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中國公文學研究叢書:當代中國公文學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經濟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608-880
    【優惠價】
    380-550
    【作者】 柳新華徐艷華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415062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4150629
    版次:1

    商品編碼:11597155
    品牌:經濟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中國公文學研究叢書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4-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29
    字數:4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柳新華,徐艷華


        
        
    "

    內容簡介

    《中國公文學研究叢書:當代中國公文學》是為了適應公文學術界的研究者與探索者、黨政機關公文制定者和踐行者,以及高等院校公文授課者和學習者的需要而編寫的。《中國公文學研究叢書:當代中國公文學》對中國公文學的性質、研究方法、學科體繫、歷史演變、外國公文借鋻與公文國際化、中國公文的存在形態、公文寫作原理與方法、公文處理、公文作者修養、網絡時代的電子公文、公文改革和文風建設等相關領域展開繫統、全面、深入的研究與闡釋,以期在此基礎上為中國公文學科學建設與發展添磚加瓦,為發揮公文應有的社會作用貢獻力量。

    作者簡介

    柳新華,男,山東省煙臺市人,1954年8月生,中共黨員,畢業於煙臺師範專科學校,經濟學研究生、教授、碩士生導師,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曾任煙臺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煙臺師範學院副院長。現任魯東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分管發展規劃和基建工作。具體分管發展規劃處、基建處、圖書館和校友工作辦公室的工作。聯繫商學院、交通學院、食品工程學院。兼任魯東大學環渤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煙臺市社聯副主席、中國公文寫作研究會副會長。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中國公文學的歷史發展
    第二節 中國公文學研究現狀
    第三節 中國公文學研究的重要性與迫切性
    第四節 中國公文學研究面臨的主要任務
    第一章 中國公文學的性質和範疇
    第一節 公文學的定義
    第二節 公文學研究對像和主要任務
    第三節 公文學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節 公文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繫
    第二章 中國公文學的研究方法
    第一節 繫統論與原子論
    第二節 文獻法
    第三節 數據庫方法
    第四節 實驗方法
    第五節 調查和比較法
    第六節 定量和定性研究
    第三章 中國公文學的學科體繫
    第一節 基礎理論體繫
    第二節 應用理論體繫
    第三節 公文學科體繫的發展
    第四節 公文的國際化趨勢
    第四章 中國公文的歷史演變
    第一節 公文發展歷史沿革
    第二節 公文文種的演變與遺存
    第三節 公文制度的改革與創新
    第四節 公文程式變化與創新
    第五節 古代公文語言與文風
    第六節 古代公文興衰的啟示
    第五章 外國公文與我國臺港澳地區公文
    第一節 外國公文的定義
    第二節 外國公文的特點
    第三節 外國公文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節 外國公文研究與發展趨勢
    第五節 我國臺港澳地區公文
    第六章 中國公文的存在形態
    第一節 公文的形成條件
    第二節 公文的基本特點和作用
    第三節 公文的分類
    第四節 公文的外部結構形態
    第五節 公文的載體與傳輸
    第七章 中國公文寫作原理
    第一節 公文的基本構成
    第二節 公文的寫作要素
    第三節 公文的寫作規律
    第四節 公文的思維方式
    第五節 公文的美學價值
    第八章 中國公文寫作方法
    第一節 規範性公文寫作
