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茶席:曼荼羅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三聯書店
【市場價】
441-640
【優惠價】
276-400
【作者】 池宗憲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978710806468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9787108064684
版次:1

商品編碼:12571799
品牌:三聯書店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9-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70
字數:150000

作者:池宗憲

    
    
"

產品特色

內容簡介

密宗的“曼荼羅”,意為“輪圓具足”,是聚集修行功德的“壇城”。茶席的“曼荼羅”,是將茶器中的壺、杯、水方、茶巾等幾種,創造出完備若壇城的茶世界。中央以壺為尊,四方的杯、托、盤各占一隅,是為中院。這道茶席“曼荼羅”的,不僅顯現愛茶人的審美趣味,並能在短暫的瞬間,轉化成永恆的心靈注腳。

一部《茶席:曼荼羅》,明清,一路走到現代,領略了歷代茶席風華,聚集了每個時代的品茗魅力,成為現代人習茶、布置茶席的參照,並陪伴現代人在茶香穿透的愉悅中,建構隨心所欲的茶席。


作者簡介

池宗憲,1957年生於臺灣臺北市,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曾任《自立晚報》記者、《聯合月報》主編、《聯合報》專欄記者、《大成報》編輯部總編輯、《人間福報》新聞總監,現任《茶人雅興電子報》總編輯。精於收藏鋻賞,痴迷中國茶文化,著有眾多茶書,解讀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目錄

