目完整而全面,在古典名著、外國作品的整理和譯介上,也都采用了*家的大師底本,值得推薦!

——著名作家、北京大學教授 曹文軒

語文教科書陸續使用後,文學閱讀在中小學教育中的地位空前提高。人民文學出版社這套書緊扣教材的內容,充分照顧到了學生拓展閱讀的需要,內容豐富,結構合理,是一套理想的語文讀本。

——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長、新教育實驗發起人 朱永新

“《語文》推薦閱讀叢書”緊密對接語文教學的新動態,對提升孩子的語文素養及審美能力,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均大有裨益。

——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顧之川

這套書不僅有典範文本,還將“知識鏈接”與導讀內容精心組合,為學生更充分、深刻地理解作品及做進一步思考和討論,提供了必要指引,是中小學生閱讀經典的上佳之選。

——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原理事長、教育部教師司教師培訓專家 蘇立康


目錄

導讀
前言
引首
第一回 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
第二回 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第四回 趙員外重修文殊院 魯智深大鬧五臺山
第五回 小霸王醉入銷金帳 花和尚大鬧桃花村
第六回 九紋龍剪逕赤松林 魯智深火燒瓦罐寺
第七回 花和尚倒撥垂楊柳 豹子頭誤入白虎堂
第八回 林教頭刺配滄州道 魯智深大鬧野豬林
第九回 柴進門招天下客 林衝棒打洪教頭
第十回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陸虞候火燒草料場
第十一回 朱貴水亭施號箭 林衝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衝落草 汴京城楊志賣刀
第十三回 急先鋒東郭爭功 青面獸北京鬥武
第十四回 赤發鬼醉臥靈官殿 晁天王認義東溪村
第十五回 吳學究說三阮撞籌 公孫勝應七星聚義
第十六回 楊志押送金銀擔 吳用智取生辰網
第十七回 花和尚單打二龍山 青面獸雙奪寶珠寺
第十八回 美髯公智穩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第十九回 林衝水寨大並火 晁蓋梁山小奪泊
第二十回 梁山泊義士尊晁蓋 郓城縣月夜走劉唐
第二十一回 虔婆醉打唐牛兒 宋江怒殺閻婆惜
第二十二回 閻婆大鬧郓城縣 朱仝義釋宋公明
第二十三回 橫海郡柴進留賓 景陽岡武松打虎
第二十四回 王婆貪賄說風情 郓哥不忿鬧茶肆
第二十五回 王婆計啜西門慶 淫婦藥鴆武大郎
第二十六回 郓哥大鬧授官廳 武松鬥殺西門慶
第二十七回 母夜叉孟州道賣人肉 武都頭十字坡遇張青
第二十八回 武松威鎮安平寨 施恩義奪快活林
第二十九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蔣門神
第三十回 施恩三人死囚牢 武松大鬧飛雲浦
第三十一回 張都監血濺鴛鴦樓 武行者夜走蜈蚣嶺
第三十二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 錦毛虎義釋宋江
第三十三回 宋江夜看小鼇山 花榮大鬧清風寨
第三十四回 鎮三山大鬧青州道 霹靂火夜走瓦礫場
第三十五回 石將軍村店寄書 小李廣梁山射雁
第三十六回 梁山泊吳用舉戴宗 揭陽嶺宋江逢李俊
第三十七回 沒遮攔追趕及時雨 船火兒夜鬧潯陽江
第三十八回 及時雨會神行太保 黑旋風鬥浪裡白跳
第三十九回 潯陽樓宋江吟反詩 梁山泊戴宗傳假信
第四十回 梁山泊好漢劫法場 白龍廟英雄小聚義
第四十一回 宋江智取無為軍 張順活捉黃文煩
第四十二回 還道村受三卷天書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第四十三回 假李逵剪逕劫單人 黑旋風沂嶺殺四虎
第四十四回 錦豹子小徑逢戴宗 病關索長街遇石秀
第四十五回 楊雄醉罵潘巧雲 石秀智殺裴如海
第四十六回 病關索大鬧翠屏山 拼命三火燒祝家店
第四十七回 撲天雕雙修生死書 宋公明一打祝家莊
第四十八回 一丈青單捉王矮虎 宋公明兩打祝家莊
第四十九回 解珍解寶雙越獄 孫立孫新大劫牢
第五十回 吳學究雙用連環計 宋公明三打祝家莊
第五十一回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誤失小衙內
