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通往父親之路/葉兆言經典作品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譯林出版社
    【市場價】
    529-768
    【優惠價】
    331-480
    【作者】 葉兆言趙蘅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8831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88311
    版次:1

    商品編碼:13570514
    品牌:譯林(YILIN)
    包裝:精裝

    叢書名:葉兆言經典作品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22-01-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171
    字數:60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葉兆言,趙蘅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這是我一直想寫的一部書。”葉兆言全新作品,初次直面父輩的人生之書
    本書為著名作家葉兆言以其六十餘載生命體驗,初次直面、致敬、反思父輩的人生之書。作為作家,葉兆言書寫了近千萬文字;但身為人子,他卻從未在書中直面父輩這個人生話題。通往父親的道路太漫長,這次,他卸下精神重負,坦言“這是我一直以來想寫的一部書”,開啟父子關繫探討的文學漫旅。
    2.一代不如一代?“我們在通往父親的道路上,究竟遭遇到了什麼?”
    在葉兆言筆下,父子關繫的文學漫旅亦摻雜濃郁的文化反思:出身文化世家的葉兆言,文學史上的耀眼明星是其家中常客,祖輩父輩的特殊經歷,也令他對20世紀中國數代知識分子命運投以持久觀照。他從歷史縫隙發見他們的來路去處,一度悲觀認為超越父輩幾乎是不可能的,“魯迅談起章太炎先生,我祖父(葉聖陶)那輩人談起魯迅先生,我父親談起祖父那一輩,然後就是我,談起父親和他的朋友。一句話,我們都成了九斤太太的後人,歷史仿佛早已寫好了,注定了一代不如一代,我們這些不肖子孫,似乎都不可能再超越父輩。”
    在本書中,他發出疑問之思:我們在通往父親的道路上,究竟遭遇到了什麼?
    3.是回歸寫作初心,也是其未曾實現的野心
    筆耕四十載,《通往父親之路》是回歸寫作初心,“不由得想起剛準備寫小說時的幼稚念頭,打算寫一部《戰爭與和平》那樣的長卷,對像是中國的幾代知識分子,從章太炎那輩開始,然後過渡到我們這一代,大約是五代文化人。這個野心並沒實現,至多也就是在我後來的這一繫列散文中,找到一點點蛛絲馬跡。”一繫列散文包括《陳舊人物》《陳年舊事》《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誠知此恨人人有》五種,慢慢地,它們彙成一本大書,成為開始,卻還沒有完結。散文沒有完結的,葉兆言寫進了《通往父親之路》,它大約就是這個幼稚念頭和未曾實現的野心。
    4.翻譯家楊苡之女、知名文畫人趙蘅女士傾情繪制插圖,精準還原時代場景
    本書特邀翻譯家、百歲老人楊苡先生女兒,知名文畫人趙蘅女士傾情繪制插圖,打造高附加值的精裝插圖本。與作者接近的書香出身,相仿的成長年代,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令趙蘅精準把握本書情感氛圍,完整還原時代場景。比如:“爬中山陵”插圖,中山陵石階數俱為真實可考;“郵遞員送信”插圖,六七十年代郵遞員穿何種衣服,衣服上有幾粒扣子,信封上“為人民服務”的時代印記,均妥帖地得以呈現。文字與插圖相得益彰,讓本書翻開悅目,宜藏宜讀。

    內容簡介

    “通往父親的道路太漫長,張左發現他從來就沒有真正走進過張希夷。”
    《通往父親之路》為葉兆言全新作品,是他回歸寫作初心,以六十餘載生命體驗,初次直面、致敬、反思父輩的人生之書。張左出生不久,父母即因不和分開,他自幼由外公魏仁與外婆撫育,與其父張希夷情感疏離。時光流轉,晚年的張希夷聲名大噪,父子二人亦交往漸密。張左、張希夷、魏仁三代人,是父子或師徒,有恩親,更有離合疏近。“父親”,是肉身交替,還是精神的承傳相繼?“我們在通往父親的道路上,究竟遭遇到了什麼?”

    作者簡介

    葉兆言,1957年出生,南京人。1974年高中畢業,進工廠當過四年鉗工。1978年考入南京大學,1986年獲得碩士學位。1980年代初期開始文學創作,主要作品有《南京傳》,八卷本《葉兆言中篇小說繫列》,五卷本《葉兆言短篇小說編年》,長篇小說《一九三七年的愛情》《花煞》《別人的愛情》《沒有玻璃的花房》《我們的心多麼頑固》《很久以來》《刻骨銘心》等,散文集《陳舊人物》《陳年舊事》《雜花生樹》等。

    插圖作者簡介:
    趙蘅,溫州籍,1945年生於沙坪壩,文畫人,著名翻譯家趙瑞蕻、楊苡的女兒。出版《憲益舅舅的最後十年》等多部文學作品,並為《呼蘭河傳》等文學經典創作插圖。

    精彩書評

    “這是我一直以來想寫的一部書。想說的意思也簡單,就是想向“父輩”致敬。在我生長的環境裡,父輩們一直都是高山仰止,高不可攀。大家好像總是生活在父輩的陰影下,我的父輩、父輩的父輩、祖父輩的父輩,他們的歷史始終都閃耀著迷人的光輝。
    ——葉兆言

