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結構變遷中的民生經濟思想及理論研究 [Economic Thought and The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經濟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761-1104
    【優惠價】
    476-690
    【作者】 方建國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415953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4159530
    版次:1

    商品編碼:11784360
    品牌:經濟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Economic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5-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23
    字數:420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方建國


        
        
    "

    內容簡介

    《結構變遷中的民生經濟思想及理論研究》以中國幾次大規模結構大變遷和社會大轉型的歷史時期為研究對像,根據歷史資料來分析這些時期的民生經濟思想。《結構變遷中的民生經濟思想及理論研究》繫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項目(項目批準號12YJA790028),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從歷史性原因、結構性原因和體制性原因等出發,全面繫統地了解了民生問題產生原因並提出更加科學的對策。

    作者簡介

    方建國,博士。福州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承擔多項國家軟科學項目。在省部級期刊發表論文多篇。出版專著一部。

    目錄

    第一部分 思想政策篇:民生經濟思想和政策演化
    第一章 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變遷的民生經濟思想
    第一節 先秦民生思想淵源
    第二節 先秦諸子百家民生經濟思想
    一、概述
    二、先秦諸子百家民生經濟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三、先秦諸子百家民生經濟思想基本觀點
    四、先秦諸子百家民生經濟政策主張
    五、先秦諸子百家“富民”經濟思想概論
    六、小結
    第三節 秦漢時期民生經濟思想和政策的專制化
    一、法家與專制主義的興起
    二、西漢時期封建專制主義的盛行
    第二章 舊民主主義民生經濟思想
    第一節 三民主義的民生意義
    第二節 三民主義的民生內涵
    第三節 發展實業為改善民生的根本手段
    一、發展實業,奠定民生經濟基礎
    二、求富必在民生
    第四節 “耕者有其田”和“節 制資本”為民生制度保障
    一、平均地權,實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二、節 制資本,防止個人資本操縱國計民生
    三、分配的目標在於養民
    第五節 小結
    一、民生主義的進步意義
    二、民生主義的歷史教訓
    第三章 新民主主義民生經濟思想
    第一節 新民主主義時期的民生經濟工作
    一、消滅壓迫、剝削性質的土地制度
    二、建立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所有制結構
    三、大力發展生產,解決民生困難
    四、大力發展商、貿和工業,搞活民生經濟
    五、通過勞動組織創新來改造社會
    六、注重就業和分配問題
    第二節 新民主主義民生經濟思想
    一、改善民生就是要“改良群眾生活”
    二、發展民生經濟要從基本國情出發
    三、改善民生要講實際
    四、民生發展需要新的制度保障
    五、改善民生高度重視少數民族發展問題
    六、改善民生還要講策略
    第三節 經驗和教訓
    第四章 社會主義民生經濟思想
    第一節 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條件下的民生經濟
    一、社會主義民生的基本含義
    二、計劃經濟的民生經濟思想及其政策
    三、經驗教訓
    第二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民生經濟思想
    一、引入市場搞活經濟,著力解決溫飽問題
    二、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全力奔“小康”
    三、全面深化體制改革,努力實現“中國夢”
    第三節 中國共產黨民生經濟思想的時代特征