序歡愉滿足盡在茶席
前言曼茶羅——茶席美之源
1章茶曼茶羅·美的共感
茶席是一種什麼味道
茶器是終身伴侶
茶壺成為書法大師
茶器增值的誘惑
沒有秩序的秩序
布置善巧不善巧
茶席的精神娛樂性
喝茶有什麼“道”
“茶道”各走各“道”
如何演繹出“事實茶道”
如何詮釋茶器內涵
如何欣賞茶器之美
如何以茶席自娛娛人
2章茶席人文·深遠況味
茶杯裡的清新野趣
甘苦的閑適人生
空泛的享樂主義
枯索中的新味
喝茶也要有創意
茶隱的好日子
視覺與心靈的調和
進入他界娛樂性之境
用直覺來擺設茶席
茶與器是整體的概念
3章盛唐茶席·華麗典雅
茶器的風格
陸羽最喜歡用什麼盞
唐代品茗魅力何在
茶器的搭配
唐代喝什麼茶
像玉璧般珍貴的團茶
先烤再磨的煮茶法
擊拂茶末的點茶法
誰是唐代茶碗第一名
“秘色瓷”的秘密
金光閃閃的茶器
神秘波斯的工法
一套迷你版唐代茶器
品茶的正點“勻稱”
雋永是追求的偶像
擁抱秀異的奢華
4章宋代茶席·品不厭精
點茶流動生活的美學
鬥茶的羞恥心
品茶憶故人
沉斂後的修煉
宋代茶席的愛現
古典美如何影響現代美
令人心動的遊戲
視覺繫的愉悅體驗
好玩又實用的建盞
點茶主秀黑釉建盞
宋代點茶怎麼點法
宋代喫茶法的七湯程序
對細節的要求
湯花展現的力與美
喫茶累積文化資本
代茶席·含蓄澎湃
點茶法的餘暉
墓室壁畫藏玄機
茶湯面可以畫出詩句 狂代幸運兒
愛上常民散茶的俗飲
朝野上下愛品茶
揭開御茶園的千古之謎
馬可·波羅看過的青花茶盞
釉色與湯色的綠光組曲
初人口的淺嘗之美
6章明代茶席·浪漫蘇醒
透視炒青綠茶制法
炒出迷人的翡翠色
四大纔子愛茶終不悔
綠茶帶來怎樣的感動
明代品茗標準嚴格
先放茶還是先放水
泡茶用壺變小了
茶器的解析度
疼惜用器的真情
從茶畫看簡潔的明代茗風
用哪種茶杯喝茶
幽人長日清談
琴棋書畫有茶伴
7章清代茶席·經典豁達
皇帝愛茶引動名人效應
宮裡都喝什麼茶
超人氣茶器——蓋碗
南北喝茶大不同
壺上刻字最in
任伯年名畫上壺身
茶擔子見證百年茶顏
功夫茶席真功夫
潮汕功夫茶怎麼泡
潮汕功夫茶器怎麼用
泡功夫茶朱泥壺最出名
8章現代茶席·入境隨俗
茶席設在哪兒最好
以天地為茶席
茶室境小而景幽
松竹茶席最合味
茶席上放花合適嗎?
走出戶外泡茶去
任何場地都可以辦茶席
茶席跟著時序走
9章生活茶席·韻味故事
如何設定茶席的主題
泡什麼茶搭配什麼茶器
銀器品出真滋味
茶席上有哪些禁忌
茶席中的重頭戲——賞茶器
茶器搭配的容量原則
茶器身世成話題
品色品香有一套
好水是泡好茶的關鍵
什麼是好水
水的七情六欲
茶水交融的因緣
自我實現 就在茶席
無聲勝有聲的好滋味
10章我的茶席·隨心所欲
茶席如何構圖
揮灑山水畫的意境
留白與散點透視
注水體會百川收納
“隨類賦形”自在品茗
淡中之味的渾化
擺置因情境而變
布置茶席有什麼技巧
隨心所欲的開始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宋代茶席:品精不厭
點茶流動生活的美學
宋代的品茗是一種點茶法的創意設計,其意像傳達,指涉為一種精致的品茗方式,表現了兩宋在文化發達的一種盛世,更是生活藝術中的一種美學體驗。
傳世的詩詞字畫,留下供今人賞味的宋代喫茶法的極致品位。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畫中傳宋徽宗繪的《十八學士圖卷》和另一幅傳由劉松年繪的《攆茶圖》,在考證繪畫作者年代至今仍未有定論,但兩圖皆寫真宋代品茗時的精致表現。《十八學士圖卷》《攆茶圖》均是描繪文人雅集,啜茶點茶。兩點茶圖畫有備茶、喫茶的場景,圖繪多項茶器和布局情景是一種寄語郊野的茶席活動,《十八學士圖卷》中繪的茶器黑漆茶托、建窯茶盞、水注湯瓶、水甕、放置茶器的都籃……《攆
