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中醫藥課堂教學設計:理論創新與設計實務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市場價】
828-1200
【優惠價】
518-750
【作者】 周桂桐張志國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3542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35426
版次:1

商品編碼:12004426
品牌: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6-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97
字數:524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周桂桐,張志國

    
    
"

內容簡介

《中醫藥課堂教學設計:理論創新與設計實務》從開展課堂設計的背景依據開始,較為繫統地介紹了《本科醫學教育標準·中醫學專業(暫行)》對人纔培養的目標與要求、課堂正在發生的變化、存在的問題,課堂設計的意義、指導思想、原則、方式、方法與要素;形成性評價與期柬考試的設計;學生學習理念更新與主動投入學習的重要性;國外進展與趨勢等,基本涉及了課堂(包括第二課堂)教與學的主要環節,對於更新教師教育教學觀念、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普及推廣課堂設計工作具有較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

目錄

第一章 背景依據
——為什麼要進行課堂教學設計
第一節 國家高等教育改革需要對課堂進行設計
第二節 醫學教育發展需要對課堂進行設計
第三節 中醫教育標準實施與認證推動了課堂設計工作
第四節 原有“教案”已經不能滿足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的要求

第二章 目標導向
——社會需要培養什麼樣的中醫學人纔
第一節 《中醫教育標準》的教育目標與基本要求
第二節 清晰目標與需求是教師設計好課堂的前提
第三節 知曉目標與需求是學生規劃好學業的基礎
第四節 學生的認識
第五節 畢業生的認識

第三章 課堂功能
——我們面臨著一個什麼樣的課堂
第一節 傳統的課堂等於教師傳授、學生接受知識的教室
第二節 現代課堂已經不完全等同於教室
第三節 逐步走向智慧、生態的課堂
第四節 學生的認識

第四章 問題意識
——我們的課堂還存在哪些問題
第一節 教師和學生對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目標還不夠熟悉
第二節 “以教師為中心,單向知識傳遞”為主的授課方式依然存在
第三節 多媒體技術尚不能做到合理應用
第四節 自主學習資源尚不能高效使用
第五節 高階思維與能力的培養依然有所欠缺
第六節 以顯性知識和低階能力為主的考試依然存在
第七節 知行合一的教與學依然存在差距
第八節 學生“功利主義”的學習動機依然存在
第九節 學生以“記憶”為目標的學習方式依然存在
第十節 形成性評價在學習效果評價中的應用還有待改進
第十一節 學生的認識

第五章 問題求解
——科學設計的課堂纔有水平有質量
第一節 設計的概念與內涵
第二節 教學設計的概念與內涵
第三節 課堂設計的價值
第四節 學生的認識

第六章 首要任務
——從轉變教師與學生觀念開始
第一節 教育教學理念發生了變化
第二節 人纔觀和培養質量觀發生了變化
第三節 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
第四節 教材不再是獲取知識的唯一渠道

第七章 設計原則
——以學習者發展為中心
第一節 以學習者發展理論為指導
第二節 以科研思維為指導
第三節 設計不是一勞永逸的
第四節 設計不是束縛教師“靈感”的
第五節 設計不是放在抽屜裡的
第六節 學生的認識

第八章 內容設計
——由點到線及面的設計
第一節 教與學內容設計的依據與原則
第二節 教與學內容的“點”設計
第三節 教與學內容的“線”設計
第四節 教與學內容的“面”設計
第五節 學生的認識

第九章 方法設計
——如何讓學生學得更為有效
第一節 課堂導入
第二節 傳授式教學是引導學生有效學習的基本方法
第三節 啟發式教學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主要方法
第四節 情境式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方法
第五節 體驗體悟是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獲取隱性知識的重要途徑
第六節 混合式教學是轉變學生學習觀念和方法的有效途徑
第七節 不同課程“教法”的選擇
第八節 學生的認識

第十章 板書設計
——板書應該設計並合理運用
第一節 傳統的黑板仍然不能缺少
第二節 電子板書不能是簡單的粘貼復制
第三節 幻燈片設計制作的一般原則
第四節 傳統板書與電子板書的有機結合與合理運用
第五節 學生的認識

第十一章 喚醒課堂
——讓沉悶的課堂和分心的學生變得活躍和思考
第一節 “滿堂灌”“照本宣科”“照片宣科”使課堂變得沉悶
第二節 簡單乏味的互動使學生變得不需要多思考
第三節 科學設計好課堂互動每一個環節讓學生不再逃課和分心
第四節 學生的認識

第十二章 新型課堂
——翻轉課堂與微課的設計
第一節 翻轉課堂
第二節 微課
第三節 學生的認識

第十三章 延伸課堂
——離開教室後的教學也需要設計
第一節 課堂延伸是社會進步的標志
第二節 課時減少是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第三節 減少課時釋放的空間不是讓學生“放羊”
第四節 減少課時釋放的時間是為了加強實踐促進學生轉化式
學習
第五節 實踐是一個大課堂
第六節 第二課堂的設計
第七節 學生的認識