    我們身右/跪著一個陰沉的星球/穿著tie鞋尋找出生的跡像/然後接著挖——通往父親的路
    ——詩人 多多《通往父親的路》

    目錄

    張左
    外公魏仁
    張希夷
    還是張希夷
    張左和張希夷
    通往父親之路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張左這名字,是他媽魏明韋給取的。魏明韋生下張左不久,趕上反右運動,她是女共產黨員,解放前就參加革命的地下黨,心直口快憤世嫉俗,大大咧咧地給上級領導提意見,說了些什麼,結果被打成“右派”。送到農村去勞改一年,用張左外公魏仁的話來說,共產黨專門治病救人,這一年的勞動改造,還是挺管用,魏明韋顯然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也開始改正錯誤,決心重新做人。但是張左的父親張希夷,他的思想認識有問題,既不能諒解妻子犯的錯誤,覺得她不應該反黨反社會主義,又在某些方面,仍然要比魏明韋的政治覺悟低,反正兩個人經常說不到一起去,於是就離婚了。
    魏明韋後來和一家軍工廠的陸師傅結婚,婚後又生了三個孩子,兩兒一女。這位陸師傅所在的工廠,“文革”前夕整體搬遷去四川,魏明韋帶著她和陸師傅生的兩個孩子也去了。張左自從懂事,到上大學,也就見過魏明韋三次,上小學前見過一次,外婆和外公過世,她趕過來奔喪,又各見過一次。他和母親魏明韋的關繫,完全可以用陌生來形容,她好像從來就不知道要關心這個兒子,對他的事不聞不問。張左對她也沒什麼印像,或者說沒好感。
    張左自小與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自小他就知道,母親和另外一位叔叔住在一起,父親和另外一個阿姨住在一起。這是一種非常奇怪的感覺,母親還有別的孩子,父親也有別的孩子,他們都有他們自己的生活。和張左同學的父母不一樣,張希夷和魏明韋都無暇顧及張左的生活,他們完全忽視了他的存在。張左知道自己和他那些同學家庭不一樣,作為人之子,張左也有母親,張左也有父親,很多年裡,有和沒有差不多,有跟沒有一樣,他覺得自己天生就是個孤兒。
    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學校裡寫作文,讓同學們把自己心裡最想說的話寫出來,獻給最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張左用心寫了一篇作文,作文的題目是當時最流行的一首歌曲,《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張左寫得非常投入,老師的批語是“情真意切,文字流暢”,給他打了一個全班的最高分。這篇作文也成為全年級的優秀範文,抄在黑板報上,張左因此大出風頭,幾乎可以用轟動來形容。
    其實大家能夠叫好,不隻是作文內容,還有張左的一手好字。張左外公魏仁的書法在當地很有名氣,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收藏名家書法變得時髦,魏仁的字陡然升值,突然行情大漲。南京一些書法家,談起師承,都喜歡說自己受過張左外公影響,或標榜入門學生,或自稱私淑弟子。然而這都是後話,事實上,在張左記憶中,過去的很多年裡,並沒太多的人來向外公請教毛筆字。外公喜歡教人寫字,他一手好字無處發揮,便督促還是小學生的張左練字,讓他每天必須臨寫顏真卿的《多寶塔碑》,開始一天一張,後來便是一天三張。當時這麼做,也不是覺得未來有什麼用,隻是不想讓張左出去闖禍,那段時間武鬥很厲害,外面的世界太亂了。能寫毛筆字,用粉筆直接在黑板上寫,自然也就可以寫好。語文老師知道張左的字好,讓他將自己那篇作文抄在學校的黑板報上。黑板報位於學校的大門口,非常顯眼,每一期新黑板報出來,都會有很多同學圍著看,尤其是女生,三個一群,五個一伙,站在黑板報前評頭論足。張左仿佛聽見她們在誇他,在誇他的作文寫得好,誇他的字寫得好。記憶中,那是張左小學時最光輝的日子,他那篇作文很長,將近五六米長的黑板都被寫滿了。
    正好文教部門的軍代表到學校視察工作,負責接待的工宣隊曲師傅,笑容滿面地領著軍代表參觀新挖好的防空洞。軍代表皺著眉頭看了,一言不發,然後去參觀食堂,臨走時,對校門口的黑板報產生了濃厚興趣,看了又看,問曲師傅是誰寫的。曲師傅說是同學的作文,軍代表說知道這是作文,我問是誰寫的,這個字誰寫的,這字很不錯。軍代表是“文革”期間文教繫統最高領導,工宣隊差不多就是學校的最高領導,曲師傅是工宣隊隊長,一時回答不了,他也弄不清是誰寫的,立刻派人去問。很快有答案,五年級的張左的作文,黑板報上那粉筆字,也是他寫的。
    軍代表提出要見見這個學生,於是把正在上課的張左叫了出來。軍代表笑著問他,這是你寫的,真是你寫的。張左不明白這位穿著軍裝的人為什麼會這樣問自己,怯怯地點點頭。軍代表說我是說這字也是你寫的,你竟然能寫這麼漂亮的粉筆字。張左又點點頭,這時候有人遞了一截粉筆給他,軍代表還是有些不相信,說你再寫幾個字我看看。張左接過粉筆,想了想,見黑板報上沒地方可寫,便在水泥地上把那篇作文的題目,又寫了一遍:
    “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