    第二節 法規與規章性公文寫作
    第三節 事務性公文寫作
    第四節 專用性公文寫作
    第九章 中國公文處理
    第一節 公文擬制
    第二節 公文辦理
    第三節 公文管理
    第四節 公文安全
    第十章 網絡時代與電子公文
    第一節 網絡時代對公文的影響
    第二節 電子政務對公文的要求
    第三節 電子公文的制作、傳輸與管理
    第四節 電子公文的發展趨勢
    第十一章 中國公文作者修養
    第一節 公文作者與秘書的認識和界定
    第二節 公文作者的個性特征
    第三節 公文作者的基本素質
    第四節 努力提高公文寫作能力
    第十二章 中國公文改革與文風建設
    第一節 公文的改革與完善
    第二節 公文改革的法制化取向
    第三節 公文文風特征與存在的問題
    第四節 在端正文風上下功夫
    附錄1 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
    附錄2 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
    附錄3 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
    附錄4 規章制定程序條例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第四節 中國公文學研究面臨的主要任務
    我國的公文學研究經過理論與應用的結合以及社會各個方面的需求推動,公文學科建設內容由初期的“格式加例文”逐步過渡為對公文寫作基本規律的深層探討,研究主體以高校教師為主逐步過渡為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的雙向結合,研究方法和手段則由手工操作逐步發展為利用電腦、網絡開展分析。盡管如此,公文學領域仍存在許多突出問題,嚴重影響公文學的發展,我們必須找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一、公文學研究範圍狹窄,必須大力拓展領域
    綜觀現階段的公文學研究,從總體上講,研究範圍相對狹窄,研究者多將視線集中在公文寫作這個單一領域。近年出版幾十種專著,多就現行公文的體式、寫法、要求加以說明、介紹,而在學科理論縱深研究探討方面加以闡發、拓展者,卻屬鳳毛麟角,以至於很多研究者把公文學當做公文寫作學,將兩者完全等同。而對於公文寫作的研究,也隻單純關注公文寫作本體,很少將公文與社會、政治、隊伍、管理、心理、文化乃至與現代科技等有機地結合起來並加以拓展研究;同時,研究的側重點也往往是公文文本研究,而對一些非寫作因素如觀察能力、記憶能力、調查能力、采訪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推導能力等缺乏關注。有的研究即使超越了公文寫作領域,仍然表現出明顯的狹隘性,更多的是偏重於對微觀問題的研究而輕視對宏觀規律的研究;對當今公文研究得多,而對古代公文和公文的發展研究得少。這種狀況的出現,究其根本,是因為目前公文學作為一門學科來說還很不成熟,沒有取得其應有的學科地位。這就導致了人們對公文學的學科性質及研究內容把握不準,導致對公文學研究的範圍拓展不開。
    這種狀況對公文學學科建設與發展顯然是不利的。因此,在21世紀裡,必須正式確立公文學的學科地位,隻有這樣,纔能明確公文學的學科性質和研究範圍;纔有助於進一步拓寬研究領域,不斷開闊視野,對公文學進行全方位、立體化的審視和研究。這就要求我們要把基礎理論的研究和應用技術的研究結合起夾.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不僅要重視有形因素的研究,還要重視無形因素的研究;不僅要重視公文寫作本體的研究,還要重視對相關領域的研究;不僅要重視對公文現狀的研究,還要重視對其歷史和未來的研究;不僅要重視對國內公文的研究,還要重視對國外公文的研究,從而極大地豐富我們的研究內容,完善研究體繫,有效地推進公文學學科建設的深入發展。
    我國公文學研究還很不成熟,一些基本的概念和範疇體繫缺乏為大家所公認的科學規範的界定,大量的研究工作屬於重復勞動,甚至有些研究脫離或滯後於實際工作。因此,我們需要對過去的研究進行科學的揚棄,需要認真研究我國公文學科學發展的戰略與對策。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還需要進行學科研究的自我否定,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學科發展史上都需經過的痛苦過程。不能自我否定就不能自我發展,在否定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前提下否定,這也是我國公文學研究必經之路。