第五十二回 李逵打死殷天錫 柴進失陷高唐州
第五十三回 戴宗智取公孫勝 李逵斧劈羅具人
第五十四回 入雲龍關法破高廉 黑旋風探穴救柴進
第五十五回 高太尉大興三路兵 呼延灼擺布連環馬
第五十六回 吳用使時遷盜甲 湯隆賺徐寧上山
第五十七回 徐寧教使鉤鐮槍 宋江大破連環馬
第五十八回 三山聚義打青州 眾虎同心歸水泊
第五十九回 吳用賺金鈴弔掛 宋江鬧西獄華山
第六十回 公孫勝芒碭山降魔 晁天王曾頭市中箭
第六十一回 吳用智賺玉麒麟 張順夜鬧金沙渡
第六十二回 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場石秀跳樓
第六十三回 宋江兵打北京城__關勝議取梁山泊
第六十四回 呼延灼夜月賺關勝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第六十五回 托塔天王夢中顯聖 浪裡白跳水上報冤
第六十六回 時遷火燒翠雲樓 吳用智取大名府
第六十七回 宋江賞馬步三軍 關勝降水火二將
第六十八回 宋公明夜打曾頭市 盧俊義活捉史文恭
第六十九回 東平府誤陷九紋龍 宋公明義釋雙槍將
第七十回 沒羽箭飛石打英雄 宋公明棄糧擒壯士
第七十一回 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第七十二回 柴進簪花入禁院夜鬧東京
第七十三回 黑旋風喬捉鬼 梁山泊雙獻頭
第七十四回 燕青智撲擎天柱 李逵壽張喬坐衙
第七十五回 活閻羅倒船偷御酒 黑旋風扯詔謗徽宗
第七十六回 吳加亮布四鬥五方旗 宋公明排九宮八卦陣
第七十七回 梁山泊十面埋伏 宋公明兩嬴童貫
第七十八回 十節度議取梁山泊 宋公明一敗高太尉
第七十九回 劉唐放火燒戰船 宋江兩敗高太尉
第八十回 張順鑿漏海鰍船 宋江三敗高太尉
第八十一回 燕青月夜遇道君 戴宗定計賺蕭讓
第八十二回 梁山泊分金大買市 宋公明全夥受招安
第八十三回 宋公明奉詔破大遼 陳橋驛滴淚斬小卒
第八十四回 宋公明兵打薊州城 盧俊義大戰玉田縣
第八十五回 宋公明夜度益津關 吳學究智取文安縣
第八十六回 宋公明大戰獨鹿山 盧俊義兵陷青石峪
第八十七回 宋公明大戰幽州 呼延灼力擒番將
第八十八回 顏統軍陣列混天像 宋公明夢授玄女法
第八十九回 宋公明破陣成功 宿太尉頒恩降詔
第九十回 五臺山宋江參禪 雙林鎮燕青遇故
第九十一回 張順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取潤州城
第九十二回 盧俊義分兵宣州道 宋公明大戰毗陵郡
第九十三回 混江龍太湖小結義 宋公明蘇州大會垓
第九十四回 寧海軍宋江弔孝 湧金門張順歸神
第九十五回 張順魂捉方天定 宋江智取寧海軍
第九十六回 盧俊義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戰烏龍嶺
第九十七回 睦州城覺 烏龍嶺神助宋公明
第九十八回 盧俊義大戰昱嶺關 宋公膽智取清溪洞
第九十九回 魯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錦還鄉
第一百回 宋公明神聚蓼兒窪 徽宗帝夢遊梁山泊
附錄一 容與堂刻本書前四篇評論文字
附錄二 《忠義水滸傳》敘
知識鏈接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且說東京開封府汴梁宣武軍,一個浮浪破落戶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業,隻好刺槍使棒,最是踢得好腳氣氣——“”就是“球”。古時踢的球,外面是皮,裡面是羽毛;到宋時氣球纔盛行。宋時人踢氣球,動作近似現在踢毽子。。京師人口順,不叫高二,卻都叫他做高。後來發跡,便將氣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這人吹彈歌舞,刺槍使棒,相撲頑耍,頗能詩書詞賦;若論仁義禮智,信行忠良,卻是不會,隻在東京城裡城外幫閑。因幫了一個生鐵王員外兒子使錢,每日三瓦兩舍三瓦兩舍——瓦舍是宋時遊戲場和妓院、茶樓、酒館、賭博場等等集中的場所。三瓦兩舍,漫指一些瓦舍。,風花雪月,被他父親開封府裡告了一紙文狀。府尹把高俅斷了四十脊杖,迭配迭配——就是遞配。把罪犯按境解送到他處。出界發放。東京城裡人民,不許容他在家宿食。高俅無計奈何,隻得來淮西臨淮州投奔一個開賭坊的閑漢柳大郎,名喚柳世權。他平生專好惜客養閑人,招納四方干隔澇隔澇——疥瘡。干隔澇,干疥瘡。開封、杭州都有這話。這裡是不干不淨、不清不楚的意思。漢子。高俅投托得柳大郎家,一住三年。

