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人力資源強國指標體繫與實踐路徑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經濟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3289-4768
    【優惠價】
    2056-2980
    【作者】 樓世洲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180844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1808445
    版次:1

    商品編碼:12758716
    品牌:經濟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9-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80
    字數:540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樓世洲

        
        
    "

    內容簡介

    《人力資源強國指標體繫與實踐路徑研究》通過指標體繫的構建,建立科學測量人力資源發展水平的多尺度、嚴密完整的綜合評價模型,進而將在宏觀、中觀和微觀的不同層面,分析人力資源與經濟、教育及社會的互動關繫的影響, 探索教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人力資源強國的實踐路徑,從理論和實踐上解決這些問題,將在促進人力資源強國建設、決策科學化等方面發揮基礎作用。

    作者簡介

    樓世洲,男,1957年9月出生於浙江義烏。教育學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師範大學校原副校長,現任校學術委員會主任、浙江省高校新型智庫“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院”院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專業學位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兼“職業教育領域”專家組組長、全國教育史學會理事、全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委員會理事、北京師範大學職業教育研究院兼職研究員、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商務部國際援助專家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留學基金委、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國社會科學》《教育研究》、Intern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IER)等通訊評委。
    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外教育史與非洲教育、教育發展戰略與教育政策。近幾年,先後作為高級訪問學者赴尼日利亞拉格斯大學、美國楊百翰大學、塞內加爾達喀爾大學訪學。主編國家教材3部,先後獲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規劃重點項目和國家一般項目各1項、省部級重點研究項目7項、國家圖書館重點出版計劃1項;出版專著10餘部、譯著2部,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教育政策、非洲教育等方向學術論文60餘篇。先後獲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等省部級獎勵3項。已出版《當代中國教育學術思想史研究》《區域教育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繫研究》《教育研究的實踐情懷:職業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的反思》等著作。

    內頁插圖

    目錄

    主報告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居民收入分配研究
    一、引言
    二、文獻綜述:認識經濟新常態的收人分配含義
    三、新常態下我國居民收入分配面臨的新問題
    四、新常態下我國居民收入分配帶來的新機遇
    五、新常態下我國居民收入分配面臨的新挑戰
    六、綜合判斷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居民收入分配發展趨勢
    七、積極適應新常態來調節我國居民收入分配
    參考文獻

    專題報告一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居民收入增長情況
    一、城鄉居民收人的增長情況
    二、各行業收入增長
    三、高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增長
    四、各地區居民收入增長
    五、對策建議
    參考文獻

    專題報告二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居民收入占比問題研究
    一、引言
    二、居民收入占比變化情況及原因
    三、新常態下優化收入分配格局面臨的新形勢
    四、新常態下居民收人合理占比探析
    五、新常態下提高居民收人占比的對策建議
    參考文獻

    專題報告三
    經濟新常態下社會保障收入再分配問題研究
    一、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結構及再分配作用機制
    二、新常態下經濟運行新特征
    三、新常態下社會保障再分配的新要求
    四、經濟新常態下社會保障制度面臨再分配“失度”問題
    五、全面加強新常態下社會保障收人再分配功能的建議
    參考文獻

    專題報告四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的收入差距與社會穩定
    一、收入差距與社會穩定關繫研究的文獻簡況
    二、歷史經驗對收入差距與社會穩定線性關繫的反例
    三、經濟新常態對收入分配與社會穩定關繫的影響
    四、我國經濟新常態下的收人分配與社會穩定
    參考文獻

    專題報告五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收入分配政策協調機制建設
    一、我國收入分配政策中的政府協同治理現狀
    二、我國收入分配政策中的政府協同失靈
    三、推進政府收入分配政策的統籌協調機制
    參考文獻