    任何一個學科的研究,大致都可分為三個層次,即基本理論研究、應用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研究(又叫技術研究)。由此分析我們的公文學研究,其研究層次可以粗略地劃分如下:公文基本理論研究,包括公文文體、公文語言、公文修辭、比較公文、公文史研究;公文應用理論研究,包括公文寫作、公文處理、公文分類,公文法制、公文信息、公文運行等;公文實踐操作研究,包括公文寫作藝術、公文處理藝術、公文數字化、公文工作、公文寫作方法與案例、公文法規建立與實施等。分析我國公文學研究現狀,我們不難看出,以前我們的研究大量集中在實踐操作研究層次上。基本理論研究層次雖然也進行了一些研究,但是規律性的探討與揭示卻比較薄弱,還有一些基本理論問題很少觸及,一些冠以“學”的論著卻未能真正建立“學”的理論體繫,缺乏深層的理論思維。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公文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進程中一直擔當著重要角色,歷經幾千年的演變和發展,始終發揮著治國安邦、革故鼎新、傳遞政令、凝聚民心、推動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但公文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被世人所重視,時間卻相當短暫,充其量不過二十幾年的歷史。
    27年前,苗楓林的《中國公文學》(齊魯書社1987年)一書出版,第一次較為繫統地把公文作為一門學科進行研究,創造性地提出具有很高理論價值和實用價值的公文學觀點,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論述了公文學的基本規律,由此填補了中國公文學理論上的空白,成為中國公文學研究史上的裡程碑。
    此前我國公文學的研究,一直依附於其他學科,在秘書學、檔案學、寫作學、語言學、行政學等學科的邊緣徘徊,可謂猶抱琵琶半遮面,藏在深閨人不識。伴隨著苗楓林《中國公文學》問世,公文學有了“名”,有了較為科學的界限和定位,我國公文學研究逐漸自立門戶,嶄露頭角。隨後成立的中國公文寫作研究會,在推動公文學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許多專家學者加入到公文學研究隊伍中來,大批優秀公文學研究成果不斷湧現,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的結合也越來越密切,公文學成為一個內容曰漸豐富、目標曰趨清晰、體繫逐漸完備的學術領域。時至今日,公文學研究已呈現出生機蓬勃的發展態勢,越來越受到社會和理論學界的關注。
    從《中國公文學》出版之後二十幾年的時間裡,出版社出版了大量公文方面的書籍。據中國公文寫作研究會不完全統計,20世紀90年代以後,關於公文學和公文寫作的各種版本的教材、專著約計有200多種。但絕大多數是為滿足社會需要及後來公務員考試的急需,而編輯出版的公文寫作與處理方面的應用類書籍。這些著作對於普及公文知識、提高公文寫作與處理水平、服務於社會及黨政機關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就公文學理論研究方面而言,迄今為止尚未有超過苗楓林《中國公文學》的突破與建樹。由於公文學理論研究滯後,致使公文寫作領域長期囿於“格式加例文”的仿制模式,未能對我國公文的改革與發展以及文風建設發揮應有的作用。至今公文學的一些基本理論問題,諸如公文的定義、公文學的研究對像、公文學的學科體繫、公文規範化理論以及公文文種歸類等,均未有權威定論,各執一詞,莫衷一是。這種狀況顯然不利於公文學科建設以及更好地服務於社會和公務活動。
    發展是硬道理,沒有發展,任何事物都沒有生命力。盡管公文學研究已經取得可喜的成績,但同其他新興學科一樣,公文學同樣面臨打破“瓶頸”深入發展的問題,傳統單一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固定不變的研究對像和內容,嚴重制約了公文學科的深度建構,研究成果陷入狹窄、.重復、膚淺,難以突破飛躍的泥淖中。苗楓林生前就多次說過,要使公文從單純的應用技術進入學術領域,必須深入開展理論研究,推動我國公文學科建設進程。否則,將導致公文的發展與應用誤入歧途,甚或對黨政機關作風和社會發展產生不良影響。為此,中國公文寫作研究會會長桂維民指出,公文學界要努力做好三方面的改變:一是更新觀念和思路,將公文學研究視野放得更寬、更廣;二是拓寬研究範圍和角度,促進公文學全方位、深層次發展;三是創新研究手段和方法,將公文學建立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之上。
    許多公文學界的專家學者在為公文學的健康發展進行著堅持不懈地努力和探索。2007年7月“苗楓林公文學術思想暨《中國公文學》出版發行20周年研討會”和2011年7月“公文學的發展現狀與展望和公文文獻服務平臺建設研討會”期間,與會專家學者對公文學的現狀與前景取向表示極大的關切,苗楓林先生出席會議,會上會下與有關人士多次談到要加強公文學理論研究,並希望魯東大學公文文獻研究中心師生在這方面多做一些工作,並表示他正在做中國公文名篇賞讀和公文史學方面的研究工作,如果出版,可以作為這方面研究的叢書之一。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