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中國流通業的經濟增長效應研究:理論與實證/中南經濟論叢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經濟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376-544
    【優惠價】
    235-340
    【作者】 馬強文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418865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4188653
    版次:1

    商品編碼:12314513
    品牌:經濟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中南經濟論叢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7-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25
    字數:130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馬強文


        
        
    "

    內容簡介

    《中國流通業的經濟增長效應研究:理論與實證/中南經濟論叢》以流通業的經濟增長效應為主線,沿著流通業自身發展水平的評價、區域差異及影響因素分析,再到流通業影響經濟增長的理論與實證分析思路,首先對中國流通業的增長能力進行綜合評價,接著從流通效率的視角,通過對新型古典經濟學中的職業中間商模型進行拓展,分析流通業的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作者簡介

    馬強文,1985年2月生於湖北省江陵縣。2003年考入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學基地班,2012年獲得西北大學西方經濟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講師。曾在《經濟學家》《經濟評論》《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財貿研究》《宏觀質量研究》等雜志上發表論文多篇,並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等轉載。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第二節 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結構與研究內容
    第四節 本書的創新之處

    第二章 流通業影響經濟增長的文獻綜述
    第一節 流通業概念界定
    第二節 流通理論的演進
    第三節 流通業影響經濟增長的實證文獻述評
    第四節 對現有文獻的評價

    第三章 中國流通業增長能力的綜合測度
    第一節 商貿流通業增長能力評價的測度方法及指標體繫的建立
    第二節 商貿流通業增長能力綜合評價指標統計描述及數據處理
    第三節 商貿流通業增長能力評價指標權重計算及綜合評價
    第四節 小結

    第四章 中國流通業發展的區域差異分析
    第一節 相關文獻
    第二節 商品流通發展差異的分析框架
    第三節 計量模型構建、數據說明
    第四節 計量估計結果及解釋
    第五節 小結

    第五章 流通業影響經濟增長的分析框架
    第一節 流通業對產出的影響
    第二節 流通業對消費的影響
    第三節 流通業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影響
    第四節 小結

    第六章 流通業對產出的影響分析
    第一節 理論模型
    第二節 實證檢驗
    第三節 小結

    第七章 流通業對消費的影響分析
    第一節 理論模型
    第二節 流通業促進消費的計量檢驗
    第三節 小結

    第八章 流通業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影響分析
    第一節 生產率測度方法與數據說明
    第二節 流通業對生產率變動的經驗檢驗
    第三節 小結

    第九章 結論與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第一節 主要結論
    第二節 政策建議
    第三節 本書不足之處與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後記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中國經濟在快速增長的同時,伴隨著內需不足,粗放型的發展方式,不利於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特別是經濟發展中較高的流通成本制約了經濟增長效率的提高。對於這些問題,現有文獻主要從生產的角度去研究如何擴大內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如何促進經濟增長。包括提高人力資本、技術進步等。但是這些對策建議忽視了一個隱含的前提,即生產與消費的無成本對接。實際上,如果流通成本較高,生產規模的擴大隻會導致產品存量的不斷增加,但是很難轉化成滿足消費者需要的有用商品。而這也正是一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方式難以根本轉變的主要原因。
    流通作為生產與消費的中間環節,由於過去僅僅局限於流通與生產關繫的討論,並未把流通作為產業放置於國民經濟的產業部門來研究,因而無法全面分析流通影響經濟增長的作用機理。因此,本書以流通業的經濟增長效應為主線,沿著流通業自身發展水平的評價、區域差異及影響因素分析,再到流通業影響經濟增長的理論與實證分析思路,首先對中國流通業的增長能力進行綜合評價,實證分析發現增長規模與水平、潛力與環境比重最大,基本上保持上升趨勢,是提高流通業增長能力的主要動力。現代化程度、增長質量比重次之,但波動幅度較大,總體呈現上升趨勢,說明中國流通業增長能力較弱,主要是依靠數量擴張,而不是依靠質量提高來體現其增長能力。影響力指標對流通業增長能力的貢獻是負向的,變動幅度最明顯,總體呈現下降趨勢,阻礙了增長能力的提高。
    在此基礎上,本書根據分工與市場範圍的相互作用機制,從分工視角分析影響流通業發展的區域差異。我們認為,東部地區流通業發展主要依賴區域內部分工,西部地區則對區域之間分工依賴比較明顯,這也說明西部地區在國內區際分工中處於比較劣勢地位。東部地區流通業對國際分工的依賴程度最大、中西部次之。對流通業發展的區域差異影響因素分析表明中西部地區流通業發展落後的原因在於一方面城市化水平與對外開放水平較低,另一方面存在嚴重的地方分割不利於中西部地區比較優勢的發揮,從而阻礙了這些地區流通業的發展。
    在對流通業增長能力的綜合評價與地區差異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本書接著從流通效率的視角,通過對新型古典經濟學中的職業中間商模型進行拓展,分析流通業的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我們根據流通中介在生產與消費之間的銜接作用,提出流通業發展促進經濟增長的三個途徑:第一,流通業作為國民經濟的組成部分,不僅能夠促進產出增加,而且本身就能帶動經濟增長;第二,流通業的效率實現功能,即流通業發揮流通中介的作用,通過規模經濟與範圍經濟生產者與消費者的交易成本,一方面使得消費者收入增加,另一方面通過降低商品價格所帶來的收入效應共同促進居民消費增長,從而達到擴大內需的重要目標;第三,流通業在促進經濟增長的過程中,與生產者共同面對商品產銷矛盾,從而有利於企業發揮專業化分工的優勢,采用新技術擴大生產規模,並提高生產效率,從而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