後來哲宗天子因拜南郊,感得風調雨順,放寬恩大赦天下。那高俅在臨淮州,因得了赦宥罪犯,思鄉要回東京。這柳世權卻和東京城裡金梁橋下開生藥鋪的董將士將士——“士”應為“仕”。將仕本是將仕郎(官名)的簡稱,後用來稱呼那些沒有官職的富豪。是親戚,寫了一封書札,收拾些人事盤纏,齎發高俅回東京,投奔董將士家過活。

當時高俅辭了柳大郎,背上包裹,離了臨淮州,迤邐回到東京,竟來金梁橋下董生藥家,下了這封書。董將士一見高俅,看了柳世權來書,自肚裡尋思道:“這高俅,我家如何安著得他!若是個志誠老實的人,可以容他在家出入,也教孩兒們學些好。他卻是個幫閑的破落戶,沒信行的人,亦且當初有過犯來,被開封府斷配出境的人。倘或留住在家中,倒惹得孩兒們不學好了;待不收留他,又撇不過柳大郎面皮。”當時隻得權且歡天喜地,相留在家宿歇,每日酒食管待。住了十數日,董將士思量出一個緣由,將出一套衣服,寫了一封書簡,對高俅說道:“小人家下螢火之光,照人不亮,恐後誤了足下。我轉薦足下與小蘇學士處,久後也得個出身。足下意內如何?”高俅大喜,謝了董將士。董將士使個人將著書簡,引領高俅竟到學士府內。門吏轉報小蘇學士,出來見了高俅,看罷來書,知道高俅原是幫閑浮浪的人,心下想道:“我這裡如何安著得他!不如做個人情,薦他去駙馬王晉卿府裡,做個親隨。人都喚他做‘小王都太尉’,便喜歡這樣的人。”當時回了董將士書札,留高俅在府裡住了一夜。次日,寫了一封書呈,使個干人干人——官府中的辦事人員,又稱“府干”。,送高俅去那小王都太尉處。

這太尉乃是哲宗皇帝妹夫,神宗皇帝的駙馬。他喜愛風流人物,正用這樣的人。一見小蘇學士差人馳書送這高俅來,拜見了,便喜。隨即寫回書,收留高俅在府內做個親隨。自此高俅遭際在王都尉府中,出入如同家人一般。自古道:日遠日疏,日親日近。忽一日,小王都太尉慶誕生辰,分付府中安排筵宴,專請小舅端王。這端王乃是神宗天子第十一子,哲宗皇帝御弟,見見——這裡同“現”。掌東駕,排號九大王,是個聰明俊俏人物。這浮浪子弟門風,幫閑之事,無一般不曉,無一般不會,更無般不愛。更兼琴棋書畫,儒釋道教,無所不通;踢球打彈,品竹調絲,吹彈歌舞,自不必說。當日王都尉府中準備筵宴,水陸俱備。但見:

香焚寶鼎,花插金瓶。仙音院競奏新聲,教坊司頻逞妙藝。水晶壺內,盡都是紫府瓊漿;琥珀杯中,滿泛著瑤池玉液。玳瑁盤堆仙桃異果,玻璃碗供熊掌駝蹄。鱗鱗膾切銀絲,細細茶烹玉蕊。紅裙舞女,盡隨著像板鸞簫;翠袖歌姬,簇捧定龍笙鳳管。兩行珠翠立階前,一派笙歌臨座上。