茶圖》中的茶器有茶磨、茶帚、拂末、茶筅、青瓷茶盞、朱漆茶托、玳瑁茶末盒、水盂、提梁等,多項茶器組合呈現出宋代品茗茶席的極致。
鬥茶的羞恥心
同樣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宋趙伯骕(1124 ~ 1182,字希遠)繪《風檐展卷》確切點出宋代文人生活四藝。點茶、掛畫、插花、焚香,畫中主角坐幾榻悠閑自得,等待茶童送來茶器,茶童托盤上繪著黑漆茶托、茶盞、水注,這些正是宋代點茶必備的茶器。
另一幅無款繪著的《文會圖》則具體描繪在林中屋內,賓主三人對坐的小型茶會場面,主人備著三隻黑漆茶托、青瓷茶盞,旁有茶童熁盞洗器,為客人與主人間的一場鬥茶做著準備。
宋代茶席帶來的精神愉悅,在於畫中有畫的視覺效果,有詩的意境傳誦千年。範仲淹(989 ~ 1052,北宋文學家,字希文)《和章岷從事鬥茶歌》提到:“鼎磨雲外首山銅,瓶攜江上中泠水。黃金碾畔綠塵飛,紫玉甌心雪濤起。鬥餘味兮輕醍醐,鬥餘香兮薄蘭芷。其間品第胡能欺,十目視而十手指。勝若登仙不可攀,輸同降將無窮恥。於嗟天產石上英,論功不愧階前。眾人之濁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此詩具體描繪了鬥茶的場景。鬥茶講究用水,便命人用瓶打來揚子江中泠水;鬥茶宜用“綠塵飛”般的茶末;鬥茶需用建窯所產的紫黑茶盞。因此,蔡襄在《茶錄》中說:“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最為要用。”
範仲淹的這首詩道出了宋時鬥茶分高下,以鬥茶分出品第高低的盛況。範仲淹詩中說,鬥茶勝了得意若成仙;敗了羞恥心如降將的得失,也正反映了鬥茶的社會價值!當然,品茶自賞,纔不論長短是非,而來自獨茗的心靜,則又大大引發了詩人和茶的精神交歡。
品茶憶故人
林逋(968 ~ 1028,北宋詩人,字君復,錢塘〔今杭州市〕人,隱居西湖孤山)《嘗茶次寄越僧靈皎》詩雲:“白雲峰下兩槍新,膩綠長鮮谷雨春。靜試恰如湖上雪,對嘗兼憶剡中人。瓶懸金粉師應有,箸點瓊花我自珍。清話幾時搔首後,願和松色勸三巡。”“靜試”是詩人單獨試茶,見茶受水後淳淳發光,一如西湖雪景。對湖獨飲的寂寥,自然會想起越中的大師,不知何時方能相聚,促膝清談,搔首吟詩。他用小巧的筆法來寫自己幽靜的隱居生活。這正是品茗茶席帶來的生活情趣。
了解了這種生活方式或是生活情趣,纔不至於將其視為不食人間煙火的奢華行為,或是虛無縹緲的無意義活動。今人為何要重新拾回宋代“浮花泛綠亂於盞”的一種鬥茶盛況?是是非心太重纔
有的勝敗論高低,而鬥茶的價值是一種通過去拂的凝定,屏神練氣,進而成為精神的修為,這也的社會發展中,通過對內在自我的認知,在茶席活動中身份的認同。
沉斂後的修煉
學習了來自中國宋代的茶道,維社會中的自我認同。在特定的點茶方式中所進行的品茗行動的背後,是具體生活的行動,而非一時的品茗形式。這也是一種生活的基本主張。以講究的品茗方式,來體驗每一回的擊拂茶湯,體會細微之處所帶來的影響,通過自我的掌控,是身心主客的結合,並獲得身份與社會地位的再確認。這社會下自我生活的自我管制。過自己的生活,要活出風格,而生活風格的習作是日常生活常會發生的事。生活風格不隻是名流人士的專屬,通過學習宋代的品茗藝術,其實就是一種現代生活風格的學習,擺出宋代沉斂特質的茶席,亦為內化修持的修煉。
宋代茶席的愛現