第十四章 模型要素
——課堂設計的框架與實例
第一節 中醫課堂教學設計模型的理論依據
第二節 中醫課堂教學設計的特點與要素
第三節 中醫課堂教學設計參考框架與實例
第四節 學生的認識

第十五章 課堂評價
——注重過程,改進“教”與“學”
第一節 課堂評價
第二節 形成性評價
第三節 學生的認識

第十六章 考試設計
——“指揮棒”的作用十分關鍵
第一節 期末考試的價值及其指導理論
第二節 期末考試試卷的設計
第三節 期末考試的質量評價和試卷分析
第四節 學生的認識

第十七章 學習設計
——學生要更新理念,從“學會”變成“會學”
第一節 學的方式不再僅僅是記憶
第二節 從“學會”轉變為“會學”
第三節 課堂教學要設計自主學習環節
第四節 學生的認識

第十八章 學生投入
——學生主動投入學習是達成設計目標的關鍵
第一節 學生投入理論
第二節 學生投入現狀與影響因素分析
第三節 如何有效促進學生主動投入
第四節 學生的認識

第十九章 國外趨勢
——了解進展,啟示與借鋻
第一節 教學設計發展的歷史沿革
第二節 教學設計研究進展及發展趨勢
第三節 國外教學設計對我們的啟示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中醫藥課堂教學設計:理論創新與設計實務》:
二是實踐課程體繫設置不合理。目前,一些院校的臨床課程多是以班級形式的理論授課為主,在理論課後沒有設置見習的環節,學生沒有得到觀察、動手、驗證和反思的機會。此外,部分院校為了解決學生考研、就業的問題將畢業實習前移。這些做法減少了的學生在臨床環境中進行技能訓練的時間和接觸患者的機會,也違背了人纔成長的規律,必將影響臨床能力的培養。
三是中醫思維弱化。當前,由於醫院中現代醫學診療方法的廣泛應用,一些臨床教師出現中醫思維弱化的現像,在臨床教學或畢業實習指導過程中過多地傳授和使用現代醫學的診療手段,使學生在思想與行動上與中醫思維漸行漸遠,逐漸丟失了中醫思維。此外,有一些臨床教師,在上課中將當代醫學的概念套用在中醫理論中,不利於學生中醫思維的正確建立。
四是學生的人文關懷與醫患溝通能力不強。部分學生雖然理論知識很扎實,在畢業實習前的理論考試與技能考核成績都比較高,但是進入臨床實習後,體現出人文關懷、溝通能力等職業素質方面的不足。在接診過程中,有的學生因緊張過度,張不開口,動不了手,因此無法完成診查過程;有的學生像機器一樣,完全按照課本中規範化的程序操作,對待病人缺乏基本倫理意識與人文關懷的精神;有的學生看起來“表情和藹,從容不迫”,但整個過程雜亂無章,行為缺乏目標性和條理性,采集到的病歷信息不完整,影響了對病情的判斷。
五是實驗教學缺乏對學生的科學思維的訓練。目前中醫學專業的實驗課多為驗證性實驗,學生隻需要在實驗課上按照教師已經講過的原理、方法和步驟,根據實驗指導大綱進行操作,找到實驗過程中的關鍵點,驗證實驗的現像和結果即完成了實驗過程。學生不明白為什麼要做這樣的實驗,實驗的方法是否正確,實驗結果如果與預想相悖,如何來解決。實驗過程中也缺乏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更難實現培養學生的審美、傾聽、溝通、團隊合作等綜合能力。
六是課堂以外的時間與空間利用度不高。隨著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不斷落實,學生的自主學習空間不斷被釋放,但隨之也出現一些不合理的現像。學生離開教室後,離開了教師的視野,一部分自我管理能力較弱的學生就出現了“自流”的現像,他們不會利用課餘時間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技能在課後進行鞏固和提高,並不斷開闊視野,拓展自學、交際、組織、創新等綜合能力和素質。另一方面,為了充分利用第二課堂的時間,雖然各高校也都積極開展了豐富的課餘活動,但部分學校沒有將第二課堂的活動與第一課堂的教學計劃進行統籌設計,沒有將實現人纔培養目標的任務與路徑進行有效地分配與銜接,從而出現教學與活動在時間和內容上的重復,甚至衝突,導致學生對學校提供的活動項目沒有興趣,或疲於應付,失去了第二課堂應有的作用。
總之,院校教育尚不能將知識傳授緊密聯繫工作和生活實際,尚未形成“學深悟透,融會貫通,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協同培養的有效路徑,更沒用實現教學過程的“知行合一”。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