且說這端王來王都尉府中赴宴,都尉設席,請端王居中坐定,太尉對席相陪。酒進數杯,食供兩套,那端王起身淨手,偶來書院裡少歇,猛見書案上一對兒羊脂玉碾成的鎮紙獅子,極是做得好,細巧玲瓏。端王拿起獅子,不落手看了一回,道:“好!”王都尉見端王心愛,便說道:“再有一個玉龍筆架,也是這個匠人一手做的,卻不在手頭,明日取來,一並相送。”端王大喜道:“深謝厚意。想那筆架必是更妙。”王都尉道:“明日取出來,送至宮中便見。”端王又謝了。兩個依舊入席飲宴,至暮盡醉方散。端王相別回宮去了。

次日,小王都太尉取出玉龍筆架和兩個鎮紙玉獅子,著一個小金盒子盛了,用黃羅包袱包了,寫了一封書呈,卻使高俅送去。高俅領了王都尉鈞旨,將著兩般玉玩器,懷中揣了書呈,徑投端王宮中來。把門官吏轉報與院公。沒多時,院公出來問:“你是那個府裡來的人?”高俅施禮罷,答道:“小人是王駙馬府中,特送玉玩器來進大王。”院公道:“殿下在庭心裡和小黃門踢氣球,你自過去。”高俅道:“相煩引進。”院公引到庭前。高俅看時,見端王頭戴軟紗唐巾,身穿紫繡龍袍,腰繫文武雙穗絛,把繡龍袍前襟拽扎起,揣在絛兒邊,足穿一雙嵌金線飛鳳靴,三五個小黃門,相伴著蹴氣球。高俅不敢過去衝撞,立在從人背後伺候。也是高俅合當發跡,時運到來,那個氣球騰地起來,端王接個不著,向人叢裡直滾到高俅身邊。那高俅見氣球來,也是一時的膽量,使個鴛鴦拐,踢還端王。端王見了大喜,便問道:“你是甚人?”高俅向前跪下道:“小的是王都尉親隨,受東人使令,齎送兩般玉玩器來進獻大王。有書呈在此拜上。”端王聽罷,笑道:“姐夫直如此掛心。”高俅取出書呈進上。端王開盒子看了玩器,都遞與堂候官收了去。

那端王且不理玉玩器下落,卻先問高俅道:“你原來會踢氣球。你喚做甚麼?”高俅叉手叉手——兩手交叉放在胸前,是恭敬的拱手姿勢。跪復道:“小的叫做高俅,胡踢得幾腳。”端王道:“好!你便下場來踢一回耍。”高俅拜道:“小的是何等樣人,敢與恩王下腳。”端王道:“這是‘齊雲社’齊雲社——宋時踢球的團體組織。,名為‘天下圓’,但踢何傷。”高俅再拜道:“怎敢。”三回五次告辭。端王定要他踢,高俅隻得叩頭謝罪,解膝下場。纔踢幾腳,端王喝采。高俅隻得把平生本事都使出來,奉承端王。那身分模樣,這氣球一似鰾膠粘在身上的。端王大喜,那裡肯放高俅回府去,就留在宮中過了一夜。次日,排個筵會,專請王都尉宮中赴宴。

卻說王都尉當日晚不見高俅回來,正疑思間,隻見次日門子報道:“九大王差人來傳令旨,請太尉到宮中赴宴。”王都尉出來見了干人,看了令旨,隨即上馬來到九大王府前,下馬入宮來,見了端王。端王大喜,稱謝兩般玉玩器。入席飲宴間,端王說道:“這高俅踢得兩腳好氣球,孤欲索此人做親隨,如何?”王都尉答道:“殿下既用此人,就留在宮中伏侍殿下。”端王歡喜,執杯相謝。二人又閑話一回,至晚席散,王都尉自回駙馬府去,不在話下。

且說端王自從索得高俅做伴之後,就留在宮中宿食。高俅自此遭際端王,每日跟著,寸步不離。卻在宮中未及兩個月,哲宗皇帝晏駕,無有太子。文武百官商議,冊立端王為天子,立帝號曰徽宗,便是玉清教主微妙道君皇帝玉清教主微妙道君皇帝——趙佶(宋徽宗)酷信道教,道士們恭維他,送給他這樣一個尊號。也省稱作“道君皇帝”或“道君”。。登基之後,一向無事。忽一日,與高俅道:“朕欲要抬舉你,但有邊功,方可升遷。先教樞密院與你入名,隻是做隨駕遷轉的人。”後來沒半年之間,直抬舉高俅做到殿帥府太尉職事。