    調研報告一
    為什麼縣域經濟增長沒有帶來農民顯著增收
    一、三個典型表現
    二、四個結構事實
    三、五個政策成因
    四、六個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調研報告二
    經濟新常態下四川省收入分配狀況
    一、居民工資水平增速持續下滑
    二、工資性收入的比重顯著降低
    三、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在縮小
    四、地區間工資收入差距水平在擴大
    五、行業和經濟類型間居民收入差距在擴大
    六、不同收入等級居民間工資差距也在擴大
    參考文獻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確定到2020年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是黨中央的重大戰略抉擇。人力資源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財富基礎,也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保障,高質量的人力資源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在全球經濟競爭中,一個國家的比較優勢與綜合競爭力不僅取決於經濟環境,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力資源的競爭力,因而全面開發人力資源是實現富民強國的第一國策。人力資源強國(A Country of Profound Hu-man Resource,CPHR)是指人力資源存量豐富、開發充分、結構合理、利用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國家,作為國家戰略之一,其最終指向全體國民的人力資源實現充分開發、普遍提升、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人力資源強國的核心問題就是尋找適切的工具來衡量一個國家的人力資源存量、開發、貢獻和發展潛力。以企業組織作為基礎的人力資源統計方法,不足以全面衡量和測算國家範疇的人力資源,需要調整、補充和完善更綜合性的指標加以度量。因此,研究人力資源強國建設中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嘗試提出人力資源強國理論框架和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繫,運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分析我國人力資源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探索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實踐路徑,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人力資源強國提供理論支撐、路徑模式、評價標準和實踐對策,選題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從學術價值來說,人力資源在理論上的可測性為構建人力資源強國評價指標奠定基礎。人力資源強國本身包含數量、結構、經濟、教育、健康、競爭力等特征(張力,2010),采用數學和統計方法,利用具體指標和數量關繫建構出的指標體繫,可以揭示人口、教育、經濟和社會諸因素對人力資源競爭力發揮的作用,解釋人力資源與經濟增長、教育發展、和諧社會等的關繫問題;指標量化的人力資源水平數據可以反映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發展實力和存在問題,體現教育、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協調因素,有利於正確認識人力資源發展的客觀規律,更好地預測和規劃我國人力資源強國的實踐路徑,等等。
    從應用價值來說,在人力資源強國評價指標建構基礎上,采取存量評價和增量預測相結合的方法,為我國與其他國家發展差異提供了科學的依據,為我國人力資源強國建設所處階段、發展水平和未來趨勢進行評判和預測,以監測人力資源開發和建設的進程,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影響因素;通過對各省人力資源水平的差異研究,可以比較科學地預測各省域人力資源發展的規律和變化的基本趨勢,為今後地方政府決策人口、經濟、教育、社會發展提供必要的理論和現實依據,減少政府行為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即為實現人力資源強國目標而采取適切的實踐路徑。
    人力資源強國評價指標的構建,為我國與其他國家人力資源差異的測量提供了科學的依據,有助於人力資源強國建設的有效監測和推進;通過國別比較和省域比較,可以比較科學地預測我國人力資源的發展規律和變化趨勢,有助於更加全面地反映我國及各省份人力資源的動態變化過程,進一步認識我國人口、教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現狀及前瞻,進而提出人力資源強國的實踐路徑。
    總之,人力資源強國評價指標和實踐路徑研究,通過指標體繫的構建,建立科學測量人力資源發展水平的多尺度、嚴密完整的綜合評價模型,進而將在宏觀、中觀和微觀的不同層面,分析人力資源與經濟、教育及社會的互動關繫的影響,探索經濟、教育、社會協調發展的人力資源強國的實踐路徑,從理論和實踐上解決這些問題,將在促進人力資源強國建設、決策科學化等方面發揮基礎作用。
    “強國”的概念早於“人力資源”的概念,1890年,美國著名海軍戰略理論家阿爾弗雷德·馬漢出版了《海權對歷史的影響》一書,提出了制海權是成為世界強國的前提條件。一個強國取決於六個條件:地理位置、領土大小、自然結構、人口數量、國民習性和政府特性。1965年,德國物理學家威廉·富克斯出版了《國力方程》,用人口、鋼產量和能源產量3個指標構建了強國的模型公式。進入20世紀70年代,強國研究趨向於綜合國力的研究。1977年美國學者克萊茵出版了《世界權力的評價》,選取了44個指標,對77個國家或地區的綜合國力進行了測算。綜合國力有自然力、人力、經濟力、政治力、精神力和科技力等指標組成。2008年全球綜合國力研究表明,中國排名第4位。
    人力資源強國是中國提出的一個創新概念,是中國共產黨幾代領導人關於人口發展和建設國家思想的共同結晶。2005年10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同志在十六屆五中全會上的講話指出“要推進入力資源能力建設,提高勞動者整體素質,使我國從人口大國轉變到人力資源強國。”2006年8月,胡錦濤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4次會議上指出“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纔強國戰略”,“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人力資源強國,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有力的人纔和人力資源保證”。200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提出“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