現代生活不斷地被不同的意見左右,摻雜著開放性與不確定性,而失去原有清楚的自明性。現代人因運這種情境可發展出的生活方法,就不能忽略生活風格中的意像傳達。
宋代點茶,是一種具有表現性的(expressive)、可以直接被觀察的活動,其中的意像傳達,就像日常生活中所謂的“愛現”,但點茶並非單純的動作展示,而是在操作竹筅擊拂茶湯時人的意識。從注水的提氣,到擊拂的輕、重、緩、急,拿捏稍有不慎,就會壞了茶湯的好滋味。這是一種自我意識的主張,等同於一種個人的意像再現,但也常常流於一種門面的粉飾,成為一種生活具體化的景致,就像日本茶道表演,已具備一種觀光的價值。
事實上,意像傳達(presenting image)可以是個人生活風格的特質,宋代的喫茶法正是當時文人雅士生活風格的一種意像傳達。今日重現宋代點茶現場,面對茶盞、水注等茶器,發微意像傳達如何建構古器今用的茶席,充滿了令人驚喜的期待。
古典美如何影響現代美
以美的生命作為志趣,成為一種社會現像。從品茗的志趣中發展出的體驗取向,深深地影響著現代人的生活言行。在消費領域中,美感價值成為優先的考量,而實用價值反而成為其次。如:一個茶席的裝置,其空間運用,隻是為了一次性的茶道表演,在這樣的共同美感體驗中所形成的體驗群體,就形成了一種社會生活圈,一款美學經驗的積累。
美感是被主體創造出來的,否則便不會有美的體驗與感受。在流失的宋代品茗方式中,整個茶席從水注、茶盞、茶碾到茶人的穿著,都提供了一種美學的圖式,它可能是一種尊貴的文化,也可以是一種動感的平凡。在不同的體驗取向中,區分出不同的美感群體。現代人在不同的美學體驗中,去理解現代社會的美感。
令人心動的遊戲
消費者追求生活風格,主要是為了“愉悅”的享受。宋代品茗,經過竹筅擊拂所產生的湯花,以及所用的茶盞,都顯示出在品味的引導下,希望從一個鷓鴣斑或是玳瑁斑中獲得一種愉悅的想望。這是一種喫與養生的聯結,也是由具像品位注入抽離精神的愉悅,在茶盞圖像裡凝聚賞美同好的集結。由於這樣的體驗,會驅使一群有共同認知的愛好者感到心動。茶盞的釉色變化,引動宋代詩人對茶盞感動的記錄。在茶事活動中,文人雅士不斷對燒結釉變的茶盞加以歌頌。惠洪(1071 ~ 1128,北宋詩僧,又名德洪,字覺範,一說號“覺範”,筠州新昌〔今江西宜豐〕人)《無學點茶乞詩》:“點茶三昧需饒汝,鷓鴣斑中吸春露。”楊萬裡:“鷓斑碗面雲縈字,兔褐甌心雪作泓。”黃庭堅(1045 ~ 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北宋詩人、書法家,治平進士)《滿庭芳》:“纖纖捧,冰瓷瑩玉,金縷鷓鴣斑。”周紫芝(1082 ~ 1155,字小隱,號竹坡居士,宣城〔今屬安徽〕人。高宗紹興十七年〔1147〕為右迪功郎敕令所刪定官)《攤破浣溪沙》:“醉捧纖纖雙玉筍,鷓鴣斑,雪浪濺翻金縷袖。”
上述四段詩文都訴說著獨特的鷓鴣斑茶盞令人心動的紀事。詩人說“雪浪”指的是點茶擊拂出的白色湯花,記錄了茶湯在鷓鴣斑、金縷袖中翻滾的芬芳。
視覺繫的愉悅體驗
茶盞中跳動的茶湯叫詩人難以忘懷,留下詩詞,這也是今人從詩中找尋往日情懷的根據。陶穀(903 ~ 970,字秀實,宋官至禮部尚書,著名文人)在《清異錄》中說:“閩中造盞,花紋類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對點茶活動而言,茶盞是活動的核心,茶盞釉色為點茶帶來品飲的視覺享受。宋詩句傳達昔日黑釉建盞動人心弦的譜曲。黑色茶盞具有襯托白色乳花的效果。宋代茶具多采用茶盞,茶色既然是白的,自然以黑色的茶盞最適宜,如此一來色調分明,利於品評。黑釉茶盞的燒制在宋代得到極大的發展。今人茶席應用單色對比的凸起,宋代茶人很有經驗。蔡襄在《北苑十詠》的《試茶》中寫道:“兔毫紫甌新,蟹眼青泉煮。雪凍作成花,雲閑未垂縷。願爾池中波,去作人間雨。”