且說高俅得做了殿帥府太尉,選揀吉日良辰,去殿帥府裡到任。所有一應合屬公吏衙將,都軍禁軍,馬步人等,盡來參拜,各呈手本手本——官吏的履歷帖子,在謁見長官時用的。,開報花名。高殿帥一一點過,於內隻欠一名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半月之前,已有病狀在官,患病未痊,不曾入衙門管事。高殿帥大怒,喝道:“胡說!既有手本呈來,卻不是那廝廝——這裡是指人而言,對男子的賤稱,猶如說家伙、小子。抗拒官府,搪塞下官。此人即繫推病在家,快與我拿來!”隨即差人到王進家來,捉拿王進。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容與堂刻本書前四篇評論文字

批評《水滸傳》述語

和尚自入龍湖以來,口不停誦,手不停批者三十年,而《水滸傳》、《西廂曲》尤其所不釋手者也。蓋和尚一肚皮不合時宜,而獨《水滸傳》足以發抒其憤懣,故評之為尤詳。

據和尚所評《水滸傳》,玩世之詞十七,持世之語十三;然玩世處亦俱持世心腸也,但以戲言出之耳。高明者自能得之語言文字之外。

《水滸傳》訛字極多,和尚謂不必改正,原以通俗與經史不同故耳。故一切如“代”為“帶”、“的”為“得”之類,俱照原本,不改一字。

和尚評語中亦有數字不可解,意和尚必自有見,故一如原本雲。

和尚又有《清風史》一部,此則和尚手自刪削而成文者也,與原本《水滸傳》絕不同矣。所謂太史公之豆腐帳,非乎!

和尚讀《水滸傳》,第一當意黑旋風李逵,謂為梁山泊第一尊活佛,特為手訂《壽張縣令黑旋風集》。此則令人絕倒者也,不讓《世說》諸書矣!藝林中亦似少此一段公案不得。

小沙彌懷林謹述

梁山泊一百單八人優劣

李逵者,梁山泊第一尊活佛也,為善為惡,彼俱無意。宋江用之,便知有宋江而已,無成心也,無執念也;借使道君皇帝能用之,我知其不為蔡京、高俅、童貫、楊戩矣。其次如石秀之為楊雄,魯達之為林衝,武松之為施恩,俱是也。

若夫宋江者,逢人便拜,見人便哭,自稱曰“小吏小吏”,或招曰“罪人罪人”,的是假道學、真強盜也;然能以此收拾人心,亦非無用人也。當時若使之為相,雖不敢曰休休一個臣,亦必能以人事君,有可觀者矣。至於吳用,一味權謀,全身奸詐,佛性到此,澌滅殆盡。倘能置之帷幄之中,似亦可與陳平諸人對壘。屈指梁山,有如此者。若其餘諸人,不過梁山泊中一班強盜而已矣,何足言哉!何足言哉!

或曰:其中盡有事窮勢迫,為宋公明勾引入伙,如秦明、呼延灼等輩,豈可概以強盜目之?

予謂:不能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便是強盜耳。獨盧俊義、李應,在諸人中稍可原耳,亦終不如祝氏三雄、曾氏五虎之為得死所也,亦終不如祝氏三雄、曾氏五虎之為得死所也!

《水滸傳》一百回文字優劣

世上先有《水滸傳》一部,然後施耐庵、羅貫中借筆墨撚出,若夫姓某名某,不過劈空捏造以實其事耳。如世上先有淫婦人,然後以楊雄之妻、武松之嫂實之;世上先有馬泊六,然後以王婆實之;世上先有家奴與主母通奸,然後以盧俊義之賈氏、李固實之。若管營,若差撥,若董超,若薛霸,若富安,若陸謙,情狀逼真,笑語欲活,非世上先有是事,即令文人面壁九年,嘔血十石,亦何能至此哉,亦何能至此哉!此《水滸傳》之所以與天地相終始也與!

