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孫一奎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市場價】
    497-720
    【優惠價】
    311-450
    【作者】 張宇鵬於崢潘桂娟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3676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36768
    版次:1

    商品編碼:12200221
    品牌: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17-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36
    字數:205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張宇鵬,於崢,潘桂娟


        
        
    "

    內容簡介

    孫一奎,字文垣,號東宿,別號生生子;生於明嘉靖十七年(1538),卒於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安徽休寧人,明代著名醫家;著有《赤水玄珠》《醫旨緒餘》《孫氏醫案》等。孫一奎在學術上倡導“醫易同源”之論,以太極之說演繹醫理,創立“命門動氣”學說,繫統論述三焦相火理論。在臨床診療中,孫一奎注重“明證”與“正名”,對相似病證的鋻別多有獨到見解;臨證時注重培護陽氣,,為明代溫補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孫一奎》主要內容包括孫一奎的生平概述、著作簡介、學術思想、臨證經驗、後世影響等。

    作者簡介

    張宇鵬,男,1975年出生,北京市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副研究員;醫學學士,中醫基礎醫學專業;從事中醫原創思維研究、中醫基礎理論研究。著有《藏像新論——中醫藏像學的核心觀念與理論範式研究》,作為副主編參編《新安醫學流派研究》。《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集成》常務副主編。

    目錄

    生平概述
    一、時代背景
    二、生平紀略
    (一)裡籍與家族
    (二)人生經歷
    (三)相關考辨
    (四)交遊名士
    三、從醫經歷

    著作簡介
    一、《赤水玄珠全集》
    (一)《赤水玄珠》
    (二)《醫旨緒餘》
    (三)《孫氏醫案》
    二、其他著作

    學術思想
    一、學術淵源
    (一)理學與道家的影響
    (二)師承淵源與學派傳承
    (三)博采眾長而善於變通
    二、學術特色
    (一)倡醫易同源
    (二)人身內景說
    (三)命門動氣學說
    (四)辨三焦與心包絡
    (五)論天人君相之火
    (六)論呼吸與氣化

    臨證經驗
    一、臨證施治特點
    (一)明證與正名
    (二)合法而不執方
    (三)注氣
    二、臨證經驗荟萃
    (一)令氣之病
    (二)中風
    (三)諸痛證
    (四)耳目口鼻咽喉諸病
    (五)嘔吐噦
    (六)水腫
    (七)鼓脹
    (八)痰證
    (九)咳嗽
    (十)喘哮
    (十一)瘧
    (十二)洩痢
    (十三)血證
    (十四)虛損
    (十五)郁證
    (十六)痿證
    (十七)消癉
    (十八)痺證
    (十九)內傷
    (二十)積聚
    (二十一)癲狂痫
    (二十二)疝氣
    (二十三)眩暈
    (二十四)厥證
    (二十五)傷寒
    (二十六)婦人諸病
    (二十七)小兒諸病
    (二十八)外科諸病
    三、制方舉隅
    (一)壯原湯
    (丸
    (三)端本丸
    (四)壯神益志保孕湯
    (五)調肝益神湯
    四、醫案分析
    (一)《孫氏醫案》特點分析
    (二)各科病證驗案選析
    (三)成方運用驗案選析