好玩又實用的建盞
蔡襄《茶錄》寫:“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盞,鬥試家自不用。”說明建盞兼具娛樂及實用的雙重功能。宋徽宗(1082 ~ 1135,河北涿州人,字號宣和主人、教主道君皇帝、道君太上皇帝)《大觀茶論》謂:“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燠發茶采色也。”“玉毫條達者”即指兔毫盞。
茶盞因黑色可以襯托茶湯的白與綠,茶盞胎土厚可保溫,有利茶溫湯度的維持,是同期間其他窯址所產茶盞無法比擬之處,建盞便成為文人雅士的最愛,連皇帝也難敵建盞的魅力。
點茶主秀黑釉建盞
宋代喫茶法中講究用蒸青的綠茶,能夠讓蒸青綠茶發揮最佳效果的則是黑釉茶盞。茶和茶器相互烘襯,像一場舞臺設計,也是燈光聚焦宋代茶席所在。黑釉茶盞成為今日中、日兩國茶人心中的夢幻逸品。黑釉茶盞顏色黑,容易讓茶湯和茶末的色彩表現出來,其間,福建建陽窯茶盞的細部設計發揮著妙用。手持宋代的茶盞,擊拂出一碗抹茶,這時纔發現原來蒸青綠茶淡雅中竟有令人
驚艷的濃稠。要想達成這種賞心樂目的效果,必在擊拂過程中用心體會,領略茶盞、茶筅與茶末的關繫,纔能讓茶盞、竹筅與茶末相互激賞,達成曼妙湯花,得其真味。宋代品茗活動的活絡,除了聚焦在品賞茶湯的甘甜滋味,更重要的是,通過點茶活動帶來娛樂效果。文獻記錄顯示,宋代點茶已自成體繫,其中以蔡襄的《茶錄》最具代表性。《茶錄》規範了點茶程序,統一了人們的茶道方法和審美標準。蔡襄既是治理一方的官員,又是享譽書壇的宋四大家之一,純然一文人學士。他總結了民間茶道,進而上書進奏,貢致朝廷,也自然為文人們所習仿。蔡襄《茶錄》中
的點茶道可以說是宋代茶道的主流。
宋代點茶怎麼點法
蔡襄的《茶錄》說明點茶程序;但點茶名稱出現了不同稱謂,今人須釐清所謂“點茶”“試茶”“鬥試”“烹點”等,指的都是點茶活動。那麼,點茶活動應具備哪些程序纔是完整的?蔡襄的《茶錄》和宋徽宗的《大觀茶論》對點茶過程都有翔實的敘述。歸納上述兩人所說的點茶程序,應具備:一、炙茶;二、碾茶;三、羅茶;四、候湯;五、盞;六、點茶。
宋代喫茶法的七湯程序
第一湯 是調膏後的第一次注湯,先注湯,再持筅擊拂。注湯時“環注盞畔,劫不欲猛”,讓沸水沿茶盞內壁四周而下,順勢將調膏時濺附盞壁的茶末衝入盞底。持筅的一手以腕繞茶盞中心轉動擊打,點擊不宜過重,否則茶湯易濺出盞外。此時擊起粗大氣泡,稍縱即逝。由於內含物溶出不多,“茶力未發”。因此用水不宜過多,擊打不必過於用力,時間不宜過長。
第二湯 注湯落水在茶湯面上,湯水急注急停,不得滴瀝淋漓,以免破壞已產生的湯花。此時竹筅擊拂用勁,持續不懈,湯花漸換色澤(因湯花不多,可見到竹筅擊起的茶湯色澤)。
第三湯 注水方法同上。擊拂稍輕而勻,湯花漸細,密布湯起, 緩緩湧起, 但隨注水,湯花破滅下降,或“破面”見茶湯,此時乃需用力擊打,以保持湯花滿面完整。
第四湯 注水要少,竹筅轉動幅度較大,速度減慢,湯花開始雲霧般升起,隨著擊打,湯花湧向盞緣。擊打停止,湯花回落湧向中心升起。
第五湯 注湯可適當多些,擊拂無所不至。若因注湯而使湯花未能泛起,則需加重點擊,至湯花細密,如凝冰雪。
第六湯 點於湯花過於凝聚的地方,運筅緩慢,可輕拂湯面,輕過六次點擊,注水已達六分至八分,在不斷擊打中湯花盈盞欲溢。
第七湯 視茶湯濃度而定,可點可不點,注湯量以不超過盞緣折線為度。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