其中照應謹密,曲盡苦心,亦覺瑣碎,反為可厭。至於披掛戰鬥,陣法兵機,都剩技耳,傳神處不在此也。更可惡者,是九天玄女、石碣天文兩節,難道天地故生強盜,而又遣鬼神以相之耶?決不然矣。讀者毋為說夢痴人前其可。

又論《水滸傳》文字

《水滸傳》雖小說家也,實泛濫百家,貫串三教。魯智深臨化數語,已揭內典之精微;羅真人、清道人、戴院長,又極道家之變幻;獨其有心貶抑儒家,隻以一王倫當之,局量匾淺,智識卑陋,強盜也做不成,可發一笑。至於戰法陣圖,人情土俗,百工技藝,無所不有,真搜羅殆盡,一無遺漏者也。

更可喜者,如以一丈青配合王矮虎,王定六追隨郁保四,一長一短,一肥一瘦,天地懸絕,真堪絕倒。文思之巧,乃至是哉!恐讀者草草看過,又為撚出,以作藝林一段佳話。如李大哥舉動爽利,言語痛快,又多不經人道之語,極其形容,不可思議。既有壽張令公之集,茲不具舉。

《忠義水滸傳》敘

太史公曰:“《說難》、《孤憤》,賢聖發憤之所作也。”由此觀之,古之聖賢,不憤則不作矣。不憤而作,譬如不寒而顫,不病而呻吟也,雖作何觀乎!《水滸傳》者,發憤之所作也。蓋自宋室不兢,冠履倒施,大賢處下,不肖處上;馴致夷狄處上,中原處下,一時君相,猶然處堂燕雀,納幣稱臣,甘心屈膝於犬羊已矣。施、羅二公,心在宋日,實憤宋事。是故憤二帝之北狩,則稱大破遼以洩其憤;憤南渡之苟安,則稱滅方臘以洩其憤。敢問洩憤者誰乎?則前日嘯聚水滸之強人也,欲不謂之忠義不可也。是故施、羅二公傳水滸而復以忠義名其傳焉。夫忠義何以歸於水滸也?其故可知也。夫水滸之眾,何以一一皆忠義也?所以致之者可知也。今夫小德役大德,小賢役大賢,理也。若以小賢役人,而以大賢役於人,其肯甘心服役而不恥乎?是猶以小力縛人,而使大力縛於人,其肯束手就縛而不辭乎?其勢必至驅天下大力大賢而盡納之水滸矣。則謂水滸之眾,皆大力大賢有忠有義之人可也,然未有忠義如宋公明者也。今觀一百單八人者,同功同過,同死同生,其忠義之心,猶之乎宋公明也。獨宋公明者,身居水滸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專圖報國,卒至於犯大難,成大功,服毒自縊,同死而不辭,則忠義之烈也!真足以服一百單八人者之心,故能結義梁山為一百單八人之主。最後南征方臘,一百單八人者陣亡已過半矣。又智深坐化於六和,燕青涕泣而辭主,二童就計於混江。宋公明非不知也,以為見幾明哲,不過小丈夫自完之計,決非忠於君、義於友者所忍屑矣。是之謂宋公明也,是以謂之忠義也。傳其可無作歟?傳其可不讀歟?故有國者不可以不讀,一讀此傳,則忠義不在水滸,而皆在於君側矣;賢宰相不可以不讀,一讀此傳,則忠義不在水滸而皆在於朝廷矣;兵部掌軍國之樞,督府專閫外之寄,是又不可以不讀也,苟一日而讀此傳,則忠義不在水滸,而皆為干城心腹之選矣。否則,不在朝廷,不在君側,不在干城心腹,烏乎在?在水滸。此傳之所為發憤矣。若夫好事者資其譚柄,用兵者藉其謀劃,要以各見所長,烏睹所謂忠義者哉!

