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中國農村社區建設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經濟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838-1216
    【優惠價】
    524-760
    【作者】 項繼權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416038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4160383
    版次:1

    商品編碼:11935517
    品牌:經濟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6-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34
    字數:570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項繼權


        
        
    "

    內容簡介

    農村社區是農村一定地域範圍內的人們基於共同的利益和需求、密切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較強認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在我國歷史上,傳統聚族而居的村落就是典型的鄉村共同體。這種鄉村共同體主要是基於血緣、姻緣和地緣建立起來的,具有明顯的先賦性和封閉性。20世紀以來,工商業及商品經濟的發展,國家權力向基層延伸,特別是中國革命的興起,打破了鄉村的社會封閉性,家族共同體也陷入分化、解體和轉型之中。新中國成立後,政權重建、土地改革及農業社會主義改造進一步摧毀了傳統家族及鄉村社會的組織和治理體繫。到人民公社時期,人民公社實行“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生產隊”作為農村*基層的組織,也是農村基層社區或社會生活共同體。不過,人民公社及其生產隊組織是一種“政經不分”、“政社不分”、高度集中和全能型的組織,也是一種典型的單位制。生產隊是*基層的生產單位,也是農民的生活空間,同時也是國家農村基層組織和。農村基層社區或社會生活共同體既是一種生活共同體,也是一種生產共同體、經濟共同體及行政共同體,具有集體化、集中化、全能化、政治化、經濟性、封閉性、同質性及化的特征和特點。

    作者簡介

    項繼權,男,湖北麻城市人,1962年3月生,博士,教授,湖北省普通高校跨世紀學科帶頭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支持計劃”。中國鄉村政治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先後參與承擔或獨立承擔9項國家、省有關部門及有關方面的科研項目,出版學術專著2部、合著2部、合譯著作1部、參著7部、發表學術論文40多篇,並參與組織和主持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農村基層政權建設叢書"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村治書繫"兩套學術叢書的編寫工作,合譯亨廷頓的名著《難以抉擇:發展中國家的政治參與》。合著的《中國農村政治穩定與發展》(85萬字)獲1996年中宣部"五個一工程"一本好書獎;其博士論文《集體經濟背景下的鄉村治理:河南南街、山東向高和甘肅方家泉村治實證研究》獲2000年度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

    目錄

    第一章 導論:重建農村社會生活共同體
    第一節 鄉村社區共同體:概念與範圍
    第二節 域外農村社區研究的進展
    第三節 中國農村社區研究的進展
    第四節 當前中國農村社區研究的基本內容
    第五節 中國農村社區研究的共識、分歧及後續研究方向
    第六節 本書的研究思路與內容安排

    上篇
    歷史與發展
    第二章 帝制時代的鄉村社區共同體及其嬗變
    第一節 傳統鄉村社區共同體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帝制時代鄉村社區的治理機制
    第三節 帝制時代鄉村社區共同體的認同
    第四節 20世紀前期鄉村社區共同體的變遷
    第三章 新中國成立後農村社區的改造
    第一節 新中國成立後農村社區的變革
    第二節 人民公社時期農村社區的再造及其特征
    第三節 改革開放時期農村社區的發展及其特征
    第四章 新世紀以來的農村社區建設
    第一節 新世紀農村社區建設的起源與目標
    第二節 新世紀以來農村社區建設的實踐進程
    第三節 農村社區建設的實踐成效與局限

    中篇
    組織與運行
    第五章 農村社區的建置基礎與類型
    第一節 農村社區的基本要素及影響因素
    第二節 傳統鄉村社區的認識與分歧
    第三節 新時期農村社區的識別與劃分
    第四節 農村社區建置的合理規模與布局
    第六章 農村社區的組織與治理結構
    第一節 農村社區的組織形態
    第二節 農村社區的治理結構
    第三節 農村社區黨組織及其領導地位
    第四節 農村社區的經社關繫及其發展
    第七章 農村社區社會管理及其創新
    第一節 農村社區社會管理的內容與結構
    第二節 我國農村基層社區社會管理的演變
    第三節 當前我國農村社區社會管理的經驗
    第四節 當前我國農村社區社會管理的創新與趨勢
    第八章 農村社區服務及其方式
    第一節 農村社區服務的類型與重點
    第二節 農村社區服務平臺及服務體繫
    第三節 農村社區服務體繫的完善和創新
    第九章 農村社區文化的變遷與重建
    第一節 農村社區文化:概念與功能
    第二節 農村社區文化變遷:動因與後果
    第三節 農村社區文化建設:困境與對策