    第二部分 理論實踐篇:民生經濟理論和實踐探索
    第五章 結構改革的民生效應
    第一節 經濟學中的結構與福利理論
    一、結構理論
    二、福利理論
    三、福利模式
    第二節 我國民生問題及其結構成因分析
    一、我國民生問題的結構性特征
    二、我國民生問題結構性成因的歷史變遷
    第三節 結構改革的民生效應的實證分析
    一、民生福利的評價公式及指標值解讀
    二、結構性指標提升民生福利的實證分析
    第六章 福利改革的經濟效應
    第一節 社會福利模式和理論進展
    一、社會福利的幾種模式
    二、社會福利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第二節 社會福利對經濟增長影響的機制研究
    一、物質資本視角的局限性
    二、人力資本積累與經濟增長
    三、社會福利制度一人力資本積累一經濟增長
    第三節 人力資本導向的中國福利制度改革
    一、中國社會福利制度改革歷程
    二、中國社會福利制度改革指數構建
    第四節 福利改革與經濟增長的關繫的實證研究
    一、中國經濟增長與社會福利改革因果關繫檢驗
    二、經濟增長的福利制度改革效用分析
    三、中國福利改革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第五節 結論和建議
    一、結論
    二、建議
    第七章 財政分權與政府民生支出
    第一節 相關理論和文獻
    一、分權理論研究
    二、文獻研究
    第二節 財政體制演變與地方政府民生支出特征
    一、中國分權化的財政體制演變
    二、分稅制以來地方政府民生支出的發展特征
    第三節 財政分權與地方政府民生支出行為理論
    一、傳統財政分權的分析範式在中國的局限性
    二、中國財政分權的分析方法——基於內在激勵的視角
    第四節 財政分權與地方政府民生支出行為模型
    一、模型假設
    二、模型分析
    第五節 財政分權對地方政府民生支出行為影響的實證分析
    一、變量選取及說明
    二、實證分析
    三、結論
    第八章 包容性發展、社會資本與廣義收入差距
    第一節 理論與文獻研究
    一、包容性發展理論
    二、收入差距的影響因素
    第二節 社會資本對收入差距的影響
    一、社會資本的概念
    二、社會資本對收入差距影響的研究現狀
    第三節 社會資本對廣義收人差距變動的作用機理
    一、包容性發展與廣義收入差異
    二、廣義收入的定義和測算
    三、社會資本增進還是削弱了收入水平
    第四節 社會資本對廣義收入差距影響的實證分析
    選擇模型的變量選取及模型建立
    二、基於回歸分析的收入差距貢獻研究
    參考文獻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結構變遷中的民生經濟思想及理論研究》:
    法家的成功使後世儒家明白了改革要適應於統治階級的需要,更要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這個道理。所以,秦漢以後的儒家明顯法家化了,形成了儒、法合一的趨勢,直接影響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格局。法家代表著封建統治階級強力壓迫的一面,而儒家則代表著統治階級思想統治的一面。儒家與法家的結合,是中國封建社會統治的剛柔結合、暴力與文明的結合,表現出了封建統治的兩面性。儒、法也成為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主要內容和手段,中國的政治統治或思想統治便進入了一個以法為骨、以儒為肉的時代。“隨著民族國家統一的要求,以及秦、漢大帝國的相繼出現,由於現實社會、政治結構的改變,遂使‘蜂出並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弛說,取合諸侯’的諸子學,喪失了客觀發展的環境。”或者說,由於社會的統一和政治的統一,為思想的統一準備了客觀條件。因此,先秦化特征也日趨混合、雜交而化。
    這一變化除了直接影響到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格局之外,最為嚴重的是漢代儒家將法家尊君事君取代了孟子“民貴君輕”和荀子“從道不從君”的民本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棄置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民本政治觀。從而拋棄了孔子所倡“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的利民、惠民和富民思想,樹立了君主利益至上的剝削主義民生論,這種民生論就是保證百姓之生存以維護地主階級的專政,將百姓的生存看做是地主階級剝削財富的源泉,看成是統治階級榨取經濟剩餘的條件,而不是真心讓老百姓富裕起來。
    一切改革之法要以民生為目的,否則所有革新就是矯枉過正,會留下嚴重的後果。秦建立了一個完全的、中央集權的封建主義統治,為了維護和鞏固這個統治的權威,開展了焚書禁學、統一思想的活動,推行文化專制主義,對人民實行思想鉗制。這種專制主義不但不容忍任何政治上的不服從,也不容忍任何不同的意見,特別是那些不同意見、看法的理論依據和來源的學術思想,所以就采取了“焚書坑儒”等一繫列的極端的文化專制。為了統一或集權而嚴肅法令本無可厚非,情有可原,但消滅異見的做法顯然是矯枉過正了。後世有人評說秦亡於法,這過於片面。法是專制立國之本,相對於奴隸制而言,它是一個偉大的進步,在人類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它也算得上是功莫大焉。所以,法不是亡秦的根本原因,秦亡的根本原因在於沒有正確地掌握法的精神建立穩定的社會秩序,而是矯枉過正地將法變成了侵害或危及廣大人民利益的嚴刑峻法,特別是商鞅和韓非平齊了法以外的一切標準,絕不允許道德的滲入,斬斷了法同歷史和文化繼承的關繫,“使法喪價值的調劑與平衡,於是它本身也成為僵化的死法令。”鋻於此,不能簡單地說秦亡於法。如果非要說秦亡於法,那麼也隻是由於這個法的非相對性和片面性,即法隻是成為控制百姓的工具而不是利民的手段,隻是禁錮百姓而不是“禁君”之法,對君王毫無約束力,這顯然不符合地主一利益結構的需要,這纔是秦亡於法的正確說法。二、西漢時期封建專制主義的盛行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結構大變遷和社會大轉型的時期,秦漢時期是鞏固封建主義勢力和經濟成果的進一步發展時期,政治、經濟和社會結構漸趨於穩定,民生思想也逐漸趨於統一,奠定了中華社會小農經濟社會和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這個從急劇的結構變遷到結構穩定的過程,其間民生思想、政策和主張的變化的歷史經驗與教訓值得認真研究。秦建立統一的封建王朝之後,由於一直奉行法家農戰政策,通過嚴刑峻法和封建高壓措施來保證人民生產和生活納入封建專權主義的軌道,關於民生的思想乏善可陳。秦雖然統一了度量衡,有利於全國範圍內的經濟交往,有利於經濟發展。但是,由於秦的統治者以為統一王朝從此可以安穩無憂,沒有及時調整國家基本政策,繼續推行農戰國策,這是以征服天下的農戰政策來統治和治理天下,延續強賦稅和勞役的方針,違背社會生產和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違背了廣大人民“思安求富”的意願。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