溫陵卓吾李贄撰

庚戌仲夏日虎林孫樸書於三生石畔



導讀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章回小說,是我國文學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豐碑,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數百年來,它一直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並被譯為多種文字,成為我國流傳最為廣泛的古代長篇小說之一。

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發生在北宋末年,不過史書上的記載隻有寥寥數語,它的規模也遠沒有書中描寫的那麼大。梁山好漢們的故事主要是在民間流傳的,到初,已經成為民間藝人講唱的重要內容之一。此後,又陸續出現了一批水滸戲。在流傳的過程中,經過一些文人和民間藝人一次次地加工、整理,故事情節越來越曲折,人物形像越來越豐滿,涉及的人物也逐漸多了起來末明初,施耐庵以這些傳說、話本、戲曲為基礎,經過自己的再創作,纔寫成了這部膾炙人口的《水滸傳》。隨後,羅貫中(《三國演義》的作者)又對這部書進行了加工。羅貫中與施耐庵大約是同一時代的人,不過由於歷史上缺乏記載,這兩個人的生平事跡和他們進行創作的具體情況,都已經很難考證。

《水滸傳》有簡本和繁本兩個繫統。簡本敘事簡略,文字比較粗糙;繁本敘事詳細,文學性較強。近五十年來,世上流行的主要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一回本。百回本屬於繁本,是水滸故事成型最早的本子,我們現在提供給大家的就是這個本子。百二十回本是以百回本為基礎,又插入描寫征田虎、王慶故事的二十回(即第九十一回至第一百一十回)而成。明朝末年,有一個叫金聖嘆的人又對百回本做了一次大手術。他攔腰一刀,把第七十一回後面的幾十回全部刪掉,另編了一個盧俊義驚噩夢、梁山好漢被一網打盡的情節作為結尾,又把第一回改為“楔子”,並對文字進行了刪改潤飾,於是便成了一個七十回本。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文學出版社以七十回本為基礎,把“楔子”恢復為第一回,去掉金聖嘆所加的尾巴,仍以梁山英雄排座次作為結束,並對文字做了校訂,又成了一個七十一回本。這個本子曾風行了二三十年。

《水滸傳》具體而生動地描寫了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整個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和統治階級的種種罪惡,熱情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義行動,塑造了一大批梁山好漢的光輝形像,形像地揭示了封建社會“官逼民反”的客觀真理和農民起義失敗的內在原因。

高俅是封建統治集團的一個代表人物,他與蔡京、童貫等人相勾結,加上地方上的貪官污吏、土豪惡霸,從上到下,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封建關繫網。他們把持朝政,陷害忠良,橫征暴斂,無惡不作,把個國家搞得烏煙瘴氣、民不聊生。“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樓上王孫把扇搖。”白勝口中唱出的這幾句歌謠,正是這種尖銳的階級矛盾的真實寫照。就因為高衙內看上了林衝的妻子,身為太尉的高俅便設下毒計,對林衝百般陷害,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中書,為了給老丈人蔡京祝壽,竟然搜刮了十萬金珠寶貝作為壽禮。登州的毛太公父子,為了侵吞解珍、解寶兄弟好容易纔獵到的兩隻老虎,便勾結官府,把解氏兄弟以“混賴大蟲”“搶擄財物”的罪名打入了死囚牢。在這種暗無天日的社會條件下,不僅像李逵、阮氏三雄、解氏兄弟這樣的下層百姓要揭竿而起,連林衝、楊志、柴進這些處於社會中上層的正義之士也要被逼上梁山,也就不足為怪了。

在被逼上梁山的眾多好漢中,林衝的經歷最為典型。他本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有著優厚的待遇、美滿的家庭,所以他一直安分守己,不敢反抗。高衙內在大庭廣眾之中調戲他的妻子,他忍了;中了高俅的圈套,被發配滄州,他忍了;野豬林差一點兒喪命,他又忍了;到了滄州,他還是準備繼續忍下去。但是,高俅父子為了謀害他,竟然派人到滄州火燒了大軍草料場,要把他活活燒死。在這種情況下,他纔手刃了仇人,毅然上了梁山。

在封建社會裡,造反是一種大逆不道、誅滅九族的罪過,造反者一向被稱為盜賊草寇,無論哪朝哪代都是一樣。但《水滸傳》卻反其道而行之,把造反者寫成了英雄好漢。在眾多的梁山好漢中,李逵是造反精神最為徹底的一個。他上梁山,沒有絲毫的勉強。上了梁山之後,他的要求是“殺去東京,奪了鳥位”。所以一聽說要招安,他便踢翻桌子,大叫:“招安,招安,招什麼鳥安!”甚至把朝廷的聖旨扯個粉碎。武松是最富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景陽岡打虎、怒殺潘金蓮、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書中用了整整十回的篇幅來集中講述武松的故事,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的英雄形像。魯智深是一個嫉惡如仇、專好打抱不平的人物。“禪杖打開危險路,戒刀殺盡不平人”“殺人須見血,救人須救徹”,是他一生行事的準則。拳打鎮關西,大鬧野豬林,不僅寫出了他的勇,而且寫出了他的智。正是這些頂天立地的好漢,構成了這支起義隊伍的中堅力量。