    後世影響
    一、歷代評價
    二、學術傳承
    三、後世發揮

    參考文獻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孫一奎》:
    一、學術淵源,
    (一)理學與道家的影響
    綜觀中醫學術發展的歷史,醫家的學術思想,不僅體現了醫家個人的世界觀,同時也深深地印著時代的烙印。每當歷史上哲學界出現重大的爭論和發展,都會對醫學思想的發展帶來影以後,醫學理論發展迅速,這與宋明理學思想的出現與流行有著很大的關繫。尤其是自朱丹溪援儒人醫之後,理學思想對中醫學發展的影響更為突出。
    理學是中國思想史上曾起過重大影響的學派,宋代理學的奠基人程顥、程頤及理學集大成者朱熹,祖籍均繫徽州,且在新安的傳播和影響尤深。孫一奎出身於徽州儒學世家,家學淵源與自幼所受的教育,使他具備了非常深厚的理學功底,在此後的醫學生涯中,理學成為他醫學思想的理論基礎,也是他學術創新的靈感源泉。
    太極學說,是中國古代概括陰陽易理和反映世界發生、發展變化規律的圖式。“太極”的概念,最早出自《周易》o《易傳·繫辭上》雲:“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像,四像生八卦。”太極,有宇宙本原的至高無上、至極無以復加之義。宋代隨著理學的興起和發展,將對太極的探索推向高峰。北宋理學的創始人周敦頤熔儒、道於一爐,從實體與屬性相統一的高度,創“太極圖說”,提出了“太極-+陰陽一五行一萬物”的宇宙演化模式。此後,張載、朱熹等理學大家,均對太極思想有深入的闡發。至明代以後,太極的思想與學說已經得到了全社會的普遍認同,並成為學術界的一種主流思維模式。
    生活於南宋時期的朱熹是宋代理學之集大成者,他在繼承和發展北宋“五子”(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頤、程顥)思想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了一個完整而精致的理學思想體繫,提出太極是宇宙的根本和本體,太極本身包含了理與氣,理在先,氣在後。太極之理是一切理的綜合,它至善至美,超越時空,是“萬善”的道德標準。這一思想從南宋後期開始被學界廣泛接受和推崇,並成為社會普遍公認的正統思想。孫一奎除崇尚儒家思想之外,亦兼采釋、道之說來充實其醫學理論。其在著作《赤水玄珠·凡例》中日:“醫寄生死之關,非知性命者,不足與有言也。儒之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固當取以折衷。而老氏性命兼修,釋氏明心見性,道理自可參觀,故兼采二氏為翼。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中醫理論肇始於《黃帝內經》《難經》,本草學探源於《神農本草經》,辨證論治及方劑學發軔於《傷寒雜病論》。在此基礎上,歷代醫家結合自身的思考與實踐,提出獨具特色的真知灼見,不斷革故鼎新,充實完善,使得中醫藥學具有繫統的知識體繫結構、豐富的原創理論內涵、顯著的臨床診治療效、深邃的中國哲學背景和特有的話語表達方式。歷代醫家本身就是“活”的學術載體,他們刻意研精,探微索隱,華葉遞榮,日新其用。因此,中醫藥學發展的歷史進程,始終呈現出一派繼承不泥古、發揚不離宗的繁榮景像。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自2008年起相繼依托2005年度國家“973”計劃課題“中醫學理論體繫框架結構與內涵研究”、2009年度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重點項目“中醫藥古籍與方志的文獻整理”子課題“古代醫家學術思想與診療經驗研究”、2013年度國家“973”計劃項目“中醫理論體繫框架結構研究”,以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中醫理論體繫結構與內涵研究室”建設規劃,聯合北京中醫藥大學等16所高等院校及科研和醫療機構的專家、學者,選取歷代具有代表性或學術特色突出的醫家,繫統地闡釋與解析其代表性學術思想和診療經驗,旨在發掘與傳承、豐富與完善中醫理論體繫,為提升中醫師理論水平和臨床實踐能力和水平提供參考和借鋻。本套叢書即是此繫列研究階段性成果總結而成。
    綜觀歷史,凡能稱之為“大醫”者,大都博覽群書,學問淹博賅洽,集百家之言,成一家之長。因此,我們以每位醫家獨立成書,盡可能尊重原著,進行總結、提煉和闡發。此外,本叢書的另一個特點是,將醫家特色學術觀點與臨床實踐相印證,盡可能選擇一些典型醫案,用以說明理論的實踐價值,便於臨床施用。本叢書現已列入《“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出版規劃》中的“醫藥衛生”重點圖書出版計劃,並將於“十三五”期間完成此項出版計劃,擬收載歷代102名中醫名家,總字數約1600萬。
    叢書各分冊作者,有中醫基礎學科和臨床學科的資深專家、國家及行業重點學科帶頭人,也有中青年教師、科研人員和臨床醫師中的學術骨干,分別來自全國高等中醫院校、科研機構和臨床單位。從學科分布來看,涉及中醫基礎理論、中醫各家學說、中醫醫史文獻、中醫經典及中醫臨床基礎、中醫臨床各學科。全體作者以對中醫藥事業的拳拳之心,共同努力和無私奉獻,歷經數年成就了這份艱巨的工作,以實際行動切實履行了傳承、運用、發展中醫藥學術的重大使命。
    在完成上述科研項目及叢書撰寫、統稿與審訂的過程中,研究團隊暨編委會和審訂委員會全體成員,精益求精之心始終如一。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