    下篇
    發展與未來
    第十章 共同體構建:農村社區建設目標的重新定位
    第一節 、農村社區建設目標的分歧及重新定位
    第二節 傳統鄉村社區共同體的特征及組織和認同危機
    第三節 農村新型社會生活共同體的重建之路
    第十一章 社區化治理:農村基層治理體制的變革
    第一節 改革前中國農村基層的單位化治理
    第二節 人民公社單位制的改革及其延續
    第三節 從單位制到社區制:鄉村治理機制的重建
    第十二章 均等化服務:社區和社會融合的基本條件
    第一節 基本公共服務的內容及均等化的標準
    第二節 城鄉基本公共服務非均等性程度及其根源
    第三節 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發展戰略與對策
    第十三章 規劃性變遷:社區建設的動力、策略及走向
    第一節 社區建設路徑與動力的不同解釋
    第二節 政府主導的農村社區建設
    第三節 參與式發展:農村社區建設的路徑選擇
    結語 新時代、新社區與新國家
    參考文獻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中國農村社區建設研究》:
    作為一種社會生活共同體,社區存在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然而,社區的識別及其研究則是19世紀中期開始的。一般公認德國學者滕尼斯最早提出社區的概念。1887年,滕尼斯出版了他的成名作:《共同體與社會——純粹社會學的基本概念》(又譯為《社區與社會》),提出了“共同體”即“社區”的概念。從此,社區受到人們的重視和研究。
    滕尼斯對社區或共同體的關注和研究始於對農村社會及其變化的觀察。他所討論的“社區”或“共同體”就是農村社區。在《共同體與社會》這部著作中,他對“社區”或“共同體”與“社會”進行了區分,認為兩者的人際關繫和組織機理很不相同。農村社區或共同體中是基於共同的歷史、傳統、信仰、風俗及習慣而形成的;而“社會”則是基於個人的獨立性、理性、契約和法律結成的。按他的話說,“由自然意志占支配地位的聯合體稱為共同體”,而“通過選擇意志而形成並根本上被其決定的聯合體為社會”。在他看來,社區或共同體是人們之間親密無間、相互信任、守望相助、默認一致、服從權威,具有共同信仰和共同風俗的聯合體。社區或共同體與社會體現了兩種截然相反的社會人際關繫。農村社區共同體中的人際關繫,是一種古老的以自然意志為基礎的關繫,基於共同傳統、信仰和風俗形成較強的認同。與此相反,社會則是一種新型的以個人的自覺和理性選擇而形成並靠契約和法律維繫的人際關繫。正因如此,“在共同體裡,盡管有種種的分離,仍然保持著結合;在社會裡,盡管有種種的結合,仍然保持著分離”①。換句話說,“人們在共同體裡與同伴一起,從出生之日起,就休戚與共,同甘共苦。人們走進社會就如同走進他鄉異國。”②
    按照滕尼斯的看法,傳統的農村村莊是共局體的代表,大城市則是社會的代表,二者體現了不同的、對立的關繫。他肯定農村生活及共同體的價值,認為“一切對農村地區生活的頌揚總是指出,那裡人們之間的共同體要強大得多,更為生機勃勃:共同體是持久的和真正的共同生活,社會隻不過是一種暫時的和表面的共同生活。因此,共同體本身應該被理解為一種生機勃勃的有機體,而社會應該被理解為一種機械的聚合和人工制品”③。不過,雖然他非常留戀和贊賞共同體及其價值,但是,他也承認,工業、市場和城市的發展及“社會”取代“共同體”是歷史的趨勢。“在較早的那個時代裡,家庭生活和家族經濟顯示出是基本色調。在稍後的那個時代裡,商業和大城市生活是基本色調。……倘若我們更仔細地觀察共同體的時代……它的整個發展方向是一步一步邁近社會的。”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