書中不僅寫了個人的抗爭,也寫了集體的聯合行動。晁蓋、吳用等人的智取生辰綱,就是這種聯合的開始;此後,又有了較大規模的白龍廟英雄小聚義;最後,纔有了梁山泊的大聚義。這些好漢們就是這樣一個個、一路路,像百川歸海一樣,從四面八方奔向梁山水泊,梁山義軍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尤其是宋江上山之後,樹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攻州掠府,破莊撥寨,所向披靡。到了第七十一回“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梁山事業發展到了頂點,“八方共域,異姓一家”的理想似乎就要實現了。但就在這個時候,一層濃重的陰影卻已經籠罩了整個山寨,這就是招安。

那麼,在梁山義軍已經發展到了那麼大的規模,尤其是在取得了兩贏童貫、三敗高俅的重大勝利之後,他們為什麼會接受招安,去向朝廷主動投降呢?這個問題還要從貫穿全書的忠義思想和宋江這個人物說起。

《水滸傳》又叫《忠義水滸傳》,由此可見“忠”“義”二字在全書中的地位。這個“忠”,既有忠於梁山事業的一面,又有忠於大宋皇帝的一面;這個“義”,既有反抗封建壓迫的一面,也有不分青紅皂白、一味講究哥們兒義氣的一面。在宋江、盧俊義、柴進及那些官軍降將心中,“忠”是第一位的,“義”是第二位的;而他們的那個“忠”,忠於皇帝的一面又占了很大比重。有些人之所以上梁山,不過是迫不得已,其目的隻是暫時棲身水泊,等候日後招安。不僅如此,在第十九回中,連阮小五所唱的歌謠中也說:“酷吏贓官都殺盡,忠心報答趙官家。”當然,這中間不包括李逵、武松、魯智深及林衝等人,他們並不想再忠於“趙官家”。但是,一來他們在梁山的作用有限,二來又特別看重這個“義”字,為了這個“義”字,他們便也隻好跟著宋江等人去接受招安了。這是一個悲劇。

宋江是一個非常復雜的人物形像。他曾攻讀經史,胸懷大志,卻隻能做一個刀筆小吏,難免有一肚子壯志難酬的悶氣;但他長期身在公門,又使他深知朝廷吏治的腐敗,了解百姓的疾苦,這就激發了他的正義感;而他的精明練達、深通謀略,專好仗義疏財、結納江湖好漢,則使他具備了成為一個領袖的條件。但是,他那根深蒂固的忠孝思想和人生在世一定要博得個封妻蔭子、青史留名的傳統觀念,又使他始終對統治階級存有幻想。所以,他上梁山非常勉強,上山後也隻反貪官,不反皇帝,一旦時機成熟,便決定接受招安,去朝廷中求得個一官半職,最終導致了整個梁山義軍的敗亡。

在《水滸傳》中,同樣是造反,宋江等人被稱為“義士”,得到肯定,而方臘等人則被視為“賊寇”,受到譴責,其主要原因就在於宋江隻反貪官,不反皇帝,並接受了招安,而方臘則改年建號,自霸稱尊,至死也不投降。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作者思想上的局限性。

《水滸傳》在藝術上是非常成功的。它通過一個個起伏跌宕、富於傳奇性的故事,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像。全書描繪的人物有幾百個,具有鮮明的性格、給人留下深刻印像的就有幾十個。其中不僅有林衝、魯智深、李逵、武松、宋江、吳用、楊志、燕青、石秀等主要人物,也有何九叔、喬郓哥、王婆、牛二、黃文炳等次要人物。有的人物,作者並沒有用多少筆墨,卻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像。如牛二在全書中隻出現了一次,但就是這寥寥幾筆,一個滾刀肉的形像便鮮明地立在我們面前了。有些人物,雖然屬於同一類型,但卻各有特點。比如魯智深、武松、李逵都是粗人,但性格卻並不雷同。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